寧夏是全國五個省級少數民族自治區之一,總人口630多萬,其中回族人口226萬,占全區總人口的36%,約占全國回族人口的19%。區內五大宗教俱全,尤其是伊斯蘭教派係眾多,影響較大,曆來是我區宗教工作的重點。目前來看,我區宗教界代表人士隊伍建設總體向好,呈現出培養力度逐步加大,管理製度日趨健全,整體素質逐漸提高,後備隊伍初具規模,年齡結構漸趨合理的基本特征。
一、我區開展宗教界代表人士隊伍建設的基本情況
我們的主要做法是:
第一,始終把強化教育培訓作為宗教界代表人士隊伍建設的首要任務。宗教界代表人士在廣大信教群眾中具有較強的感召力和凝聚力,享有較高威信。開展宗教界代表人士隊伍建設,不僅關係黨的宗教工作基本方針的貫徹落實,也關係著進一步鞏固和擴大黨的群眾基礎。長期以來,我們始終把宗教界代表人士的教育引導,作為加強宗教界愛國力量建設的關鍵,常抓不懈。一是製定規劃,加強培訓。按照“統一規劃、統一管理、統一教材、統一經費”的要求,從1998年起,我們切實強化了對宗教界代表人士的培訓教育,先後製定並完成了兩個“五年培訓規劃”,去年又製定了《全區宗教教職人員2009—2013年培訓規劃》,培訓按年度分層次進行,一方麵著力夯實教職人員培訓這個基礎,另一方麵突出代表人士這個重點。自培訓規劃實施以來,累計培訓宗教界人士2.1萬人(次),2008年底實現了把全區宗教教職人員輪訓一遍的目標。同時,始終圍繞宗教界代表人士培訓教育這個重點,通過辦專題班、重點班等形式,不斷強化工作力度,先後舉辦宗教界代表人士研討班7期,輪訓540人(次)。二是創新培訓方式,豐富培訓內容。結合宗教界代表人士的實際,我們不斷改進培訓方式,堅持授課與討論相結合,講座與考察相結合,培訓與活動相結合。采用多媒體授課,召開學員論壇等,不斷豐富培訓內容。同時,還采取“走出去”的辦法,先後組織900餘名宗教界代表人士到區外或區內各市進行考察學習,參觀交流,不斷深化國情、區情教育。實踐證明,通過實地參觀,使他們親身感受改革開放的巨大成就,收到了事半功倍的效果。三是開展主題教育,鞏固培訓成果。為了進一步創新培養方式,擴大教育成果,經自治區黨委同意,從今年4月6日開始,我們用半年時間在全區宗教界開展“弘揚優良傳統、推進宗教和諧、服務寧夏發展”主題教育活動。教育活動以深化學習、提高素質為主題,以正麵教育、自我教育為主線,采取分級動員啟動、分層主抓重點的辦法,自治區重點抓好區級宗教團體班子、重點人士的教育工作。我們希望通過開展這次活動,進一步提高宗教界代表人士的政治素質,增強法製觀念,強化民族團結意識,促進宗教團體自身建設,從而更好地為促進我區經濟社會跨越式發展貢獻力量。目前,主題教育活動正逐級啟動,各項工作穩步推進。四是拓寬培養渠道,提高綜合素質。為了探索培養高素質代表人士隊伍建設新途徑,進一步延伸後備隊伍培養教育工作,2009年我們在銀川市進行學曆教育試點,委托寧夏伊斯蘭教經學院,開設“宗教界代表人士大專函授班”和“後備人員學曆教育班”。指導銀川市有關部門與寧夏伊斯蘭教經學院簽訂委托培養協議書,製定了招生簡章,經過自願報名、資格審查、組織考試等程序,兩個班各錄取40名學員,目前已入學就讀,開始培養。
第二,切實把依法規範管理作為宗教界代表人士隊伍建設的基本切入點。宗教事務,是人員、活動、場所結合和作用的結果。不抓人員管理,“管活動”“管場所”就無從談起。近年來,我們堅持從強化“三管”入手,不斷規範對宗教界代表人士的管理。一是普查登記,規範建檔。自2005年以來,我們組織力量兩次對全區宗教界人士基本情況進行普查、認定,尤其對宗教界代表人士進行了規範建檔。去年,結合開展宗教教職人員備案工作,對代表人士又進行了備案、登記,建立了工作台賬,做到了基本情況清楚,台賬資料齊全。二是狠抓“兩證”持有率,推行規範化管理。2007年以來,我們先後兩次召開全區宗教事務規範化管理工作會議,製定出台了《自治區黨委辦公廳、政府辦公廳關於進一步加強宗教事務管理工作的意見》、《自治區黨委、政府關於進一步加強新形勢下宗教工作的意見》,結合推行宗教事務規範化管理新模式,以推行資格證和聘任證為重點,不斷提高“兩證”持有率,從而為加強宗教界代表人士隊伍建設找到新抓手,規範和強化了依法管理工作。三是完善區域協作,實現區域共管。結合開展對跨地區宗教活動和宗教界流動人員的規範管理,在充分協商、廣泛溝通的基礎上,2007年我們與甘肅省有關部門簽署了跨省區宗教事務管理協作辦法,探索建立起跨省區宗教事務協作共管機製,並連續三年召開聯席會議,通報情況,交流信息,掌握動態,促進管理。同時,我們又推動兩省區相關地級市簽訂工作協議,指導區內五個地級市之間簽訂協作辦法,從而建立了涉及上下左右的區域協作機製。這項工作的開展,既加強了跨地區宗教事務的管理,又加強了對宗教界代表人士參與跨地區宗教活動的管理。
第三,堅持把建立和完善製度作為宗教界代表人士隊伍建設的重要保證。一是建立重要情況通報製度。做好宗教工作,需要取得宗教界人士的理解和支持,這樣才能減少阻力,形成合力。我們通過定期和不定期召開宗教界代表人士通報會、座談會,及時通報中央和自治區黨委、政府有關經濟社會發展以及宗教工作的重大決策部署,加強與宗教界代表人士的溝通,達到了凝聚人心、彙聚力量的目的。二是建立交友製度。隻有平時與宗教界代表人士交流思想,建立感情,在關鍵時刻,他們才會使得上勁,幫得上忙。我們充分利用舉辦培訓班、基層調查研究、參加重大宗教活動、祝賀節日等多種機會,深入宗教界代表人士當中,了解他們的思想動態,反映合理訴求,幫助解決實際困難,使他們切實感受到黨和政府的溫暖,真正與他們成為摯友、諍友。三是建立約談製度。本著溝通信息、了解情況、教育引導的目的,我們適時建立起與宗教界代表人士不定期約談製度,約談一般以個別談話、小範圍座談為主,通過這種方式,既加強了團結教育,又促進了工作,實踐證明這是開展宗教工作行之有效的好方法。四是建立後備隊伍動態管理製度。結合進一步做好宗教界代表人士培養工作,我們分層次、分地域建立宗教界代表人士後備力量信息庫,根據實際情況及時更新資料,依據現實表現,實行動態管理,將符合標準的代表人士納入視野,為建立宗教界代表人士長效培養機製打下了堅實的基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