正文 第28章 人性本惡(2)(2 / 3)

和小人保持距離就行了,不必疾惡如仇地和他們劃清界限。他們也是需要自尊和麵子的,何況你也不可能完全“消滅”小人,因為小人是一種人性現象,而人性是亙古存在的,因此不如和他們保持一種“生態”上的平衡。而且,有他們的存在,才能彰顯你這正人君子的價值與可貴啊!另外有一點也必須了解,小人有時也會有一些“正義”,會不留情麵地揭人隱私,這對遊走於法律邊緣的人,未嚐不是一種威脅,小人還是有某種存在價值的啊!

小心你背後有人下絆

有一則寓言:一隻鹿瞎了左眼。鹿走到海邊,在那裏吃草。它用好眼對著陸地,防備獵人襲擊,用瞎眼對著大海,以為那邊不會有什麼危險。恰好有人坐船從旁邊經過,看見這頭鹿,一箭就射中了它。鹿倒下時自言自語地說:“我真倒黴,原以為陸地危險,嚴加防範,而去投靠大海,想不到遇上了更深重的災難。”這則寓言提醒你在與小人交往時,一定要睜大雙眼,時刻提防。

一般來說,所謂小人都是些人品低下、手段卑劣之輩。在利用他們的時候,一定要加一百二十個小心才是。否則,一旦你得罪或者激怒了小人,往往會陷入絕境,因為小人做事向來是不擇手段的,他們會小題大做、添油加醋或憑空捏造事實在暗中對你下手。

秦檜以“莫須有”的罪名置嶽飛於死地,當時韓世忠爭辯說:“‘莫須有’三字何以服天下!”這真是“以君子來度量小人了”。因為秦檜根本不需要“服天下”,隻要他捏造的罪名經由“最高領導”認可,他的目的也就達到了。

春秋時期,宋國即將與鄭國開戰。戰前,宋國的統帥華元殺羊犒賞三軍,可能是一時疏忽大意而沒有給他的駕車人羊斟吃肉。等到作戰時,羊斟說:“前天殺羊犒軍的事,由你做主;今天駕車作戰的事,由我做主。”於是,他故意把車駛入鄭軍之中,致使華元被俘,造成了宋軍大敗。

戰國時期,齊國有個名叫夷射的大臣,有一天他受齊王之邀參加酒宴,因為已經喝得酩酊大醉,便到門外吹風。守門的是個曾受過刖刑(斷足,古代的一種酷刑)的人,他向夷射懇求說:“若有剩酒,請賜我一杯!”

“什麼?到一邊去!像你這樣的囚犯還敢跟我要酒喝,真是大膽之極!”當守門人還想再懇求時,夷射已經離去。這時,天剛好下了一陣小雨,門前積了一片小便狀的水灘兒。

第二天早晨,齊王出門時看到了這灘“小便”,大為不悅,厲聲問道:“是誰在這裏隨便小便?”當時,在門前小便是一種極不禮貌的行為。

“我不是太清楚,但小的昨夜隻看見大臣夷射一個人在這裏站了好一會兒,再沒看見其他人來過這裏。”守門人誠惶誠恐地彙報說。

結果,齊王立即賜夷射毒酒。

一碗肉,一杯酒,本來不算什麼,華元和夷射卻在不經意間給自己留下了陷阱,被很不起眼的小人輕輕地送上了斷頭台。

曆史上這些沉痛的教訓,提醒你要隨時提防小人在你背後下絆子、打悶棍!

小人更可怕

餘秋雨先生在一篇散文中曾提到“小人”的問題,他的意思是,英雄們在臨終的時候,覺得最為痛恨的人不是自己的勁敵,他們往往從牙縫裏擠出兩個字:小人。看來,“小人”不小,他們的能耐大著呢!他們可以做漢奸、叛徒,他們可能做出種種可憐的樣子,以博得你的幫助,當你失去利用價值的時候,他們就可能反過來咬你一口。螞蟥的可怕之處是它以不經意的親熱方式去吸人血,小人比螞蟥還可怕。

所謂“明槍易躲,暗箭難防”。在人生的舞台上,時刻都有這種人存在,他們在各種環境中挖空心思地尋找漏洞,然後見縫下蛆,當蛆們長大了,爬上你的桌麵時,那種滋味是讓人不得不惡心的。但是,他們做得非常巧妙,不到關鍵的時候,他們不可能讓你知道蛆的存在,關鍵的時候,你就是知道了,也已經來不及了,這是他們最高明的地方。

這就涉及兩個過程,一個是你先要鑒別對方是不是一個小人。再一個你要研究孤立他的方式,生硬的方式不好,他們會因此記恨你,並想出什麼莫名其妙的辦法來陷害你,那就得不償失了,所以,你要選擇一個恰當距離,跟他們平等交往。時刻小心警惕,倒不是因為你怕他們,自古邪不壓正,可是,從古至今很多帝王將相也確實栽在小人的腳下,這種事從來都不知道上哪兒去說理。真刀真槍地幹,無論失敗還是成功,都是明明白白的;可是暗箭就說不清楚了,來自什麼方位,誰射的,你可能永遠都不知道,就是林肯、拉賓也不能幸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