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幹性壞疽:多發生在肢端動脈及小動脈粥樣硬化,血管腔狹窄或動脈血栓形成處。皮膚變黑、幹枯、疼痛消失。
3混合性壞疽:同一足的不同部位呈現幹性或濕性壞疽。一般病情較重,壞疽麵積較大。
不要諱疾忌醫,要早期發現、早期綜合治療糖尿病足壞疽。
自評得分(請在下麵的選項後畫對鉤):
* 做得很好:1分
* 還需要改進:05分
* 完全沒做到:0分(亮紅燈)
6糖尿病患者患足癬亂撓很危險嗎
不要亂撓,容易撓出並發症
魯大爺糖尿病6年了,一直保養得很好沒有出現並發症。但是去年夏天,他發現趾間、足緣、足底奇癢難忍,忍不住就撓了許久,結果越撓越癢。誰知不久後,腳上竟然發起了潰瘍。魯大爺在兒子、兒媳的陪同下急忙看醫生,大夫說這是糖尿病足癬,不能撓。並且解釋道糖尿病患者是足癬的高發人群,夏秋季節又是足癬的多發時期,保養不善的魯大爺不幸“中獎了”。但是不要再撓了,幸虧就醫及時,否則嚴重了會導致截肢。魯大爺聽後既後悔又後怕。
●糖尿病患者患足癬亂撓很危險嗎
是的,糖尿病患者患足癬後亂撓是很危險的行為。
●為什麼亂撓糖尿病足癬很危險
糖尿病患者多有末梢神經病變,下肢動脈供血不足,容易出現嚴重的並發症——糖尿病足。糖尿病患者足部皮膚的任何小破損都可能因細菌感染而導致經久不愈的慢性潰瘍,甚至發展為壞疽導致截肢。一處腳癬傷口、皮膚瘙癢感染、一次剪趾甲破損、一次熱水燙傷,都可能引發足潰瘍感染,並迅速發展為嚴重創麵,甚至被迫截肢。然而,傳統的營養神經、口服止痛藥和理療等對症治療方法,療效不佳。所以,患足癬時切不可用手抓撓患處解癢。患者應養成良好的衛生習慣,天天洗腳,勤換襪子,不與患足癬的人共用洗腳盆,以免受到感染。一旦患上足癬,應到正規醫院的皮膚科治療。
●足癬預防的妙招
堅持治療和講究衛生是根治足癬的重要法寶。治療不如預防,以下是足癬預防的幾個要求。
1保持足部的幹燥、通氣。
2治療伴發的其他部位癬,如甲癬。
3同住者的癬病應同時徹底治療,以避免交叉感染。患者的毛巾,襪子等應煮沸消毒。
4鞋內可置福馬林棉球封包過夜或撒入抗真菌粉末,陽光曝曬並不能殺死真菌。
5糖尿病患者在春天應當穿寬鬆的棉襪和棉布鞋,並每天檢查足部,天天換洗襪子。如果發現有皮膚小破損,千萬不可自行處理,應盡早去醫院就診。
6春季許多病原體如細菌、病毒等,極易繁殖和傳播,是呼吸道傳染病易發的季節。要特別注意防止呼吸道傳染病,加強防病意識,盡量避免受涼、感冒,避免去人員密集的室內環境。同時增加居室通風,保持室內空氣新鮮,經常到寬敞有日照的室外、空氣清新的地方鍛煉等。
7要按計劃攝入足夠的熱量,注意飲食搭配,多吃一些新鮮蔬菜,進食適量水果,保證足夠的飲水和維生素。還要保證足夠的睡眠。
8不要忘記監測血糖,進行血脂複查,嚴格遵守醫生為自己定製的治療方案,合理用藥,以防止病情的加重和發展。
糖尿病患者不能用手抓撓解癢,也不可隨意用藥,而且糖尿病患者應切記,足部外傷和感染是導致糖尿病足的危險因素。
自評得分(請在下麵的選項後畫對鉤):
* 做得很好:1分
* 還需要改進:05分
* 完全沒做到:0分(亮紅燈)
7怎樣預防糖尿病足
不得已的致殘術
現年63歲的河南洛陽患者楊大爺,患糖尿病多年,由於一直仗著自己身板硬朗,長期以來,從沒有接受過正規的治療。但在某日傍晚的一次護村巡邏中,腳底不幸被鐵釘紮傷,依然沒有引起重視的楊大爺隻在就近的診所進行了簡單的包紮。但時隔不久,被紮的腳便出現了嚴重的感染和破潰,並逐漸發展到腳趾壞死。由於延誤了最佳的治療時間,楊大爺被送往醫院後,不得不采取了半足截除術。楊大爺在確診後一直低頭無語,以往的自信蕩然無存,如果謹慎一點,早些來醫院,是不是就不用這麼折騰了?
●糖尿病足防範勝於治療嗎
是的,糖尿病足一旦病發,如果治療不當或者時機延誤會造成無可挽回的後果,而避免這些後果的根本手段就是預防。
●糖尿病足的預防方法
據調查,15%的糖尿病患者會並發糖尿病足,其中10%~145%的患者會因此截肢,截肢後30天內死亡率為10%。
俗話說,千裏之行,始於足下。失去了雙腳,意味著在日常生活中將舉步維艱。對這一點的深刻體會,莫過於因糖尿病足而截肢的患者了。所以要請糖尿病患者牢記的口頭禪就是:要像愛惜眼睛一樣保護您的雙腳。當糖尿病患者出現足部的異常症狀時,一定要到醫院檢查。積極的預防會大大減少糖尿病足的危害。
1堅持每天溫水泡腳。
糖尿病足患者每天要洗腳,用39~40℃溫水泡腳,有利於血液循環。
注意事項:水溫不能太高,以免燙傷皮膚。洗腳後要用柔軟、吸水性強的毛巾輕輕徹底擦幹,因為如果毛巾質硬粗糙或者用力過重,都可能造成足部皮膚不易察覺的創傷。
2定期請家人幫忙剪趾甲。
由於趾甲過長會容易斷裂,傷到趾甲周圍的組織,糖尿病足患者要定期修剪趾甲。
注意事項:患者最好不要自己剪,因為他們足部末梢的感覺差,腳趾剪傷了自己也不知道。這時最好由家人代勞,趾甲應直剪,不要斜剪,以免傷及甲溝。趾甲不要剪得太短,不要太靠近皮膚,一般剪到與趾尖同一個水平線就可以了。
3鞋襪透氣性要好。
糖尿病足患者的鞋襪首選透氣性好的,應質地鬆軟,大小合適。
注意事項:不要穿露出腳部皮膚的涼鞋或者拖鞋,因為皮膚裸露在外容易碰傷。也不要穿過緊的鞋或高跟鞋,以免給足部增加負擔。建議使用專為糖尿病患者而設計的減壓鞋,穿鞋前要仔細檢查鞋內有無異物,不要壓迫腳。
4患者切忌赤腳走路。
患者切忌赤腳走路,即使在家中廚房或浴室也應穿上布拖鞋,因為他們往往腳上踩到硬物弄出傷口而不自知,等到腳發爛、發臭都搞不清楚原因。
注意事項:即使穿上舒適合宜的鞋子,也不應該長時間行走。理由是長時間走路腳容易長繭子,而足繭往往是發生足潰瘍的先兆。
5注意保持皮膚潤滑。
糖尿病患者由於自主神經病變,出汗減少,足部皮膚幹燥,特別是足跟部容易出現皮裂,並可進一步形成潰瘍,繼發感染。
注意事項:患者每天要塗抹羊脂油類潤滑劑滋潤雙腳,並輕柔而充分按摩皮膚。患者如果是汗腳,出汗過多也容易引起真菌感染,建議他們在洗腳時用醫用酒精擦拭腳趾縫,還可以在洗腳水中加少量醋,因為酸性環境不利於真菌生長。
6每天做足部檢查。
每天睡覺前,糖尿病足患者必須要檢查足部,看有沒有弄傷。最好有家人幫忙查找,看有沒有傷口,細小的損傷也不可放過。
注意事項:如果患者為獨居,就要準備一塊鏡子,每天照看,包括腳背、腳底、腳丫都要檢查清楚。同時仔細觀察皮膚的顏色、溫度、濕度,檢查有沒有水腫、皮損、疼痛程度及血管搏動、感覺、運動、反射情況等,這對及時掌握病情很重要。
一旦出現水皰、破損、感染等,必須到醫院找內分泌專科處理。糖尿病足的傷口清洗要求很嚴格,糖尿病患者抵抗力差,傷口愈合很慢,患者自己在家清洗很難達到徹底消毒的要求,拖的時間長了潰瘍進一步加重,有可能由急性向慢性轉變。因此患者不可小看一兩個小傷口,一定要找專科醫生進行處理。
●糖尿病足病的發展趨勢
糖尿病足為糖尿病的重要而常見的並發症,診療十分困難,防患於未然理應置於首要地位,尤其是有關醫師和糖尿病患者更應提高對此疾病的認識和了解,以及掌握糖尿病足發生發展的規律以控製和監測血糖。做到習慣性護足,避免危險因素的損害、樹立戰勝疾病的信心對預防糖尿病足病的發生很重要。
糖尿病患者洗腳後擦腳時最好使用白色毛巾,以便及時發現是否有血跡或者膿跡。
自評得分(請在下麵的選項後畫對鉤):
* 做得很好:1分
* 還需要改進:05分
* 完全沒做到:0分(亮紅燈)
第三節糖尿病眼病
1糖尿病為什麼會影響視力
眼病也是糖尿病
李大爺今天67歲,患有糖尿病6年了。今年年初李大爺突然發現左眼視力明顯減退,看東西不清,但當時並未重視。由於左眼視力越來越差,僅剩光感,同時體重也減輕了約10千克,李大爺7月份住院檢查。經眼科會診,李大爺患上了一種“缺血性視神經病變”的疾病,並且由於長期血糖控製不佳及高血壓病病史,又被確診患有動脈粥樣硬化。
在住院過程中,李大爺出現言語不清,全身無力的症狀,經影像學檢查還發現多部位的腦梗死。經過針對缺血性視神經病變的對症支持治療,以及降糖、降壓治療,出院時李大爺左眼視力已有初步改善,能看清物影,血糖控製也基本達標,出院後醫生囑咐他繼續按療程治療眼部病變並定期到醫院做相關檢查。
●糖尿病會影響視力嗎
會,糖尿病眼病是高發疾病,許多糖尿病患者在確診之後不久會發現視力下降等眼部異常情況。
●糖尿病可能引發的導致視力下降的眼部疾病有哪些
糖尿病和視力看似沒有什麼關係,殊不知眼部病變也是糖尿病的一大並發症。長期高血糖對血管和神經係統的影響會間接反映在患者的視力上。由糖尿病引起的眼部並發症,如糖尿病視網膜病變,是當前眼科主要疾病之一,也是致盲率很高的眼病,會嚴重影響患者的視力。以下是糖尿病可能引發的導致視力下降的眼部疾病。
1糖尿病視網膜病變
糖尿病視網膜病變初期階段患者可能全無症狀,視力不受影響。隨著病情的發展,可出現視力明顯減退,眼前會出現漂浮的球狀物體,雙眼所能看見的範圍縮小,甚至在陽光下並不感覺到刺眼。在糖尿病視網膜病變早期治療效果較好,一旦視力明顯下降,視網膜病變往往難以逆轉,所以預防仍然是最重要的一環。
2糖尿病白內障
糖尿病患者的白內障可分為真性糖尿病白內障和老年性白內障兩大類。主要表現為視力下降,視物不清,總感覺眼前有一層霧,揉眼後也不會去除,感覺陽光、燈光特別刺眼。糖尿病患者發生白內障的機會較普通人大,發病早,進展也更快。治療以手術為主,但容易發生眼底出血、術後感染或者愈合不好等並發症,所以術前必須控製好血糖及血壓。
3暫時性屈光改變
血糖濃度的急劇變化可以引起暫時性屈光改變,高血糖時易發生近視,低血糖時可表現為視物模糊、不能聚集或看不清小字等,經過控製血糖,視力又會逐漸恢複。
糖尿病眼病還包括眼肌麻痹、出血性青光眼、視神經病變、眼部感染、虹膜睫狀體炎、虹膜玫瑰疹等。
●視網膜病變應該怎樣檢查和預防
糖尿病視網膜病變必須早發現,早治療。因為在糖尿病視網膜病變早期治療效果較好,一旦視力明顯下降,視網膜病變往往難以逆轉,所以預防仍然是最重要的一環。
患者應該定期接受眼底檢查,並且要注意控製好血糖和血壓,這兩條對防治糖尿病視網膜病變是極為重要的,因為血糖升高可使患者眼底血管進一步受到損傷,而高血壓病又可顯著增加眼底出血的可能性。
眼底無異常或有輕微病變的患者,最好每年檢查一次眼底;已有中、重度眼底病變的患者,建議3~6個月檢查一次。
自評得分(請在下麵的選項後畫對鉤):
* 做得很好:1分
* 還需要改進:05分
* 完全沒做到:0分(亮紅燈)
2來自眼睛的糖尿病信號有哪些
眼睛發出的糖尿病信號
徐大爺眼睛不好很多年了,因為家庭條件較差,沒有接受比較好的治療,一直靠老花鏡將就著。最近一段時間,徐大爺發現視力下降得厲害,偶爾還會出現眼睛酸澀,這時上了年紀的徐大爺下意識地以為這是白內障惹的禍。去醫院檢查後,確實是白內障,但是原因卻是他做夢也沒有想到的糖尿病。原來他已經患上糖尿病至少2年了,要不是眼睛出現問題了,還真不知道,這病情不一定要耽誤到什麼地步呢。
●眼睛是糖尿病暴露的窗口嗎
是的,糖尿病初期是眼病並發的高峰期,很多患者都是通過眼部不適查到糖尿病的。
●來自眼睛的糖尿病信號
糖尿病是一種糖代謝障礙性疾病,很容易引起血管和神經病變。眼睛是觀察神經、血管病變最直接的窗口。因此,有不少糖尿病患者是眼科醫生發現的。如果出現以下症狀就要當心糖尿病來襲了。
1瞳孔變小
瞳孔的舒縮受自主神經的調節,而糖尿病導致自主神經損害,可影響瞳孔的舒縮功能。臨床觀察發現,糖尿病患者的瞳孔較正常人為小,即使在暗室也無明顯增大,且在眼底檢查時對擴瞳劑效果不佳。
2近視
糖尿病患者血糖濃度高,導致大量糖和鹽隨尿液排出,加上口渴多飲,血液被稀釋,滲透壓降低,房水的滲透壓也隨之下降,水分進入晶狀體內,使晶狀體膨脹,變厚變凸,屈光度增加,外界景物成像於視網膜之前,形成近視。
3白內障
糖尿病患者血中和眼內房水的葡萄糖水平均升高,眼內糖代謝受阻,形成一種稱為山梨醇的物質,積聚在晶體內,造成晶體纖維腫脹、混濁,形成白內障。
4視力下降
糖尿病患者發生視神經損害,或引起眼底血管病變,使視網膜組織缺氧而形成微血管瘤,或視網膜靜脈擴張、白斑、出血、動脈硬化,甚至發生視網膜剝離,均會導致視力下降、模糊。
5失明
糖尿病患者會發生脂肪代謝障礙,使脂質在視網膜的黃斑上積聚,引起中心視力喪失,閱讀和日常生活均會發生困難,嚴重者則可導致失明。所以,當您的眼睛出現上述症狀,特別是原因不明、進展又較快時,應盡快到醫院做尿糖和血糖檢查,以便及早明確診斷。
●例外情況
除上述幾種主要眼部信號外,幾乎所有的眼病都可能發生在糖尿病患者身上。如眼底血管瘤、眼底出血、淚囊炎、青光眼、玻璃體渾濁、視神經萎縮、黃斑變性、視網膜脫落。而且糖尿病患者發生這些眼病的概率明顯高於非糖尿病患者。
這些眼病最初都是微血管病變,因此給臨床治療帶來了麻煩。目前控製血糖最流行的辦法是使用胰島素治療。所以建議患者使用胰島素治療糖尿病才是治療眼病並發症的根本方法。
當眼睛出現不適時,特別是原因不明、進展又較快時,應盡快求醫,並做血糖和尿糖檢查。
自評得分(請在下麵的選項後畫對鉤):
* 做得很好:1分
* 還需要改進:05分
* 完全沒做到:0分(亮紅燈)
3糖尿病患者為什麼要定期查眼底
永失的色彩
40多歲的李女士患糖尿病10年了,如今右眼已經失明,左眼也隻有手動視力。在最初診斷出患有糖尿病的那段時間,李女士的眼睛並沒有什麼不舒服,所以沒有做過任何眼科檢查,在糖尿病的治療上也不十分積極,因為她認為自己年紀輕,不會有什麼問題。但漸漸地,她感到看東西有些模糊,而且越來越看不清了。直到有一天,家人發現她走路看不見路麵的積水,吃飯看不清要夾的菜,這才催促她快到醫院檢查。
醫生發現,李女士不僅患有白內障,而且出現了糖尿病視網膜病變。在隨後的幾年裏,李女士的視力越來越差,右眼出現了新生血管性青光眼,逐漸失明了,左眼也到了糖尿病視網膜病變最嚴重的增殖期,出現了玻璃體出血和牽拉性視網膜脫離。經過手術,雖然左眼保住了手動視力,但她的生活永遠失去了斑斕的色彩。
●糖尿病可以致盲嗎
可以,不定期查眼底,治療不及時,糖尿病患者的眼病可以致盲。
●主要的眼底檢查
糖尿病是一種影響全身血管係統的疾病,已成為一個非常重要的致盲原因。臨床研究表明,糖尿病患者隻要重視早期眼底檢查,糖尿病視網膜病變是可以預防和控製的。糖尿病一旦診斷明確,患者就必須進行眼底檢查並做好記錄,為以後的隨訪提供對照。檢查時可以主要要檢查以下幾點。
1眼底鏡檢查
過高的血糖會使視網膜毛細血管失去正常的結構和功能,發生血管壁的膨出形成微動脈瘤,血管內的液體從不健全的管壁滲漏到視網膜,引起視網膜水腫、黃斑水腫、視網膜出血。醫生通過直接眼底鏡可以觀察到這些病變,並通過眼底攝像技術將病變記錄下來。
2眼底熒光血管造影(FFA)
眼底熒光血管造影是將能產生熒光效應的染料快速注入血管,同時應用加有濾色片的眼底照相機進行觀察和照相的一種檢查方法。這種檢查可以檢查到許多單用眼底鏡發現不了的細微情況。當病變已相當嚴重需要做激光治療時,眼底熒光血管造影可以確定激光治療的部位。
3眼B超
有些糖尿病患者就診時,眼睛已接近失明,因為白內障或玻璃體積血使視網膜已無法被看到。這時就需要用B超來明確玻璃體和視網膜的狀況,同時也可大致推測手術複明的可能性。
4光學相幹斷層掃描(OCT)
這種檢查為非接觸性、無損害性、高分辨率,能對視網膜進行橫截麵掃描,對糖尿病黃斑水腫的檢查具有獨特意義。它可以觀察黃斑水腫的範圍、類型及嚴重程度,指導治療,還可以分析治療後的效果。
●治療糖尿病眼病要三控製
在治療糖尿病眼底病變的同時,還應做到三控製,即積極控製血糖、血壓和血脂。高血糖、高血壓和高血脂像三座大山一樣壓在血管上,使血管狹窄、阻塞,導致其供應區域缺血、缺氧,產生一係列病變。隻有推倒這三座大山,解放血管。才能從根本上改善局部血液供應,為組織細胞提供足夠營養,使機體擁有正常的功能。
視力好不等於沒有糖尿病視網膜病變,早檢查、早診斷、早治療,可以在很大程度上保護糖尿病患者的視力,減少嚴重並發症的發生和發展。
自評得分(請在下麵的選項後畫對鉤):
* 做得很好:1分
* 還需要改進:05分
* 完全沒做到:0分(亮紅燈)
4為什麼糖尿病晚期患者視網膜易發生病變
眼睛失明要怪糖
65歲的李爹爹患糖尿病已經有10年了,最近雙眼近乎失明,以前看得很清晰的物體現在變得模糊不清,並伴陣陣眼痛。兒子一聽,心中一涼,可能是得了並發症了。第二天上午,他便在在兒子的陪同下來到醫院眼科中心,經檢查,他的視網膜已經發生病變,雙眼視力均不到01了。眼科專家說,李爹爹是因糖尿病引起的視網膜病變,他這病如果在糖尿病早期及時檢查治療,視力不會如此差,現在隻有進行手術治療了。李家父子後悔莫及,早期發現時治療就不用遭這些罪了。
專解解答
●糖尿病一定會發生視網膜病變嗎
不是的,如果能及時診斷,及時治療,糖尿病眼病是可以治愈的。
●視網膜病變可以早期預防
現今,視網膜病變的患者中,糖尿病患者占了88%,他們有一個共同的特點就是平時隻注意治療糖尿病,卻很少檢查眼睛,直到視力嚴重下降時才來眼科檢查,錯過了最佳的治療時機。
其實糖尿病視網膜病變,可以進行早期幹預和治療。由於該病變與患者的病情非常密切,所以首先要控製好患者的血糖水平,這樣可以延緩糖尿病視網膜病變的進展。
其次,要定期檢查和早期治療。通過定期檢查,可以及早發現視網膜病變,通過早期治療可以阻止或延緩病變的發展,使患者減少視功能損害,避免視力喪失。
初期的糖尿病視網膜病變對視力沒有太大的影響,容易被人們忽視。建議糖尿病患者無論有無視力改變,均應接受定期的眼部檢查,一般每年檢查一次視力和眼底,病程在5年以上者應每半年檢查一次視力和眼底,有時還需要進行眼底熒光血管造影。如果糖尿病患者等到視力下降後才就診,此時視網膜病變已經較重,將會影響治療效果。
●關於視網膜的小常識
人眼的視網膜,猶如照相機的底片,是人眼接受光線以及感知物像的重要組織,黃斑是視網膜的一部分,主要負責提供敏銳、清晰的視覺。一旦視網膜嚴重受損,特別是黃斑區受損就會導致視力明顯下降直至失明。
糖尿病患者視網膜病變主要是視網膜的微血管結構被破壞,形成微血管瘤,阻塞血管,使血液中的成分外滲,導致視網膜組織水腫、滲出、出血、缺血而形成新生血管,玻璃體積血,視網膜脫離等,當這些滲出、出血在黃斑區時就會對視力造成明顯影響。
視網膜病變程度輕的可以激光治療,但是對於嚴重的晚期糖尿病視網膜病變,隻有采取手術治療才能有療效。
自評得分(請在下麵的選項後畫對鉤):
* 做得很好:1分
* 還需要改進:05分
* 完全沒做到:0分(亮紅燈)
5怎樣防治糖尿病眼病
同樣的疑惑
童大媽今年57歲,發現糖尿病2年多了,不過醫生說發病應該在5~10年前,隻是一直沒發現。去年3月初雙眼視力急劇下降,特別是左眼一下子就看不見了。去醫院檢查說是糖尿病並發症,眼底出血,左眼還有白內障。
於是做了手術,摘除了白內障,處理了出血部位,右眼打了激光。手術後效果還可以,左眼視力恢複到了04左右,一直到現在也還可以。但是去年12月,右眼視力又突然下降,隻好再次手術,在同一家醫院做了玻璃體切除手術,術後視力恢複到04,全家都很高興,以為沒事了。
可剛過了2個月,前幾天右眼再次視力嚴重下降,現在幾乎看不見了,隻有1米左右的光感。子女都很著急,悔不當初,如果早發現、早治療,就不會這麼嚴重了。
●糖尿病眼病發現過晚會導致失明嗎
會的,糖尿病眼病的發病率很高,如果初期隻當一般眼病治療,會治標不治本,導致失明。
●怎樣預防糖尿病眼病
糖尿病患者常常隻重視器質性病變的並發症,如高血壓病、高脂血症等,而容易忽略了糖尿病引發的眼部疾病。大部分患者都是視力出問題了才來看眼科的,往往錯過了最佳的治療時機。
所以患者一查出患有糖尿病就要立刻去正規醫院眼科檢查,因為早期幹預、早期防治有利於降低視網膜病變引起的失明率。那麼該怎麼預防呢?
1初次發現糖尿病後,應請眼科醫生對眼睛進行全麵的檢查,包括視力、晶狀體、眼底等。
2患者要定期隨訪,如發現視力下降,晶狀體混濁、視網膜有病變時,應聽從醫生的診療意見。
3積極治療糖尿病,一旦血糖得到控製,眼睛的病變會逐漸停止發展。
4保健食療:限製主食量,要少食多餐,忌食各類糖及甜食品,多食莖葉類蔬菜、粗纖維低脂肪膳食,禁止飲酒,特別是烈性酒。
5中醫治療可用枸杞子、山藥、薺菜煎湯代茶,經常服用,能降低血糖、涼血止血,也有降低血壓的作用。
●什麼是糖尿病眼病
糖尿病眼病是指長期血糖升高而並發的眼睛病變。早期可無症狀,隨著病變的發展而有不同程度的視力障礙。早期檢查可發現晶狀體渾濁(白內障),眼底視網膜有微血管瘤、出血、滲出等。
到了中、晚期,視網膜病變更嚴重,會有玻璃體出血、機化、並牽拉視網膜造成脫離,患者這時會感到嚴重的視物模糊,乃至失明。因此,糖尿病眼病的早期防治對保存視力是十分重要的。
糖尿病眼病與糖尿病一樣為長期慢性疾患,無論是食療還是藥物治療都應該堅持不懈,不能放鬆,以求達到最好的療效。
自評得分(請在下麵的選項後畫對鉤):
* 做得很好:1分
* 還需要改進:05分
* 完全沒做到:0分(亮紅燈)
6糖尿病患者怎樣保護視力
怎樣保護視力
小康爸爸48歲了,去年10月查出有高血壓病,到今年1月體重降了十幾斤。今年2月查出有輕微的糖尿病,近期又出現了視力下降,臉色也不正常,有些發紫發黑。小康爸爸平時生活應該注意些什麼呢?醫生建議,糖尿病患者保護視力主要還是要控糖,然後要定期檢查,從注意生活細節來保護視力。
●糖尿病患者眼病並發後再保護視力來得及嗎
來得及,雖然說早期防治最重要,但是如果發現時情況不是很嚴重,食療和藥物雙管齊下,還是有治愈的可能的。
●“糖友”們應該怎樣保護視力
糖尿病患者大約有50%最終會出現視力改變,在保護眼睛方麵不僅應該做到控製血糖平穩,減少血糖波動,也要根據眼部病情決定隨診間隔時間,同時要學會日常護理。
1開展教育,提高認識。
患者自己認識到糖尿病的眼部並發症是最常見的,後果也是最嚴重的,不僅損害視力,嚴重者還會造成失明,從而應增強自我保護意識。
2早期發現,早期治療。
在視力正常時,眼部並發症可能隱匿性存在和處在發展中,所以要做到早期發現,應在確診糖尿病之後定期到眼科進行全麵的眼部檢查,包括視力、眼壓、眼底,如有並發症存在,應及時治療,如未發現並發症,以後應每年複查1次。對已有糖尿病視網膜病變者,應每年複查。
3糖尿病患者有下列情況,應到專科醫院就診。
不能解釋的眼部症狀、眼壓增高、戴眼鏡後視力比前有所下降、有視網膜病變、其他眼部疾病等,要及時谘詢專業人士,不要盲目自己調整。
●視力下降到藥物無法改善時怎麼辦
當視力下降到藥物無法改善的情況時,千萬不要放棄,此時可以采取激光治療。激光治療糖尿病視網膜病變是唯一可爭取保持一定視力的途徑,每一位患者千萬不要放棄!有一部分患者由於經濟或認識方麵的原因不接受激光治療,認為既然有一部分患者即使激光治療後仍然有失明的危險,還不如不接受治療,這樣還可以省錢。這種觀點是錯誤的。希望所有適應激光治療的糖尿病視網膜病變的患者都不失時機地接受治療。同時也鞭策從事激光治療的醫生應努力鑽研和技術,提高激光治療技術和療效,使更多接受激光治療的患者保持一定的視力。
每一位糖尿病眼病患者都應選擇一個條件較好的醫院,盡量少變動醫院,當然,能有一位較好的醫生或專科醫生定期隨診更好。
自評得分(請在下麵的選項後畫對鉤):
* 做得很好:1分
* 還需要改進:05分
* 完全沒做到:0分(亮紅燈)
7糖尿病患者視力下降別急著配眼鏡
心急看不到熱豆腐
唐奶奶得糖尿病6年了,家人一直小心翼翼,生怕得了並發症。結果怕什麼來什麼,60大壽剛過,視力就急劇下降,老人忍著不說,家人發現以後,老人就說 “沒什麼大事兒,老花眼嚴重了,換副眼鏡吧”。
大女兒看著心疼,立刻到了市中心最好的眼鏡店,把情況一說,服務人員猶豫了一下找來了主管,主管對唐家女兒說,以前也有過糖尿病患者來配眼鏡,但後來發現根本不是眼鏡的事兒。眼鏡店還是建議唐奶奶先去醫院治療,因為這種急劇的視力下降很可能是糖尿病引起的,先不要著急配鏡子。唐家女兒一聽,很感謝眼鏡店的負責,帶著老母親到了醫院,一檢查,果然不是簡單的視力下降,而是波動性屈光改變,同時還合並白內障,不治病是去不了根的。幸虧聽了別人的建議,要不唐奶奶就得不償失了。
●“糖友”視力下降還會恢複嗎
會的,如果病情較輕,經過治療,糖尿病患者下降的視力還是會恢複的。
●“糖友”視力下降為什麼別著急配眼鏡
在生活中,糖尿病患者最常遇到的與眼相關的問題可能就是視力下降(相當一部分是由於屈光不正),此時,患者是應該立即去驗光配鏡,還是應先去醫院全麵檢查再做決定呢?
我們知道,視覺產生的基礎主要依賴於眼球的屈光係統和感光係統。決定眼球屈光狀態是否正常的主要因素之一是眼軸的長度。不同原因導致眼軸異常將影響光線在視網膜的正常投射。若不能在視網膜聚焦則稱為屈光不正。在視網膜前形成焦點時稱近視。聚焦於視網膜後則為遠視。如各子午線屈光力大小不同不能形成一個焦點時稱為散光。
糖尿病引起的屈光不正多見於中老年患者,常發生在急性初發期或胰島素和口服降糖藥的調整期。其特點是:突然發生,雙眼發病。表現為波動性屈光不正,屈光變化的程度和性質與血糖濃度的改變急驟性和程度有關。當血糖急劇升高時表現為近視,患者常有明顯視力下降的感覺,血糖越高,病情越急,屈光改變越明顯。如不合並晶狀體病變時,近視一般多持續10天到數月。而當經過治療血糖顯著下降時又會發生遠視,表現為看遠、看近的視力都下降。由於常常同時存在眼球的調節障礙,視力下降更明顯,患者常訴有類似“花眼”的症狀,遠視的持續時間一般約10天至3周。此外,患者的近視與遠視均可與散光同時存在,且都是可逆性改變,但完全恢複的速度遠較其發生時緩慢。
由此可見,糖尿病患者出現屈光不正常常屬於一過性改變,而且是波動性屈光改變,同時還經常合並白內障、眼底病變等多種糖尿病眼病的可能,情況複雜,因此很難佩戴合適的矯正眼鏡,所以一般不要急於驗光配鏡。此外,必須指出的是,糖尿病患者應定期(一般是1年至少1次)查眼底,以及時發現早期病變。糖尿病患者如出現屈光不正(近視或遠視)時,自覺需要配鏡,必須先到正規醫院眼科及內分泌科進行全麵檢查後再由專業醫師指導配鏡,切忌到商業眼鏡店未經專業檢查就草率行事。
●糖尿病患者影響視力的因素
糖尿病患者影響視力的因素主要有以下幾點。
1血糖的變化
血糖增高時,葡萄糖及其代謝物進入眼球晶狀體,組織內鹽分隨糖大量排出,滲透壓降低,而水分子經晶狀體囊過度轉移到晶狀體內,晶狀體膨脹變凸,前後曲率改變,屈光力增強,形成一過性近視;血糖降低時,引起相反的滲透壓改變,則發生遠視。
2白內障
白內障引起視力下降與糖尿病血糖波動所致屈光改變不同,其表現為由晶狀體渾濁所引起視力進行性下降。早期晶狀體渾濁是可逆的,以控製血糖、血壓為主。當妨礙了對視網膜的檢查,妨礙了單純性和增生性視網膜病變的診斷和治療,以及病程長已有明顯視力下降,應及時手術治療。
3胰島素治療後反應
少數患者初次使用胰島素後,出現視物模糊,也是由於血糖波動較大所致,待血糖穩定後會逐漸減輕或消失。
視力下降別著急配眼鏡,應做好檢查,配合治療後看情況再定。
自評得分(請在下麵的選項後畫對鉤):
* 做得很好:1分
* 還需要改進:05分
* 完全沒做到:0分(亮紅燈)第四節糖尿病腎病
1糖尿病患者腎病“何時”治
宜早不宜晚
小白自小身體偏胖,加上飲食不合理,最終沒有逃掉糖尿病的命運。她擔心的並不是糖尿病本身,而是並發症,尤其是腎病。她不知道怎樣能看出來腎病,萬一得了腎病該什麼時候開始治呢?幸好她的主治醫生是她表哥未過門的老婆,給小白製訂了全套的治療方案。第一條便是要定時進行糖尿病普查, 以期預防糖尿病腎病。小白表嫂說到糖尿病腎病的防治重點是早期發現。對小白這種沒有腎病的患者,控製好血糖是預防糖尿病腎病的關鍵。一旦得了早期腎病,就應積極治療,包括控製好血糖和血壓,調整營養和使用血管緊張素轉化酶抑製劑,這樣可以有助於延緩腎病的發展。對於更晚期的腎病患者(Ⅳ期),治療的目標是通過良好的血壓控製和飲食調節以及避免過分注意控製血糖來減慢腎病的發展。 所以,所為治療,最好的就是不得。
●什麼程度的糖尿病腎病都能治好嗎
不是的,糖尿病腎病的治療取決於處於第幾期,如果是早期,則治愈的可能性會更大。
●糖尿病腎病要分期治
糖尿病腎病的防治重點是早期發現。對有糖尿病易患因素者,如有糖尿病家族史、多胎妊娠,肥胖症及高血壓病等,應進行糖尿病普查,以期預防糖尿病腎病。對於Ⅰ、Ⅱ、Ⅲ期糖尿病腎病治療可使其有某種程度的逆轉。Ⅳ期及Ⅴ期病情呈進展性,屬不可逆。一旦出現持續性蛋白尿,將最終發展為終末期糖尿病腎病。
Ⅰ期:以腎小球濾過率增高和腎體積增大為特征。這種初期病變與高血糖水平一致,但是是可逆的,經過胰島素治療可以恢複,但不一定能完全恢複正常。
Ⅱ期:該期尿白蛋白排出率正常,但腎小球已出現結構改變。
Ⅲ期:又叫早期糖尿病腎病。尿白蛋白排出率為20~200微克/秒,患者的血壓輕度升高,開始出現腎小球的荒廢。
Ⅳ期:即:臨床糖尿病腎病或顯性糖尿病腎病。這一期的特點是大量白蛋白尿(每日大於35克),出現水腫和高血壓病。糖尿病腎病水腫比較嚴重,對利尿藥反應差。
Ⅴ期:即終末期腎衰竭。糖尿病患者一旦出現持續性尿蛋白發展為臨床糖尿病腎病,由於腎小球基膜廣泛增厚,腎小球毛細血管腔進行性狹窄和更多的腎小球荒廢,腎髒濾過功能進行性下降,導致腎衰竭。
●什麼是糖尿病腎病
糖尿病腎病是由不同病因與發病機製引起體內胰島素絕對與相對不足以致糖蛋白質和脂肪代謝障礙,而以慢性高血糖為主要臨床表現的全身性疾病。
糖尿病可通過不同途徑損害腎髒,這些損害可以累及腎髒所有的結構,但隻有腎小球硬化症與糖尿病有直接關係,又稱為糖尿病腎病,它是糖尿病全身性微血管並發症之一。
糖尿病患者一旦發生腎髒損害出現持續性蛋白尿則病情不可逆轉,往往發展至終末期腎衰竭。糖尿病腎病已成為糖尿病患者主要的死亡原因。所以合理選擇治療時間對於病情控製和預防是至關重要的。
糖尿病腎病患者要在醫生指導下進行治療,日常應注意飲食量控製。盡量減少劑量使用,以避免腎損害。
自評得分(請在下麵的選項後畫對鉤):
* 做得很好:1分
* 還需要改進:05分
* 完全沒做到:0分(亮紅燈)
2微量蛋白尿真的“微不足道”嗎
失之毫厘差之千裏
成先生是位老患者,患糖尿病20多年。他長期口服降糖藥格列本脲和二甲雙胍,並將血糖一直控製在70~80毫摩爾/升之間,沒有自覺症狀。對此他感到很滿意。
但最近半年來,該患者自覺頭暈,多次在社區門診測血壓,發現自己的血壓較高,常在150~160/90~100毫米汞柱之間波動,服了珍菊降壓片後,血壓仍降不下來,做尿常規後,尿蛋白多次陰性。
後就診於門診,門診主任提醒他,患糖尿病這麼久了,且伴有高血壓病,應警惕糖尿病腎病的發生,並建議他測尿微量白蛋白,檢測的結果是:尿中的白蛋白50毫克/24小時。
成先生認為這是“微不足道”的蛋白流失。可醫生卻告訴他,出現微量蛋白尿是一個不良的信號,說明他的腎髒已受到損害。
●糖尿病腎病微不足道嗎
不是的,因為在糖尿病腎病的早期表現的就是微量白蛋白尿,它是一個不良的信號,也是診斷早期糖尿病腎病的重要指標,說明腎髒已受到損害。
●微量蛋白尿並非“微不足道”
腎病是糖尿病患者的主要慢性並發症之一。據報道,在病程超過25年的1型糖尿病及2型糖尿病患者中糖尿病腎病的累計發病率高達25%~40%。出現微量蛋白尿(即尿中白蛋白的排泄率為20~200微克/分鍾或24小時排出的尿中白蛋白總量為30~300毫克)是糖尿病腎病最早期的臨床表現,也是診斷早期糖尿病腎病的重要指標。
糖尿病腎病早期,發生在糖尿病起病後5~7年,患者無任何不適症狀,檢查可發現微量蛋白尿。臨床蛋白尿期,以蛋白尿為特征,可以有水腫和血壓升高。最後進入臨床終末腎病期,出現腎衰竭、尿毒症,到了尿毒症階段就隻能靠透析和換腎了。發現微量蛋白尿,早期綜合治療,會給腎髒帶來康複的機會。因此,在糖尿病腎病的診斷中,微量蛋白尿的檢測顯得尤其重要。不僅如此,近年來的研究還發現,尿微量白蛋白是最危險的因素,與1型糖尿病和2型糖尿病的預後均有密切關係。因此,蛋白尿不可忽視!
糖尿病進展到某一階段時,患者的腎髒常常會增大,腎小球的濾過率也會增高。當腎小球的濾過率超過正常的40%時,患者就會出現微量蛋白尿。微量蛋白尿不僅與糖尿病腎病密切相關,與高血壓病也密切相關。糖尿病患者出現微量蛋白尿時若不加以控製,5~10年內將有50%的人可能並發糖尿病腎病,此外,出現微量蛋白尿也是糖尿病患者以及非糖尿病患者群罹患心血管疾病的獨立危險信號,它提示上述患者存在早期血管通透性異常以及動脈粥樣硬化。
隨著糖尿病腎病的進一步發展,患者腎小球的濾過率便開始下降,原來血壓正常的糖尿病患者其血壓也會升高。到了糖尿病腎病的晚期,患者的尿液中會出現大量的白蛋白,24小時出現的蛋白量可超過300毫克;但隻有當患者24小時尿中的白蛋白超過550毫克時,才會被測出其尿中有蛋白,此時,患者已開始出現水腫和腎功能減退。隨著病情的繼續發展,患者將進入腎功能不全階段,並伴有尿毒症等一係列表現,這時再進行治療將非常困難。因此,美國糖尿病協會告誡初診的糖尿病患者,應注意篩查微量蛋白尿,並應每年篩查1次。
微量蛋白尿的檢測是一項特殊的生化檢測項目,在普通的尿常規檢查中是查不出微量蛋白的,經尿常規檢測查出的蛋白尿,那叫臨床蛋白尿,並非是微量蛋白尿。
●加重糖尿病腎病的因素
在臨床上,有許多的危險因素可加重糖尿病腎病,其中最重要的是血壓升高。糖尿病也是導致冠心病的危險因素,若糖尿病患者同時患有高血壓病則會進一步增加其並發冠心病、腎病、腦卒中以及外周血管疾病的危險性。我國糖尿病合並高血壓病的患者約占糖尿病患者總數的50%。所以,對糖尿病合並高血壓病患者進行降壓治療顯得格外重要。
出現糖尿病腎病時,患者不宜用格列本脲和二甲雙胍等口服降糖藥進行治療,而必須改為注射胰島素治療。
自評得分(請在下麵的選項後畫對鉤):
* 做得很好:1分
* 還需要改進:05分
* 完全沒做到:0分(亮紅燈)
3糖尿病腎病的防治
腎和“糖”一起治
徐大嬸兒的糖尿病6年了,因為發現的早,加上飲食合理,一直沒有像其他“糖友”那樣出現腎病、微血管等病變。但是聽說糖尿病腎病的並發率在患糖尿病8年後會達到50%以上。所以一向善於打理自己的徐大嬸兒決定防患於未然,谘詢了醫生後,她決定從最基礎的做起:更加嚴格的控製血糖,緊接著就是控製忽高忽低的血壓,在飲食上也比以前百般小心,什麼能吃、什麼不能吃、什麼不能多吃都嚴格算計。功夫不負有心人,徐大嬸兒一直都沒有患上腎病。
●糖尿病腎病可以預防嗎
可以,如果前期的飲食和生活習慣合理,糖尿病腎病是可以預防的。
●糖尿病腎病的防治方法
糖尿病腎病是糖尿病的一種並發症。糖尿病腎病的發生及發展是多因素綜合作用的結果,其中高血糖、腎髒血流方麵的改變、多種細胞因子以及遺傳因素均起非常重要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