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常理上來說,身邊隻剩些殘兵敗將的蜀王既被逼到了金川,便猶如甕中捉鱉,根本無需攻城,隻要圍上個三兩月,等裡頭沒糧食吃了,金川不攻自破。
也正因為這樣,擒住逆首蜀王的這個大功,朝廷裡不少人眼紅想要。
王越是大行台尚書令的女婿,本身也出身將門。尚書令自己雖沒出麵,但最近卻有不少人相繼在自己麵前推薦王越,連尚福也暗示李東庭,可以讓王越獲這個頭功,如此對大家都有好處。
李東庭深知高處不勝寒的道理,更無意再拿這功勞給自己貼金。估量一番後,覺得圍住金川並無大風險,也就順水推舟點了王越為統領,給他兩萬人馬負責圍城,自己去處理別的要務,等他擒拿住逆首,這場歷時兩年多的艱難平叛戰也就告終了。
他怎麼也沒想到,事情到了最後,竟然風雲突變,發生了這樣的意外。
……
次日,李東庭緊急趕到了金川。還在城外守著的將士原本有些萎靡,見主帥到了,人心大定,頓時振奮了起來。幾個隨同王越一道的副將見了李東庭,麵露愧色,跪在他麵前請罪。
李東庭讓這些人起來,道:「事情起的突然,我料你們也沒做好準備,這才讓對方殺了個措手不及。何況那個裴長青確實勇猛過人,發起狠來無人能擋,怪不了你們。」
眾人見他未責,這才定下心神,紛紛摩拳擦掌,出言自願帶兵強攻金川,一雪昨日之恥。
李東庭未應,重整隊列後,親自來到城下,令蜀王出來對話。片刻後,五花大綁的王越便被人押著出現在了牆頭。蜀王隨後現身與李東庭喊話,要他將人全都撤退三百裏外,讓出道路,否則不但殺王越,全城土人也要陪他一道同歸於盡。
李東庭眼睛都沒眨一下,張口便應了下來。
蜀王微微一怔,狐疑道:「李東庭,你教本王如何信你?」
李東庭大笑一聲,道:「從前你在蜀,我在滇,你我也算是老相識了,我李東庭為人如何,你當清楚。我既答應你了,你又怕什麼?何況,你今日還有選擇餘地嗎?你要逃去波彌國,我要王將軍和城內居民無事。若成,我立刻退兵,你自行出城。隻是我把話放這裡,到了波彌國境,你需將王將軍放回,否則,即便你入了波彌國,我李東庭也必定不會放過你!」
蜀王瞇了瞇眼,咬牙道:「那就這樣說定!我且信你一回!你這就叫你的人全都退開。」
李東庭下令副將傳令下去,撤兵三百裏外,停止追擊。邊上副將麵露猶疑,一個平日對他十分敬服的副將忙上來,低聲勸道:「大將軍,朝廷對逆首勢在必得,大將軍這樣放他走,朝廷萬一怪罪下來,大將軍恐怕要費一番解釋。」
李東庭道:「以一城居民之命換逆首一命,在我看來值當。何況他根基盡毀,以逆臣賊子身份逃到波彌國,想東山再起,斷不可能。放他吧。朝廷若怪罪下來,由我一力承擔便是。」
眾將見他態度堅定,隻好止了勸。當下傳令下去,列隊撤退。
吊橋再次放下,城門打開。迤邐從城門裡走出來一隊的人馬。前後俱是押著城中土人同行的蜀王殘兵,蜀王被親信嚴密保護著行在中間,邊上是脖子被架刀的王越,裴長青走在蜀王身後。
王越見到李東庭,麵露愧色,低頭不敢看他。
李東庭目光越過王越,落到了裴長青的身上,若有所思。
裴長青似乎並未留意到李東庭,雙眼正視著前方,神色冷木。
這看起來十分怪異的一隊人馬,就這樣在千軍萬馬間讓出的這條道裡穿行而過,朝著西麵而去。
一出金川,蜀王便加快腳程,行至半路,見身後確實沒有追兵上來,丟下被挾持的土人,朝著波彌趕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