沒發現青黴素之前,弗萊明的成就遠遠不及日本科學家古在田直,但拂萊明像哥倫布一樣,突破習慣性思維,把束縛創造性思維的蛋殼敲碎,把雞蛋給豎起來了。可見,平庸和偉大,僅僅一步之遙。
抓住命運的小鳥
她一直夢寐以求想當電視節目主持人。她覺得自己有這方麵才幹,因為每當她和別人相處時,即便是陌生人也願意親近她並和她交談,她知道怎樣從人家嘴裏掏出心裏話,朋友們都稱她是自己親密的心理醫生。她自己就讀於複旦大學,父親是著名的工程師.母親在複旦大學任教,都很支持她幫助她實現自己的理想。於是,她見人就說:“隻要有人願意給我一次上電視的機會,我相信一定成功。”幾年過去了,奇跡並沒有發生,因為現在的節目製片人根奉沒精力和興趣滿世界去搜尋天才,都是別人去求他們。
另一個叫張豔的同學卻實現了我這位朋友夢寐以求的理想。她畢業於民辦南方聯合大學,家庭條件很差,無法供給她可靠的經濟來源。所以,她白天去幫人打工,晚上到大學舞台藝術係進修。一拿到專業畢業證,她便開始謀職,跑遍了全省的電台電視台,一次又一次碰壁,但她沒有退縮,最後被一家很小的廣播站錄用,在那兒她當上主持人。有一次,省電視台和該小廣播站錄製一場晚會節目,省電視台領導發現了她,把她叫到省電視台試鏡,結果,被錄用了,她終於實現了自己到電視台做節目主持人的夢想。
由張豔的故事,我聯想到一則小寓言。
在一座山上,住著一個老人,據說他能回答任何人提出的任何問題。當地兩個小孩打算愚弄他,他們逮到一隻小鳥,去到老人身邊。其中一個小孩握住那隻小鳥問老人:“鳥是死的還是活的?”老人不假思索地說:“孩子,如果我說鳥是活的,你就會捏緊你的拳頭把它弄死。如果我說鳥是死的,你就放開讓它飛掉。”
俗話說:“從來就沒有什麼免費的午餐。”如果你隻是一味地等待機會,就如同躺在床上等待小鳥飛到你的手掌一心,這樣的話,跟隨你的也隻有一次次的失望了。一個馬鼻的差距
我有一位同學,1992年高考僅以兩分之差而名落孫山。他卜分不服氣,一次次拿出參考答案,一會兒說閱卷老師在作文上給他少打丁四五分,一會兒又說英語多扣了兩三分,自始至終也不承認自己真差兩分。第二年的複讀並沒給他的學業帶來進步,高考時他衛以幾分之差名落孫山。
這個同學盡管毛病百出,但自信而不氣餒。每年高考落榜他都有借口為自己的失敗推脫責任,並為下一年複讀找好充足的理由。我都大學畢業,,他還在中學亨受“落榜英雄”的待遇,結果一讀就讀了5年。按他的話說,每年閱卷教師總要給他少打那麼幾分,致使他一次次落榜。
聽說,國外有一匹名馬,在它的比賽生涯中,為主人贏過100萬美元以L的獎金。它真正參加賽跑的時間加起來不到一小時,但烏主出售它時,開價卻比跟它一起賽跑的馬高出100倍還不止!其實,每次比賽中它比跑在第二的馬隻快一個馬鼻子,裁判都無法判斷,直到兩匹馬跑到終點線時看了馬鼻的差距才能斷定誰是第一。
隻需一個馬鼻,便能把贏家和輸家分別出來。贏家之所以能贏得這些微小的距離,往往不是因為天才、資源、背景或運氣,而是一種必須領先的態度。給人讓路,就是給自己讓路
紳士過獨木橋,剛走幾步便遇到一個孕婦。紳士很禮貌地轉過身回到橋頭讓孕婦過了橋。孕婦一過橋,紳士又走上橋。走到橋中央又遇到一位挑柴的樵夫,紳士二話沒說,回到橋頭讓樵夫過了橋。第三次紳上不敢貿然上橋,而是等獨木橋上的人走完才匆匆上了橋。眼看就到橋頭了,迎麵趕來一位推獨輪車的農夫。紳士這次不願回頭了,摘下帽子,向農夫致敬:“親愛的農夫先生,你好,你看我就要到橋頭了,能不能讓我先過去。”農夫不幹,把眼一瞪,說:“你沒看見我推車趕集嗎々”話不投機,兩人爭執起來。這時,河麵上浮來一葉小舟,舟上坐著一個僧人。兩人不約而同請僧人為他們評理。
僧人雙手台十,看了看農夫,問他:“你真的很急嗎?”農夫答道:“我真的很急,晚了便趕不上集了。”僧人說:“你既然急著趕集,為什麼不盡快給紳士讓路呢?你隻要退那麼幾步,紳士便過去了,紳士一過,你不就可以早早地過橋了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