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給自己多多鼓掌加油(3 / 3)

不幸"即使一點點的挫折,他們也會千種愁緒,萬般痛苦,認為自己是天下最

苦命的人。一如英國哲學家羅素所形容的“不幸的人總叫嚷著自己是不幸的”。

悲觀主義者用不幸、痛苦、悲傷做成一間屋子,然後請自己鑽了進去,並大聲對外界喊著:“我是最不幸的人o"因為自感不幸,他們內心便失去了寧靜,於

是不平、羨慕、嫉妒、虛榮、自卑等悲觀消極的情緒應運而生。是他們自己拋

棄了快樂與幸福,是他們自己一葉障目,視快樂與幸福而不見。

樂觀主義者說:“人活著,就有希望;有了希望,就能獲得幸福。”他們能生活中品嚐到甘甜,因而快樂如清泉般時刻滋潤著他們的心田。本身都沒有快樂和痛苦之分,快樂和痛苦是我們對它的感! 特征。同一件事情,從不同角度去看待,就會有不同的感受。一

經年為:“但願人長久,千裏共嬋娟。一同是一輪明月,在持不同心態的人眼裏便不同的,人生也是如此。

上天不會給我們快樂,也不會給我們痛苦,它隻會給我們生活的作料,出什麼味道的人生,那隻能在我們自己。你可以選擇一個快樂的角度去看待它也可以選擇一個痛苦的角度,如同做飯一樣,你可以做成苦的,也可以做成甜的。所以,你的生活是笑聲不斷,還是愁容滿麵;是披荊斬棘,勇往直前,足縮手縮腳,停滯不前,這不在他人,全在你自己。自怨自艾,隻能加速自己出局

一個女孩對她父親抱怨,說她的生命是如何如何痛苦無助,問題似乎依¨

一個接著一個出現,讓她毫無招架之力。她已失去方向,整個人惶惶然然,隻

想放棄。聞聽此言,當廚師的父親二話不說,拉起女兒的手,走向廚房。

他燒了三鍋水,當水滾開之後,他在第一個鍋裏放迸蘿卜,第一個鍋裏放

了一個雞蛋,第三個鍋裏則放進了碾成了粉狀的咖啡。

女兒茫然地望著父親忙活,不明所以。一段時間後,父親把鍋裏的蘿卜

雞蛋撈出來各放進碗中,把咖啡濾過後倒進杯子,然後問:“寶貝,你看到了,

麼?”女兒說:“蘿卜、雞蛋和咖啡。"

父親讓女兒摸摸經過沸水燒煮的蘿卜,蘿卜已被煮得軟爛;他又讓女兒將

那個雞蛋殼敲碎剝擊蛋殼;最後,他讓女兒嚐嚐咖啡。

女兒恭敬地問:“爸爸,這是什麼意思?”

父親解釋,這三樣東西麵對相同的逆境——煮沸的開水,反應卻各不相同.

原本粗硬、堅實的蘿卜,經沸水煮後卻變軟了,變爛了;原本脆弱而易碎它那薄脆的外殼起初保護了它液體似的內髒,但是經過沸水煮後

髒卻變硬了;而粉末似的咖啡則更為特別,在滾燙的熱水中,它竟然改變

換言之,不少人在逆境麵前往往習慣於自我放棄,因為他們常以頹喪的心情、

低落的情感來破壞、阻礙自己的生命遊戲。要知道,一切事情的成功全靠我們的

勇氣,全靠我們對自己有信心,全靠我們的樂觀態度。然而,很多人卻不明白這

一點。當事情不順利時,當他們遇到不幸或痛苦的經曆時,他們往往會聽任頹廢、

懷疑、恐懼、失望等消極情緒主宰自己,破壞自己多年苦心經營的計劃。

一個能夠在逆境中保持微笑的人,要比一個麵I臨艱難困苦就崩潰的人要擁

有更多有價值的東西。

人生的境遇是不平坦的,有時候是高峰,有時候是低穀。處於順境時,不要

過分陶醉得意,要留有餘地;處丁逆境時,也不必悲觀自怨,隻要有勇氣麵對,

也許從這·站到下一一站,你不但已經脫離r原來的泥潭,還能開創新的契機。

有這樣一個小故事:兩條歡天喜地的小溪,從山上的源頭出發,相約流向

大海。它們各自分別經過了山林幽穀、翠綠草原,最後在隔著大海的一片荒漠

前碰頭,相對歎息。

若不顧一切往前奔流,它們必會被幹涸的沙漠吸幹,化為烏有;要是停滯

不’前,就永遠到達不了自由的、無邊無際的大海。雲朵聞聲而至,給它們提出

了一個拯救它們的辦法。

一條小溪絕望地認為雲朵的辦法行不通,執意不就範;而另一條小溪則不

肯就此放棄投奔人海的夢想,毅然化成了蒸汽,讓雲朵牽引著它飛越沙漠,終

於隨著暴雨落人人海,而不相信奇跡的那條小溪宿命地流向前方,最終被無情

的沙漠吞噬了

生活也是如此。如果你是一個積極而樂觀的人,麵對困難,反而會激發你潛

藏的韌性和解決問題的能力,別人不給你機會,你更該自己創造機會;沒有人疼

惜,自己更應該疼惜自己,千萬不要自怨自艾,那隻能加速自己出局的時間。

所以,讓逆境摧毀你,還是你來轉變逆境,鑰匙其實一直就掌握在你自己能創造奇跡’幸運往往青睞樂觀者。所以,即使身處逆境, 因為改善自身狀況的鑰匙就在自己手中。

在荷蘭阿姆斯特丹,有一座I5世紀的寺院,寺院的廢墟裏有一·個石碑,石碑上刻著這樣一句讓人過目不忘的題詞:“既已成為事實,隻能如此。"

生活中充滿r不可捉摸的變數,如果它給我們帶來了快樂,當然是很好的,我們也很容易接受。但事情卻往往並非如此,有時,它帶給我們的會是可怕的災難,這時如果我們不能學會接受它,反而讓災難主宰了我們的心靈,那生活就會·片黑暗。

科學家塔克斯總是說:“人生加諸我的任何事情,我都能接受,隻除了一樣,就是瞎眼。那是我永遠也沒有辦法忍受的"然而,在他60多歲的時候,他患了白內障,他最害怕的事情終於發生了。塔克斯在自怨自艾了半年後,突然醒悟道:“我發現自己能承受失明,即使是我五種感官完全喪失了,我還能夠繼續生存在我的思想裏,在思想裏看,在思想裏生活。”

為了恢複視力。塔克斯一年之內接受了12次手術,他知道沒有辦法逃避,惟一能減輕痛苦的辦法就是欣然承受。

這件事使他了解到生命所能帶給他的沒有一樣是他不能忍受的,對於現實他自己是這樣說的:“瞎眼並不令人難過,難過的是你不能忍受瞎眼o"

沒有人有足夠的精力既能抗拒不可避免的事實,又能創造一個新的生活。你隻能選擇一個,你可以在那不可避免的暴風雨下彎曲身體,或者因抗拒它們而被摧折。也就是說,當我們無法改變失敗和不幸的厄運時,要學會接受它,適應它。事情本身並不能使我們快樂或悲傷,我們的反應才能決定我們的悲歡。

拉莎·本哈特曾足全世界最受觀眾喜愛的女演員,但是,她在71歲那年破’ .產了,而她的醫生義在此時告訴她必須要鋸掉她那條因為摔傷而染I:靜脈炎的腿。醫生在說完這·切後很擔心地看著拉莎,怕她接受不了。然而,事實卻出

生活有時就是這樣不公平,這著實讓人不愉快,但確是實情。我們許多人所犯的一個錯誤便是為了自己或為他人感到遺憾,認為生活應該是公平的,或者終有一天會是公平的。其實不然,現在不是,將來也不會。

承認生活並不公平這一事實的好處便是它能激勵我們盡己所能,而不再自我傷感。我們知道,讓生活中的每件事情都完美並不是“生活的使命”,而是我們自己對生活的挑戰。承認這一事實也會讓我們不再為他人遺憾,每個人在成長、麵對現實、做出種種決定或選擇的過程中都有各自不同的能力和難題,每個人都有感到成為犧牲品或遭到不公正對待的時候。

承認生活並不公平這一客觀事實並不意味著我們不必盡己所能去改善生活,去改變整個世界;恰恰相反,它正表明我們應該這樣做。當我們沒有意識到或不承認生活並不公平時,我們往往憐憫他人也憐憫自己,而憐憫自然是一種於事無補的失敗主義的情緒,它隻能令人感覺比現在更糟。但當我們真正意識到生活並不公平時,我們會對他人也對自己懷有同情,而同情是一種由衷的情感,所到之處都會散發出充滿愛意的仁慈。當你發現自己在思考世界上的種種不公正時,你或許會驚奇地發現它會將你從自我憐憫中拉出來,采取一些具有積極意義的行動。

承認生活是不平等的這一客觀事實並不意味著消極,正因為我們接受了這個事實,我們才能放平心態、樂觀麵對,從而找到屬於自己的人生定位。不要讓悲觀的烏雲遮住了陽光許多人卻找不到快樂的一種美好的祝願送給親朋好友。擁、有快樂生活也是每個

人們也想方設法費盡心思去追求快樂、營造快樂。可是,蹤影。快樂在哪裏呢?

在悲觀者的眼裏,快樂是有條件、有砝碼的,這個條件和砝碼就是金錢、權力、地位及其他的外在因素。悲觀者常想當然地認為,隻要自己能擁有這些東西,快樂就會不請自來。誠然,快樂不可沒有物質基礎。然而,人心不足蛇吞象,往往一個願望剛剛得以實現,還沒來得及樂嗬樂嗬,另一個欲望又會浮現出來,層層進進無止境。他們也就陷入一個又一個煩惱,始終沒有快樂的理由。

事實上,快樂是不受金錢權勢的左右,也不被他人控製,不快樂往往是人自尋煩惱。快樂不快樂僅儀足一種生活態度、生活習慣。樂觀的人不論在什麼地方,身處何種困境,他們都會生活得很快樂。因為快樂的人有個習慣,那就是用樂觀的眼光去看待發生的一切。麵對同樣的情境,樂觀者會看到生活中積極的一麵,因而感到愉快開心;悲觀者則隻會看到生活中消極的一麵,因而感到傷心難過。

據心理學家研究發現,人類的表現、感覺和反應有95%是習慣性的。同樣,我們的態度、情感和反應也是在潛移默化中學來的。人們對一些小事的煩惱和不滿的反應往往都是出於一種習慣性的心理反應,這種習慣性不愉快在很大程度上是由於人們對客觀事實的消極認識形成的。例如:無意中一。次工作上的失誤,同事漫不經心的一句話,甚至上班路上一場突如其來的大雨,都會讓悲觀者感到鬱悶、痛苦、不滿,因為他們常會消極地看待所發生的客觀事實。工作上的失誤他會認為是自己能力上的缺陷,同事的閑話是因為他們故意和自己過不去,突如其來的大雨是上天和自己作對。相反,在樂觀者看來,工作上的失誤隻不過是由於自己的粗心或其他客觀原因造成的,並不能說明自己能力的低下,不應該抱怨自己;同事的閑言碎語可能是說者無心,沒必要過多計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