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 用“上甘嶺”精神打造一流企業(1 / 2)

人們常用“沒有傘的孩子才會拚命奔跑”來形容溫室的花朵經受不住狂風暴雨的肆虐,相比之下,毫無背景的“草根”卻更能經得住激烈的競爭和巨大的壓力,也更能做到對艱苦奮鬥的堅守。在中國的通信設備領域,任正非一直強調華為就是“沒有傘的孩子”。

成立華為之前,任正非是一名軍人,而軍人這個特殊的職業賦予了任正非與眾不同的領袖氣質:勇氣、有膽識、堅忍和機智。可以說,華為就是任正非管理思想的“試驗田”,這樣的先試先行極其科學地塑造出了華為的經營理念和戰略構想,這個過程中的一個關鍵詞就是“上甘嶺”。

上甘嶺戰役中,美軍為首的聯合國軍一度用模擬推演,“科學”地認為一天的時間足夠攻克占地了,可事實卻告訴世人,聯合軍隊的“紙上談兵”缺乏科學性。在任正非的思想裏,電腦隻能模擬那些常規性的東西,而其他非常規性的意識,比如有人會去堵機槍眼、有人身上著火也會一動不動,這些精神上的超強力量是不可能模擬出來的。這種精神被任正非定義為華為的“上甘嶺”——企業的核心價值觀之所在。

或許,華為的“上甘嶺”還不能直接創造出價值,但倘若沒有了“上甘嶺”,就永遠不會有產生價值的可能。這就如同一個人的理想,有了理想隻要付出努力和行動,理想就有實現的可能;若隻是想想而不去付諸行動,那麼理想就永遠不可能會實現。很多追隨華為奔跑的通信設備製造企業,一刻也不敢停歇,他們知道,自己未必能達到華為的高度和強度,但停下來就勢必錯過華為的方向,方向跑錯了就注定會與成功失之交臂。

任正非曾坦誠地說,華為的創建是一個“意料之外”。對7個孩子的教育都特別上心的任家爸媽,從小就沒有虧待過孩子們的教育,任正非順利地考上大學,並走出了相對閉塞的山溝溝。大學畢業後,懷揣著一顆赤膽之心,任正非應征入伍。因大學期間所學專業是建築,任正非當上了建築兵,於30歲開始了他的軍派生涯,在東北遼陽的一個化纖設備工程上工作。

1982年後,中國軍隊做了一次精簡,任正非就是那一批離開部隊的軍人之一。隨後其來到深圳南海石油服務公司。由於缺乏市場經驗,對市場經濟和企業的管理方法又存在很大的不適應,這份工作任正非做得並不順利,不久之後便離職。

任正非想要給自己選擇一個靠譜的事情來做。1987年,任正非43歲,不惑之年的他十分清楚自己的內心——他,任正非,一定要活出一個不一樣的自己!

華為就此應運而生。

任正非創建華為,可以說成就了那個年代的企業家真實的“斷代史”。他十分有勇氣地創建了華為。“我們這種人在社會上,既不懂技術,又不懂商業交易,生存很困難,很邊緣化的。”任正非回憶最初創業時心酸地說道。與其說任正非是有勇氣下海經商,不如說是時代和環境所迫。

任正非的這份麵對危險的勇氣由他的智慧而來,他遇事果敢、敢於承擔,能從容不迫地應對一切挑戰,日積月累,這份勇氣成長為一種特殊的膽量,在精神上可戰勝極大的危險。

華為在創建之初,主要的業務是代銷香港產品,也就是所謂的“對縫”,靠一買一賣的中間差價獲利,這樣的經營風險很低,很適合那種初創的中小企業。而任正非必定是不滿足於這種現狀的,在他的記憶中,那段創業之初的經曆也略顯模糊,反而是之後激烈的市場競爭更能激發出他不屈的膽識。

上一章 書頁/目錄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