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於一對年紀不到四十歲的年輕夫婦來說,這種成就應該可以讓他們滿足了,但他們卻不如此,艾琳與蓋瑞兩人覺得現在隻不過是蓄勢待發的階段,隻要準備妥當,他們會隨時展開下一個計劃。
“我想做些別的事,比如像製造一些東西——化妝品一類的東西。我有信心可以做得很好!”艾琳在她的辦公室裏這樣說道。
由於化妝美容業界的經營十分艱辛,有人勸告她現在想搞這一行並不是那麼容易,而且競爭至為激烈,一個新興的公司恐怕很難生存。她以毫無畏懼、閃爍著光芒的大眼睛對朋友說:“沒辦法!從前就是這樣,一旦當我們準備就緒,就一定會去完成。”
事實的確如此,想到就做,往往最快贏得成功。因為艾琳夫婦倆都是能控製自己的欲望、提早達到自己目標的人,在他們的熱忱與決心之前,一切障礙盡被掃除。
識實務者為俊傑
中國有句老話叫做“忠臣不事二主,好女不嫁二男”。其實,持這種觀點的人未免過於迂腐。常言道,良禽擇木而棲,倘若遇到一個不賞識你的上司,整天度日如年,處於水深火熱之中,盡管你使盡渾身的解數也永無出頭之日。在這種情況下,棄暗投明、改換門庭也並不是什麼難堪的事。“男怕入錯行,女怕嫁錯郎”,天下之大又何必吊死在一棵樹上呢?
俗話說,識時務者為俊傑。人往高處走,水往低處流。跳槽攀高枝乃是人之常情,犯不著為此而大驚小怪。過去有句話,叫做:“此處不留爺,自有留爺處。處處不留爺,爺去賣豆腐。”後來這句話的後半段改了,改成:“處處不留爺,爺當個體戶。”再後來,又有人把它改成:“處處不留爺,爺去當散戶。”散戶,就是以少量資金去炒作股票的人。從這句話的演變,我們是否可以得出這樣的結論:為了自己的前途,每個人都可以而且應該為自己多謀幾條出路。
中國著名謀略家呂尚,就是一位跳槽攀高枝的行家。呂尚又名薑子牙,是我國上古時期最為著名的政治家和軍事家。
薑子牙生活在商朝末年,當時紂王無道,荒淫無度,社會矛盾急劇激化。與此同時,商王朝的諸侯周國迅速崛起,國君西伯姬昌(後為周文王)勵精圖治,有代殷商之勢。薑子牙生逢亂世,雖有經天緯地之才,無奈報國無門,潦倒半生。他曾在商王宮中做過多年帶領卒,雖然職低位卑,卻處處留心。他看到紂王沉湎酒色,荒廢國政,幾次想冒死進諫,一則想救民於水火,二則可以因此受到紂王賞識,求得高官厚祿。然而薑子牙後來見到大臣比幹等人皆因直諫而喪生,隻好把話咽回肚中。他料定商朝氣數將盡,紂王已不可救藥,自己不願糊裏糊塗地替紂王殉葬。於是,他決定另攀高枝,改換門庭。
當時,姬昌立誌複興周國,除掉紂王,求賢若渴,正是用人之時。薑子牙為了引起姬昌的注意,便在渭水之濱的茲泉垂鉤釣魚。這個地方風景秀麗,人跡罕至,是個隱居的好地方。薑子牙並非要老死林下,而是在此靜觀世變,待機而行。
這一天,薑子牙聽說姬昌要來附近行圍打獵,便假裝在茲泉垂釣。這時候,薑子牙還是個無名之輩,姬昌當然不會認得他,但薑子牙卻見過姬昌。為了引起姬昌的注意,薑子牙故意把魚鉤提離水麵三尺以上,鉤上也不放魚餌。果然,姬昌覺得奇怪,便走上前問道:“別人垂釣均以誘餌,鉤係水中。先生這般釣法,能使魚上鉤嗎?”
薑子牙見姬昌對人態度謙和,果然是個非凡人物,便進一步試探道:“休道鉤離奇,自有負命者。世人皆知紂王無道,可是西伯長子就甘願上鉤。紂王自以為智足以拒諫,言是以飾非,卻放跑了有取而代之之心的西伯姬昌。”
姬昌聞言,大吃一驚。心想:這位老人身居深山,何以能知天下大事?更為不解的是,他怎能把我姬昌的心跡看得這麼透徹?定然不是凡人!連忙躬身施禮,說道:“願聞賢士大名?”
“在下並非賢士,老朽呂尚是也。”
“剛才偶聽先生所言,真知灼見,字字珠璣,不瞞先生,足下就是你說到的姬昌。”
薑子牙裝出吃驚的樣子,惶恐地說:“老朽不知,癡言妄語,請你恕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