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個來到的是國家趙國,趙國是第二次來,第一次是碰了個壁,第二次來了,到了趙國以後,他給趙國的國君講了四條,第一,國君的任務是什麼?安民無事,讓你的老百姓安居樂業,整個國家沒有什麼戰事,這就是你做國君的責任,你要完成這四個字,你該怎麼辦?你必須保證國內沒有什麼大的戰爭,你才能夠做到安民無事,而安民無事的關鍵在於擇交,要選擇一些國家,作為你重點交往的朋友,要擇交。第二點,誰是你的朋友啊?擇交擇交,擇一個好朋友來交,你交誰,你交的國家是兩個,一個韓國,一個魏國,這丙個國家你必須重點搞好關係,這兩個國家,把趙國和秦國給隔開來,它們是日日夜夜,麵對著秦國的侵略,這兩個國家一旦支不住了,這兩個國家就會投靠秦國,就是“臣於秦”,一旦這兩個國家向秦稱臣了,把這個路一讓開,你趙國就暴露了,這是講了第二點,就是你一定要支持韓、魏,韓、魏是你的朋友,比如說韓、魏是嘴唇,你趙國就是牙齒,你這個牙齒靠的就是韓、魏的保護,這是第二點。第三點,你看一下天下的地圖,力量的對比,六國的土地,是秦國土地的五倍,六國的兵力是秦國兵力的十倍,六國從土地上說,從軍隊上來說,都比秦強得多,那麼我們為什麼要屈服於秦呢?這是從力量對比來說。那麼第四點,蘇秦就告訴趙國怎麼辦,趙國應當怎麼辦呢?就是還要合縱,不過呢,他對趙國國君講的話,和那個燕國國君的詞不完全一樣,內容完全一樣,還是“天下為一”的意思,但他說的話是“一韓魏齊楚燕趙,以縱親,以叛秦”——《史記·蘇秦列傳》,就是把六國統一起來對抗秦國,那麼這秦國攻打任何一個國家,六國中間攻打任何一個國家,其他五國都出兵,如果有一國不出兵,違反盟約,其他五國打它一個,這樣,我們六國,就結成一個聯盟,這就是蘇秦麵對強秦提出來的六國的生存策略,就是“天下為一”,也就是合縱。當然這番話說完以後,趙國的國君很高興,接受這個意見了,所以趙國國君又給了蘇秦一大筆資金支持他,兩個國君支持他。@本@作@品@由@思@兔@網@提@供@線@上@閱@讀@

蘇秦從燕國過來到趙國,到韓國,一路下去再到楚國,再到齊國,轉了一圈,六國的國君全同意了,最後到了什麼結果呢?蘇秦一個人,佩戴了六國的相印,腰裏別了六個圖章,六國的國相,這下子,合縱形成了,蘇秦成了六國聯盟的總指揮,總領袖了,總盟主。所以這個蘇秦的這一個生存戰略勝利了。勝利以後,蘇秦就把這個盟約寄了一份給秦王了,給秦惠文王,秦惠文王一看這個盟約,15年沒有敢出函穀關,整個天下15年,秦國不敢出兵。當然,秦惠文王,不敢出兵也有他的道理,第一,他不知道這六國聯合是一個什麼樣的情況,一下遇到新情況,他還想不出來化解這個新情況的應對策略,再一個呢,六國開始的時候,這個聲勢很大,所以秦國,也謹慎不敢出兵。

[畫外音]蘇秦遊說六國,促使六國合縱抗秦,這是蘇秦的成功,也是六國的成功,但卻是秦國的失敗,因為六國聯合起來抗秦,這也就意味著,秦國崛起的道路被堵住了,秦國肯定不願意這樣的事情發生,所以秦國一定要有一個應對策略,而提出這個應對策略的人,恰恰就是蘇秦的老同學張儀,那麼,張儀又是一個什麼樣的人呢?他為什麼會跑到秦國去,提出對付六國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