廈門地區以閩南文化為主。閩南文化,其內涵除廣義中的農耕文化、海商文化外,更值得一提的是狹義中所含的建築文化、民俗文化、宗教文化、民間藝術、宗族文化及方言等。宗族文化是閩南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閩南地區宗族文化十分發達,重視宗族親情、重視編修族譜和重視宗祠建築是其標誌。

鼓浪嶼的教會文化呈多元化,在這不足2平方公裏的小島上,先後有新教各宗派(美歸正會、英倫敦公會、英長老會、安息日會等)、基督教青年會、羅馬天主教及各華人自立教會(基督徒聚會處、真耶穌會)等登陸宣教。在如此之小的地區,卻有眾多基督教派並存的情況在非基督教文明地區實屬罕見。

教會文化對鼓浪嶼影響甚大,在鼓浪嶼期間,教會創辦了不少學校、醫院,繁榮了鼓浪嶼文教衛生事業,島上的音樂、體育等活動的開展亦和教會的推動分不開。此外,教會興建的一座座莊嚴雄偉的教堂,也是“萬國建築博物館”的珍貴藏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