卷十九 項安世(2 / 2)

公在崇陽,嚐坐城門下,見裏人有負菜而歸者,問何從得之,曰:「買之市。」公怒曰:「汝居田裏,不自種而食,何惰耶?」笞而遣之。

張忠定守蜀,聞萊公大拜,曰:「寇準真宰相也。」又曰:「蒼生無福。」門人李畋怪而問之,曰:「人千言而不盡者,準一言而盡。然仕太早,用太速,不及學耳。」張、寇布衣交也,萊公兄事之。忠定嚐麵折不少恕,雖貴不改也。萊公在岐,忠定在蜀,還不留,既別,顧萊公曰:「曾讀霍光傳否?」曰:「未也。」更無他語。萊公歸,取其傳讀之,至「不學無術」,笑曰:「此張公謂我矣。」

右見《談叢》。

昔忠定張公坐北峯亭,視亭上田疇膏腴而無水利,稍闕雨澤,禾多旱損。公相視山川原隰高下,可決渠圳,通流灌溉,遂於白泉上源為陂堰,水入圳溉田數百頃。後無複旱傷之憂。公決遣多坐此亭,視百姓農作,勸勤責怠,故能地無遺利焉。

右見《圖經》。

公嚐為崇陽宰,又嚐為湖右漕,有功德在民,知植桑折絹,事有足紀。蓋崇民自昔惟以摘山負販為業,而不知有蠶繅機織之勤,公至,教其拔茶而植之以桑,厥後絲帛不勝用,而民益富,乃號劇邑。然生齒滋眾而聲價騰,溪山峻險而漕運阻,歲常以支移苗斛為艱;及公領漕,又為請於朝,俾以絹代,詔下,遂為永製,訖今稱便。

右見《通城縣祠堂記》。【令饒伯達撰。】

故尚書張詠嚐謂人曰:「吾牓中得人最多:慎重有雅望,無如李文靖;深沉有德,鎮服天下,無如王公;麵折廷爭,素有風采,無如寇公;當方麵寄,則詠不敢辭。」

右見《王文正公遺事》。

乖崖守蜀,兵火之餘,人懷反側。一日,合軍旅大閱,始出,眾遂嵩呼者三,乖崖亦下馬,東北望而三呼,複攬轡行,眾不敢驩。或以此事告韓魏公,公曰:「當是時,琦亦不敢措置。」

右見《麈史》。

李順、王均亂蜀,張公鎮成都。一日,見一卒抱小兒在廊下戲,小兒忽怒,批其父。張公見之,集眾語曰:「此方悖逆,乃自成俗。幼已如此,況其長成,豈不為亂?」遂令殺之。數日間,又一卒相歐,公問知其一乃上名,遂斬次名。自是一軍肅然。

公凡有興作,先帖諸縣,於民籍中係工匠者,具帳申來,分為四番,役十日,滿則罷去。夏則卯入,午歇一時,冬抵莫放,各給木劄一襆以禦寒。工徒皆悅。有一瓦匠,因雨乞假,公判雲:「天晴蓋瓦,雨下和泥。」事雖至微,公俱知悉。

右見《巵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