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章 喚醒心中沉睡的巨人(3 / 3)

"是的。"楊玢的侄子回答道。

楊玢又說道:"鄰居家的宅子大還是我們家的宅子大?"侄子不知其意,回答說:"當然是我們家宅子大。"

楊玢又問:"鄰居占些舊宅地,於我們有何影響?"侄子們說:"沒有什麼影響,雖無影響,但他們不講理,就不應該放過他們!"楊玢笑了。

過了一會兒,楊玢指著窗外的落葉,問他們:"樹葉長在樹上時,那枝條是屬於它的,秋天樹葉枯黃了落在地上,這時樹葉怎麼想?"

侄子不解其意。楊玢幹脆說:"我這麼大歲數,總有一天是要死的,你們也有老的一天,也有要死的一天,爭那一點點宅地對你們有什麼用?"

侄子到現在才明白了楊玢所講的道理,然後說:"我原本要告他的,狀子都寫好了。"

侄子呈上狀子,楊玢看後,拿起筆在狀子上寫了四句話:"四鄰侵我我從伊,畢竟須思未有時。試上含光殿基望,秋風秋草正離離。"

楊玢寫罷,再次對侄子們說:"我的意思是在私利上要看透些,遇事都要退一步,不要斤斤計較。"

是呀,人的一生不可能事事如意、樣樣順心,生活的路上總有溝溝坎坎。如果我們能夠放下一些給自己帶來煩惱的事情,那麼我們的心靈就會得到自由。然而,要學會放棄,那可是需要很大的勇氣呀!我們知道,成功者必定是勇敢者,而所謂的勇敢者也必須是一個懂得選擇、懂得放棄的人。因為他深深地知道,"懂得放棄"是一種境界,是曆盡磨難之後的一種感悟,人隻有在對世事了如指掌之後才會懂得放棄並善於放棄,隻有在懂得放棄之後才具有成大事的膽量和魄力。

成功啟示:懂得放棄是一種境界

安然一份放棄,固守一份超脫!不關紅塵世俗的生活如何變遷,不管個人的選擇方式如何,更不管握在手中的東西輕重幾何,我們雖逃避也勇敢,雖傷感也欣慰!我們像往常一樣向生活的深處走去,我們像往常一樣在逐步放棄,又逐步堅定!

然而中國也有句古話,有所為,有所不為。換言之就是提醒我們有些事是可以去做的,有些事卻是不能做的,不要把自己不喜歡做的事強加在身上,也不要把一件沒有結果的事永遠做下去,白白浪費時間,數年之後,才明白自己的愚蠢,才驚歎人生的無為與空虛。

莊子雲:"人生如白駒過隙。"哲人的結論難道不能使人受些啟迪麼?我輩何不提得起,放得下,想得開,做個快樂的自由人呢?畢竟放棄是為了收獲。

一個成功者。或者有著明確奮鬥目標、渴望成功的人,之所以舍得放棄那些在旁人看來是來之不易的東西,是因為他們真正地明白自己想要的究竟是什麼。

魏太祖曹操討伐張繡,不多時便領兵撤退。張繡要去追擊,賈詡說:"不能去追擊。"張繡不聽,果然失敗回來。賈詡說:"趕快再去追擊,這次肯定能取勝。"張繡於是集合起散亂的士卒,再次去追擊曹操,果然取勝了。勝利歸來後張繡問賈詡:"第一次我用精兵追擊曹操的退軍,而您卻說一定要失敗。我撤退回來,第二次又以失敗的士卒追擊勝兵,您卻說一定能取勝。兩次的結果都像您說的那樣,為什麼兩次都不合常理,卻都應驗了呢?"賈詡說:"這個容易解釋。軍事形勢紛紜,具體情況各不相同。將軍雖然善於用兵打仗,但不是曹操的對手。魏軍剛剛撤退。曹操一定守在部隊後麵。你的追兵雖然精銳,但為將的既然不是對方的對手,對方的士卒也非常精銳,因此知道你一定失敗。曹操進攻您的時候,並未失敗,但還沒有全力進攻就撤退了,一定是因為曹操後方出現了問題。曹操既然已打敗了你,一定會輕軍快進,留下大將守在後麵。留在後麵的將領雖然勇敢,但不是你的對手,所以即使用失敗之兵追擊也能取勝。"張繡因此佩服賈詡的才能。

這就是取與舍、利與害的相互轉化。所以說,能夠放棄也是一種跨越,當我們能夠放棄一切,做到簡單從容活著的時候,生命的低穀就過去了。

我的一位朋友曾經給我講過一個故事:這個故事說的是有兩隻青蛙是好朋友,一隻住在遠離村莊的池塘裏,另一隻住在鄉間小路旁的水溝裏。

當他們在有一天見麵時,他們各自聊起了自己的快樂與憂愁,住在池塘裏的那隻青蛙說在池塘裏生活是多麼的自由自在,大有一種天高任鳥飛,海闊憑魚躍的感覺,在那裏生活有吃不完的美食,有享不盡的福,惟一的缺點就是很孤獨。住在路旁水溝裏的青蛙也說了他的快樂與憂愁,他說他生活在那裏,可以聽路上行人的唱歌,可以享受路上行人拋在溝裏的美食,可以傾聽人世間的爭吵,惟一的缺點就是水溝太窄,他都快要憋死了。

住在池塘裏的青蛙聽住在水溝裏的青蛙如此說,他想了一會兒說:"我的朋友,我覺得這還不是你的幸福,住在這裏太危險了,我認為你還是快快搬到我那裏去,因為我居住的地方離人類較遠,可以生活得更自在、更安全一些,如果你還住在這裏,總有一天會命喪人類之手。"

"不,朋友,我在這裏已經生活了很多年,我已經喜歡這裏了,我舍不得離開。"

"可是,這裏實在太危險了,如果有一天一個淘氣的孩子來這裏玩,把你捉到手,那你就非常危險了。再說,你住在路旁,隨時都會有其他危險。"

"哈哈,這麼多年了,人們對我都非常的友好,他們不是還從上麵給我拋吃的嗎?"住在水溝裏的青蛙講到這裏大笑起來,"我親愛的朋友,這裏離村莊近,我可以聽到好多的聲音,狗的吠聲,雞的鳴叫聲,在我聽起這種聲音來是多麼的美妙無比,有時我還把它當成催眠曲呢。"

"但我認為你還是應該搬離你現在住的地方,那裏太危險了。"

"不,我絕對不離開那裏......"

日子一天一天地過去,某一天,路旁水溝裏的青蛙正在享受著一個過路人從手中拋下的美食時,突然另一個行人不小心踢下了路旁的一塊石板,這塊石板正好落在青蛙的頭上,就把這隻青蛙打死了。

在我們的現實生活中,也有不少人就如同這隻被壓死的青蛙一樣,總是固執己見堅持自己的看法,聽不進別人的勸誡,不明白選擇與放棄的意義,結果在人生的旅途上摔倒,甚至付出了自己寶貴的生命。所以說,懂得放棄有時也是一種境界。隻要我們明白自己需要的,學會放棄也就成了一種境界,大棄大得,小棄小得,不棄不得。

我剛來到北京的時候,和朋友們去攀登靈山,在我們的隊友之中,有一個年輕人非常的聰明,他很想成為一名大學問家。可是,等我過了幾年見到他時,他還是一事無成,我問他為什麼,他也說不出個所以然,於是我建議他去向一些智者求助。

這位年輕人終於費盡心思找到了一位智者,他對智者說出了自己的苦惱。

智者說:"你不是喜歡登山嗎?那我再陪你去登山吧,到了那時,你就會明白一切道理的。"

這位年輕人迷惘地說:"我經常去登山,可我還是這樣,沒有任何發展,難道同你一起去就能改變我嗎?"

智者笑了笑說:"相信我吧,我會幫助你解開心中的謎團的。"

於是年輕人和智者共同去登山了。這次智者選擇的是一座年輕人從來沒有去過的山,這座山上有許多晶瑩的小石頭,煞是迷人。在路上,智者對年輕人說:"隻要你看到你喜歡的石子,你就要拾起來裝進隨身帶的袋子裏。"

很快,年輕人拾起的石子已經裝滿了一個袋子,當他裝滿第三個袋子的時候,年輕人吃不消了。他對智者說:"我現在越來越累了,如果照這樣下去,我到不了山頂就要崩潰了。"

智者聽年輕人如此說,轉過身來微微一笑:"如果你放下你現在的石頭,那感覺如何呢?不放下石子,你如何登山呢?"

年輕人聽大師如此說,忽覺心中一亮,他突然明白了困擾自己多年的問題,如果不放下,如何向前發展呢。於是年輕人向智者道了謝走了。一年後,當我再見到他的時候,他的事業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進步飛快,著實讓人感到驚奇,當我問他為什麼會發生如此變化時,他說:"懂得放棄才有快樂,背著包袱走路非常辛苦。人隻有學會放棄,才有可能登上人生的高峰。比如德國的俾斯麥,他在德國駐俄使館工作時,薪資也比較低,但他從未因此放棄努力。盡管他放棄了收入,但他在那段時間,學到了許多外交技巧,磨煉了自己的決策能力,這些都使他受益匪淺。"

這就是放棄的力量。所以說,有時放棄也能讓我們知道人生是如此的美好。

溫 馨 提 示

一個人的成功取決於對自己的正確認識。我們知道人生有些範疇是完全可以放棄的,而有些範疇又是完全不可以放棄的,比如榮譽和利益可以放棄,而權利和義務不應該放棄;觀念可以放棄,而人格和尊嚴則不可放棄;結果可以放棄,而過程則不可以放棄;情感可以放棄,而責任則不可以放棄;生命可以放棄,而信仰必須堅持--這就是正確認識自我的思維模式。但我們要切記:堅持不等於固執,執著不等於愚昧。

5.選擇讓成功加快步伐

既然我們來到這個世界上隻有一次,我們應該選擇生活得自信一些,而不要過於羞怯;我們應該選擇生活得平靜一些,而不要總是躁動不安;我們應該選擇擁有靜謐而不是混亂;我們應該選擇盡量利用生活,為我們自己,也為我們周圍的每一個人,而不把自己和他人的生命糟蹋掉。

當我們在生活中麵臨選擇的時候,人生是矛盾的。在這個過程中,當我們明白在生活中最需要的東西時,我們的選擇就會是充滿生命力的。因此,當我們麵臨選擇的時候,我們首先要認識到自己需要什麼,如果我們連自己需要什麼都不明白,我們就不會有所發展。另外,當我們在麵對選擇時,也要學會放棄,隻有懂得了學會選擇,學會放棄,我們才能有更大的進步、更大的發展。

這裏有一個故事講的也是這個道理,我現在講出來讓大家一起分享。

重量級拳王吉姆?柯伯特有一次在做跑步運動時,看見一個人在河邊釣魚,一條接著一條,收獲頗豐。奇怪的是,柯伯特注意到那個人釣到大魚就把它放回河裏,小魚才裝進魚簍裏去。柯伯特很好奇,他就走過去問那個釣魚的人為什麼要那麼做。釣魚翁答道:"老兄,你以為我喜歡這麼做嗎?我也是沒辦法呀!我隻有一個小煎鍋,煎不下大魚啊!"

很多時候,我們有一番雄心壯誌時,就習慣性地告訴自己:"算了吧,我隻有一個小鍋,可煮不了大魚。"我們甚至會進一步找借口來勸說自己:"更何況,如果這真是個好主意,別人一定早就想過了。我的胃口沒有那麼大,還是挑容易一點的事情做,別把自己累壞了。"

事實並不是這樣,隻要我們在麵臨選擇時,也懂得轉變自己的思路,我們的收獲就會更加的豐富,就像這個釣魚的人一樣,如果他沒有大鍋,隻有小鍋,何必那麼執著地隻釣小的呢?如果他把大魚割開了,不也是一樣有收獲嗎?戴高樂說:"眼睛所看著的地方,就是你會到達的地方,惟有偉大的人才能成就偉大的事業,他們之所以偉大,是因為他們決心要做出偉大的事業。"我也經常對自己說:"當我們在選擇人生的時候,隻要目光高遠,就能到達自己所想要到達的地方。"

成功啟示:有什麼樣的選擇就有什麼樣的收獲

孟子曾說過:"不要我所不要的東西,不幹我所不幹的事情。求我所必求,為我所必為;當取則取,當舍則舍,如此而已,人生就是一個非常快樂的人生。"

孟子的話就是告訴我們,當一個人有什麼樣的選擇時,就會有什麼樣的收獲。

有一個非常具有事業心,也非常勤奮的年輕人,他很想在各個方麵都比身邊的人強。經過多年的努力,仍然沒有長進,他很苦惱,於是就去向一位成功人士請教。

這位成功人士聽完年輕人的傾述,給他講了這樣一個故事。

貝爾納是法國著名的作家,一生創作了大量的小說和劇本,在法國影劇史上占有特別的地位。

有一次,法國一家報紙進行了一次有獎智力競賽,其中有這樣一個題目:

如果法國最大的博物館盧浮宮失火了,情況隻允許搶救出一幅畫,你會搶哪一幅?

結果在該報收到的成千上萬的回答中,貝爾納以最佳答案獲得該題獎金。他的回答是:

"我搶離出口最近的那幅畫。"

這位成功人士講到這裏,他突然問那位年輕人:"你從這個故事裏學到了什麼?"

年輕人沉思了十多分鍾後說道:"我現在好像明白了什麼?你是不是要告訴我,當我們的選擇非常接近我們的生活時,我們的生活就會過得非常的快樂。"

這位成功人士笑了笑說:"你隻是說了生活的一麵,還沒有說事業的一麵。在我們的人生曆程中,使我們能夠快速走向成功的不是我們認為價值最重要的那個,而是源於我們的選擇是否選擇了適合我們走向成功的那一個,而這個也就是最有可能實現的那個。一個人要走自己的路,本身沒有錯,關鍵是怎樣走;走自己的路,讓別人說,也沒有錯,關鍵是走的路是否正確。年輕人,你要永遠記住:選擇比努力更重要,隻要我們選擇了正確的人生航向,我們就會很快地走向成功。"

溫 馨 提 示

我們有什麼樣的選擇,就有什麼樣的收獲!這就像《魚》的作者斯蒂芬?倫丁所說:"如果你總是往壞處看問題,就會發現生活一無是處。當你有能力對自身生命中需要秉承的東西做出選擇的時候,你心目中最美好的願望就有可能成為現實,而機遇也會不期而至。如果你發現自己目前的生活態度並非你想要的,你所要做的便是重新進行選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