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黎經濟會議 ——複興歐洲經濟計劃(2 / 2)

馬歇爾演講提出的援助歐洲方案,後來被稱為“馬歇爾計劃”、“歐洲複興計劃”。

在馬歇爾發表演講的前一天,副國務卿艾奇遜特意約見3名英國記者,告知馬歇爾即將發表重要演講的消息,希望他們在演講發表後,立即將演講內容全文發回英國,並務必要盡快送到外交大臣貝文手中。6月5日夜間,英國外交大臣貝文收到報社送來的馬歇爾演講記錄稿,他主張歐洲應該立即行動。法國獲悉消息後,也表示要參加馬歇爾計劃。6月17日,英法兩國外長在巴黎舉行會談,雙方商定邀請前蘇聯外長參加會談,三方共同研究如何響應美國的倡議。

6月27日,英法蘇三國外長彙聚巴黎。美國政府為了遏製共產主義,並不願意援助前蘇聯,但是為避免背上分裂歐洲的罪名,又不便公開表達自己的真實意圖。英法兩國邀請前蘇聯參加會談,也隻是故作姿態。因此,三國外長會談期間,英法有意設置障礙,以迫使前蘇聯主動退出馬歇爾計劃。

會談中,英法兩國迎合美國提出的條件,主張製訂歐洲統一的經濟計劃。前蘇聯則予以反對,認為統一的經濟計劃是幹涉別國經濟和內政。英法外長態度強硬,並向外界散布前蘇聯破壞會議的輿論。7月2日,前蘇聯政府決定退出會議。

次日,英法籌劃召開巴黎經濟會議,邀請除德國和西班牙以外的所有歐洲國家參加,討論向美國申請援助問題。東歐國家受前蘇聯的影響,沒有接受邀請。7月12日,英國、法國、意大利、奧地利、丹麥、挪威、瑞典、比利時、荷蘭、盧森堡、冰島、瑞士、愛爾蘭、葡萄牙、希臘、土耳其等16個國家,在巴黎舉行經濟會議。會議決定成立歐洲經濟合作委員會,並向美國提出4年內提供224億美元援助的計劃。

1947年12月,杜魯門向國會提出《美國支持歐洲複興計劃》谘文,要求國會在1948年到1952年共撥款170億美元援助歐洲。1948年4月2日,國會通過《1948年對外援助法案》,批準政府的援助歐洲計劃。美國政府隨即成立經濟合作署,負責馬歇爾計劃的實施。西歐16國也成立歐洲經濟合作組織,執行馬歇爾計劃。到1952年6月,馬歇爾計劃實施完畢,美國向西歐共計提供131.5億美元的援助。

馬歇爾計劃促進了西歐的經濟複興,推動了西歐的經濟聯合,馬歇爾本人也因此榮獲1953年諾貝爾和平獎。

前蘇聯對馬歇爾計劃迅速作出反應,1947年夏與東歐國家分別簽訂貿易協定,同年9月又成立“共產黨和工人黨情報局”,宣稱世界上已經形成帝國主義反民主陣營和反帝民主陣營。

兩大陣營的“冷戰”格局就這樣正式形成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