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蘇青,花落人亡兩不知(1 / 3)

7.蘇青,花落人亡兩不知

·與漢奸的孽緣·

1943年春,中國的抗戰已經堅持到了第六個年頭。日本被中、英、美三方合力揍得筋斷骨折:敵後戰場,華北八路軍不斷擴大根據地;正麵戰場,湖南爺們兒緊緊釘著陣地,不讓倭寇西犯重慶:滇緬戰場,中國遠征軍聚集"我的團長我的團"策劃大規模反攻;太平洋戰場,美軍狂轟濫炸逼得鬼子隻能躲在防空洞切腹。連日本首相東條英機都開始傷感,頻繁組織內閣開會研究下一步走向,考慮是不是要跟蔣介石和解。偽南京政府的一幫漢奸卻依然自鳴得意,不知道刀已經架上了脖子。尤其是上海灘,十裏洋場夜夜笙歌,上海保安司令、市長陳公博時常帶著幾個漢奸親切慰問文藝界人士,將一千吃軟飯的文人感動得熱淚盈眶。

有拍馬屁者慫恿風頭正健的才女蘇青,說市長曾看過你的散文,很欣賞,要不你替咱致謝幾句。蘇青也正想結識大人物,慨然應允,於是在當年3月的《古今》雜誌"周年紀念專號"上,有了這麼一篇吹捧陳公博的"美文"--

《古今》創刊號是在民國31年3月出版的,但是,我頂愛讀的還是陳公博氏的兩篇文章,一篇是《上海的市長》;一篇是《了解》。

陳氏是現在的上海市長,像我們這樣普通小百姓,平日是絕對沒有機會可以碰到他的。不過我卻見過他的照相,在辣斐德路某照相館中,他的16寸放大半身照片在紫紅綢堆上麵靜靜地歎息著。他的鼻子很大,麵容很莊嚴,使我見了起敬畏之心,而缺乏親切之感。他是上海的市長,我心中想,我們之間原有很厚的隔膜。

及至開始讀他第一篇文章的時候,我的性情改變了不少。他把上海的市長比作Numberoneboy(頭號仆人),這個譬喻便是幽默而且確切,"他是個很有趣的人",我心中想,隔膜薄了好些。

最後,他說他自己在許多市長的必備條件之中,隻有一個天然的具備條件,便是他的耳朵真是半聾的,這話真說得不唯幽默而且謙遜之至了。這類謙遜使人聽了起親切有趣之感,一口氣看完他的文章,我的觀念完全改變了。

市長也是同我們一樣的人;他在小孩子的時候,也是好取耳朵為樂的,現在所不同者,無非是職業上區別;他做市長,我們做別的罷了。

市長也有牢騷,也愛做遊戲文章來發泄他的牢騷呀!

於是我不必等到讀他的《了解》,自以為已經相當了解他了。當我再走過辣斐德路某照相館,看見他的半身放大照片的時候,我覺得他莊嚴麵容之中似乎隱含著誠懇的笑意,高高的、大大的、直直的鼻子象征著他的公正與寬厚,因他在《古今》上麵之文字感動力,使我時他的照片都換了印象。

陳公博先生在《了解》一文中說起一個人的公生活性格與私生活性格往往不同,因此我們可以推論一個人的官話與私話說起來也一定相異,我愛聽做官的人講私話,不歡喜看小百姓寫官樣文章。

才女文字流暢,感情自然,這奉承話可是相當有水平,隔了六七十年看起來都覺得肉麻,連蘇青自己後來都不好意思將其收入散文集。

陳公博看到此文後卻是非常受用,連連稱讚"小蘇是個好同誌,一定得重用"。得知蘇青正在跟丈夫鬧分居,一個人帶著四個孩子生活不易,陳市長在百忙之中親自給蘇青寫了一封信:

和儀先生:(蘇青原名馮和儀)

知先生急於謀一工作,我想請你做市府的專員,我想你以專員名義,替我整理文件。甚且就做這種工作,不居什麼名義也行,但有一件事--不是條件--請你注意,最要緊能秘密,因為政治上的奇怪事太多,有些是可以立刻辦的,有些事是明知而不能辦的,有些事是等時機才可以辦的,因此秘密是政府內為要的問題,請你考慮,如可以幹,請答複我,不願幹就做專員而派至各科或各處室辦事罷。

至於薪俸一千元大概可以辦到。

此請

著安

陳公博啟

六月十九日

陳市長顯然也屬性情中人,憑啟用蘇青當小秘、處理官場潛規則的這份熱情,要是寫詩弄個"公博體"沒準也能獲"李白文學獎"。

蘇青相當機靈,猜出市長可能對其"別有用心",做私人秘書?沒準隔幾個月就滾床單,還是保持距離好,於是禮貌回謝說自己幹不了,如果市長抬愛的話,就當個政府專員幫著整理文件吧。

陳公博既好德又好色,爽快答應了。蘇青自此從靠寫字為生的文人變成了漢奸眾中的"公務員",自己跟幾個孩子的衣食都有了保證。

要說蘇青老老實實待下來,也許會成鐵杆漢奸,可她文人脾氣重,看不慣漢奸政府的官僚作風,時常在報紙上諷刺其辦事效率--其惡劣後果比現在上網發帖子影響大多了,到陳公博辦公室告狀的人絡繹不絕,說蘇青嘴巴沒個把門,亂曝人家隱私。

陳市長開始還維護一二,後來坊間傳出"蘇才女是陳老大的小蜜"之語,陳覺得影響了自己的光輝漢奸形象,便對蘇青說:女人搞政治不合適,你還是辦個留職手續,月薪照拿就是。

蘇青也覺得從政沒啥意思,遠不如寫字自在,樂得有錢拿不做事,對陳很是感謝,兩人的交往也逐漸密切。

蘇青那時候跟丈夫已經分居了,帶著三個孩子借住在朋友平襟亞(瓊瑤老公平鑫濤的堂伯)家裏。陳市長了解蘇才女生活之困境,特意另外借給她八萬元安家費--蘇青對陳公博可謂是感激涕零,在領導的關懷下,她與孩子們住進了寬敞明亮的新家。上海灘名醫陳存仁回憶在敵偽統治下蘇青跟陳公博關係暖昧,蘇青在後來的自傳體小說中,也坦然提到跟陳有過一腿,也許是"人情債肉償"。

才女在家待不住,蘇青想辦雜誌,名字就叫《天地》,意喻翻天覆地的變化,陳公博大筆一揮:支持文化事業,撥款五萬。當年10月,上海灘"天地出版社"掛牌,蘇青成了老板。

蘇青跟陳公博越來越親密,兩人聊理想談人生,蘇才女也曾提到自己的老公是個二世祖,吃喝嫖賭,看在孩子份兒上,希望他回心轉意。

陳公博酒喝高了也對蘇青敞開心扉,說自己本來是文化人,從政完全是走錯了路,革命理想幻滅,人生前途迷茫等,讓蘇才女喟歎不已。她在自己的散文《談做官》中寫道:"照我看來,愈是做大官的人,便愈應該感到寂寞。早晨他的汽車到了,肅靜回避,寬闊的道上除了幾個武裝衛兵之外,什麼人影兒也不見,情景該是蠻淒涼的。但一個人高高在上忍受無邊的內心寂寞,恐也不見得十分好受吧。"

與市長攀上了關係,蘇青在上海灘可謂是出盡了風頭。

·千萬別信富二代·

說起蘇青,也許一般人很陌生,但講起張愛玲,真清高或裝清高的人都能聊上幾句--可在當年的上海灘,蘇青與張愛玲齊名。

張愛玲生性高傲,看不起人,對蘇青卻不敢小覷,曾說:"即使從純粹自私的觀點看來,我也願意有蘇青這麼一個人存在,願意她多寫,願意有許多人知道她的好處,因為,低估了蘇青的文章的價值,就是低估了現地的文化水準。如果.必需把女作者特別分作一欄來評論的話,那麼,把我同冰心、白薇她們來比較.我實在不能引以為榮,隻有和蘇青相提並論我是甘心情願的。"蘇青也聲言:"女作家的作品,我從來不大看,隻看張愛玲的文章。"

上海灘一千文人將這對彼此抬舉的才女譽為"當前上海文壇上最負盛譽的女作家"。更幽默的是,兩才女都跟一個男人糾纏不清,沒錯,那就是胡蘭成。

說起蘇青的身世,就跟現在的股票一樣,人生轉眼間從天堂到地獄-一而她的老爸就因為炒股輸得傾家蕩產。

蘇青本名馮和儀,是個"民國後",1914年5月出生在浙江寧波一個大戶人家,祖父馮止凡是清末舉人,根據"鸞鳳和鳴,有鳳來儀"為孫女取名"和儀",頗為儒雅。蘇青的父親馮鬆雨曾考取大清公費留學生,在哥倫比亞大學經濟係深造四年。女兒7歲的時候才回國,擔任上海某銀行經理,蘇青的童年過得無憂無慮,覺得中華民國像花園,花園的花朵真鮮豔,她曾回憶故居與祖父:"我隻知道我家的房子很大,走出大門不遠處,有一石橋名浣錦橋。幼小的時候,我常常隨著祖父到橋邊去。看著湯湯流水,祖父和我講起那美麗的西施與越王勾踐臥薪嚐膽的故事。"出身寒微的胡蘭成提到蘇青的家境,都曾酸溜溜"蘇青出生在一個富有之家,祖父手上有幾千畝田"。8歲那年,蘇青跟著父母來到上海,進入一家私立小學讀書。蘇青生性聰明,加上開朗活潑,家境殷實,很受老師寵愛。可好景不長,在1921年上海信交風潮中,大批銀行倒閉,馮鬆雨炒股輸了個精光--跟他一起輸慘了的老鄉中,有個叫蔣誌清的小軍官,在上海混不下去跑到南方跟了孫中山,後來改了個相當拉風的名字:蔣介石。

曆史充滿了黑色幽默,同是浙江人,蔣誌清欠的錢有朋友替他還,馮鬆雨卻被債主逼得走投無路,憂憤成疾英年早逝,家裏失去了生活支柱,母親隻好帶著蘇青返回故裏。

債主很快找來,祖父咬著牙還了兒子所欠的債,不久也魂遊天國,蘇家因此由盛轉衰。蘇青的母親深明大義,節衣縮食供養子女讀書。名嬡的華貴典雅自從娘胎裏就開始熏陶,盡管家境敗落,蘇青絲毫不減蕙質蘭心,在學校很顯風頭。初中畢業的時候,學校排練《孔雀東南飛》,蘇青飾演的女主角形神兼備,讓男主角李欽後神魂顛倒,在台下看戲的李欽後的老爸當場就定下了這位兒媳婦。

接下來的事情很簡單,李家請人帶著重金厚禮上門提親。

蘇青的母親正為子女的學費發愁,有這等好事,想想也就同意了,唯一的要求是:婚禮必須在蘇青大學畢業後才能舉行。

根據蘇青的回憶,訂婚的時候她對李欽後還是有些好感的,隻是沒想後來這個男人誤了她一生。

有了李家支持,蘇青順利進入浙江省立四中讀高中。功課之餘,她閱讀了大量書籍,並很快展現出了自己的文學天分,經常在校刊上發表習作,被同學稱為"天才的文藝女神"。

1933年夏,19歲的蘇青考取國立中央大學(今南京大學)外文係,當時寧波六縣,隻有她一人高中,未婚夫李欽後也考取東吳大學上海分校攻讀法律,兩人鴻雁傳書,煞是親昵。

兩年後,李欽後擔心青梅竹馬的才女妹妹眼界開闊後甩了自己,要求結婚,蘇青認為學業未成,不怎麼願意,母親幾番勸慰,她也就沒執意抗拒。

婚事一完,小兩口各自回校,鬱悶的是,蘇青發現自己懷孕了。

無奈,回家待產吧。公婆樂得眼睛都笑沒了,服侍祖宗一樣對待蘇青,又讓兒子回來陪著媳婦。可女兒薇薇呱呱落地後,公婆的笑容馬上凝固。丈夫也極為失望,蘇青說功課不能耽誤,沒等孩子滿月就去了上海。

生了女兒的蘇青難免受了些窩囊氣,要不是為了你老李家,咱早就成了"美女作家",誰稀罕過這種無聊的少奶奶日子,她對公婆和丈夫的態度很不滿,曾在散文中寫道:

我怕生育,男女之間有性的安慰而沒有生育的痛苦不是頂合理想嗎?當我生產第一個孩子的時候,我的年紀很輕,糊裏糊塗不懂得什麼,隻知道燕爾新婚快樂,不知不覺中就閣下了禍根。

所謂禍根,就是因為女兒荒廢了她的學業。

1935年,丈夫大學畢業,在上海租了間房子,將蘇青從老家接來,薇薇留給父母照顧,蘇青不擅長家務,帶上了娘家的女傭人林媽。

名媛並非一般人所能養得起,李欽後很快就有了徐誌摩養著陸小曼的感覺,他在一所中學任教,收入微薄,又好麵子不找家裏開口要。蘇青自幼衣食無憂,用錢沒個準,兩人時常吵架。

一次蘇青對丈夫說家裏快沒米了,李欽後沒好氣地說:"你去買不就得了。""錢呢?"蘇青有些惱火,這男人養不起家還得瑟了。李欽後氣得臉都青了,抽了蘇青一耳光:"你嫌我是吧,你也是知識分子,可以自己去賺錢啊!"

用某"催淚大師"的語氣講述小兩口此番吵架,也許是這樣表述:感謝這驚天動地的一巴掌,妻子的"女性獨立意識"就此蘇醒,而文學史的天空,由而升起一顆璀璨的明星--不同於張愛玲的清冷孤傲,有別於冰心的寬容柔美,她熱情樸質、明朗直率,她,就是蘇青。

其實當時的真實情況是,蘇青根本沒想到丈夫會動手,捂著臉哭罵:"我算是倒了八輩子窮黴了,嫁給你這種無錢養家的寄生蟲男人。"最終保姆林媽出來勸架,李欽後才悻悻離開,半夜醉醺醺回家。

·才女展翅·

挨了丈夫的一巴掌,蘇青至少明白了這麼一個道理"經濟基礎決定上層建築",女人先有了事業,才能講人格獨立。

她決定找份工作,買來許多報紙看上麵的招聘廣告,並認真寫了"自我推薦信"一份份寄出去--可惜她輟學後並沒拿到大學文憑,人家根本不理。

1935年的上海是林語堂"論語派"的黃金年代,《論語》、《人世間》、《宇宙風》、《文飯小品》等刊流行,"以自我為中心,以閑適為筆調",不談政治隻論幽默,要知道那時日本占了我東三省又想吃華北,國脈如斯,林大師此等閑情雅致,極大地引起了魯迅為代表的左翼文學陣營不滿,雙方時常論戰。國家大事蘇青管不了,她隻是想好好過日子,既然《論語》提倡"性靈、自我",何不以自身經曆寫寫小文賺點稿費呢?生女兒那段時間公婆的態度先後之對比湧現在心頭,她立馬提筆寫了篇短文《產女》寄給《論語》:

古國古禮,無子為七出之一。為女子者,無論德容言工好到怎樣程度,可是若生不出兒子的話,按理據法,就得被丈夫逐出去;即使"夫恩浩蕩",不忍逼令大歸,就得趕快識趣,勸夫納妾圖後,自己卻躲在"不妒"的美名下噙著眼淚看丈夫和別的女人睡覺......一女二女尚可勉強,三女四女就夠惹厭,倘若數是在四以上,則為母者苦矣!

時任《論語》的主編陶亢德讀後擊節讚之,認為是"女性獨立意識的蘇醒",改篇名為《生男與育女》,刊在6月16日的《論語》上。

蘇青得了5塊大洋的稿費,自信大增,又發表了《我的女友們》:"女子是不夠朋友的。無論兩個女人好到怎樣程度,要是其中有一個結婚的話,'友誼'就進了墳墓。"

現在看來,簡直是至理名言。

陶亢德慧眼識英才,屢次向蘇青約稿,並推薦給其他編輯朋友。蘇青一發不可收拾,又在林語堂的《宇宙風》上發了不少文章。1937年,蘇青正式起了個筆名"蘇青",以後一直沿用。

蘇青自己賺錢自己花,愛買啥買啥,與丈夫的感情仿佛又好了起來,這年她又懷孕,生了第二個女兒。同年7月,抗戰爆發。接著淞滬會戰失利,上海淪陷,成了"孤島"。

李欽後並不屬於熱血青年,因此沒上戰場,1938年,他辭去教師工作,投資成立了家律師事務所,像模像樣雇了幾個人,儼然當起了小老板。也是運氣使然,他連打了幾個不大不小的官司都贏了,在上海灘也算有了點小名氣。

錢賺得多了,回家的臉色自然好看,老婆一隻妙筆又能換來銀子,兩口子頗為恩愛,用蘇青自己的話說,這段時間"算是結婚以來最幸福的階段"。

幸福總是短暫的,在接下來的兩年了,蘇青再生了兩個女兒,如她自己當初所寫"一女二女尚可勉強,三女四女就夠惹厭,倘若數是在四以上,則為母者苦矣"。李欽後全家都認為是蘇青的肚皮不行,現在不是能不能賺錢的問題,而是有沒有兒子傳宗接代的問題了。李欽後則是經常留戀煙花場地,蘇青一氣之下,與丈夫分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