印章印製,《周禮》:璽節。鄭氏注雲:“璽節者,今之印章也。”
許慎《說文》雲:印,執政所持,信也。徐鍇雲:從手爪以持,信也。
衛宏雲:秦以前,民皆以金玉為印,龍虎鈕,惟其所好。然則秦以來天子獨以印稱璽,又獨以玉,群臣莫敢用也。七雄之時,臣下璽始稱曰印。
漢製:諸侯王金璽,璽之言信也。古者印璽通名。漢舊儀雲:諸侯王黃金璽、槖駝鈕,文曰璽,謂刻曰某王之璽。列侯黃金印、龜鈕,文曰某侯之章。丞相太尉與三公前後左右將軍黃金印、龜鈕,文曰章。中二千石銀印、龜鈕,文曰章。千石六百石四百石至二百石以上皆銅印、鼻鈕,文曰印。
建武元年,詔諸侯王金印赤綬,公侯金印紫綬,中二千石以上銀印青綬,千石至四百石以下銅印墨綬及黃綬。
陳製金章或龜鈕、貔鈕、豹鈕,銀章為龜鈕、熊鈕、羆鈕、羔鈕、鹿鈕,銀印為圭鈕、兔鈕、銅印、率環鈕。
吾衍曰:漢晉諸印,皆大不踰寸,惟異其鈕以別主守之上下。諸侯王印以槖駝,列侯以龜,將軍以虎,於蠻夷則虵<蟲兀>駝兔之屬,示周禮六節之義也。其字皆曰文,常職多瓦鈕,令長印止作鼻鈕,可綰而已。其印文惟侯印就範中鑄字,極精致,是擇日封拜,非急遽為之也。虗爵曰填其文以金銀,當時未有署僉以印為信,故軍中印皆鑿。官重者兩鑿成文,官卑者畫一鑿。或字有疏密不一,則密文細而疏文肥。人名私印,其六麵者多鑿,餘亦皆鑄。率多為龜鈕,或二印一龜,身首藏合,謂之子母印。聞有三級壇鈕,及天祿辟邪者,或大小為兩麵。晉時猶有漢印,惟私印間用朱文,字體與漢不異,唐人用朱文,故古法漸廢也。
印記唐太宗自書“貞觀”二字作二小印。
玄宗自書“開元”小字作一小印。
集賢印秘閣印、翰林印,各以判司所收掌圖書定印。
弘文之印,恐是東觀舊印,書者其印至小。
九和之印,恐是官印,多印拓本書畫。
東晉仆射周顗印,古小雌字。
梁徐僧權印。
唐魏王恭印。
太平公主駙馬武延秀玉印,胡書四字,梵音雲“三藐母馱”(今多黑塗)潤州刺史徐嶠印。
嶠之子吏部侍郎會稽郡公徐浩,浩子璹印。
議郎竇蒙印。
蒙弟範陽功曺竇印。
延王友竇永二小字印。
金部郎中劉繹印。
起居舍人李造印。
鄂州司馬張懷瓘弟、盛王府司馬懷瓘印。
劍州司馬劉知章印。
光祿大夫中書令趙國公鍾紹京印。
張彥遠高祖中書令河東公印。
曾祖相國魏國公印。
祖高平公二小印。
司徒沂國公李勉印。
子兵部員外郎李約印。
趙國公李吉甫印。
禦史大夫黎幹印。
桂州觀察使蕭佑印。
晉公韓滉印。
鄴侯李泌印。
宰相王涯印。
仆射馬總印。
宣州長史周昉印。
張敦簡印。
劍州刺史王朏印。
右印記,記千百年可為龜鑒別有。
右皆未詳去處,皆識鑒之家印記,並可為證。
又有禇氏書印,非禇河南之印也。
此外更有禇家印署,皆非鑒識,不足為證,故不具錄。若不識圖畫,空驗印記,然自古及今家藏傳玩要知跋尾。
印記乃書畫之本耳。
印譜長秋宮寶用之。江休複《嘉佑襍誌》雲:淘蔡河獲一玉印,與篆文不同,成隂陽字。李昌言處見飛白鳳字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