剛走出校門接觸社會的年輕人往往慨歎這個社會處處都是陷阱,簡直寸步難行,實在是太複雜了,讓自己無所適從,隻有無奈地低吟: “借我借我一雙慧眼吧!讓我把這真假看個清清楚楚。”
人類社會,的確有充滿詭詐、欺騙的黑暗麵。為了私欲,有的人什麼事都做得出來,所以這個世界上充滿了陷阱,讓人防不勝防。在社會上行走,如何識破陷阱、避免踏入陷阱是不可不知的。
初入社會,要認識陷阱相當不容易,因為陷阱都經過設計、偽裝,真真假假,虛虛實實,就像獵人的陷阱,上麵都要覆蓋上樹枝草葉,讓路過的動物看不出來。
要認識陷阱不容易,但要了解陷阱的本質卻不難。陷阱形形色色,無法予以歸類,但製造陷阱卻隻有一個最高的原則,就是:利用人性的弱點。
我們不時會從各類報刊上看到各種騙子落網的報道。初入社會的年輕人,可以發現一個簡單的事實,絕大部分騙人的手法都不高明,騙子的智商也不見得有多高,他們都是利用人的弱點來行騙。
在城市中生活的人群,不是租房就得買房。而由於在租房的過程中資金流量較大,坑、蒙、拐、騙的事情就經常發生。
劉祥在廣州已工作了3年,最近打算結婚,不能再住公司提供的大宿舍了。沒辦法,他隻得去租房。
一天,報紙上一則房屋出租的信息吸引了他,大小合適,地段好,價錢也相對便宜。劉祥覺得挺適用,於是便根據廣告上所留的電話和房東聯係。
因為是第一次租房,同事們給劉祥提了很多建議,包括地理位置、價格、朝向等等。說得最多的就是騙子多、水深,目的是提醒他留心,不要上當。
有了大夥的提醒,在與房東張越接觸的過程中,劉祥格外小心,不但查看了張越的身份證和房產證,還留下了複印件。
看到房客對房子如此滿意,房東就建議劉祥,幹脆一次付半年的租金,這樣還可以便宜點。想到有近千元的優惠,劉祥當即與房東簽訂了租房協議。在付了半年的租金6000元後,劉祥高高興興地拿到了房門的鑰匙。
第二天下午下班後,劉祥攜未婚妻興高采烈地去收拾房子,可鑰匙卻怎麼也打不開門。既沒拿錯鑰匙也沒走錯門啊?跟幾位鄰居打聽後才終於找到了房東,原來他已換了門鎖。但此房東已不是昨天的張越,他自稱姓李,聽完劉祥的訴述後,李先生憤憤地說“這房子是我的,與你辦租房手續的其實也是個租客,他已2個月沒付房租了,太不像話了!”
劉祥一聽,原來與自己簽約的是一個假房東,頓感自己上當了。因為真房東沒拿錢,他隻得自認倒黴,錢花了,房也住不成。
回到單位後,劉祥與同事談起這件事,同事們很激動:“提醒過你吧,還是被騙了,沒準是真假房東演的一出騙人的雙簧戲,‘房蟲’專幹這種事。”
回憶租房時和兩個房東打交道的過程,劉祥越想越覺得同事講得有道理,就去找房東李先生理論,質問那假房東為什麼有房產證。而李先生反問劉祥看清證件的真假沒有,稱自己手裏的房產證才是真的,要不信可到房管局查去。劉祥說你們可能是一夥的,可李先生一句“你有什麼證據”就把劉祥給頂了回來。劉祥啞巴吃黃連,有苦說不出。
在房屋租賃中,各式各樣的陷阱和騙局層出不窮,總結起來,大概有以下5種。
1‘押房\"遊戲
所謂“押房”就是短進長出,房屋的出租者並不是房屋的真正產權人,他也是租別人的房子。他在租房時所訂的租期較短,通常為1個月,長的也不過2個月,支付的租金相對較少。在取得房屋的居住權後,然後再將房屋轉租給他人,而租期最少在半年以上。通過這一進一出,賺取再租者的差價。完成這一進一出後,始租房者就開溜了。押房騙局是租房中發生得最多的,一些“房蟲”常常以此為營生。
胡某是某房屋中介公司的業務員,他以工作之便獲悉某處一個二居室有出租意向。胡某決定以“押房”方式賺取差價,即先從房東手中租房,然後高價轉租給他人。
交易很快達成,他先以假身份證與房東簽訂了為期2個月的租賃合同,履行了租房手續,而後他又私下將該房租給來公司找房的李小姐。與李小姐簽訂1年的租賃合同,收了32000元的押金和年租金後,他就離開了所在的房屋中介公司。
對於防止\"押房\"這樣的騙局,租房人一定要仔細審查房屋出租人的房屋產權證或使用權證原件、房東本人的身份證及戶口本;要注意從房東的言談舉止中觀察他是否熟知房子基本情況和周圍環境狀況,要通過街坊四鄰了解房屋狀況及房主情況,從而判斷房東的真假及其所言的真實性。不要輕易被優惠條件打動,租金最好一月一交,不要輕易預交大額租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