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章糖尿病的治療(1 / 3)

第三章糖尿病的治療

糖尿病是終身疾病,很多人認為患上了這種病,就等於給自己判了“無期徒刑”,對今後的生活失去了信心與勇氣。其實,既然我們無法消滅它,何不把它當成生命的一部分,就像我們每天要刷牙、洗臉似的,把對糖尿病的治療看成是每天必做的一件有意義的事。

第一節糖尿病的檢查

1糖尿病診斷標準是什麼

王大爺的診斷書

王大爺最近吃得多,喝得多,但是越來越瘦,他從鄰居那打聽出來這可能是糖尿病,王大爺被嚇壞了,立即準備去看醫生。老伴去世多年,兒女都不在身邊,王大爺隻能自己坐車到了醫院,在醫生的指導下做了全麵檢查。

大夫說拿到化驗單再回去找她,王大爺是拿到結果了,可是自己看了半天也看不明白,醫生辦公室的門口排起了長隊,王大爺拿著決定自己命運的診斷書束手無策。這診斷書到底應該怎麼看呢?

●糖尿病的診斷書一定得醫生看嗎

不是的,如果患者有一定的常識積累,也是可以看懂的。

●糖尿病怎樣看診斷書

患者怎樣確定自己患有糖尿病呢?一般情況下,當患者出現明顯的糖尿病典型症狀或糖尿病不典型症狀時,就會考慮到自己可能患有糖尿病,但單憑口渴、喝水多、尿多等症狀不能診斷自己患有糖尿病,因為糖尿病的診斷是以血糖水平為標準的。

另外尿糖陽性也不是糖尿病的診斷標準。因為尿糖出現加號(+),有時在正常人中也會出現。所以要診斷糖尿病必須是以靜脈抽血檢查出的血糖濃度為準。

1確診為糖尿病。

(1)具有典型症狀,空腹血糖≥70毫摩爾/升(126毫克/分升)或餐後血糖≥111毫摩爾/升(200毫克/分升)。

(2)沒有典型症狀,僅空腹血糖≥70毫摩爾/升(126毫克/分升)或餐後血糖≥111毫摩爾/升(200毫克/分升)應再重複查一次,仍達以上值者,可以確診為糖尿病。

(3)沒有典型症狀,僅空腹血糖≤70毫摩爾/升(126毫克/分升)或餐後血糖≤111毫摩爾/升(200毫克/分升);糖耐量實驗2小時血糖≤111毫摩爾/升(200毫克/分升)者可以確診為糖尿病。

2可排除糖尿病。

(1)如糖耐量2小時血糖在78~111毫摩爾/升(140~200毫克/分升)之間,為糖耐量減少;如空腹血糖在61~70毫摩爾/升(110~126毫克/分升)之間為空腹血糖受損,均不診斷為糖尿病。

(2)若餐後血糖<78毫摩爾/升(140毫克/分升)及空腹血糖<56毫摩爾/升(100毫克/分升),可以排除糖尿病。

●在診斷糖尿病時,應該注意以下幾點

在做糖尿病診斷時,有一些地方要注意一下。

1嚴重症狀和明顯高血糖者,要求血糖值超過以上指標即可確診。

2在急性感染、外傷、手術或其他應激情況下,雖測出明顯高血糖,亦不能立即診斷為糖尿病。

3無症狀者不能依一次血糖值診斷,必須再次測定也超過診斷標準。

4兒童糖尿病多數症狀嚴重,血糖高,尿糖、尿酮體陽性,無需做糖耐量試驗。少數症狀不嚴重者,則需測空腹血糖或做糖耐量試驗。

糖尿病的診斷依據是血糖和臨床症狀雙重標準,不能以偏概全,造成誤診。

自評得分(請在下麵的選項後畫對鉤):

* 做得很好:1分

* 還需要改進:05分

* 完全沒做到:0分(亮紅燈)

2糖尿病應經常監測哪些項目

陳叔叔的監測項目單

陳叔叔被確診糖尿病,全家草木皆兵,從飲食到運動,最後到治療方案,全民出動,群策群力。但是到了定期監測這一部分,擅長拿主意的大兒子猶豫了,什麼項目需要查,什麼項目不需要查,這該怎麼訂呀?還得請教專家,大兒子於是三番四次給主治醫生打電話,在醫生的指導下給父親列了一張需要經常監測的項目單,一目了然。

●糖尿病患者一定要定期監測嗎

是的,糖尿病患者如果有條件的話一定要進行定期監測。

●以下幾項是糖尿病患者應該定期檢查的項目

糖尿病患者的定期檢查是很重要的,這有助於監控病情的發展,為藥物的使用提供依據,增加藥物的療效,減少不良反應(低血糖等)。如果檢查發現並發症就可及時治療。而以下幾項是要定期檢查的。

1血壓、脈搏、體重及腰臀圍情況,應至少每周測定1次。

2血糖及尿常規,尿常規中尤其應注意尿糖、尿蛋白、尿酮體的情況,應至少每個月檢查1次。

3糖化血紅蛋白情況,每2~3個月檢查1次。

4尿微量白蛋白,每半年至一年檢查1次。

5眼部情況(應包括眼底檢查),每半年至一年檢查1次。

6肝功能、腎功能、血脂情況,每半年檢查1次。

患者可將上述檢查結果作記錄,並注明檢查日期,同時記錄下自覺症狀,每餐的進食量和熱量,工作活動情況,有無低血糖反應的發生。這些都會為醫生製訂進一步的治療方案提供重要的參考資料。

●監測血糖的目的

住院和家居、上班的勞動量不同,所耗費的體力也不一樣,因此,血糖也會因為飲食、活動量的變化而變化,這就需要患者知道怎樣管理自身。隻有這樣才能真正控製好糖尿病,延緩或預防並發症產生。但是在監測血糖的同時也有一些注意事項。

測量血糖的過程中不要一味追求低血糖,因為低血糖與高血糖一樣對人體是有害的,血糖過低則可引起各種低血糖不適反應,甚至昏迷,危害生命。在糖尿病的治療過程中,除了防止血糖升高的危害以外,同時千萬要注意低血糖的危害性。

血糖、脈搏、體重、腰圍等可以自行測量,詳細作好記錄,等到去醫院檢測肝腎功能時交給醫生,以便作出評估。

自評得分(請在下麵的選項後畫對鉤):

* 做得很好:1分

* 還需要改進:05分

* 完全沒做到:0分(亮紅燈)

3為什麼要測定尿糖

李先生的診斷書什麼是尿糖

5年前,李先生突然發現自己吃得多、喝得多、排尿量多,而體重下降很快。妻子懂點醫學常識,說你不會是得了糖尿病吧。感到不安的李先生去醫院做了尿糖檢測,發現24小時排出的尿糖達到200毫克,尿糖檢測呈陽性,他竟患了糖尿病。正常人尿中可排出微量葡萄糖,尿糖應該為陰性,或者說尿中應該“沒有”糖,隻要當血糖超過160~180毫克/分升時,就會形成尿糖,而李先生的尿糖水平已超過了正常標準。開始治療以後,李先生血糖控製得還算滿意,但是他做的是辦公室工作,運動量太小,體重太高,而且飲食上毫無節製,想吃就吃,所以後來血糖控製並不滿意。李先生看著自己的複診結果手足無措,不知道該怎麼辦才好。尿糖是尿中的糖類,主要是指尿中的葡萄糖。一個正常人尿中可排出微量葡萄糖,尿糖甚少,24小時排出的尿糖不會超過100毫克,一般方法測不出來,所以正常人尿糖應該為陰性,或者說尿中應該“沒有”糖。糖尿通常是指24小時尿中排糖超過150毫克,而使尿糖檢測呈陽性。在正常人,隻要當血糖超過414~10毫摩爾/升(160~180毫克/分升)時,糖才能較多地從尿中排出,形成尿糖。

●尿糖與血糖有聯係嗎

有的,尿糖與血糖聯係密切。血糖在l80~220毫克/分升,尿糖應為“±”。血糖在200~250毫克/分升,尿糖應為“+”。血糖在250~300毫克/分升,尿糖應為“++”。血糖在300~350毫克/分升,尿糖應為“+++”。血糖高於350毫克/分升,尿糖應為“++++”。

●怎樣自測尿糖

生活中,糖尿病患者怎樣自測尿糖呢?

1尿糖試管法

此法簡單易行,買一架酒精燈,玻璃試管、滴管、木夾子及試管刷各一隻,一瓶藍色的班氏試劑(又稱複方硫酸銅溶液)。具體操作方法是:先取試劑20滴放入試管內,再加2滴尿液,搖勻加熱煮沸1分鍾。冷卻後,觀察試管內液體顏色變化:藍色:-(無糖);綠色:+(微量);黃綠色:++;土黃色:+++;紅棕色:++++。

2尿糖試紙法

將試紙條放在尿液中浸濕,1秒鍾後取出,在1分鍾內觀察試紙的顏色,並與標準色板對照,根據不同的顏色來確定尿糖陽性的程度。試紙保管應注意防潮及有效期,以免影響測定結果。

專家提醒:使用尿糖試紙做尿糖定性檢查十分方便,但使用尿糖試紙時應注意以下事項。

(1)室溫或尿液溫度越高,反應的靈敏度愈高,可使加號增多。

(2)尿愈濃,即比重愈大,反應的靈敏度下降,加號可能減少。

(3)維生素C可造成假陽性。

(4)尿酮體也可使靈敏度下降,加號可能減少。

●為什麼要自測尿糖

引起尿糖陽性的原因主要是糖尿病,且尿糖檢查又不會帶來痛苦,所以檢查尿糖是最簡單的方法。

正常人血液流經腎髒時,其中的葡萄糖通過腎小球濾過到腎小管內,在腎小管內的葡萄糖絕大多數又被重吸收入血,尿裏僅有微量的葡萄糖,每日隻排出葡萄糖32~93毫克,用普通方法檢查不出來,可以說是“無糖”的。但腎小管對葡萄糖的重吸收是有限製的,當血糖超過一定數值時,腎小球濾液裏的葡萄糖不能被腎小管全部重吸收,剩餘部分則隨尿排出而形成尿糖。

而糖尿病這個病名就是因為尿糖的出現。目前,糖尿病已經成為一個公認的病名,但是內涵卻發生了很大的變化。人們已經不再把糖尿病簡單理解成尿裏含糖。實際上,健康的人尿裏也偶見尿糖。而糖尿病的診斷依據則是血糖。

尿糖畢竟不是血糖,在很多情況下尿糖不能很好地反映血糖水平,如有些糖尿病患者在血糖已很高時,尿糖可能為陰性,在這種情況下,僅用尿糖來診斷糖尿病,就會漏診。

自評得分(請在下麵的選項後畫對鉤):

* 做得很好:1分

* 還需要改進:05分

* 完全沒做到:0分(亮紅燈)

4為什麼要測定餐後血糖

顧前不顧後

白大爺患有糖尿病,一直堅持用藥,經常化驗空腹血糖,結果均大致正常,偶爾查過兩次餐後血糖,結果都偏高,他自認為與吃得多有關,沒引起太多重視。最近半年多來,他總覺著手腳麻木,看東西模糊。因為經常翻閱有關書籍,他預感到這些可能是糖尿病的慢性並發症。於是就醫檢查,果然,診斷的結果是2型糖尿病並發視網膜病變。醫生說白大爺發生並發症的罪魁禍首,就是餐後高血糖。白大爺悔不當初,早知道就早一點測量餐後血糖了,何必等到現在呢!

●餐後血糖測量和空腹血糖測量一樣重要嗎

是的,餐後血糖和空腹血糖兩者都很重要。

●為什麼要測定餐後血糖呢

餐後血糖與糖尿病的心血管並發症有著密切的相關性。餐後血糖越高,發生心絞痛、心肌梗死和中風的機會就越高。而且,餐後血糖高,糖尿病微量蛋白尿和糖尿病視網膜病變的發生率也會增高。

而且,餐後高血糖經常是2型糖尿病並發症前最早出現的一個臨床指征。當患者餐後2小時的血糖達到78~111毫摩爾/升時,會診斷其為糖耐量減低(IGT)。IGT是發展為2型糖尿病的一個重要階段,是介於正常與糖尿病之間的中間狀態。

如能早發現並盡早在IGT階段進行幹預,則有望減少其發展為糖尿病的概率。事實上,IGT呈隱襲過程時,就可導致血管內皮細胞損傷。這就是為什麼很多人直至出現了心腦血管疾患後,才發現自己原來有糖尿病的原因。那麼怎樣測定餐後血糖呢?

餐後2小時血糖指從吃第1口飯開始計算時間到2小時進行抽血。化驗當天應當與平時一樣吃飯,吃藥和運動。隻有這樣才能代表治療效果。

測餐後2小時血糖可以測早餐後,午餐後或晚餐後,這樣反映不同時間血糖水平,不要總是測早餐後血糖。

正常人餐後1小時血糖最高,餐後2小時血糖應當恢複到空腹水平,或低於78毫摩爾/升。餐後2小時血糖代表患者的治療情況。

●餐後2小時血糖的作用

餐後2小時血糖是反映胰島β細胞儲備功能的重要指標,即進食後食物刺激β細胞分泌胰島素的能力。若功能良好,周圍組織對胰島素敏感,無胰島素抵抗現象,則餐後2小時血糖值應下降到46~78毫摩爾/升。

但若儲備功能雖好,甚至一些糖尿病患者分泌胰島素比正常人還高,卻由於周圍組織對胰島素抵抗,或胰島素抵抗雖不明顯,但胰島β細胞功能已較差,則餐後2小時血糖可明顯升高。

測餐後2小時血糖能發現可能存在的餐後高血糖。很多2型糖尿病患者空腹血糖不高,而餐後血糖很高,如果隻檢查空腹血糖,往往會使部分患者漏診。同時餐後2小時血糖能較好地反映進食及使用降糖藥是否合適,這是空腹血糖不能完全反映的。

檢測餐後2小時血糖不影響正常服藥或打針,也不影響正常進食,所以在餐後2小時檢測不會引起血糖特別大的波動。

自評得分(請在下麵的選項後畫對鉤):

* 做得很好:1分

* 還需要改進:05分

* 完全沒做到:0分(亮紅燈)

5測定糖化血紅蛋白(HbA1c)的意義是什麼

HbA1c,什麼東東

希希9歲的時候得了糖尿病,父母心疼得不得了。飲食、運動樣樣都配合著。尤其是對希希的身體變化更是關注,聽說尿糖、血糖測試結果有偶然性,便去百般打聽,聽說了糖化血紅蛋白,便帶著孩子定時到醫院檢測糖化血紅蛋白。希希看著檢測結果,問媽媽:“HbA1c,什麼東東?”當老師的希希媽當然知道,糖化血紅蛋白實際上指的是被葡萄糖糖化了的血紅蛋白(即血色素),通過測定血液中糖化血紅蛋白(HbA1c)的含量,可以反映孩子在以往幾個月的時間內糖尿病控製狀況的好壞。但是卻不能這麼說,隻能對兒子講,這個對你很重要,很重要。說完,便無聲歎息了一下。

●糖化血紅蛋白的測定很重要嗎

是的,糖化血紅蛋白是評估糖尿病的一個重要指標,一定要定時檢測。

●糖化血紅蛋白測定結果怎樣幫助患者管理自己的糖尿病

糖化血紅蛋白是己糖(主要是葡萄糖)與血紅蛋白結合形成的,這個反應在紅細胞生存的120天內始終進行,且不受血糖濃度的影響。

因此,糖化血紅蛋白可以反映出檢測前120天內的平均血糖水平,而與抽血時間,患者是否空腹,是否使用胰島素等因素無關,而且也不受心情、飲食等因素的影響。因此是判定糖尿病長期控製的良好指標,建議糖尿病患者應定期檢測糖化血紅蛋白。

假如,每天僅在早餐前測定血糖水平即空腹血糖水平,發現這個值為337毫摩爾/升(130毫克/分升),此在正常安全範圍內,但是當進行糖化血紅蛋白測定時卻發現為11%,這意味著您在過去的2~3個月的時間內,平均血糖水平已經接近15毫摩爾/升(270毫克/分升),這就暗示將來發生糖尿病並發症的危險性非常高。

糖化血紅蛋白檢查結果提示:盡管早餐前血糖結果尚滿意,但是一天其他時間的血糖水平卻嚴重超標,因此需要對飲食、運動以及藥物治療做出重新評估,並進行相應調整,此外您還需要較現在更為頻繁地測定血糖水平。

●指標的高低對糖尿病控製的影響

糖化血紅蛋白指標的高低對於糖尿病的控製十分重要。當血糖控製不佳的時候,許多糖尿病患者發生心髒病和腦卒中的危險性也明顯增加。

此外,腎髒病變、眼部病變、神經病變(其中包括陽痿)、足部潰瘍和截肢等並發症也會增加。而糖化血紅蛋白每下降1%,糖尿病相關的死亡率就會降低21%;心肌梗死發生率下降14%;中風發生率下降12%;微血管病變發生率下降37%;白內障發生率下降19%;周圍血管疾病導致的截肢或死亡率下降43%。

由此可見,對糖化血紅蛋白的正確認識和定期監測,對實現糖尿病的良好控製、避免並發症發生將起到至關重要的作用。

糖尿病患者進行各指標檢測時要全麵、細致,不要隻靠一個或某些指標就下結論。

自評得分(請在下麵的選項後畫對鉤):

* 做得很好:1分

* 還需要改進:05分

* 完全沒做到:0分(亮紅燈)

6血脂、肝功能、腎功能的正常參考範圍是多少

什麼是血脂

晴晴今年27歲,由於工作平時運動比較少,上次頭暈(持續幾天自己就好了)去檢查發現了血脂高:甘油三酯竟達到了205,在朋友的建議下她開始調節自己的生活規律。平時吃飯要少鹽少油,不再吃油炸食品、肥豬肉和動物的內髒了,蛋黃也少吃了,開始多吃青菜和菌類,並且每天持續運動。夏天的時候用菊花、枸杞子和山楂煲水喝,據說可以起保健作用。這樣堅持了有一年,現在身體的感覺果然好多了,發現血脂這東西真的很熬人呀!

●血脂含量可以反映身體情況嗎

是的,血漿中的脂類物質稱為血脂,包括甘油三酯、磷脂、膽固醇、膽固醇酯和非酯化脂肪酸等。血漿脂類含量雖隻占全身脂類總量的極小一部分,但外源性和內源性脂類物質都需經血液運轉於各組織之間。因此,血脂含量可以反映體內脂類代謝的情況。

●血脂、肝功能、腎功能正常參考值範圍

人體外源性胰島素和自身分泌的胰島素的滅活途徑類似,即以肝、腎、肌肉中的胰島素酶滅活為主,不會對肝腎功能造成損害。隻要及時發現肝腎功能的損害並及時停用口服降糖藥,換用胰島素治療,就能防止肝腎功能嚴重損害的發生。

所以要定期檢查肝腎功能,了解其參考範圍以便對症下藥。而糖尿病常伴脂代謝紊亂,伴有高脂血症,口服降糖藥劑量不當或時間過久可損害肝腎功能。抽血檢查血脂和肝腎功能,可全麵了解病情,以指導治療。

1血脂係列五項

(1)總膽固醇(TCH)正常值為29~60毫摩爾/升。增高:糖尿病、肥胖症、腎病綜合征、膽結石、糖尿病腎小球綜合征、脂肪代謝障礙症等。降低:重症肝損害、營養不良、貧血等。

(2)低密度脂蛋白膽固醇(LDL-Ch)正常值為168~453毫摩爾/升。增高:Ⅱ型高脂蛋白血症、腎病綜合征、糖尿病等。降低:低蛋白血症、無β-脂蛋白血症等。

(3)高密度脂蛋白膽固醇(HDL-Ch)正常值為103~155毫摩爾/升,被認為是一種抗高脂血症的抗冠心病和動脈粥樣硬化的體液因素。降低是冠心病的重要危險因素之一。增高:見於原發性膽汁性肝硬化、慢性肝炎。降低:見於糖尿病、腎髒疾病、肝髒疾病、冠心病、動脈粥樣硬化、急性感染、Ⅳ型高脂血症等。

(4)甘油三酯(TG)正常值為02~12毫摩爾/升。增高:突發性高脂血症、糖尿病、肥胖症、甲狀腺機能減退症、腎病綜合征等。降低:甲亢、重症肝損害、吸收不良綜合征等。

(5)脂蛋白(a)即LP(a)正常值<300毫克/升。增高:家族性高脂血症、動脈粥樣硬化、腎病、冠狀動脈梗死、糖尿病等。降低:膽汁性肝硬化等。

2肝腎功能

口服降糖藥劑量不當或時間過久或病程遷延等均可損害肝腎功能,應定期檢測肝轉氨酶、總蛋白、白蛋白/球蛋白(A/G)、肌酐、尿素氮、尿酸等。尿白蛋白(ALB):正常人尿白蛋白的排泄很少超過10微克/秒(或15微克/秒),老年人可輕度增高。糖尿病腎病、高血壓病、尿路感染等均可使其升高。微量白蛋白尿的出現標誌著糖尿病腎小球損傷,同時可伴有腎小管功能損傷,是診斷早期糖尿病腎病的有效指標。正常參考值為﹤20微克/秒。

●測定血脂的最佳時刻

食用高脂肪膳食後,血漿脂類含量大幅度上升,但這隻是暫時的,通常在3~6小時後可逐漸趨於正常。

當測定血脂時,常在飯後12~14小時采血,這樣才能較為可靠地反映血脂水平的真實情況。短期饑餓也可因儲存脂肪的大量動員,而使血脂含量暫時升高。所以到醫院檢查血脂時,醫生要求在進完晚餐後,不要再吃其他東西,空腹12小時後再抽血。

對糖尿病患者來說,高血糖對肝腎功能的損害要遠遠大於降糖藥的不良反應。因此,隻要能控製好血糖,肝腎就能得到保護。

自評得分(請在下麵的選項後畫對鉤):

* 做得很好:1分

* 還需要改進:05分

* 完全沒做到:0分(亮紅燈)

第二節 血糖監測:糖尿病的“天氣預報”

1怎樣分析四段尿糖

每天四重奏

剛子是個出了名的孝順兒子,尤其在老父親得了糖尿病後。聽說每天要測四次尿糖,他便歇了年假,陪了老父親半個月,以便熟悉測尿糖的過程。他把24小時分為4段,早餐後到午餐前為第l段;午餐後到晚餐前為第2段;晚餐後到晚上睡覺前為第3段;晚上睡後到第2天早餐前為第4段。每段尿,不論小便幾次,全放到一起混均,4段尿分別留在4個瓶子裏,並分別記錄尿量,做尿糖定性檢查,然後推斷出每段時間裏血糖的高低程度及持續時間的長短。在這樣的細致照顧下,醫生知曉了老父親準確的病況,並製訂了更切合他的治療計劃。剛子這才長舒一口氣。

●尿糖測試一定要測四段嗎

是的,有規律的多次尿糖測試會更準確地反映病情。

●四段尿糖監測的分析方式

在分析尿糖時,要將第1段與第2次(午餐前)、第2段與第3次(晚餐前),第3段與第4次(晚上睡前)、第4段與第1次(次日早餐前)結合起來看。

在治療過程中,如果治療得當,一般先是尿量減少,接著為“次”的尿糖減少,最後才是“段”的尿糖逐漸減少。

如果僅根據三餐前和晚上睡前的“次”尿糖來調整胰島素用量,病情就很難有效地控製。例如有的患者,第1段尿量隻有100毫升,而第2次尿糖為“+++”,計算這一段尿糖定量為15克;另一個患者第1段尿量多達500毫升,第2次尿糖為“+”,計算尿糖定量為25克,說明前者的治療效果以及尿糖控製情況要比後者好一些。因此,在判斷胰島素療效及決定加減胰島素用量時,應將尿量和尿糖結合起來進行分析。

●尿糖分四段檢測的優點

尿液檢查無痛、快速、方便、花費低廉,一般可經常自行檢測,雖然尿糖不一定能永遠如實地反映血糖的水平,但在多數人和多數情況下,尿糖和血糖是一致的,所以尿糖檢測不失為一種糖尿病病情檢測的好方法。

尿糖監測中的留尿方法至少有3種,包括次尿、段尿和24小時尿。四次尿留取方法簡單,所謂“四次尿”,通常是指早、午、晚餐前及睡前留取的尿液,分別反映這4個時點的尿糖水平,也間接地反映血糖水平。

於留尿前30分鍾先把尿排空後再留尿,才能根據每次尿糖加號多少,比較真實地反映和推測留尿前30分鍾內的血糖水平。

自評得分(請在下麵的選項後畫對鉤):

* 做得很好:1分

* 還需要改進:05分

* 完全沒做到:0分(亮紅燈)

2早餐和胰島素用量正常,上午為什麼還出現低血糖

運動過量惹的禍

陳大媽患有糖尿病之後一直跟著街坊自發組成的登山團每天鍛煉,周日那天天氣喜人,登山團便在原定計劃之外又多鍛煉了兩個小時,晚上回家時洗掉一身大汗後收拾收拾就睡了。周一早餐後查血糖時,居然低出很多,陳大媽嚇了一跳,也疑惑不止,這胰島素用的也沒錯,早餐也定時定量的吃了,怎麼血糖還低了呢?請教過大夫後,才知道是前一天運動過量惹的禍。陳大媽吸取教訓,以後可不這麼運動了,血糖低是低了,但也低的太多了,過猶不及了,真是費力不討好!

●早餐吃的適量也會出現低血糖嗎

是的,早餐即使吃的適量但由於消耗速度過快也會引發低血糖。

●早餐和胰島素用量正常,上午為什麼還會出現低血糖

早餐和胰島素用量正常,但是還會出現低血糖一般有以下3種可能性。

1白天的運動有時可以導致在晚上或者第二天出現低血糖,這就是所謂的“延遲性低血糖發作”。比如溜了一天冰或者遊泳以後,當天夜晚睡覺時或第二天出現比較嚴重的低血糖。

2對於速效和長效胰島素而言,機體對其的吸收速率每天都是不一樣的。

3您可能忘記了在晚上加餐。

那麼怎樣解決此時的低血糖呢?

1當運動量比較大時,最好要更經常地檢測血糖水平。在活動之後的24小時內可以適當多吃一些碳水化合物(糖類),另外也要稍微調整一下胰島素的用量。

2可以通過在腹部注射胰島素的方法,在一定程度上解決機體吸收速率每天不一樣的問題,因為腹部對胰島素的吸收比較均勻和迅速。

3由於晚飯後所吃的食物一般在第二天淩晨3時左右就被完全吸收,所以晚上加一頓餐對防止第二天上午出現低血糖是很有幫助的。

●糖尿病的康複過程中要積極防止低血糖

糖尿病的康複過程中,要注意以下幾點防止低血糖。

1加強教育,認識低血糖。

2避免上述發生低血糖的因素。除了治療糖尿病外,其他合並疾病也要同時治療,例如治療肝、腎、胃腸及其他內分泌疾病。

3合理用藥。

4及時檢查血糖和糖化血紅蛋白,調整藥物。

5如曾有低血糖史,可以隨身帶一些易消化吸收的糖製品和餅幹,用於低血糖發生時的自我救治。更嚴重的低血糖發生時應立即赴就近的醫療機構診治。

重度低血糖對糖尿病患者來說是可以致命的,所以一定要常測血糖,運動後身體一有不適,就要立刻補充一些糖分。

自評得分(請在下麵的選項後畫對鉤):

* 做得很好:1分

* 還需要改進:05分

* 完全沒做到:0分(亮紅燈)

3尿糖試紙該怎樣使用

“撒謊”的尿糖試紙

徐某是甲亢患者,因為聽說甲亢容易病變成糖尿病,所以不敢亂吃東西,但是糖尿病還沒有被確診。他空腹血糖一直正常。雖然空腹血糖正常,他還是在朋友建議下使用了尿糖試紙,餐後2個小時尿糖試紙是3個加號。“唉,這到底是不是糖尿病啊,尿糖試紙到底準不準呀。如果是甲亢飲食上好調節,如果是糖尿病就得注意糖的攝入量了”。徐某隻好去醫院做了一個全麵的檢查,結果出來後長舒一口氣,幸好不是糖尿病。原來尿糖試紙也會“撒謊”呀!

●尿糖試紙百試百靈嗎

不是的,尿糖試紙在一定情況下也會出現誤差,所以要按說明書正確使用。

●尿糖試紙該怎樣使用呢

由於尿糖試紙具有快速、方便、價廉的優點,現在已被廣大糖尿病患者所采用。通過尿糖試紙檢查,可自我掌握尿糖變化情況,以利控製病情發展。

試紙的正確使用:首先將尿糖試紙浸入尿液中,濕透約1秒鍾後取出,在1分鍾內觀察試紙的顏色,並與標準色板對照,即能得出測定結果。化驗結果表明,根據尿中含糖量的多少,試紙呈現出深淺度不同的顏色變化。

因試紙的顏色變化各異,故得出的化驗結果也不一樣,有陰性和陽性之分。如比色為藍色,說明尿中無糖,代表陰性結果,符號為(-);呈綠色,為一個加號(+),說明尿中含糖03~05克;呈黃綠色,為兩個加號(++),說明尿中含糖05~10克;呈橘黃色,為三個加號(+++),說明尿中含糖1~2克;呈磚紅色,為四個加號(++++)或以上,說明尿中含糖2克以上。而在尿糖試紙的使用中很多患者卻存在著許多常見錯誤,以下是一些尿糖試紙的正確使用方法。

1尿液要新鮮,隨排隨測,容器也要清潔。

2將尿糖試紙帶色部分浸入尿液中約2秒,順容器邊緣取出試紙,除去多餘的尿液。

3取出試紙後在1分鍾內與標準比色板對照觀察顏色,最好在光線充足處觀察。

4試紙取出後立即將瓶塞蓋緊,防曬、防潮,放於陰涼幹燥處。

5使用試紙時要注意試紙的生產日期及有效期,避免使用過期試紙影響結果。

●尿糖試紙的原理

根據葡萄糖在葡萄糖氧化酶的催化作用下形成葡萄糖酸和過氧化氫,過氧化氫在過氧化氫酶的催化作用下形成水和原子氧,以及原子氧可以將某種無色的化合物氧化成有色的化合物的原理,將上述兩種酶和無色化合物固定在紙條上,製成測試尿糖含量的酶試紙。

這種酶試紙與尿液相遇時,很快會因為尿液中葡萄糖含量的由少到多而依次呈現淺藍、淺綠、棕或深棕色。

用試紙法進行尿糖定性檢測,4次/天,應用時應注意把試紙取出後,立即將瓶塞蓋緊,並在陰涼處保存,以防變質、過期。

自測得分(請在下麵的選項後畫對鉤):

* 做得很好:1分

* 還需要改進:05分

* 完全沒做到:0分(亮紅燈)

4維生素C會影響血糖、尿糖檢測嗎

維生素C的偽裝層

小晴是醫院檢驗科的檢驗員。一天晚上急診科一患者化驗的結果是血糖8毫克/分升。急診醫生一看檢驗報告馬上產生疑問:怎麼會是8毫克/分升?人的正常血糖最低是80毫克/分升,如果真是8毫克/分升,那這個人早就死了。

於是檢驗科再次對患者的血樣化驗,結果還是8毫克/分升,小晴仔細檢查了檢驗程序和檢驗設備,都沒發現問題,但檢驗結果確實與患者實際病情不符。小晴沒有放棄再仔細檢查,發現在抽取患者血樣時,患者正輸著維生素C,結果終於弄明白了,原來是患者血樣中含有的大量維生素C還原了檢驗試劑中的酶,幹擾了患者的血糖檢驗結果。

●維生素C會影響血糖、尿糖檢測嗎

會,測血糖、尿糖前服用了維生素C會影響檢測結果。

●維生素C的影響力

維生素C(VC)可以還原尿糖檢測試劑中的酶,會導致尿糖檢測的結果失真,對於糖尿病患者來說,服用維生素C要謹慎。

維生素C的影響到底有多大?如果一人一天吃3片維生素C(每片100毫克),第二天檢測結果是每毫升尿含維生素C 30毫克。一人一天吃6片維生素C,第二天每毫升尿含維生素C 90毫克。一人一天吃了9片維生素C,第二天每毫升尿含維生素C 300毫克。也就是說,假如一個糖尿病患者,沒吃維生素C以前的尿糖是2個加號,吃了9片維生素C後,就可能是1個加號,甚至會出現陰性結果。

那麼該怎樣避免維生素C的影響呢?糖尿病患者在化驗血糖、尿糖前2~3天絕對不能服維生素C,也不可食用富含維生素C的食物,以免影響化驗結果。

●維生素C的正確服用方法

按照過去的傳統觀點,糖尿病患者宜服用維生素C作輔助治療。原因是糖尿病患者血液中所含的維生素C經常處在較低的水平,為此認為要通過服用維生素C來提高血液中的維生素C含量。

但是最近研究發現發現每天服用維生素C超過300毫克的婦女,死於心髒病和中風的風險是那些不服用維生素C的婦女的2倍。由此可見,盲目補充維生素C是有害的。

因為,人體內的抗氧化劑防禦係統是非常複雜的。當抗氧化劑(如維生素C)同自由基相互作用時,它們變成了必須被其他抗氧化劑解毒的前氧化劑。

而這個解毒過程在糖尿病患者身上發生得非常緩慢。在這種情況下,改變了結構的維生素C就會損害人體細胞。因此研究人員建議中老年女性糖尿病患者可以多從食物中攝取維生素C和其他營養物質,而不是直接通過藥物補充維生素C。

靜脈注射大劑量維生素C對糖尿病患者的尿糖檢查幹擾更大,所以糖尿病患者在測尿糖、血糖時,應停止注射維生素C。

自評得分(請在下麵的選項後畫對鉤):

* 做得很好:1分

* 還需要改進:05分

* 完全沒做到:0分(亮紅燈)

5監測血糖的時間您選對了嗎

血糖應該什麼時候測呀

薛太太拿著一大盒尿糖試紙,感歎科技進步終於可以輕鬆學會使用方法的同時,卻不知道該什麼時候用。便向身邊糖友們打聽,有人說飯後1小時,有人說飯後2小時,有人說1天1次,有人說1天4次,她自己沒主意了,這該怎麼辦呢?

●不同時間測得的血糖值反映出來的情況不一樣嗎

是的,不同時間測得的血糖值反映病情的準確性不一樣。

●監測血糖的正確時間

許多糖尿病患者都已經開始慢慢學會自我監測血糖,血糖自我監測的間隔時間可根據糖尿病的類型和病情來定。

1胰島素強化治療、不穩定的1型糖尿病患者或在改變治療方案時:每日檢測三餐前和睡前血糖,必要時測淩晨3時和餐後2小時血糖。

2穩定的1型糖尿病患者:每日檢測1~2次空腹或餐後2小時血糖。

3有低血糖症狀者應隨時測定。

4 2型糖尿病口服降糖藥者:每周可測數次空腹及餐後2小時血糖。

5穩定的2型糖尿病患者:每周至少檢測1~2次餐前或餐後2小時血糖。

而具體的測試時間如下。

1早餐前血糖測試

這是指早晨6~7時的血糖,8時以後抽的所謂“空腹血糖”已經失去了早餐前血糖的意義。

臨床意義:體現夜間基礎狀態的血糖,淩晨血糖升高的情況及降糖藥遠期療效的綜合結果。如果降糖藥的較遠期療效差,此時的血糖可能比最低值要高。

2午餐前、晚餐前、睡覺前血糖測試

臨床意義:體現正常人血糖的最低值及糖尿病患者良好控製血糖的最低值、降糖藥的較遠期療效。如果遠期療效差,此時的血糖便不是最低值。

3早餐後2小時、午餐後2小時、晚餐後2小時血糖測試

臨床意義:體現對糖尿病的治療效果。也是篩選糖尿病的方法之一,若≥111毫摩爾/升,可診斷為糖尿病,若小於此值,需要通過糖耐量試驗(OGTT)來確診。

注意事項:①餐後2小時指從吃第一口飯時間算起;②既然體現治療效果,故驗血日吃飯、運動、用藥等各種情況要與平常一樣。

4查夜間血糖

臨床意義:若早餐前血糖高,是夜間血糖一直在高,還是淩晨時才高的,兩種情況的治療不一樣,故可以自行設計監測夜間血糖,如:0時、2時、4時、6時的血糖。

5隨機檢查血糖

臨床意義:捕捉機體在特殊情況下對血糖的影響,如多吃、少吃、吃特殊食品、飲酒、勞累、生病、情緒變化、月經期等。及時捕捉低血糖的瞬間(約10分鍾之內)。當低血糖後機體中升血糖的激素立即釋放,10分鍾左右血糖就會升高,甚至高出平時的水平,所以當懷疑有低血糖發生時要及時測血糖捕捉低血糖的瞬間。若測血糖晚了,血糖正常或出現高血糖,則不能明確是低血糖後高血糖反應還是本來就沒有低血糖,兩種情況治療完全相反。

6餐後半小時到1小時查血糖

臨床意義:如果吃了消化吸收特別快的食物,如粥、果汁、飲料、西瓜、葡萄等,血糖可能升高得更快,故需要測吃這些食品後短時間的血糖,如半小時的血糖。如果想了解吃普通食品或吃一般水果血糖最高時的情況,應測餐後1小時血糖。

●什麼是空腹血糖

空腹血糖是指在早晨6~7時空腹時血液中葡萄糖的含量,是目前臨床上診斷2型糖尿病最常用的一個檢測項目。我們經常看到有些人8時以後空著肚子抽血,殊不知此時的血糖已經失去了早餐前血糖的意義。

通常空腹血糖(葡萄糖氧化酶法)的正常範圍是39~61毫摩爾/升。空腹血糖62毫摩爾/升就為空腹血糖升高;若有糖尿病症狀又查出空腹血糖>70毫摩爾/升,或糖耐量試驗血糖峰值>111毫摩爾/升,餐後2小時血糖>111毫摩爾/升,或具有糖尿病症狀,隨機血糖>111毫摩爾/升,且伴有尿糖陽性,就可診斷為糖尿病。血糖升高不一定是糖尿病。

由於空腹血糖決定著全天血糖水平,因此控製糖尿病千萬要注意空腹血糖的變化。

不同時點血糖監測有不同意義:檢測空腹及餐前血糖,有利於發現低血糖;檢測三餐後2小時血糖,能較好地反映進食及降糖藥是否合適;檢測晚上睡覺前血糖,有助於指導加餐,防止夜間低血糖,保證睡眠安全;檢測淩晨1~3時的血糖,有助於發現有沒有出現夜間低血糖,明確空腹高血糖的真正原因。

自評得分 (請在下麵的選項後畫對鉤):

* 做得很好:1分

* 還需要改進:05分

* 完全沒做到:0分(亮紅燈)

6家庭自測血糖該注意什麼問題

都是酒精惹的禍

王大媽剛剛學會自測血糖,小心翼翼地在手指上抹上酒精,就一咬牙“獻血”了,好不容易咬牙等結果出來,卻發現嚴重低血糖,可是王大媽身體並沒有任何異常,這是怎麼回事呢?兒媳婦過來問清緣由後,看著沒來得及蓋上蓋子的酒精瓶就明白了,酒精都沒有風幹,血糖當然不準啦。王大媽看著自己的“戰果”,不禁哀歎,白流這麼多血了,真是的,怎麼就這麼不注意呢。兒媳婦坐在婆婆身邊,柔聲勸慰,剛開始都是這樣的,時間長了,有經驗了,就不會出錯了。老小孩老小孩,王大媽聽後笑著點頭,說以後不會了。

●血糖儀的測試頭上落灰也會影響測試結果嗎

是的,血糖儀如果有異物幹擾,會對測量結果有很大影響。

●自我監測血糖的操作方法和注意事項

在自己檢測血糖的時候,要注意操作方法的正確性。

1調整血糖儀的代碼使其與現在使用的試紙的代碼相同,注意不同時間購買的試紙有不同的代碼,所以必須先調整血糖儀的代碼。

2洗手,用酒精消毒采血的手指。

3手臂下垂30秒,以便使血液充分流到手指。

4將采血針頭裝入刺指筆中,根據手指皮膚厚度選擇穿刺深度,刺破手指取適量血。

5待血糖儀指示取血後,將血滴在血糖試紙指示孔上。

6把血糖試紙插入血糖儀中。注意有的血糖儀需先將試紙插入血糖儀中,再將血滴在試紙上。

7幾秒或十幾秒鍾之後,從血糖儀上讀出血糖值。

8在記錄本上記錄血糖值和監測時間。

而且,自我監測血糖也有幾點注意事項。

1血量不夠、血糖試紙超過有效期、手指消毒酒精未幹、未將血糖儀代碼調到和試紙一樣時,都會影響檢測的準確性。

2手指消毒後,一定要等酒精揮發幹燥後再采血。

3采血部位要交替輪換,不要長期刺紮一個地方,以免形成疤痕。在手指側邊采血疼痛較輕,而且血量足。

4妥善保管用過的酒精棉球、針頭等,最好集中送到社區衛生站處理。

5血糖儀要放置在幹燥清潔處,不要讓小孩、寵物觸及、玩耍。

6血糖儀都有售後服務,要定期到購買的商店或廠家指定處校正血糖儀,到醫院與抽血檢查結果對比。

●監測的頻度多少為宜呢

血糖監測的時間和頻度,可以和社區全科醫生商量後自己決定。當近期血糖常常偏高時,應監測空腹及餐後2小時血糖,它們能較準確地反映出您血糖升高的水平。

而當您近期經常出現低血糖時,最好注意監測餐前血糖和夜間血糖。可以嚐試間隔一段時間,在某日的不同時間測4~6次血糖,以便了解一天24小時中血糖的變化規律。

對於血糖控製較穩定的患者,血糖監測的間隔可以較長。但對近期血糖波動較大的人,及使用胰島素治療,新被確診糖尿病,近期血糖控製不穩定,近期有低血糖發生,換藥或調整劑量,妊娠,出現生病、手術、運動、外出、飲酒等各種生活應激情況的患者,應增加監測頻率。另外,駕車時發生低血糖是非常危險的,因此駕車前監測血糖十分必要。

監測餐後2小時血糖的目的是為了檢查當前的飲食、藥物等治療計劃是否能良好地控製血糖。因此在監測餐後血糖時,隻有和平常一樣吃飯、服藥,才能正確地反映出日常的血糖控製情況。

自評得分(請在下麵的選項後畫對鉤):

* 做得很好:1分

* 還需要改進:05分

* 完全沒做到:0分(亮紅燈)

7怎樣選購血糖儀

血糖儀的購買疑惑

糖尿病患者老李身邊的糖友們,有一半都使用了血糖儀,不少糖友跟他介紹,買這個就是想足不出戶就能檢測血糖變化。老李也下定決心買一台,然而麵對市場上名目繁多的血糖儀,老李卻不知道該如何選擇了。他詢問了很多糖友,發現雖然很多糖友都在使用血糖儀,但能完全掌握正確使用方法的人卻不多,而且有些地方似乎還使用的不對。他們有自己看到廣告後主動買的,有住院時醫院推薦購買的,還有就是別人贈送的。老李覺得都不可靠,可說到底該怎樣購買血糖儀呢?

●血糖儀一定要買貴的嗎

不是的,血糖儀購買要看各個方麵,有的價格並不高,但是性能卻不比品牌貨差。

●選購血糖儀主要要看五個方麵

糖尿病患者進行血糖的自我監測非常必要,通過監測可了解自己血糖水平的真實情況,可以根據血糖情況調整飲食,也能了解哪些事情會讓自己的血糖出現變化從而調整自己的活動,同時把記錄下來的監測數據提供給醫生,有利於醫生調整治療。

1看準確度。

光看血糖儀測試值是否與同時靜脈抽血的測試值相近還遠遠不夠,還要看血糖儀是否有較強的抗內外幹擾能力。比如在較高或較低溫度下、較高海拔地區、磨損及跌落後等情況下的準確度。

此外,對於餐前、餐後血糖等人體不同營養狀態的監測,也需要血糖儀有較高的準確性,這一點對於餐後血糖高的患者來說尤其重要。以上情況一般在血糖儀的評估報告中有體現,購買時還要注意評估單位的權威性。

2看服務

了解血糖儀的售後服務情況和試紙的供貨情況等。要確定血糖儀生產商應留有24小時免費客戶服務電話,以便出現問題時隨時電話谘詢。還要看看試紙的供貨情況,防止出現“有炊無米”的現象。

3看便捷性。

比如采血針使用是否便利,是否需要調碼等老年人不易學會的技術過程。此外,需血量的多少、機器讀數的時間、顯示屏的大小與清晰度、電池更換方便與否、機器是否美觀、大小如何等都需要考慮。

4看功能。

不要覺得血糖儀的功能就是測血糖,其他功能隻是擺設,實際上,一些附加功能能給您的日常監測帶來很多方便。購買時要注意記憶容量大小以及是否附帶時間和日期等功能,因為沒有時間和日期的儲存結果會導致無法分辨餐後血糖值和空腹血糖值。如果您視力不好,那麼在購買血糖儀時,需要了解它是否有發聲裝置,以告訴您血糖測定結果。

另外,有些血糖儀能自動拋棄試紙、自動開機、計算平均值,還有鬧鈴、外語顯示等附加功能,這些會給您帶來方便。

5看價格。

在血糖儀選購中價格不是最重要的,關鍵的是質量,但一般比較好的血糖儀都在千元上下,對很多家庭也是一筆額外負擔,需要綜合衡量。另外,試紙的價格也是必須考慮的,因為試紙的消耗量較大,所以要注意與血糖儀匹配的試紙條的價格是否能接受。

另外,建議有條件的患者最好使用血糖儀。特別是對於以下情況更應該進行血糖的自我監測:①更改治療處方時。②老年人血糖不穩定時。③使用胰島素治療時。④出現並發症,例如腹瀉、嘔吐、發熱時。

●血糖儀有小誤差嗎

關於血糖儀的使用,很多患者都存在疑問,最突出的一點是,自測的血糖抽取的是末梢毛細血管的血,而醫院抽取的是靜脈的血,兩者很可能有誤差,不能區分是測試的合理誤差還是質量問題。

其實消費者不必對此太過擔心,好的血糖儀對末梢毛細血管的測量結果和醫院檢查抽取的靜脈血的測量結果差別不會很大。退一步說,這兩個結果之間即使有差別,也是有規律的差別,一般血糖儀的說明書裏都應該有說明。如果用血糖儀自測的結果很低或者很高,或者測量正常而患者感覺不舒服,都應該去醫院複查,以此來判斷是不是血糖儀出現了問題。

患者也可以和醫生說說自己的情況,讓醫生提供購買建議,醫生一般會建議患者購買醫院使用的血糖儀類型。因為醫生對這種血糖儀的性能會更了解,而且能更好地將自測結果和醫院檢測結果進行對比分析。

自評得分(請在下麵的選項後畫對鉤):

* 做得很好:1分

* 還需要改進:05分

* 完全沒做到:0分(亮紅燈)

8什麼原因造成血糖儀檢測錯誤

原來是血糖儀放錯啦

成大爺晚飯後就問成大媽,這血糖儀一直用得好好的,怎麼突然間就不準了呢?昨天這血糖儀的結果還挺準,今天這結果就忽高忽低的,哪兒出毛病了呢?

成大媽裏外看了一圈也沒發現大毛病,隻好例外清潔了一下,尤其是測試區,清潔之後放在了原來的盒子裏,擺在了幹淨的櫃子上。第二天再測時就發現恢複正常了。成大爺一拍腦門,想起來了,昨天用過之後沒有蓋上,翻箱倒櫃的肯定是落灰了,才造成不準的情況。

●血糖儀使用不當會產生很大誤差嗎

是的,血糖儀測試追求的就是一個精準性,如果使用不當,結果就會南轅北轍。

●造成血糖儀結果失誤的主要原因

血糖儀作為糖尿病監測不可缺少的儀器,已在糖尿病患者中普及開來,憑借監測血糖來調整治療方案,是使治療達標,防止心、腦、腎、神經係統慢性並發症的有力舉措,能使慢性並發症減少60%之多。

但在廣大患者甚至在一些缺少專門訓練的醫務人員中,也存在著檢測不準確,使血糖達不到理想控製水平,從而影響治療效果的問題。造成檢測不準確的原因有很多方麵,患者要明白原因以便對症下藥。

1錯誤的操作程序。

操作錯誤會使檢測失敗或者測出虛假的測定值。各種血糖儀的操作程序都大同小異,患者檢測時一定要先詳細閱讀使用說明,熟練掌握血糖儀的操作。

例如,有些血糖儀是滴血後再插進血糖儀測定的,如果滴血後等待時間過長才放進血糖儀,就會導致錯誤的結果。消毒後殘留的酒精,檢測時挪動試紙條,有些血糖儀在檢測時發生移動或傾斜等都會影響檢測結果。

2采血不當。

若測試時采血量不足,特別是老人和兒童經常難於從手指上取到足夠的血滴,因此會造成檢測失敗或測得偏低的結果,這時就需更換試紙條重新測定,或者選購需血量很少的機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