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
星期天早上,夫妻倆將兒子送到市書畫院舉辦的培訓班上,然後打個不薄的紅包,直奔政府大院。?
周副市長已是周代市長,春節後的全市人代會上即將成為正式市長。吳副秘書長也因此水漲船高,被扶正做了秘書長。秘書長比副秘書長自然更加繁忙,但吳秘書長看重夫人生日,特意推掉應酬,在家陪夫人。沒有別的客人,隻有孟不覺一家,說起話來方便。?
很快到了中午時分,保姆端菜上桌,兩家人圍坐過來,舉了杯子,祝賀鄭大姐生日快樂!酒是紅葡萄酒,度數並不高,卻因多喝了幾杯,吳秘書長麵色酡然,興意盎然,話也多起來。不經意間就說到孟不覺局裏的人事,吳秘書長說:“這段時間,我的手機總是響個不停,好多都是你的同事打來的,說是要來向我請示工作,都被我擋了回去。”孟不覺故意說:“我們那可是政府組成局,政府組成局裏的幹部來向政府的秘書長請示工作,這不是名正言順麼?”吳秘書長說:“什麼名正言順,我還不知道他們,醉翁之意不在酒。”?
鄭大姐這時插話道:“不覺你不知道,那次老吳在你們局裏認了你這個親戚後,你們局裏的人天天打電話找老吳,老吳怕他們纏著認親戚,親戚多了不好開展工作,所以一概不予接洽,才省了好多麻煩。”?
說得兩家人都笑起來。吳秘書長笑道:“做官需要智慧。不僅要少給人家惹麻煩,還要少給自己惹麻煩,這就是做官的最大智慧。因為隻有這樣,才可能騰出更多的時間,為老百姓多做些實事,不然成天陷在人際關係裏麵,必將一事無成。”?
這倒是挺有道理的,孟不覺心裏佩服著吳秘書長,嘴上免不了要說些表揚領導的話。?
也是酒逢知己,說話投機,又順便討好了夫人,吳秘書長今天心情格外舒暢,說話也就少了城府,忽然問了個孟不覺意想不到的問題。?
吳秘書長說:“不覺,你不帶任何成見地說句公道話,你們局裏的李副局長和何副局長兩位,誰更適合做局長?”?
這個問題倒是孟不覺從沒考慮過的。作為局裏的中層幹部,像誰適合做局長這樣的重大問題,孟不覺怎麼會去考慮呢?就是考慮也是白考慮了,畢竟誰做局長是上麵說了算,並不是局裏的中層幹部說了算。何況由誰做局長,從來就沒存在過適合與不適合之說,隻有做得上與做不上的區別,做得上局長就適合做局長,做不上局長就不適合做局長。讓你做局長,當然是因為你適合做局長,你做了你就適合了;不讓你做局長,當然是因為你不適合做局長,如果你適合,還不早讓你做局長了?讓你做了局長,你竟然不適合,不僅你自己不肯承認,組織上恐怕也堅決不同意。想想看,你本人不承認不適合,組織上不同意你不適合,你當然就是適合,而且適合得不得了。這聽上去有些像是繞口令,卻是大實話,機關裏人人心裏有譜,誰也哄不了誰。?
誰做局長,無所謂適合不適合,那麼吳秘書長怎麼會對孟不覺問起這樣的問題來呢?都快一年了,李副局長雖然不是局長,卻一直主持著局裏工作,屬於事實上的局長,還沒有任何跡象表明,他不適合做這個局長。既然李副局長適合做這個局長,吳秘書長卻還要質疑他與何副局長誰適合做局長,這是不是夠荒誕的?如果這話出自普通百姓和普通幹部之口,也還說得過去,因為他們見識不夠,體會不深,容易產生誤會。吳秘書長何許人也?堂堂政府領導,怎麼能說出這麼沒有水平的話來??
然而真要說吳秘書長沒水平,孟不覺那是一千個不答應,一萬個不讚成。至少這半年多時間裏,孟不覺沒少跟吳秘書長接觸,他是很有思想,很有見地,也很有工作能力的好領導,無論是主持政務,處理事務,還是與上下左右的各色人員打交往,都有自己的一套。有些官員喜歡自我標榜,說當官講原則,做人講感情,辦事講規矩,吳秘書長沒這麼自我標榜過,但在孟不覺眼裏,他這三個講字確實是做得最好的。?
吳秘書長那麼有水平,今天竟然說了一句沒水平的話,看來並不是吳秘書長真的沒水平,而是孟不覺自己的理解有誤。也就是說,吳秘書長這句沒水平的話,實際是很有水平的。隻是這句話的水平又體現在哪裏呢?是對李副局長有了看法,覺得他不再適合做局長了?換話說,是不是時過境遷,原本適合做局長的李副局長忽然變得不再適合做局長了,而原本不適合做局長的何副局長反過來又適合做局長了??
念及這個何副局長,孟不覺腦袋裏一下子冒出他辦公桌台板下那幅字來。當時孟不覺還那麼自以為是,認為那是何副局長看破仕途,無意官場,才那麼處變不驚,悠然自得,書了那四句話以表心跡,現在看來好像並不完全是這麼回事。還有喬老頭臉上高深莫測的笑容,以及他說的趙州和尚的故事,也說明那四句話中,暗含了另外的意思,隻是孟不覺一時沒領悟過來。?
孟不覺便意識到,那原本快要遞到李副局長手上的橄欖枝,可能已被領導抽了回去,另有所許。昨夜雲隨風雨去,到頭不似老僧閑。看來何副局長已經如願以償,接過領導遞給他的橄欖枝,不然他哪會那麼從容自若,氣定神閑?原來李副局長是雲,該去的已去,何副局長是僧,該留的得留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