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4章 立足新起點推進工商聯事業實現新發展(2 / 3)

深刻領會新形勢下工商聯的性質,要把握好以下四個方麵:一是工商聯始終是中國共產黨領導的人民團體,在工商聯的一切工作中,必須堅持黨的領導,在思想上、政治上、行動上與黨中央保持高度一致;二是工商聯的內部構成發生重大變化,由成立初期的原工商業者,上世紀90年代的私營企業、個體工商戶、“三胞”投資企業和部分鄉鎮企業,發展為目前的私營企業、非公有製經濟成分控股的有限責任公司和股份有限公司、港澳投資企業,私營企業出資人、個體工商戶、在內地投資的港澳工商界人士、原工商業者等;三是發揮工商聯的橋梁紐帶作用,就是要把廣大非公有製經濟人士緊密團結在黨的周圍,及時向他們宣傳黨的路線方針政策和政府作出的各項決策,引導他們積極投身改革開放和現代化建設的偉大實踐;四是當好政府管理和服務非公有製經濟的助手,就是要為非公有製企業提供政策、法律、信息、融資、技術、人才等方麵服務,推動經貿交流與協作,參與協調勞動關係,反映非公有製企業願望訴求,維護合法權益,加強行業協會商會建設,促進非公有製經濟健康發展。

(二)準確把握工商聯的工作方針。工商聯的工作方針是工商聯統戰性、經濟性、民間性特征的本質反映,決定著工商聯工作的基本方向。《意見》明確提出,工商聯要堅持“團結、服務、引導、教育”的工作方針。著眼並立足於團結,一手抓服務支持,一手抓引導教育,既是新形勢下工商聯工作的基本原則,也是我們黨立足工商聯工作定位、緊扣工商聯工作主題提出的做好新形勢下工商聯工作必須堅持的基本方式方法。《意見》將1991年中發15號文件關於工商聯工作方針中提出的“幫助”調整為“服務”,將2006年中發15號文件關於工商聯職能作用中提出的“在政府管理非公有製經濟中的助手作用”調整為“在政府管理和服務非公有製經濟中的助手作用”,既表明了我們黨對非公有製企業市場主體地位的認識深化,體現了政府加快轉變職能、建設服務型政府的客觀要求,也反映了工商聯作為人民團體和商會組織的性質特征,強調了做好服務對於順應非公有製經濟人士的希望和期待、增強工商聯凝聚力和影響力的重要意義。《意見》重新把“教育”作為工商聯工作方針的重要內容,既是對我們黨長期以來堅持群眾工作和思想政治工作這個政治優勢的繼承和發揚,也體現了我們黨對新形勢下非公有製經濟人士成長規律的深刻把握。工商聯必須通過加強政治引導、政策引導、責任引導,對非公有製經濟人士進行正麵教育,也要對他們當中存在的一些苗頭性問題和不良現象進行提醒批評。做好工商聯工作,必須牢固樹立政治意識和責任意識,把服務支持和引導教育統一於團結之中。

(三)充分發揮工商聯的職能。加強和改進工商聯工作,關鍵是要發揮好工商聯的職能作用。對於工商聯職能作用的認識,我們黨經曆了一個不斷深化發展的過程。1991年中央15號文件強調工商聯主要是做非公有製經濟代表人士思想政治工作。2002年初,江澤民同誌在聽取關於工商聯換屆工作的彙報時,提出要認真研究新時期工商聯究竟發揮什麼作用的問題。2006年《中共中央關於鞏固和壯大新世紀新階段統一戰線的意見》提出,要充分發揮工商聯在非公有製經濟人士參與國家政治和社會事務中的主渠道作用、在非公有製經濟人士思想政治工作中的重要作用。2007年,中共中央、國務院致全國工商聯十大賀詞,又增加了充分發揮工商聯在行業協會商會改革發展中的促進作用的內容。這次《意見》在對以上四個方麵作用的表述作出進一步完善的同時,又提出要充分發揮工商聯在構建和諧勞動關係中的積極作用,並把充分發揮工商聯在非公有製經濟人士思想政治工作中的引導作用擺到了首要位置。把工商聯的職能作用完整地概括為這五個方麵,適應了新形勢下做好黨的統一戰線工作和經濟工作的需要,全麵體現了工商聯組織的性質和特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