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章辦事要懂點圓融之道(3 / 3)

人,雖然在人格卜是平等的,但在社會上,地位等級觀念使得人在某些方麵其實並不平等。所以,對方的身份、地位不同,你辦事的方法也應有異。把別人的職位不放在眼裏,那也是不尊重別人的表現,對辦事也是百害而無一利的。

所以,一個身份地位較高的人找普通農民辦事,就不應該裝腔作勢,滿嘴文縐縐地高談闊論,也不能以“文”交心,以詩會友,而應該放下架子,用老百姓容易接受的話進行溝通,才容易辦成事。

在辦事之前,一定要對對方的情況作客觀的了解。這樣才能看人身份下菜碟,更有利於辦事。一個人的身份和地位一般體現在以下幾個方麵:

(1)職業身份

不論遇到從事何種職業的人,都要運用與對方所掌握的專業知識關聯較緊的語言與之交談,對方對你的信任感就會大大增加,辦事也就會更加順利。

(2)文化程度

一般來說,對文化程度低的人所采用的方法應該是簡單明確,多使用一些具體的數字和例子;對於文化程度高的人,則可以采取抽象的說理方法。

(3)親疏關係

說話辦事一定要看清自己與對方的親疏關係:親密點的,說話放開點也無妨:疏遠一些的,還是應該收斂點,謹慎一些為好。

(4)性別不同

性別不同對言辭的接受也就有差別。辦事者必須依據性別選擇說話內容和表達方式,努力使自己的言行吻合接受者性別的需求。通常情況下,與異性說話一定要嚴格把握分寸,在內容和方式上都要充分注意異性的接受特點。

與不同身份、地位的人打交道要用不同的方式,如果不明白這一點,對什麼人都是一視同仁,則可能會被對方視為無大無小、尤尊無賤。一定不要讓對方由於討厭你這個人而不幫忙辦事。所以,還是要看清身份,有的放矢。

≤≥拒絕是一門學問

喜劇大師卓別林曾說:“學會拒絕吧!這會使你的生活更加美好。”

當別人有求於你時,你必須有自知之明,力所不能及的事一定要果斷、誠實地加以拒絕;而當對方提出不合理的、不正當的要求時,唯正確的選擇也是拒絕。這不僅可以不給自己造成麻煩,而且是對他人負責的態度;不僅可以讓對方另找途徑去解決,而且也解脫了自己。但是簡單直接的回絕,必然會加深對方的不滿和失望。有時會給人以不夠禮貌或不合規矩的印象,從而使雙方都陷於僵局,有可能使要辦的事情就此擱淺。所以,拒絕是一門學問,隻有采用恰當得體的方式,才可以減少雙方的不快、失望,使問題得到圓滿的解決。

想做一個有求必應的好人並不容易,如果你當麵不好意思拒絕,輕易承諾了自己無法履行的事,將會給你帶來更大的困擾。那麼當有人開口向你求助,而你卻愛莫能助時,麵對對方乞求的目光,那一個在肚裏繞了又繞的“不”字究竟該如何說出幾呢?

一次,波蘭著名鋼琴家肖邦在巴黎舉行一場盛大的演奏會。有一住貴婦固沒有買到票而向肖邦求援,肖邦手中也沒有票。肖邦不願給主辦者添麻煩,又不能直接拒絕。他答道:“遺憾得很,我手上一張票也沒有。不過,在大廳裏我有一個座位,如果您高興……”貴婦人非常興奮地問道:“這個位置在哪兒?”肖邦說:“不難找。就在鋼琴後麵。”這個座位是肖邦演奏時坐的,貴婦人隻好失望地走了。肖邦拒絕得既幽默又得體,讓對方從心理上覺得受到了尊重,既不覺得麵子掃地,又自然地接受他的拒絕。

肖邦遇到這樣的事情,如果拉下臉來生硬地拒絕,這雖然是最有效的拒絕方法,但也是最失敗的拒絕方法,所以肖邦沒有卣接拒絕,而是讓對方自己放棄了。

有此時候,我們本想拒絕,心裏很不樂意,但卻點了頭。礙於一時的情麵,卻給自己留下長久的不快。所以,我們學會拒絕至關重要,它有利於提高我們的工作效率和辦事效率。拒絕別人一定要得法,對方才會欣然接受;如果不懂其中的訣竅,會使自己處於窘境,對方也會感到非常難堪。

一次,一家保險公司的業務員到一位經理的辦公室裏來談生意,談了整整一上午,這位經理始終都用一個“不”字來拒絕,結果那位保險業務員隻好失落地離開了。

幾天之後,經理的同事跑來告訴他,一個胖胖的青年在外麵傳播謠言,破壞他的名聲。這位經理非常疑惑,因為在工作中或工作以外他並沒有仇人啊。直到那個同事說那個青年人的腦門上有一個疤,經理才恍然大悟,原來是那天被他拒絕的那個業務員。

拒絕也要講究藝術。人家滿懷希望而來,你卻隻給人家一個“不”字,豈不像給人家潑了一盆涼水?人家當然會記恨在心了。所以,拒絕也要以誠相告,講解明白,讓對方了解你對這件事確實無能為力。如果在你坦白自己“無能為力”之後,能夠給他推薦一兩個能辦到、做好此事的人或幫助出出點子的人,就更好了。

拒絕別人是件相當重要卻又不太容易做到的事,有的人用含蓄委婉的方法拒絕;有的人則喜歡直截丁當地告訴對方拒絕的理由……。但隻要你拒絕得法,不僅不會傷及雙方的感情,對方還會感謝你的用心良苦。以下是幾種拒絕別人的方法,可作參考:

(1)當對方提出要求時,千萬不要直接拒絕,除非休想失去一個朋友或是想多樹立一個敵人。如果對方屬於領悟能力較強的人,你不妨試著用暗示方法來拒絕,可以婉轉地說明,或是事隔幾天,再予以說明。

(2)對於比較不好拒絕的人物,你可以婉言陳述自己的現狀。當對方獲知情況後,再轉守為攻,令對方知難而退。這是一種避免正麵衝突的方法。

(3)要有笑容的拒絕。在盛怒之下拒絕別人的請求,常會因“口不擇言”而傷害對方,也讓別人覺得你一點同情心都沒有;在拒絕的時候,要能麵帶微笑,態度莊重,使對方感到你對他的尊重與禮貌。如此一來,即使被你拒絕,對方也會欣然接受。

(4)給自己留下回旋的餘地。有些問題一時尚不明朗,需進一步了解事實真相,或看看事態的發展及周圍形勢的變化,方可拿主意。“模糊表態”就能給自己留下一個仔細考慮、慎重決策的餘地。否則,輕易的“君子一言,駟馬難追”,或者以一個冷冷的“不”回絕,都會影響自己的威信和聲譽。

人生在世,必須掌握一些巧妙的拒絕別人求助的技能,才能更好地解決問題,讓事情辦得盡善盡美。

≤≥順其自然簡單辦事

很多事,求也求不來,水到渠便成,順其自然反而是最好的法則。沒有人想要什麼就能立刻得到什麼,必須等待;花開花謝自有時序,不能強求,給一點時間,該辦好的事情自然會辦好。

一位建築師設計了位於綠地四周的辦公樓群。竣工後園林管理部門的人問他人行道該鋪在哪裏。

“把大樓之間的空地全種上草。”他回答。

夏天過後,在樓間的草地上踩出了許多小道,優雅自然,走的人多就寬。走的人少就窄。秋天,這位建築師讓人沿著這些踩出來的痕跡鋪設人行道。這是從來有過的優美設計,和諧自然地滿足了行人的需要。園林管理部門也非常滿意。

滿足人們需要的才是最好的設計,因為那路沒有處心積慮的複雜,有的隻是自然而然的便利。其實很多時候辦事就好比是劃船,逆水而上,既費力又沒多少效率可言;順流而下,哪怕輕輕一推,也可以一日千裏。

不急於求成,順其自然的方法在我們辦事時也不失為良策。

農夫在地裏種下了兩粒種子,很快它們變成了兩棵同樣大小的樹苗。第一棵樹開始時就決心長成一棵參天大樹,所以它拚命地從地下吸取養料,儲備起來,滋潤每一枝樹幹,盤算著怎樣向上生長,完善自身。由於這個原因在最初的幾年它並沒有結果實,這讓農夫很惱火。相反另一棵樹,也拚命地從地下吸取養料,打算早點開花結果,它做到了這一點。這使農夫很欣賞它,並經常灌溉它。

時光飛特,那棵久不開花的大樹由於身體強壯,養分充足,終於結出了又大又甜的果實,而那撂過早開花的樹卻由於還未成熟時使承擔起了開花結果的任務,所以結出的果實苦澀難吃,並不討人喜歡,還因此而累彎了腰。農夫詫異地歎了口氣,終於用斧頭將它砍倒,用火燒了。

急於求成的結果隻會導致最終的失敗,所以我們不妨放遠眼光,順其自然,水到渠成。

人的智力和才華,也是隨著知識與經驗的積累而逐漸豐富的。既然是積累.就需要有一個實踐和感悟的漸進階段。所以,對自己要求過急、過高,期望一口吃成個胖子,是不可能,也是不現實的。

許多人辦事,特別容易急躁,他們往往一上來就想把弓拉得滿滿的,以向人們展示自己的實力。他們不懂得,即使你能把弓拉得很滿,這張弓也是一張並不具有太大殺傷力的小弓。而且你一旦拉滿了這張弓,就不能再有絲毫懈怠。人們在今後對你工作的評判,就會以“滿弓”的標準來評判你所下的每一件事。結果就可想而知,不可能力冠群雄的你,最終反而落得前功盡棄。

真正老練的弓箭手,都是穩穩地拉弓、緩緩地加力,一旦拉滿,力貫千鈞、勢不可當。這個真諦就是不斷地積累、蓄勢,讓人們不斷地領略你那日見深厚的潛質。因此,不論是天道還是人道,一切應順其自然。

要做到把事情簡化,順其自然必須克服幾個誤區:

(1)不要想把事情辦得盡善盡美

每個人的能力是有限的,也都有各自的角色,一個人不可能演活全世界。所以,不要超過自己的能力極限,因為欲速則不迭。最好順其自然,憑自己的本事做事。

(2)聽其自然,不苛求

很多事情必須等待,必須等待時機,一味的講究速度是辦不好事的。

(3)做最大的努力,不計結果

隻要盡力了,成功不成功不是自己能主宰的,所以,不要太急功近利。

≤≥軟磨硬泡,讓對方無可奈何

要敲開埋頭做事者的門,首先不要怕碰釘子,還要有足夠的耐性,並要善於硬纏軟磨,直至達到目的。

軟纏硬磨類似於民間的“軟磨硬泡”,它的特色是以消極的形式爭取積極的效果,通過決心和毅力,通過消耗彼此的時間和精力,給對方施加壓力,以自己頑強的態度、思想和感情達到影響對方態度和改變對方態度的目的。

某保險公司業務員揚輝到一個鄉開展保險業務,因群眾對保險工作性質不了解,怕吃虧,不願參加,其中村長最為固執。楊輝決心攻下這個堡壘,他天天跑幾十裏去向他們宣傳、動員,村長怕見他,就躲著走。一次聽說村長到幾十裏外的鄰縣親戚家幫助蓋房,他騎車追了去,車子一放,袖子一挽就幹活,幹完活還和村長磨。

為了找一個長談的時機,揚輝幹脆天不亮就起床。冒雨趕到襯裏,在村長家門外一站兩個鍾頭。村長起床開門愣住了,見楊輝淋得像落湯雞,便一把將他拉進屋裏說:“小楊,你就別‘泡’了,我們參加還不成嗎?你這種精神,就是‘上帝’也得舉手投降!”

村長這個堡壘一攻破,這個村參加保險工作的局麵就打開了。

俗話說:“人心都是肉長的。”不管雙方認識距離有多大,隻要你善於用行動證明你的誠意,就會促使對方去思索,進而理解你的苦心,從固執的框子裏跳出來,那時你就將“泡”出希望了。

一名推銷員在推銷產品時,屢遭一位客戶的拒絕,但過了一段時期之後,他又毫不氣餒地來了。這時客戶絕情地說:“我們並沒有購買的意思,你再來幾次也是枉然,因此,我勸你不必再浪費口舌、白費氣力了。”然而這名推銷員卻不在乎,仍抖擻精神,麵帶笑容回答說:“不,請不必為我擔心,說話跑腿是我的工作職責,隻要你能給我一點時間,聽我解釋,我就心滿意足了。”客戶看到他汗水淋淋,卻還滿臉笑容,不買就覺得再也過意不去了,於是就買了一點。

這種推銷方法,就是巧妙地利用了人類的感情。本來不打算購買的人,也會產生“再也不能讓他白跑了”的想法,使他們有種心理負擔和欠人情債的感覺。

所以如果你以足夠的耐心,擺出一副打“持久戰”的架式與對方對壘,便會對對方的心理產生震懾。以“泡”對“拖”,足以促其改變初衷,加快辦事速度。所以,你要沉住氣,耐心地犧牲一點時間,反而可以爭取到更多的時間。

因此。我們在找人辦事時,既要有自尊,但又不要抱著自尊不放。為了達到交際目的,有時臉皮不妨厚一點,碰個釘子,臉不紅心不跳,不氣不惱,照樣微笑與人周旋。隻要還有一絲希望就要全力爭取,不迭目的決不罷休。有這樣頑強的意誌就能把事情辦成。

這幾有幾種軟磨硬泡的小竅門:

(1)耐心周旋

有些人臉皮太薄,自尊心太強,經不住人家首次拒絕的打擊。隻要略一受阻,他們就臉紅,感到羞辱、氣惱,要麼與人爭吵鬧崩,要麼拂袖而去。再不回頭,看起來這種人很有幾分“你不給辦就拉倒”的“骨氣”,其實這是過分脆弱的表現,導致他們隻顧麵子而不想千方百計達到目的,於事業無益。

(2)積極跟蹤

有時候你去托人辦事,對方推著不辦,並不足不想辦,而是有實際困難,或心有所疑。這時,你若僅僅靠行動去“泡”,很難奏效。甚至會把對方“泡”火了,纏煩了,更不利於辦事。如遇這種情形,嘴巴上的功夫就顯得十分重要了。

隻要你有心去做,鍥而不舍,堅持不懈,就像當年愚公移山一樣,你就是一位戰無不勝的辦事高於。

(3)反複申請

反複申請、反複渲染、反複強調,不達目的,誓不罷休。麵對頑固的對手,這是一種有力的武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