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4.著力創新教育途徑 切實增強教育效果(1 / 2)

34.著力創新教育途徑 切實增強教育效果

中共華中農業大學委員會

隨著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的發展,經濟多元化帶來了人們思想觀念的多元化,高校教職工作為思想最為活躍的社會群體之一,其思想觀念、價值觀念也不可避免地發生巨大變化。教育對象的變化使高校教職工思想政治教育工作麵臨著新的挑戰,高校在強調科研教學能力水平提高的同時,教職工思想政治工作一定程度上呈現出弱化的傾向。一方麵是因為人們更看重經濟效益指標,而對於思想政治水平的指標相對不夠重視。在教育改革過程中,教學科研的評估有明確的目標和考評體係,而教職工的思想政治工作相對缺乏明確的評估目標和評估體係,領導的重視程度不夠,資金投入力度也不夠,這些都直接影響到高校教職工思想政治工作的開展和效果。另一方麵是因為當前高校教職工思想政治工作方法還相對單一、陳舊。高校教職工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方法主要以灌輸為主,缺乏新意,大多是通過每周固定的政治學習、動員大會、報告等形式來進行的,這一形式從我黨建黨初期就開始使用,一直沿用至今,在我黨思想政治工作中發揮了重要的作用。但隨著社會的不斷發展與人們思想的不斷豐富,簡單地依靠這一單一的方法,已經不能適應新時期工作的要求,很難達到預期的效果。為此,近年來,學校黨委為了適應新形勢、新情況、新要求,大膽創新教職工思想政治工作途徑,著力推進契機教育、文化育人、典型教育,取得了良好成效。

一,著力推進契機教育,增強教職工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主動性

2008年是一個特殊的年份,一個重要的特點就是大事要事多:年初的南方冰雪冷凍災害.5. 12四川汶川地震,北京奧運會,改革開放三十年紀念等。抓住這些大事要事的契機,一方麵突出加強教職工的社會責任感教育、民族精神教育、愛國主義和情感教育、形勢政策教育,如針對奧運火炬傳遞幹擾事件以及藏獨分子西藏打砸搶事件,學校在全省高校率先編印了《關於全力勸阻學生上街遊行》的宣講材料,在全校師生中引起了良好的反響,幫助廣大師生進一步認清了藏獨分子的卑鄙無恥的嘴臉和西方敵對勢力的險惡用心,增強了師生對黨和政府能夠成功舉辦奧運會的信心}另一方麵組織教職工積極參與各項抗災減災工作,用實際行動詮釋大學和知識分子的社會責任。2008年特大冰雪冷凍災害發生後,學校積極組織相關專家深入災區一線,科學指導農業抗災救災。春節前後,中國工程院院士、校長鄧秀新教授等專家深入湖南、廣西、湖北武漢、成寧、宜昌等地指導抗災;組織專家通過電話連線江西、重慶等地農業部門,詢問災情,開展技術指導服務,受到社會媒體的廣泛關注和普遍讚譽。中央電視台、農民日報、光明日報、湖北日報、人民網、教育部網站、新浪、網易等媒體都進行了報道。5·12汶川大地震發生後,學校迅速組織抗震救災工作,采取多項措施做好195名受災家庭學生的幫扶工作,及時發放生活補助,減免受災嚴重家庭學生學費,校領導還對家庭受災的學生逐一進行慰問,組織心理谘詢教師對其進行心理疏導;組織全校黨員幹部和師生開展校園賑災捐款、義演、義賣和獻血等活動。學校領導帶頭捐款,全校黨員踴躍交納“特殊黨費”,短短幾天內,師生員工捐款超過100萬元,其中學生自發捐款就達28萬元,是全省學生捐款最多的高校之一。

二、著力推進文化育人,增強教職工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感染性

近年來,學校圍繞加強校園文化建設,發揮文化育人功能,開辟教職工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新途徑,進行了積極探索和實踐,校園文化建設的地位和作用得到了強化與提升。2007年學校第八次黨代會報告明確強調,要把加強校園文化建設,提升學校“軟實力”作為今後要重點做好的工作之一。

培育學校精神,豐富教職工思想政治教育的內涵。2005-2006年·學校完成校訓、校徽、校歌的征集啟用工作,並組織開展了係統深入的學習宣傳活動。“勤讀力耕、立己達人”的校訓和校徽、校歌,深受廣大師生的好評,不僅成為學校重要的形象識別標誌,更是成為華農人共同的文化符號和精神價值追求,內化成了廣大教職工的職業素養。同期,還凝練形成了“團結、勤儉、求是、奮進”的校風和“育人為本、崇尚學術”的辦學理念。這些都已成為學校寶貴的精神義化財富-是學校精神的重要組成部分,極大地豐富了學校教職工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內涵。

加強校史校情教育,激發教職工愛校情感,增強教職工思想政治教育的人文性. 2006年學校建成的校史館,成為學校校史校情教育的重要場館。把校史校情作為教職工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內容,不僅加深了廣大教職工對學校曆史、現狀和發展前景的認知,更有助於培育他們對學校的認同感,激發了廣大教職工的愛校情感、興校使命和榮校責任,實現了思想政治教育與推動學校工作的有機結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