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突出經濟性,引導非公有製經濟健康發展。經濟性是由工商聯會員的社會屬性決定的。工商聯會員絕大多數是非公有製經濟人士,主要在經濟領域中活動,這是工商聯的資源優勢。工商聯的經濟性是十分重要的,能不能當好政府助手、推動非公有製經濟實現又快又好發展,能不能當好廣大非公有製經濟人士的娘家人、維護他們的合法權益,工商聯組織的吸引力、凝聚力和影響力的強弱與否,都與經濟性發揮的好壞有著直接關係。服務非公有製經濟發展是新時期工商聯工作的重要內容。各級工商聯組織要著眼於國民經濟又好又快發展,努力營造有利於企業發展的政策、法製、社會環境。要把支持和幫助非公有製經濟深入貫徹落實科學發展觀、促進轉變發展方式、實現科學發展作為工作著力點,不斷增強企業的核心競爭力。同時,要把黨和政府的重大方針政策及時向非公有製經濟人士傳達,引導他們按照黨和國家的政策加快發展。及時掌握非公有製經濟的發展狀況,針對發展中存在的問題進行專題調研,提出意見建議,為黨委、政府科學決策提供依據。要幫助企業切實解決生產經營中的問題,引導企業構建和諧勞動關係。
(三)體現民間性,積極搭建經貿交流渠道。工商聯具有人民團體和民間商會的雙重優勢,一套人馬兩塊牌子,二者各具特色又密不可分。工商聯民間性主要體現在搭建平台為會員提供各類服務。工商聯要維護會員的合法權益,反映會員的意見和要求;要為會員提供法律、信息、培訓、融資等方麵的服務;要組織會員舉辦和參加國內外的商務洽談、考察活動等,開展經貿、人才交流與合作;要協調關係,為會員企業調解經濟糾紛;要不斷拓寬服務領域,強化服務意識,提高服務本領,通過各種形式為會員和非公有製企業提供服務;要加強與區內外工商社團的聯絡與交流,廣交海內外朋友,擴大工商聯的對外影響,增強工商聯參與經濟發展的能力;要加強與政府職能部門的協調聯係,搭建非公有製企業與政府職能部門溝通的平台,增強相互了解,切實發揮聯結政府、企業之間的橋梁紐帶作用。
各級工商聯領導班子成員、常委、執委要正確認識、深刻領會統戰性、經濟性和民間性辯證統一的關係,牢牢把握正確的政治方向,充分發揮組織優勢,全麵履行職責。要強化戰略思維,增強工作的預見性。正確把握非公有製經濟發展規律和總體趨勢,努力推動非公有製經濟科學發展、健康發展。教育和引導非公有製經濟人士正確認識發展中遇到的困難和問題,堅定走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的信心和決心。超前謀劃工商聯工作思路,抓住重點、關注熱點、解決難點,推動非公有製企業加快結構調整步伐。要提高創新思維能力,增強工作的創造性。工商聯事業是一項開創性、創新性的事業,工商聯工作具有較強的前沿性和探索性,需要不斷創新。要善於在繼承的基礎上開拓創新,用新觀念研究新事物,用新機製解決新問題。要適應新形勢新任務的新要求,切實改進工作方法,找準工作的結合點,以思路的創新打開工作的視野,以機製的創新保證工作的落實,使工商聯工作在創新中不斷發展,在發展中不斷開拓。要提高辯證思維能力,增強工作的係統性。堅持教育引導和服務幫助相結合,在與非公有製經濟人士雙向溝通中提升服務能力、提升他們的綜合素質。堅持重點培養與廣泛聯係相協調,既關注大企業,也幫助中小企業,一視同仁地提供服務。既要關注代表人物的健康成長,也要主動聯係、廣泛團結不同層麵的非公有製經濟人士。
三、引導非公有製企業全麵貫徹落實科學發展觀
2010年,是鞏固我國經濟回升向好趨勢,全麵完成“十一五”規劃的重要一年。中央明確表示,實施西部大開發戰略的決心不會動搖、政策不會改變、力度不會減弱,很快要出台今後十年深入推進西部大開發的政策措施。我區將積極爭取更多重大項目建設以及更多政策傾斜支持,搶占新一輪發展先機。做好全年經濟工作,對奪取應對國際金融危機衝擊全麵勝利、保持經濟平穩較快發展、啟動“十二五”規劃奠定良好基礎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全區各級工商聯組織要積極引導非公有製企業深入貫徹落實科學發展觀,注重結構調整、加快發展方式轉變,努力為我區經濟社會發展作出新貢獻。
(一)保增長,調結構,引導非公有製企業科學發展。企業是推動經濟發展的動力和源泉,是保持社會穩定的中堅力量。實踐證明,離開非公有製經濟的平穩較快發展,就難以實現整個經濟的平穩較快發展。目前我區經濟社會正處於加快發展時期,這為非公有製經濟發展創造了良好條件,提供了巨大市場。非公有製企業要積極轉變發展方式,調整經濟結構,這是應對國際金融危機、努力實現科學發展的治本之策、長久之計。全區經濟工作會議強調,要著眼長遠,穩步推進經濟結構調整和發展方式轉變。必須以隻爭朝夕的精神推進發展方式轉變,用壯士斷腕的決心加快經濟結構調整。調整經濟結構,不是改頭換麵的“小美容”,而是強筋健骨的“大手術”。天下大勢,浩浩蕩蕩,順之則昌,逆之則亡。結構調整,就是當前的大勢所趨。為此,各級工商聯組織要引導非公有製企業樹立世界眼光和戰略思維,增強創新意識、風險管控意識,善於抓住經濟結構調整的機遇,根據企業不同的發展階段和發展實際,集中力量把企業做專、做精、做強、做穩、做大,切實在調整產業產品結構、轉變發展方式上有新的突破。非公有製企業隻有順應國家宏觀經濟政策、順應市場規律和潮流,才能在瞬息萬變的市場經濟中立於不敗之地。特別是要了解政策、掌握政策、順應政策,不僅順應產業政策,還要順應金融政策、財政政策、稅收政策、就業政策、科技政策、創新政策,以及民族政策等各方麵的政策。要冷靜思考,沉著應對,適應形勢,從實際出發,加強企業技術創新,加快調整產品結構,苦練企業管理內功,嚴格成本控製措施,爭取在調整中創新路。產業政策限製的企業要盡早調整,部分高耗能、重汙染企業和部分技術裝備落後的企業,要認真學習研究產業政策,主動適應調整政策,尋求企業新的出路,做到及時調整、主動調整,爭取走社會效益與企業利益雙贏之路。出口型企業要適應新情況,要圍繞國家出口貿易政策的調整,從企業實際出發,根據國際貿易環境和出口產品成本因素變動情況,調整出口產品結構,采取加強內部管理、降控出口成本等有效措施,穩定傳統市場、積極開拓新興市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