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多個目標法。
在50年前,洛杉磯郊區有個沒有見過世麵的15歲孩子.為自己的一生擬定了127個目標:到尼羅河、亞馬遜河和剛果河探險;登上珠穆朗瑪峰、乞力馬紮羅山和麥特荷恩山;駕馭大象、駱駝、鴕鳥和野馬:探訪馬可·波羅和亞曆山大一世走過的路;主演一部像'人猿泰山'那樣的電影;駕駛飛行器起飛降落;讀完莎士比亞、柏拉圖和亞裏士多德的著作;譜一部樂譜;寫一本書;遊覽全世界的每一個國家;結婚生孩子;參觀月球......他按計劃逐個逐個地實現了自己的目標,49歲時,他完成了127個目標中的106個。這個美國人叫約翰·戈達德,獲得了一個探險家所能享有的榮譽。他集腋成裘、不辭辛苦地努力實現包括遊覽長城(第40號)及參觀月球(第125號)等目標。你如果能像他一樣,有一天,你也會發現自己是那走得最遠的人!T作目標,是一個員工未來生活的藍圖,又是員丁的精神生活的支柱。
第二,直接目標法。
愛因斯坦為什麼年僅26歲時就在物理學的多個領域做出第一流的貢獻'難道僅僅是由於他的天賦嗎?他在《自述》中說:"我把數學分成許多專門領域,每一個領域都能耗去我們所能有的短暫的一生......物理學也分成了各個領域,其中每一個領域都能吞噬短暫的一生......可是在這個領域裏,我不久就學會了識別出那種能導致深邃知識的東西,而把其他許多東西撇開不管,把許多充塞腦袋並使它偏離主要目標的東西撇開不管。"
第三.對準目標法。
對準創造目標並不意味著沒有一點知識也可以進入創造狀態,而是指隻有在階段時間內集中精力掌握某領域所具備的知識,才能較快地取得成果。一切有誌者都想成功,憧憬著"一步登天"。但要把美好的理想轉化為現實,尚需付出堅持不懈、鍥而不舍的勞動。不妨讓我們一起來看一下澳侖索·辛甫生是如何實現自己的"工作目標"的。他是個生長在舊金山貧民窟的小男孩,小時因為營養不良而患上了軟骨病,6歲時,雙腿因病變成弓字形,使小腿進一步萎縮。但是他從小心中就有一個天方夜譚的夢想,就是將來要成為一個最偉大的工作者--美式橄欖球的全能球員,這就是他所謂的"工作目標"。他是傳奇人物吉姆·布朗的球迷,每逢吉姆所屬的客利福布朗士隊和舊金山四九人隊在舊金山舉行比賽時,小男孩都不介意雙腿的不便,一拐一拐地走到球場去為吉姆加油。他太窮了,根本買不起門票,隻好等到比賽快要結束時,乘工作人員推開大門之際混進去,觀賞最後幾分鍾。在他13歲時,他在布朗士隊與四九人隊比賽之後,終於在一家冷飲店與心中偶像碰麵了,這是他多年的願望。他勇敢地走到布朗麵前,大聲說:"布朗先生,我是你忠實的球迷!"吉姆·布朗說:"謝謝你!"小男孩又說:"布朗先生,你想知道一件事嗎?我記下了你的每一項記錄和每一次比賽。"吉姆·布朗笑著說:"真不錯。"小男孩挺直胸膛,雙眼放光,自信地說: "布朗先生,有一天我會打破你的每一項紀錄。"聽完此話,吉姆,布朗微笑地對他說:"孩子,你叫什麼名字,好大的口氣!"小男孩十分得意地笑著說:"先生,我叫澳侖索!澳侖索·辛甫生。"以後,澳侖索,辛甫生正如他少年時所講,他打破了吉姆·布朗的一切紀錄,同時又創下一些新的紀錄。每個職場人士的成功也隻能這樣:付出代價.這個代價就是時間,就是耐心和努力。
第四,目標實現後啟動下-個目標。企業管理專家馬克斯韋爾,奠爾茲博士在《員工的支柱》中說:"任何員工都是目標的追求者,一旦達到目的,第二天就必須為第二個目標動身起程了......"工作就是要我們起跑、飛奔、修正方向,如同開車奔馳在公路上;有時偶爾在岔道上稍事休整,便又繼續不斷在大道上迅跑。"工作上的種種經曆才令人陶醉,令人亢奮受激勵,令人欣喜若狂,因為這是在你的控製之下,在你的工作領域之內大顯身手,全力以赴。"因此.當一個員工的注意力受工作目標的吸引,並朝著他努力的方向前進,最終會有成功的一天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