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章 選擇自己的路
一隻剛成年的鹿在遷徙的路上掉了隊,獨自走向南方的草原。它走到一個“人”字路口時,發現腳下的路一條往東南、一條往西南。它不知到底走哪條路好。
鹿猶豫了很久,終於踏上了往東南方向的路。然而,在它走了三天之後,一隻鴨子告訴它,它走的這條路通向一個大沙漠。於是,鹿慌忙折返回來,踏上了西南方向的路。
鹿在西南方向的路上又走了三天,遇到了一隻雞。雞告訴它,這條路上有一條很深的河,它應該走東南方向的路。鹿又慌忙折返回來,踏上了東南方向的路。
鹿在東南方向的路走了幾天,又被鴨子勸返;然後,在西南方向的路又被雞勸返一 如此幾回,冬季的第一場雪終於降臨。又冷又餓的鹿倒在地上,大雪覆蓋了它的屍體。
其實,無論鹿走哪一條路,都可以順利到達南方——因為這兩條路在它走五天之後會重新合並在一起,通向南方。鴨子所稱的“大沙漠”,不過是一塊方圓不足一裏的沙丘;而雞所謂的“深水河”,也不過是丈把寬、尺來深的一條溝。自己的選擇自己做
麵對大大小小的選擇,你最先考慮的是什麼?是自己的未來?還是朋友的看法?
事實上,不管做何種選擇,可以肯定的是,如果你太在意別人的看法,那麼,不論你選擇哪一個方向,到最後總還是會有人覺得你做錯了決定。既然如此,何不就根據自己的需求和價值觀,做個讓自己一生都無悔的決定呢?
如果世上真有對的決定,那都是相對的。也就是說,這個決定的“對”,是相對於自己的主觀和人生的需求。不過,很多人都無法做出這樣的決定,一方麵是因為外界(親友)的雜音太多;另一方麵是因為他們仍不知道這一生自己到底要什麼。
因此,有很多人做了表麵上是對的決定,結果為了這個決定而悔恨一輩子;甚至有人從此一輩子逃避做決定。
事實上,所有的決定,不管是關於感情、人生方向、事業、財富、人際關係等,從麵對問題到做出決定,大都要經曆以下三個階段。
第一是思考期,也就是發現問題的階段。
第二是選擇期,是對兩個以上的答案或方向做選擇。
第三是判斷期,這是對我們的決定做一個價值上的判斷,也可以說是做邏輯上(真偽)的判斷。
第三個階段可以說是一個再次回頭檢驗自己決定的時候;每個人在做重大決定時,一定都會經曆這個階段,甚至有人一直卡在這個階段,而無法果斷地下決定。
隻有忠實且真誠地通過這三個階段,你才可以欣然接受自己的決定;否則,如果當初處處違背自己的意願,不論你做出什麼選擇,到頭來必然悔恨終身。
還記得《伊索寓言》中那對抬著驢子走路仍沒有取得大夥認同的父子嗎?他們可笑的故事告誡人們:自己的路要自己走,自己的選擇要自己做。瞄準靶心再扣扳機我們做決定的動機和目標是什麼?人通常都是在還沒搞清楚狀況時就妄下決定,這是大多數人的通病,在麵對做決定的時刻,我們通常都會亂了分寸。這時,請記得先問自己一句話:“我做這個決定,到底要的是什麼?目的又是什麼?”
你也可以把這句話當作一句口訣,無論遇到任何問題、需要做任何決定,一定要先回答這個問題;否則,你就像要打靶而還沒瞄準靶心一樣,即使子彈再多,也都是彈彈虛發。
許多人在工作了一段時間後,便產生了想轉換工作的念頭,這其中可能有長期工作所造成職業倦怠的原因。這時候不妨安排一次長一點的假期,外出旅行散散心,倦怠感或許會因此消失,讓人們再度精神抖擻地回到工作崗位上。但是,某些人也有可能在心裏產生了更強烈的換工作念頭,這時就必須認真考慮一些問題,做到謀定而後動。為什麼想換工作?是因為升遷或薪資無法讓人滿意?還是表現遇到了瓶頸,渴望尋求突破?弄清楚自己的目標和動機,才能做出明智的決定。如果隻是由於一時衝動,貿然辭去工作,卻又不知道自己接下來要做什麼,那隻是平白浪費時間而已。
曾經聽過一則笑話:有一個人犯了天條,要接受上帝的懲罰。上帝問這個人是要死還是要活?結果這個人想了半天,竟回答:“兩個都要!”
這當然是個諷刺某些人過於貪心的笑話,不過,這也反映了很多人在做決定時的心態:最好魚與熊掌兼得!這就像很多媽媽常問小孩,下午點心要吃巧克力餅幹還是奶油蛋糕時,小孩的回答通常是“兩個都要”一樣。
一旦我們做決定時,會發現想要的東西太多,這個決定通常是做不出來的。就像人們出門買東西,沒有事先想好要買什麼,結果一路上東逛西逛,最後回到家時,才發現重要的東西居然都沒買。又或者你今天想買的東西不少,卻沒有足夠的預算,這時你就得考慮一下自己最迫切需要的是什麼,先買最重要的,剩下的隻好等下次有錢的時候再買。
所以說,你一定要選出一個最重要的目標,剩下的東西或許也很重要,但是為了能彈無虛發,你也不得不暫時放棄其他的。
做決定前,請先鎖定你的“靶心”吧!你是自己最佳的人生羅盤
德國著名哲學家叔本華認為:人生中的許多災難和意外,都是我們的意誌所種下的種子經過一段時間醞釀而形成的。
按照他的說法,我們在某一個情境下表現出的行為,可以說是經過我們意誌選擇的,也可以說是經過我們意誌決定的。
需要注意的是,我們的意誌決定在什麼時候做什麼行為的標準並不是理性及客觀的。真正的命運不是玄秘難測、探尋不得的東西,其實它就是一種人生行為的因果現象。
決定命運的種子就是每個人的“決定”。
我們從小到大都在做各種決定,都在種下我們命運的種子。然後,就守著時間等這些種子的發芽、成長、結果。
一些人在做事失敗之後,總是埋怨自己的運氣不好。如果人生真的有運氣,其實它也是操縱在自己的“決定”中。你可以選擇做這件事或者做那件事,以及這樣做還是那樣做。有些人全然把過錯推給命運,他們根本就是否定自己的存在。
在人的一生中,即使是一些微不足道的小決定,也會導致嚴重的後果。一些小決定累積起來,就會影響大決定的成敗。
20世紀最偉大的心理學家弗洛伊德曾說過:每個人的行為背後,都有其動機及原因。這些影響人類行為的原因,或許有很多是我們難以控製的,比如心靈受創傷、教育影響、環境刺激等。但是接受各種刺激後的行為反應,卻是可以由個人意誌決定的。
兩個年紀相仿的小學生,同時受到老師的責罵,這兩個學生所受到的刺激是差不多的。不過,他們的心理及行為反應卻不見得一樣。他們可以選擇發奮圖強,也可以選擇自暴自棄。或許,這跟每個孩子的成長背景不同有關。但從這件事來看,我們還是有選擇權的,可以決定自己要表現什麼樣的行為。隻是不少人都忽略了這些行為的重要性,放棄了自己的選擇權,他們一般都覺得這是微不足道的小事,不需要花心思去自尋煩惱,事情過了就算了。
人生的決定無所不在,每個決定也或多或少地影響我們的命運。生活中每個決定都是命運的種子,雖然我們無法認真嚴謹地處理生活上的每一個瑣碎細節,但是我們對“決定”還是應該要保持謹慎的態度。有一點需要牢記,正視決定的重要性是做出好決定的第一要件。
不做決定並不代表就不會犯錯。在人們的心中,無時無刻都會產生一些想法,有些可能已經埋藏心中很久了,有些則是剛剛冒出來的想法。當心中有了一些想法,如果人們選擇逃避不去理會,多少會覺得有所缺憾。而且,想法不經行動來驗證,根本就無法判定它的價值。也許,當你做了決定,但卻發現它其實並不如想像中美好;也有可能正是因為你的行動,你的潛能才得以盡情發揮。
你要成為自己最好的人生羅盤,要能勇於麵對各種人生的十字路口,並以超人的眼光做出選擇。否則,如果你一再逃避,所剩的可能就隻是一輩子的悔恨和不甘。別靠情緒決定自己的人生,決定的苦一般有兩種:一是下決定前的苦思、猶豫之苦;一是決定後的悔恨、無奈之苦。而人們似乎比較喜歡第二種苦。”做了再說!”、“唉!船到橋頭自然直!”這些通常是人們做決定時常說的話。正是因為這種心態,西方人經常嘲笑我們沒有邏輯觀念,笑我們的一些行為沒有科學根據,有時候我們也不得不承認他們說得的確沒錯。
雖然做出任何的決定,都要取決於自己的價值觀和人生需求,但這並不意味著我們可以按照自己的情緒隨隨便便地下決定。隻有認真地做好每一個決定,我們才能真正活得無怨無悔。
情緒就像風一樣地自由任性、捉摸不定,時間、地點、人物等各式各樣的因素都會擾亂情緒的穩定。在不同的狀態下所做的決定可能受到情緒的影響,往往是非理性的。這就要求我們必須利用邏輯的方法才能冷靜地做好決定。
所謂的邏輯是我們做判斷時所運用的一種工具,也就是做決定時的工具。不過,這些工具及方法運用起來需要花費很大的腦力。這種耗費精神的事情對我們而言,往往是種很大的折磨。
其實,大多數人並不是沒有腦筋,而是懶得動腦。編者自己以前也是個懶得用腦的人,做任何事前疏於計劃,做決定時更是幹脆利落、不假思索地在一兩秒之內就完成。
或許大部分的人跟以前的我一樣,遇到生活中常出現的問題,隻要是“是非題”,一律先答了再說,不怕錯,隻怕沒做;如果是選擇題,一律是“隨便”。結果是生活弄得越來越亂,人生過得越來越糟。
後來,我領悟出一個道理:絕對不要靠情緒做任何決定。做決定前多一分鍾的冷靜思考,可以省掉事後幾十個小時甚至是幾十天的彌補工作。
一個用情緒來決定事情的人,往往看不清事情的真相。他們做事一般不通過大腦,完全以直覺反應。而情緒又因時、因地、因物而不同,那麼處理事情便沒有一個準則。如果能隨時要求自己花點心思想一想再決定,那麼對於事情的結果,我們也就比較能掌握,不會事到臨頭才幹著急。
於是,我開始學習運用一些簡單的邏輯來做判斷,強迫自己在決定前先給自己至少一分鍾的選擇時間。有些時候,情況緊迫,必須立刻下決定,我也會給自己10秒鍾的緩衝時間進行一個大方向的判斷。采用這種方法後,我的人生因此有了新麵貌,生活也比以前更有秩序。
如果你想讓自己的人生豐富多彩,學會理性邏輯的思考判斷,會有一個很大的幫助。做出好的決定是需要付出代價的,這些代價就是時間、腦力及方法,在這三方麵投入的量越多,這個決定帶來的效果當然越好。這絕對比事後付出巨大代價要合適得多。
因此,越是重要的決定則越是需要注重做決定前的邏輯判斷才行。
朋友們!不要再讓別人嘲笑我們沒有邏輯、生活一團糟,重視生活中你做出的每一個決定吧!尤其是別讓情緒來決定,多給自己一點時間深思熟慮,“船到橋頭自然直”可以是一種人生態度,但絕不是做決定的好方法。每個人心中都有一把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