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章 左翼文學運動的政治精英意識 第二節左翼文學運動的曆史延續性(3 / 3)

左翼文學創作所精心營造的知識分子通過自我觀念的更新而獲得無產階級革命意識的情節模式,不僅使廣大知識分子的思想動能得到了空前的釋放,同時也在很大程度上推動了整個左翼文學陣營政治精英意識氣氛的空前高漲。自認為是已經獲得了無產階級革命意識並成為了勞苦大眾代言人的左翼作家,他們以自己對於無產階級政治革命的理解方式,展開了對勞苦大眾大規模的政治思想啟蒙。左翼作家在他們的創作中,都對"豐收成災"農村社會現象給予了高度的關注,如茅盾的《春蠶》三部曲、洪深的"農村三部曲"、葉紫的《豐收》與《火》、葉聖陶的《多收了三五鬥》等左翼經典作品,所描寫的都是中國南方農村經濟發達地區農民豐收卻導致破產的怪異現象。其實他們的主觀意圖非常明確,就是要通過對這種社會現象的政治理性分析,力圖去真實地反映中國農民在國內外反動勢力的雙重壓迫下,不得不起來反抗與革命的曆史必然性。這與"五四"時期新文學作家隻注重展示農民的思想愚昧,而很少去描寫他們的反抗行為相比較,在觀念認識上確實發生了很大的變化。左翼作家不僅同情農民大眾所遭受的深重苦難,甚至公開承認農民大眾造反革命的合理性。不過我們也必須承認,左翼作家筆下所展示的農民反抗行為,實際上並沒有完全超越中國古代農民起義的群體盲動意識。如茅盾《殘冬》中的多多頭領導農民去吃大戶、洪深《五奎橋》中農民的聚眾鬧事、葉聖陶《多收了三五鬥》中村民不滿情緒的借酒發泄等,應該說基本上都是中國古代農民揭竿而起反抗皇權模式的現代翻版。這充分表明了絕大多數左翼文學作家的政治精英意識,仍僅停留在"五四"時期人道主義同情心的意義層麵上,他們還沒有真正意識到一場完全有別於傳統農民造反性質的現代政治革命風暴的悄然來臨。隻有葉紫的《豐收》與《火》這兩部中篇小說,在生動描繪了湖南農民起義暴動的火熱場麵的同時,又通過階級意識的覺醒者立秋與其父親雲普叔的談話,向讀者暗示了中國現代農民革命運動的遠大政治理想:"不久的世界,一定是我們窮人的。"可惜這位英年早逝的紅色革命作家的政治敏感性,並沒有引起左翼作家們的足夠重視,從而使左翼文學的創作思路仍徘徊在批判現實主義的曆史階段,無法順利地實現它與真正意義上的無產階級革命文學的全麵對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