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19章 理性勝情感(2)(3 / 3)

在榮譽和獎勵麵前要謙讓人,在困難和責任麵前要勇於承擔。這樣的人走到哪裏都會受到大家的尊重和愛戴。記住別人對你的幫助,適當的時候給予回報。你對別人的幫助應視為理所當然,誰都願意和你交朋友。

以德報怨,人人敬之。處理怨恨的最高尚、最明智的方法就是不計前嫌,以德報怨,以怨情為友情。當你發現自己傷害了別人的時候,要及時道歉,求得別人的諒解。不能因為別人對你的傷害產生怨氣就忍受不了,想方設法為自己的行為辯解甚至不承認自己有錯。

謊言一千遍也是真理

一個人隻要有權或有錢,他身邊必定會有一些拍馬逢迎的人,“貧在鬧市無人問,富在深山有遠親”。他們的目的無非是要攀龍附鳳,借你的權力或金錢之便,為自己謀取升官發財的機會。有的更是借此招搖、斂財、敲詐等不一而足。

陳小姐快四十歲了,還沒有結婚。一次,她乘火車去看姑母,這時候走過來一位英俊的中年男子,他指著陳小姐旁邊的空位很有禮貌地問:“對不起,請問這兒有人嗎?”

陳小姐搖搖頭,說了聲請。這位先生便坐下來,非常爽朗地自我介紹道:“我叫李勝文,是深圳的開業律師,很高興認識你。”

陳小姐朝他友好地點了點頭。過了一會兒,李先生轉過臉來仔細地打量著陳小姐,很驚訝地叫了一聲:“天哪,怎麼會這麼巧,我們又見麵了!”

陳小姐吃驚地望著李先生很久,臉上布滿疑惑:“對不起,你肯定是認錯人了。”

“不,我沒有認錯,你還記得去年夏天在北海海濱浴場嗎?”

陳小姐搖搖頭:“我沒有去過北海。”

“你怎麼會忘記呢?當時你在北海浴場時可真開心呢,你那麼漂亮、迷人,我們好幾位男士都被你迷住了,差點還為你打架呢。”

“這是真的嗎?”陳小姐忍不住問自己。是的,她曾經夢想過自己要去北海海濱度假,可是一直沒有成行。

“你真的一點都不記得了嗎?當時你穿著一件淺綠色的遊泳衣,上麵還繡著幾朵絲絨花,真是太漂亮了。”

陳小姐的確喜歡綠色衣物及絲絨花,今天她還穿著一件綠襯衣呢,領尖上分別繡著兩朵絨花。不過,不細心的人是看不出來的。

“說真的,北海的牡蠣可真是不錯,你吃牡蠣的樣子可真夠優雅的……”

李先生繼續追述著去年他們在北海海濱的故事,陳小姐漸漸相信了他所講的故事,還不時指出李先生講述中不準確的地方。

接著,他們談到了彼此職業生涯中的許多事情,李先生的故事一次又一次讓陳小姐發出歡快的笑聲。他們談笑風生,誰都看得出來,他們是一對多年的老相識了。

車到廣州站,李先生告辭下車,兩人互留了電話號碼。陳小姐一直目送他走出月台。

列車從廣州站開出後,列車員走過來驗票,陳小姐一摸口袋,大驚失色,她裝有五千多港幣的小包空空如也,火車票也不見蹤影了。

列車員問清情況後,叫來了乘警。乘警把一本厚厚的照片簿攤開到陳小姐麵前:“這是一些經常在我們列車上進行詐騙和偷盜的嫌疑犯的檔案,你看能找出那位可惡的家夥嗎?”

陳小姐打開簿子,一頁頁翻動著,其中一張照片上的先生和李先生實在太像了……

這個故事再一次向我們說明:謊言說一萬遍也會成為真理。那個騙子李先生一遍又一遍對陳小姐進行攻心戰術,描述那次子虛烏有的北海海濱之行,讓陳小姐在不斷重複與強調中掉入幻覺之中,和騙子一道欺騙自己。

網中自拔

有時人們會陷入作惡的蛛網中而不能自拔,因為他放棄了努力。於是他們就又被糾纏得愈來愈緊,直到最後遇到一次重大的經曆,他們才被釋放出來。吉姆·弗斯的情況就是這樣。

吉姆·弗斯是這樣的人:許多年來,他一直違背戒律。第一次他違背了“你不可偷竊”這條戒律,這時他還在大學讀書。有一天他偷了92.74美元,乘飛機前往佛羅裏達州。不久,他又持槍搶劫,被抓獲投入監獄。後來他得到了大赦,參加了軍隊,然而,即使在軍隊中,他仍沒放棄作案。

事情就是這樣在進行。吉姆在人生的道路上不斷地滑下去。但他行惡愈久,就愈感到內疚。開始吉姆還沒有自覺地感到更多的內疚——因為他的犯罪的自覺意識變得遲鈍了。但是他的下意識心理卻在積累著內疚情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