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章黃橋決戰
1.大戰隻是煙幕
東台,魯蘇戰區副總司令部。1940年8月25日,高級軍事會議已經開了三天。韓德勤指著會議廳懸掛的匾額"艱苦卓絕",用力地拍著桌子:
"你們哪一個艱苦?哪一個卓絕?你們是既不艱苦又不卓絕!既不以黨國的利益為利益,又不顧惜魯蘇戰區的危亡!不聽調動,陽奉陰違,保存實力,互不配合,新四軍已經砸了大門你們還麻木不仁!大大小小你們也都是一方諸侯,委員長把半壁河山托付給你們,親筆題匾一方特此嘉勉。作為黨國將領,你們不感到於黨於國於領袖,有愧有疚有罪嗎......"
韓德勤那鬱積於內心的怨與怒迸發了。他氣量不大但性情謹慎,不大動怒,然而忍耐是有限度的。半塔集戰鬥動用了10個團,對付一個新四軍支隊的空虛機關,打了20多天結果硬是沒拿下來;郭村隻有新四軍4個營的兵力,13個團圍了6天,慘敗而終;接下來這支部隊從郭村長途奔襲,流竄到黃橋,路經三支駐軍的防區,非但沒被截攔殲滅,反被吃掉一個保安旅。此種等等,令韓德勤惱怒萬分。這種局麵再不收拾,坐等新四軍在黃橋擴張,蘇北落入"共軍"之手是指日可待的事。想到委員長的重托,韓德勤痛心疾首,再不容他有半點的懈怠疏忽與姑息。
韓德勤不得不亮出鐵腕了。會議的第一天,他下令軍法懲辦丟了黃橋的保安4旅旅長何克謙、有通共嫌疑的保安2旅旅長張翼。當時李明揚臉上的肌肉就蹦個不停,在坐的各路司令長官都把腰挺直了。就連那個傲慢的89軍軍長李守維,也停下了正在緊張進行的與腳氣作戰,把腳套進了黑皮鞋裏。
韓德勤第二個動作是發布作戰令,向黃橋新四軍進攻。
他對蘇北新四軍局勢的分析是:新四軍5、6支隊到蘇北早,根基深,兵力亦厚,且駐地多湖泊不便作戰。而黃橋的新四軍立足未穩,且新兵居多。魯蘇戰區主力進擊,必可收效。而後轉師北進,殲逐南下的八路軍黃克誠部。
這是個反複推敲,考慮周密的"先南後北"的作戰方案。
作戰的實施:89軍、獨立第6旅、保安1、4、5、9旅、魯蘇皖遊擊總指揮部、稅警總團,總兵力26個團,兵分3路,向蔣垛、黃橋的新四軍進剿。
韓德勤宣布:"特派李總指揮明揚為進剿軍總指揮。李軍長守維、李副總指揮長江為進剿軍副總指揮。"
這一出乎意料的主帥人選,使與會者的眼光一下子都集中到李明揚那裏。
李明揚以他慣有的神態,垂著眼簾,內心的活動嚴嚴地遮蓋在那鬆鬆垮垮的眼袋裏。無疑這是把他放在火上烤,他明白。
會場的驚詫和每個人的反應,韓德勤都注意到了。接著,他又宣布:為防務需要,調陳泰運的稅警總團到曲塘,薑堰由張少華的保安第9旅駐防。
又是一個不小的震動。陳泰運在薑堰經營多年,"金薑堰,銀曲塘",這兩個聚寶盆一直攥在陳泰運手裏,現在韓德勤要奪去其中一個,而且如此堂而皇之。陳泰運把手上的茶杯蓋兒弄得丁哩當啷,腮幫上的硬胡茬子鋼針一樣一根根豎立著。
陳泰運所能感到的是韓德勤的貪婪,而韓德勤更深的用意是隔離他和李明揚。新四軍從郭村東竄黃橋,韓德勤懷疑陳泰運與"兩李"有聯合抗韓之謀,薑堰與"兩李"駐地接壤,這樣一調,便割斷了陳、李的防區,使他們在行動上難以呼應配合。同時,張少華到薑堰,控製了運鹽河,使裏下河地區的糧食不得南運,還可以一箭雙雕,困扼新四軍。
韓德勤的臉枯黃憔悴,那是長期失眠、憂慮過度的痛苦。他打著激憤的手勢,說:"為了黨國之利益,為了蘇北半壁江山,無愧領袖對我們的垂愛與重托,我們別無選擇,必須不留任何餘地全殲新四軍!不但軍事上對新四軍進剿,經濟上還要對新四軍封鎖。保安9旅北麵封鎖,保安4旅、保安6旅從東西南三麵封鎖,一粒糧食不得流向黃橋!打不死也要困死、餓死他們!讓他們與民爭食!讓他們去喝長江水......"
東台軍事會議的內容以及作戰方案,很快傳到了黃橋新四軍蘇北指揮部。
這是陳泰運透露的。
情況正如粟裕判斷,韓德勤在半個月內必向新四軍進剿。因為有了這個判斷,各方麵的準備都是充分的。但黃橋抗日局麵正蓬勃開展,軍民與日寇爭奪失地的情緒高漲,內戰一起,百姓遭殃,抗戰的局麵毀於自相殘害的槍彈,這於國於民都是犯罪。
陳毅一麵向中央、華中局、軍部報告,一麵向重慶國民黨當局以及韓德勤本人呼籲停止摩擦,同力抗倭。
韓德勤根本無視呼籲,繼續加快進剿步伐。
毛澤東9月5日電至:
在目前時局下,我軍應完全處於防禦地位,才有利對外說話。因此你們應該集結兵力,整訓鼓動,準備堅決擊破韓德勤之可能進攻,但無論北麵南麵均不應由我發動進攻韓德勤。
但是,9月4日韓德勤的軍隊已開始向營溪、古溪、黃橋一線進攻。在同一天,日軍也向新四軍駐地馬家集、竹鎮集、舜山等地開進。陳毅再次致函韓德勤,大敵當前希望他停止進攻,停止對糧食的封鎖。與此同時,陳毅發出電報,通過葉挺、項英轉呈顧祝同、蔣介石。
然而,9月5日保安1旅占領了營溪;同一天,89軍117師打到古溪。炮彈在古溪鎮爆炸,死傷居民百餘人。鎮中新四軍的醫院、修械所也被炸。
已經再沒有退讓餘地了,陳毅下了作戰命令。
9月5日夜,忍氣挨炸的一、二、三縱全部出動,分割夾擊,保安1旅的兩個團隨即被擊潰,而韓軍主力117師與獨立6旅卻以極快的速度撤了回去。
李明揚透露,進攻前韓德勤背著他授意李守維,此次進攻為偵察作戰,目的在於探明新四軍到底有多少兵力。
一場大戰,這隻是煙幕。
第四部分 23.數十年來,從未見如此雄才大略者...
陳毅麵對的局勢是嚴峻的。
韓德勤進攻營溪、古溪後,終於明白黃橋的新四軍決不是一個挺進縱隊,而是相當強大的幾個主力部隊。於是他以"堡壘推進"的方式集結部隊,向黃橋地區一點點推進,同時加緊對糧食的封鎖。
黃橋地區糧價飛漲,百物因之騰貴。民以食為天,斷絕了糧食的來源,其恐慌是巨大的。而韓軍趁機查封糧運,屯糧走私,偷運日偽,資敵發財。黃橋的百姓說這是"餓了老百姓,肥了韓德勤,難了新四軍,幫了日本兵"。民怨民憤由黃橋地區波及蘇北,一些原來態度曖昧的中間勢力也指韓罵賊。工、農、商、紳、學各界奔走呼籲,解救黃橋於危難。
缺糧的危機如繩索套在黃橋軍民的脖子上,陳毅、粟裕決定攻打薑堰,打開糧源。
陳毅認為,國共兩黨的較量從來不是僅僅在軍事上的。黃橋也同樣不是。在打薑堰的同時,他掀起了一場輿論旋風。
一時間,通往黃橋的大路上,車塵馬跡,沸沸揚揚,八縣代表,眾多的紳士、名流,四五十位留胡須、穿長袍者雲集黃橋,與陳毅會談。這些人有的是應邀而來,有的是自發而至,代表著不同階層的利益,有著不同的目的與心態,提出各種建議、倡議、疑問、質問,甚至責問。陳毅均以誠相待,他那經緯萬端的政治家的才略與含英嚼華的詩人的激情,贏得了眾卿諸公的理解、同情、信賴、支持,政治的天平完全傾向了新四軍。
為使蘇北的上層頭麵人物形成反內戰促抗日的巨大力量,陳毅多次致函蘇北資深望重的韓紫石。
9月4日,韓德勤正以26個團向黃橋進逼之時,他在給韓紫石的信中寫道:"......宋明不亡於外寇,而亡於內部私戰之爭,東林舊事,南都宴安,思之心悸然......"
韓國鈞一生剛阿方正,最重氣節,曾著書《張吳王載記》,弘揚抗元名將張士誠的拯民報國精神。這八十老翁抱病誦讀陳毅書函,老淚滾腮。複書曰:"奉手書指示詳盡。征引及宋明不亡於外寇,而亡於內部,痛心之言,聞之淚下!"
9月中旬,陳毅來到海安,專程拜見韓老先生。
在那座被稱為海安第一巨室的莊宅裏,神交已久的韓紫石與陳毅談鋒甚佳。韓紫石對陳毅的評價是"此人有管樂之才"!並把他所著的《張吳王載記》一書奉贈給陳毅。事後他對家人說:"平日所聞之中共,似乎不近情理,今見通情達理,益知傳言之妄謬矣。自問閱人多矣,數十年來在軍人中從未見有雄才大略、文武全才如陳將軍者!"
交談中,兩人道古論今,陳毅說:"異族入侵,百姓塗炭,千百年來都是如此。元朝忽必烈打進中原,燒殺不知其數;清兵入關,單揚州就屠城十天!"
2.數十年來,從未見如此雄才大略者
韓紫石點頭讚同:"凡是異族進犯都無例外。宋徽宗時汴京陷落,周圍三四百裏之內,竟無人煙。"
陳毅道:"南京淪陷,30萬平民喪生,老人、婦嬰均不能幸免,六朝古都,幾成廢墟......"
韓紫石愴然於色。
陳毅又道:"中山先生曾經指斥清政府:寧予外賊,不施家奴。現在,國民黨正是這樣。在蘇北,韓德勤重兵圍逼黃橋,封鎖糧食,置百姓與新四軍於死地,而卡扣屯積的糧食卻高價走私日偽。"
韓紫石頻頻點頭。韓德勤、李守維以及89軍的軍官,不少是在韓紫石門下投過帖的"門生",這些情況他多多少少是知道一些的。他歎然道:"國共國共,同一國,共一天,理當肝膽相照,如今卻是同室相煎!"
陳毅又談到新四軍在江南受眾師之圍的困境,談到了韋崗的"處女戰"。韓紫石激奮之餘,握管書聯曰:
暴雨襲神州哀鴻遍野
狂風卷巨浪砥柱中流
此聯不再是泛泛的溢美之辭,應酬之作,對陳毅的欽讚是激切而由衷的。
陳毅聽說,日軍南浦旅團長曾親臨海安登門逼韓紫石出山,韓紫石凜然相拒:"離此一步,決無我之死所!"並寫下金代詩人元遺山的詩句:"日月盡隨天北轉,古今誰見水西流。"表明誓死不從之決意。
對韓紫石的敬仰,陳毅也是由衷之情。他巧妙地借用姓氏上的巧合,說:"生不願封萬戶侯,但願一識韓荊州。"
韓紫石撫須笑曰:"慚愧!慚愧!"
陳毅摯懇地說:"紫老為我省耆宿,力持正義,忠於謀國,德高而望重。登高一呼,軍民一定景從,我當持戈待命。"
韓紫石沉吟了片刻,頷首道:"止叟從命。"
這時,困厄無奈的新四軍為了生存,不得不動用武力。
攻打薑堰的槍聲響了。
3."韓不攻陳,黃(克誠)不攻韓,韓若攻陳,黃必攻韓
薑堰號稱"糧倉",為蘇北糧食的集散地。這是一座水上城,四麵環水,一年四季碧色的水麵上商船、糧船、大大小小的木舟汽艇來往如織。保安9旅張少華進駐後,依照日軍據點的格局,依托運鹽河構築了36個碉堡。張少華1939年當了漢奸,後聲明"反正",然而他的船隊出入長江都有偽軍護送。他在薑堰卡扣的糧食,通過偽軍運向日軍的據點。
9月12日攻打薑堰的部署已定,葉飛的一縱打援,王必成、陶勇的二、三縱主攻。
作戰方案是中心開花,內外夾擊。
鑽入城內實施"中心開花"的部隊,挑選優秀共產黨員組成了"勇敢隊",12日夜楔入碉堡外圍。
張少華的工事堪稱一流,壕溝、地雷區、障礙物、鐵絲網......4米高編為格子狀的鐵絲網上掛滿了鐵皮鈴鐺,一碰即響。
勇敢隊每人配大刀1把、短槍1支、手榴彈6枚,迅速越過壕溝衝向鐵絲網,掄起大刀就砍。令人驚愕的情景出現了。大刀砍下去,鐵絲網牢而未斷,十幾個戰士像被巨大的魔力吸引,身子緊緊貼在鐵絲網上,藍色的火鞭嗤嗤地滿身亂躥。
又上去一批,又被鐵絲網"吸"住。
他們打了多年的仗,從來沒遇到這種"魔法",幾十個人頃刻燒得焦糊,陶俑一般舉刀挺立著,慘不忍睹。
"電網!"
三縱參謀長張震東來到前沿。當即研究對策,有人建議用棉被做墊子搭在鐵絲網上,幾個人上去壓。不行,鐵絲網又粗又硬。改用門板壓,仍壓不倒。
張震東派人到鐵匠鋪借來了長腳大鐵鉗,鉗柄用膠皮包住,再試,鐵絲網終於剪開了。
解放黃橋時繳獲的迫擊炮拉到戰鬥前沿,對準碉堡開了火。
炮聲隆隆,硝煙滾滾,勇敢隊勇猛穿插,搞掉了發電廠,後續部隊揮舞馬刀,大砍鐵絲網,殺聲震天滾地,衝向保9旅。
14日拿下薑堰,糧倉打開了。
此時,由韓紫石倡議並親自主持的"聯合抗日座談會"正在召開。會場設在韓紫石的公館裏。
這座被稱為海安第一巨室的韓公館建於晚清,四進大宅,曲廊、甬道、庭院、花園,幽靜典雅。其客廳風格別具,建築於一米多高的大平台上,狀如畫舫,頂呈弓形,三麵有雕花窗格,外有回廊、欄杆環繞。廳前花園裏,有一棵令人擊節驚歎的奇樹廣玉蘭。此樹雖無楊柳之婆娑,鬆柏之凜然,但巍峨挺拔,撐一片藍天,托四季綠蔭,每臨初夏,碗口大的花朵如雪如雲,亦幻亦仙,集精氣神韻於一身,盛開兩三個月不盡,以至海安人附麗此樹的傳說故事年有新版。
八縣代表、名流15人來到海安,讚歎著奇樹,坐於畫舫式的客廳內,商談著危機四伏的蘇北大勢。他們當中不少是和陳毅有過接觸或交談的,也發表過各自的主張和建議。這時由韓紫石掛牌共謀聯合抗日大計,嚴肅與權威性又進一層。這些人全是蘇北的耆英,戰前都是左右蘇北的人物,即便現在,也是舉足輕重,他們的社會影響力在民眾中是巨大的,這一點無論韓德勤還是日軍,都很清楚。
他們當中有一個特殊的人物,叫黃逸峰。他是國民黨戰地黨政委員會的中將設計委員,蘇北東台人,奉命來蘇北組建"黨政委員會魯蘇分會"。此人是北伐時期的共產黨員,後與共產黨失去關係。這次來到蘇北,恰逢國共兩軍事發,他坐在觀眾席裏,靜觀了局勢的一步步發展,再次感受了兩黨兩軍的優劣,感情的波瀾起伏跌宕。
15位代表、名流、要人上午擬定了"停戰息爭,改進政治,體恤民艱"的聯合呼籲。下午新四軍、"兩李"的部隊、陳泰運的部隊,都派來了代表。新四軍則是陳毅親為代表到會。韓德勤沒有派代表來,至傍晚來了電報,申明:"新四軍如真有合作誠意,應首先退出薑堰,才可和談。"
會場的熱度一下降到零點。新四軍打薑堰付出了巨大犧牲,黃橋軍民的飯碗剛見米粒,怎麼能再退出薑堰,韓德勤哪裏有一點合作的誠意?!
客廳裏由靜默到歎息,又由歎息到沉默。
韓紫石銀白的胡須微微顫抖。
陳毅說話了:
"新四軍所求抗日合作,原不在地線之爭,隻求於國有救,於民有利。為蘇北大局,為達到合作抗戰的目的,新四軍可以讓步,退出薑堰。"
與會者麵麵相覷。
陳毅接著說:"所謂合作抗戰和顧全大局,並不是敷衍,不是苟安,更不是外交的。新四軍隻有一個要求,就是抗日有地,抗日有份,除此別無他求。在中國的土地上,人人均有抗戰禦侮的職責和權力,不許中國人抗戰,那是決不能容忍的!既然省韓提出這樣的合作抗戰條件,那麼好吧,新四軍答應就是。但我要說一句,新四軍退出薑堰決不再退。也望各位代表轉告省韓,我軍退出薑堰完全是為了顧全抗戰大局,如果省韓以為我們可欺,繼續向我們進攻,我們也就不客氣了,我們不得不被迫還擊,為禍為福,隻好待以後的事實來作證明,我不忍再言了!"
黃逸峰激憤地拍著桌子:"這個讓步不是讓韓德勤,也不是讓那些土匪隊伍和貪官汙吏,而是為了整個蘇北民眾,是對中央國策的一個很大的讓步!我個人是中央委派的一員,同時也是蘇北民眾之一,對新四軍這種顧全大局,一切立足團結抗日的胸懷表示由衷欽佩!"
朱履先說:"如果新四軍退出薑堰,省韓還來進攻,則是欺人太甚,萬分無理,不但騙了新四軍,也欺騙了我們,他必遭蘇北人民所唾棄!"
韓紫石說:"新四軍做出的犧牲,民眾自有公論。蘇北局勢的桀惡,不可再演再烈,我意聯名向重慶委員長及諸公呈柬,你們以為如何?"
眾公一致擁戴。
會後,韓紫石領銜,紳、商、學各界共25人具名的函電,接連三封發向重慶。
一封控訴韓頑屯糧資敵;一封呈報敵情緊急請求"急電韓主席統籌蘇北全局,迅將所屬軍旅西調禦敵";一封陳訴韓德勤劣跡,要求重慶另派要員。其電略雲:
重慶戰地黨政委員會黃委員炎培先生:探轉吳雅老、鈕惕老、葉楚老、冷禦老、江問老、王東臣先生、夏敬民先生、餘井塘先生、洪蘭友先生,懇轉委員長鈞鑒:
現時蘇北民困極矣。一、以數十萬軍旅不能收複失地,掃蕩敵氛,日惟排斥異己,殃及池魚,虐待民眾,視同芻狗。敵至則放棄一切,逃潰劫掠;敵去則搜劫行旅,搶掠村舍......二、頻年棄地失守,溺職者未聞懲處。現僅東台、興化、泰縣、鹽城四縣完整,餘則半陷全陷,本年省支預算乃定3,000萬元,驚人巨額,民眾無從置議......況更內戰不休,消耗軍力,死傷民眾正未有已。不得不將困苦大概聯袂密陳。仰懇中央疾電江蘇省府停戰息爭......立解倒懸,仰或派妥員蒞蘇,挽救危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