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手段載體
學校充分利用各種媒體和宣傳手段,發揮黨校課堂、校報、學校網站、師德論壇等的陣地作用,使其成為教職工思想政治工作的信息庫和宣傳平台。如校報開辟師德標兵專題,校園網登載師德典型專題片,宣傳師德標兵的先進事跡,在教職工中引起了強烈反響,有效地引導教職工自覺以師德典型為榜樣規範自己的行為。黨校舉辦中層幹部培訓班、黨支部書記培訓班和教職工人黨積極分子培訓班等,2007年培訓輪訓黨員幹部和教職工約700餘人次,促進了全校黨員領導幹部、教職工的政治理論水平、業務水平的提高和思想作風、工作作風的進一步改善。
三、做到三個統籌兼顧,切實加強和提高教職工思想政治工作的實效性
落實科學發展觀,必須堅持統籌兼顧。我們在進行教職工思想政治工作時深深體會到,隻有處理好三種關係,才能充分體現時代要求,切實加強和改進教職工思想政治工作的實效性。
(一)統籌兼顧個人發展和學校發展、社會發展的關係
黨的思想政治工作從根本上說是引導群眾正確認識自己的利益,並團結起來實現個人自由全麵發展的工作。個人的發展和社會的發展是統一的,隻有個人自由全麵發展才能促進全社會的發展,隻有社會全麵發展才能為個人的發展提供保證和後盾。因此,我們在進行思想政治工作中,要統籌兼顧個人發展和學校發展、社會發展的關係,始終把教職工個人的發展與學校的發展和社會的發展綁定起來,既為教職工的個人發展提供硬件、軟件方麵的環境和條件,又教育引導教職工求真務實地教書育人、做學問,服務和諧校園與和諧社會的建設。育人為本,德育為先,學校強化教職工的育人意識,引導全校教職工教書育人、管理育人、服務育人,不管是教師、行政人員還是教輔人員、後勤人員均以學生成長成才為第一要務,致力於人力資源強國的構建。學校教師在做好教學工作的同時,用所知所學所研積極服務國家經濟文化和民主法製建設。知識產權研究中心、WTO與湖北經濟發展研究中心、湖北省就業與再就業研究中心,湖北金融研究中心、湖北財政與發展研究中心、地方立法研究中心和武漢發展研究院等科研機構著力研究和解決經濟發展、法製建設與社會轉型中的一係列重大理論和現實問題,為服務國家和地方的中心工作提供強有力的智力支持。學校法律援助中心和法學院的師生長期深入社區和弱勢群體中進行法製宣傳、免費谘詢和法律援助,深得老百姓的好評。
(二l統籌兼顧解決思想問題與解決實際問題的關係
目前,高校教職工思想政治工作與教職工實際需求“兩張皮”現象普遍存在,已經成為教職工思想政治工作發展的一個嚴重阻礙。學校在這方麵進行了一些改革和努力,堅持解決思想問題同解決實際問題相結合,把思想政治工作真正落到實處。學校切實關心教職工的工作和生活,不講空話和套話,通過深入一線調研把握教職工關心的熱點、難點問題,把解決實際問題作為教職工思想政治工作的過程。如針對教職工住房難、行車難等問題,花大力氣予以解決;每年投入近60萬元作為教職工的午餐補助;組織和發動教職工為囡患疾病而造成生活困難的家庭捐款,送上關懷;2006年為102名困難教職工提供了近3萬元的困難補貼;為教職工健康生活創設條件,每年組織教職工體檢和婦檢,購買健康素質檢測設備,發動教職工每天運動一小時;為教職工建立了乒乓球室等健身活動場所,開展排球、羽毛球、棋牌等比賽,成立健美操協會、網球協會等組織,豐富教職工文娛體育健身生活,使教職工思想政治工作成為真正溫暖人心、滋潤心靈的民心工程。
(三)統籌兼顧思想政治教育與心理健康輔導的關係
與大學生心理健康輔導一樣,我們越來越感受到教職工的心理健康問題在教職工思想政治工作中的重要性。教師要麵對來自家庭、教學、科研、競爭、繼續學習等各方麵的壓力。隻有解決好教師的思想和心理問題,才能讓他們安心於教書育人事業。學校將教職工的思想政治工作與心理健康輔導結合起來,通過解決心理問題來解決思想問題,與教職工拉近距離,使思想政治工作真正走進教職工的心裏。考慮到教師作為有一定社會地位的職業人和社會人,進行心理谘詢可能會出現尷尬和窘境,學校充分利用網絡媒體虛擬性、即時性以及方便快捷、資源豐富等特點,在校園網上建立在線心理谘詢板塊,由專業的心理谘詢教師負責解答教職工的心理問題,傳授心理減壓和調試方法,避免了麵對麵的壓力和尷尬,使教師能夠消除顧慮,敞開心扉。通過開展心理健康教育與輔導,教職工更加認同思想政治工作的必要性和務實性,主動接受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效果事半功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