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守維終於"實現"了"不進黃橋,不回興化"的誓言。
陳毅聽到李守維溺死八尺河的消息時,皺起眉頭:"這不好!讓他自己跑回去多好。"
黃橋決戰自10月3日33師進攻開始,至6日結束,共殲頑軍11,000餘人。俘33師師長孫啟人、99旅旅長苗瑞林、117師參謀長等師、旅、團軍官10餘名,下級軍官600餘名。主要繳獲有長短槍3,900餘支、輕重機槍189挺、山炮3門、迫擊炮59門,還有大量的彈藥和軍需品。
10月6日韓德勤從海安撤向大本營興化的時候,病得很重,但是執意不肯上擔架。沒有辦法,隻好幾個人把他架上馬,左右兩排人扶持著向興化倉皇而去。
陳毅此時揮師擒韓是手到擒來,但他下令部隊不要追趕韓德勤。對黃橋戰役的所有俘虜,經過教育後,全部遣送回去,要他們向韓德勤轉達新四軍的誠意。
李守維的妻子要到八尺河收葬丈夫的屍體。陳毅派人把屍體用棺木裝殮好,又派部隊護送回去。
目睹了這一切的韓紫石慨然道:"中國自有黨派鬥爭以來,從未有如中共這樣以國事為先,而對其他黨派的人如此寬大政策者。黃橋大戰前,新四軍一再退讓,韓德勤一再進攻,確是事實。新四軍隻求抗日有份,抗日有地,天經地義。我84歲老翁,不是共產黨,但就事實講公平話。目前政府和國民黨不與中共合作,絕不能抗日救國。論政策及人才,國不如共,乃是事實。"
這位飽經百年事變、有著豐富閱曆、目光敏銳的韓紫石在蘇北臨時參議會上又吐肺腑之言:"我以為,過去袁世凱是私塾,國民黨是學校;今天倒轉來了,國民黨是私塾,共產黨是學校。今後領導中國革命成功者必是共產黨,因為中共深得民心。"
第四部分 44."恥辱!"蔣介石對著何應欽、白...
重慶的天氣陰晴無定,進入秋季以來,更是忽而漫天迷霧,忽而淫雨綿綿,像這幾天連續無風無雨、無霧無雲的日子倒顯得有些反常了。
一大清早,兩輛轎車從軍委會飛快駛出,穿過鬧市,停在郊外黃山別墅門前時,日頭已經升得很高了。
何應欽、白崇禧相繼下車,陰沉的臉與晴朗的晨空形成強烈的反差。他們互相對視了一眼,目光裏透著焦灼和不安。
侍衛官急忙迎上來報告:"何長官,白長官,委座還在休息,請稍候。"
白崇禧抬頭望了望當空的太陽,嘴角翹了一下,對何應欽說:"敬之兄,我們來得太早了。"
何應欽沒有接話,把一封急電交給侍衛官:"待委座起床後,立即呈上。"
"是。"侍衛官雙手接過電報,"請二位長官到客廳等候。"
何應欽、白崇禧走進客廳的時候,官邸二樓臥室的窗簾已經拉開了。蔣介石一身晨裝,站在窗前,輕輕撥動了一下身邊的地球儀。秋日和煦的陽光柔柔地照耀著他,同時也照耀著在他手下轉動的地球儀,他的精神顯得格外地好。
抗戰以來,蔣介石從未有過如此安穩的睡眠,而且不僅是今天。自入秋後,幾乎天天如此,良好的睡眠使得他那一向青灰色的麵容也因之漸漸紅潤起來。
安眠的良藥來自大洋彼岸的歐洲戰場,那裏越燒越旺的戰火使蔣介石看到了希望之光。
繼希特勒以"閃電戰"成功地襲擊波蘭之後,德國法西斯吞並歐洲的野心愈加膨脹起來。意大利和德國結盟,向英、法宣戰。意軍越過阿爾卑斯山,攻入法國,德軍繞過馬奇諾防線,橫掃法軍,迫使法國政府於6月22日宣布投降,使英國受到致命的威脅。除了本土的存亡,這個老牌的殖民帝國在遠東的利益也有全部喪失的危險。
危險來自日本。
希特勒輕而易舉地在歐洲所取得的勝利,將日本軍部的首腦們煽動得像發情期的獅子,立即亢奮躁動起來。法國已經敗北,英國危在旦夕,資源富饒的南洋一帶已成為英、法、荷蘭等國無暇顧及、無力防禦的"真空地帶",此時不趁機進兵東南亞地區奪取石油和其他急需的原料,更待何時?陸軍、海軍在"不要誤了公共汽車"的口號下一拍即和,近衛內閣將陸、海軍首腦提出的南進計劃正式確立為日本的基本國策和施政綱領,通過了《基本國策要綱》,提出"建立以皇國為中心、以日、滿、華為一環的大東亞新秩序",即"大東亞共榮圈",範圍包括"西伯利亞東部、內外蒙古、滿州、中國、東南亞各國、印度及大洋州",甚至改變了將解決中國問題作為南進前提條件的立場,提出即使中日戰爭不能結束,隻要形勢有利,也要南進。
日本雄心勃勃的南進,給本來已經遍體鱗傷的大英帝國又捅上致命的一刀。9月21日晚,日軍在海防登陸,占領諒山,以進攻昆明為掩護,把打擊的目標指向英屬殖民地的緬甸與新加坡,迫使英國不得不放棄長期以來推行的"東方慕尼黑"主義,開始改變對日本的態度。丘吉爾首相緊急召見中國大使,表示英國為加強太平洋防務,將給中國以財政上、經濟上的援助,並考慮重新開放滇緬公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