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28章 相信自己——獲取成功的第一秘訣(2)(2 / 2)

終於有一天,一枚金貝殼被他拾在手中,但無數次的失敗使青年心中形成了思維定式,他隻是感覺一下那枚貝殼,看都沒有看,那個想法就又冒出來:不可能,揀起來那麼多都不是金貝殼,這枚怎麼就那麼天遂人意呢,青年就這樣把金貝殼隨手扔掉了。

後來青年又撿到一枚金貝殼,又被他扔掉了。後來他老了,無奈地回到家鄉,他告訴年輕人:北海岸邊沒有金貝殼。

告訴孩子

不能畏懼失敗,不能失去信心。隻有以堅定的信心直麵人生中不可避免的失敗,跳出失敗所形成的陰影與思維定式,才能獲得成功。

324.從自身找原因

一百多年前,一位德國小夥子想拜當時著名的哲學家康德為師,以求得他的教導,並打算深入地鑽研康德哲學。哪知道,當他滿懷希望去拜見康德時,康德卻異常冷漠,拒絕了他。

小夥子失去了一次機會,但他並不灰心,也不怨天尤人,而是從自己身上找原因。心想,我沒有成果,兩手空空,人家當然怕打攪!我為什麼不拿出成果來呢?於是他埋頭苦學,完成了一篇《天啟的批判》的論文,呈獻給康德,並附上一封信。

信中說:“我是為了拜見自己最崇拜的大哲學家而來的,但仔細一想,對本身是否有這種資格都未審慎考慮,感到萬分抱歉。雖然我也可以索求其他名人的函介,但我決心毛遂自薦,這篇論文就是我自己的介紹信。”

康德細讀了年輕人的論文,不禁拍案叫絕。他為其才華和獨特的求學方式所感動,便決定見一見。於是,就親筆寫了一封熱情洋溢的回信,邀請年輕人來一起探討哲學。

由此,年輕人獲得了成功的機會。他便是後來成為德國著名的教育家和哲學家的費希特。

告訴孩子

能夠得到名師的指點、伯樂的賞識是打開成功之門的一把鑰匙。但是名師偏愛求知若渴的學子,伯樂鍾情馳騁千裏的良驥。你要得到別人的垂青,必須拿出你的行動,展現你的才華。這才是你最好的介紹信。

325.清點你身上的財富

有一位青年,老是埋怨自己時運不濟,發不了財,終日愁眉不展。

這一天,走過來一個須發俱白的老人,問:“年輕人,為什麼不快樂?”

“我不明白,為什麼我總是這麼窮。”

“窮?你很富有嘛!”老人由衷地說。

“這從何說起?”年輕人問。

老人不正麵回答,反問道:“假如今天斬掉你一個手指頭,給你一千元,你幹不幹?”

“不幹。”年輕人回答。

“假如斬掉你一隻手,給你一萬元,你幹不幹?”

“不幹。”

“假如使你雙眼都瞎掉,給你十萬元,你幹不幹?”

“不幹。”

“假如讓你馬上變成八十歲的老人,給你一百萬,你幹不幹?”

“不幹。”

“假如讓你馬上死掉,給你一千萬,你幹不幹?”

“不幹。”

“這就對了,你已經擁有超過一千萬的財富,為什麼還唉歎自己貧窮呢?”老人語重心長地說。

告訴孩子

做人要懂得知足。學會用知足的眼光去看待自己,看待周圍的一切,然後,你會發現:“原來我是這麼富有的人!”

326.保持泡茶的樣子

從前,有個茶師很喜歡武士的裝扮。一天,他一時興起,打扮成武士上街閑逛。不巧碰上了一個真正的武士,茶師嚇得頭都不敢抬起來。

武士見茶師很驚慌就說:“拔出劍來,我要和你比武。”茶師心想:若跟武士比武一定會死。但他也是個得道的茶師,要死也要死得漂亮,就騙武士:“我要去辦一件很重要的事,等辦完了再來與你比武。”

茶師趕到全城最著名的劍道館,懇求劍道師傅說:“請教我死得最漂亮的姿勢,因為等一下跟人比劍,我一定會被殺死,但我要死得像個一流的茶師。”劍道師傅要他先泡一壺茶給他喝才肯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