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在這時,老婆婆來了,一邊摘下它,一邊說:“這可是今年最好的玉米,用它作種子,明年肯定能種出更棒的玉米!”
告訴孩子
也許你一直都很相信自己,但你是否有耐心在絕望的時候再等一下?相信自己,才能被別人相信。
320.長木杆多了一毫米
他是雜技團的台柱子,在離地五六米的鋼絲上,他手持一根中間黑色、兩端藍白相間的長木杆作平衡,赤腳穩穩當當地走過10米長的鋼絲。多年來,他表演過無數次,從未有過絲毫閃失。
一日,裝道具的卡車翻進了山溝,折斷了他那根保持平衡的長木杆。團裏不惜高價找來了粗細相同、長短一致、重量也一樣的木杆。直到他覺得得心應手時,團長才請油漆匠給木杆刷上與以前那根木杆相同的藍白相間的顏色。
又是一次新的演出。他赤腳踏上鋼絲,接過助手遞過來的那根藍白相間的長木杆。他從左端開始默數,數到第10個藍塊,左手握住,又從右端默數第10個藍塊,右手握緊,這是他最適宜的手握距離。然而今天,他感到兩手間的距離比他以往的長度短了一些。他心裏猛地一驚,難道是有人將木杆截短了?不可能呀!他小心翼翼地把兩手分別向左右移動,一直到適宜的距離才停住。他看了看,兩手都偏離了藍塊的中間位置。他一下子對木杆產生了懷疑。
這時,觀眾席上的掌聲,已經容不得他多想。走了幾步,他第一次沒了自信,手心有汗沁出。終於,在鋼絲中段做騰躍動作時,一個不留神,他從空中摔了下來,折斷了踝骨,表演被迫停止。
事後檢查,那根木杆長度並沒變,隻是粗心的油漆匠將藍白色塊都增長了一毫米。
告訴孩子
很多時候,我們的自信都是受習慣思維的影響,並不一定是事物的本質發生變化。木杆的長度沒有變,但自信的距離改變了。就是這一毫米長度的變化,影響了他的成敗。
321.斷尾的狐狸
一隻狐狸被捕獸器把尾巴夾斷了。受了這種恥辱以後,它覺得自己臉上無光,生活很不好過,所以它決定勸說其他狐狸也去掉尾巴,大家都一樣了,它的缺點就可以掩飾過去了。
於是,它召集了所有狐狸,勸說它們割去尾巴,它信口雌黃地說尾巴既不雅觀,又使我們拖著一件笨重的東西,是多餘的負擔。有一隻狐狸站起來說:“喂,朋友,如果這不是於你有利,你就不會這樣煞費苦心地來勸說我們了。”
告訴孩子
生活中,總存在著一些心懷歹意、為了自己利益而勸告他人的人。如果你能夠做到信心十足,堅持己見,就不會上“斷尾狐狸”的當。
322.兩頭驢
一個趕驢人手拿棍子,驅趕著兩頭驢。一頭馱著海綿,昂頭揚蹄像個信使;另一隻垂頭喪氣,搖搖晃晃,它馱的鹽袋實在沉。
登山峰、過峽穀,不停地趕路,一條小河橫在眼前,擋住了他們的去路。
趕驢人熟悉這不深的河水,他抓住馱海綿的驢,把另一頭趕到前麵,
馱鹽的驢便帶頭下水,誰知腳下有個窟窿,落入水中,掙紮爬起,鹽在水裏已無影蹤,驢感覺背上頓時輕鬆了許多。
馱海綿的驢看見了,也急忙沒入水中。順便把趕驢人也拉下了水。
吸足了水的海綿異常沉重,毛驢被壓得爬不上岸。它還來不及多想,就挨了主人一陣劈頭蓋臉的痛打。
還有這樣一個故事。
一隻驢子對主人家的看門狗很不滿。“怎麼?”他想,“這隻狗,就因為乖巧,成為先生、太太們的寵物,給他們做伴,而我卻隻能挨棍子?”
於是,它也打算學習狗的行為。驢子見主人正高興,笨拙地跑過去,把磨損的蹄子對準主人下巴摩擦,正在自鳴得意之時。主人立刻叫道:“快拿棍子來!”
最後,驢子挨了一頓棍子。
告訴孩子
不必去學別人,亦步亦趨,那樣的做法或許對自己並不適合。
323.海邊的金貝殼
一位長者告訴一位渴望財富的青年,北海岸邊有金貝殼,於是這個青年就不遠萬裏,來到了北海岸邊的海灘上,不顧一切地開始尋找金貝殼。
起初他耐心地揀起每一枚貝殼仔細端詳,確定不是金貝殼後才把它扔掉。北海岸邊寒風襲人,青年拾起每一顆貝殼都是冰涼的。天氣的寒冷,事情的單調,使青年漸漸失去耐心,漸漸的,他隻感覺一下,就將貝殼扔掉了。一天、兩天、一個月、兩個月,無數貝殼被青年揀起又扔掉,始終沒有找到老者所說的金貝殼。青年人很頹喪,覺得自己已不可能找到金貝殼了。但青年很執著很勤奮,一直不停地忙碌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