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36章 這輩子,用心活出生命的精彩(5)(2 / 3)

這些被暴雨和顏料汙染的絲綢數量足有一噸之多,成了日本人頭疼的東西。他們想低價處理掉,卻無人問津。想搬運到港口扔進垃圾堆,又怕遭到環保部門處罰。於是,日本人打算在回程的路上把絲綢拋到海中。

有一天,商販在港口的一個地下酒吧喝酒,那天他喝醉了,當他恍恍悠悠地走過一位日本海員旁邊時,正好聽到日本海員在談論絲綢的事情。

第二天,商販就來到了海輪上,用手指著停在港口的一輛卡車對船長說:“我可以幫忙把絲綢處理掉,如果你們願意可以象征性地給一點運費的話。”

他不用花任何代價就擁有了這些被雨水浸過的絲綢。他把這些絲綢加工成迷彩服、領帶和帽子,拿到人群集中的鬧市出售。幾天之間,他靠這些絲綢淨賺了10萬美元。

現在他已不是商販,而是一個商人了。

有一次他在郊外看上了一塊地,就找到土地的主人,說他願花10萬美元買下來。

主人拿了他的10萬美元,心裏嘲笑他的愚蠢,這樣一個偏僻的地段,隻有傻子才會出這樣的價。

一年後,市政府對外宣布,要在郊外建造環城公路,他的地皮一下子升值了150多倍。、從此,他成了遠近聞名的富翁。

在他77歲時,終於因病而躺下了,再也不能進行任何商務活動。然而,就在臨死前,他讓秘書在報紙上發布了。則消息,說他即將要去天堂。願意為人們向已經去世的親人帶一個祝福的口信,每則收費100美元。結果他賺了十萬美元。如果他能在病床上多堅持幾天,可能還會賺得更多一些。

他的遺囑也十分特別,他讓秘書又登了一則廣告,說他是一位禮貌的紳士,願意和一位有教養的女士同臥一塊墓穴。結果,一位貴婦人願意出資5萬美元和他一起長眠。

有一位資深的經濟記者,熱情洋溢地報道了他生命最後時刻的經商經曆。文中感歎道:“每年去世的富人難以數計,但像他這樣懷著對商業的執著精神堅持到最後的人能有幾個?”

懂得珍惜自己,記得活在當下

每一個人都有所追求,都在追求幸福快樂的生活,在這付出、奮鬥的過程中就已經是“活在當下”了,隻是潛意識中沒有更深的體會。讓快樂或痛苦匆匆而過,還沒來得及慢慢品味,就讓一天天像山澗水一樣流逝,快樂時,如果用物理學的名詞來說,就是勢能大一些,水流快一點,發出的響聲也更清脆輕快,時間過得如此之快;痛苦時,排水的勢能小而覺得難過極了,發出的響聲也是悶悶之音,每一分鍾都是鑽心的痛楚。對自己的生活要珍惜,對自己的生命要仰視和敬畏,就像登山人對珠穆朗瑪峰的敬畏一樣,不要用征服的字眼,要用感恩的心情來攀登。

人都是在一定的社會條件下生活的。每個人的成長不僅取決於個人的主觀努力,還取決於本身的生活環境。曆史上有的時代人才輩出,群星燦爛,而有的時代則萬馬齊喑,其中一個很重要的原因,就是社會環境的不同。社會環境是人們成長必不可少的客觀條件,是人們成長、發展的土壤。

雖然,每個人的成長都離不開一定的時代背景,但是,任何人也不能主觀地去選擇時代,隻能在一定的條件下,去了解時代為你提供的條件,進而加以改造和利用。正如恩格斯所指出的那樣:“我們隻能在我們時代的條件下進行認識。”也就是說,每一個人不僅有一個認識環境的任務,還有一個改造環境的任務,要減少壓力,離不開這兩項任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