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章善於應酬會使事情變得簡單(1 / 3)

第五章善於應酬會使事情變得簡單

≤≥禮多人不怪

我們生活在一個很大的社會群體中,每一個人都不是孤立存在的,幾乎每天都存在這樣或那樣的人際交往,包括與家人、親戚、同事、朋友、上司、下屬等。

而送禮這一獨特的社會形態,在某些情況下,成為維係人際關係,或達到個人目的的必要手段。

有一家醬菜店由於市場的因素,老板慘淡經營,仍然舉步維艱,顧客越來越少。老板不甘心從此就倒閉破產,怎樣才能從購買力降低而且日益挑剔的顧客中吸引更多的人呢?經過一番苦思冥想,他想到一個絕好的方法。老板命人去蘋果產地預先訂購一批蘋果,再從客戶名錄中挑選出大約200名訂貨數量較大的客戶在蘋果成熟以前用標簽紙寫上客戶的名字和祝福語貼在蘋果上,當蘋果完全變紅之後,揭下標簽紙,蘋果上就留下了客戶的名字和對客戶的祝福,然後隨貨送給客戶。結果幾乎所有的客戶都對這種蘋果感到驚訝並受到感動,因為客戶們認為商店真正把他們奉為上帝並且放在了心間。

很快,當周圍幾家醬菜店終於無力支撐倒閉之後,這家醬菜店的醬菜銷量大增,顧客盈門,而且還擴大了生產。

送給每個客戶一兩個本地產的蘋果,實際上花不了多少錢。但客戶接到這份禮物都十分感激,其效果不亞於又送了一箱醬菜,因為這一兩個頗富人情味的蘋果,使客戶記住了這家醬菜店。每當水果上市的時候,差不多就是他們同醬菜店訂貨的時候。

千萬不要小看這一兩個小小的溫情蘋果,它代表一種關懷和溫暖,是一種對人的尊重。客戶並不需要這幾個蘋果,但是他們能夠從這幾個蘋果中感受到對自己的一種尊重,當有生意的時候,自然會對這家醬菜店照顧有加。

禮物雖小,但它代表的含義卻很豐富,遠遠超越了禮物本身。

有一家出版社,他們內部的關係很是融洽,就像一家人一樣,完全沒有有些單位內部的爾虞我詐、勾心鬥角。為什麼?答案就在小小的禮物上。

由於工作的關係,編輯部的同事經常出差,天南海北,四季不定。基本上每次出差的人,都套給留守在單位的人帶一份禮物。大多數時候,禮物是當地的特色食品,比如大連的魷魚幹、海南的椰於糖或者上海的五香豆。也有一些特別的,小李從陝西給新婚的同事帶回的“喜”字剪紙,小張從平遙當寶貝一樣淘來的漆器盒子,王姐吃夠三亞的海鮮後順手捎上的椰殼手工零錢包……

送禮物的人,看到收禮物的人開心的笑客,一路辛苦頓時煙消雲散。收禮物的人,體會到送禮物的人在萬水千山外時的那份惦念,深深感動。在禮尚往來之間,心與心日益貼近,這也許是編輯部氣氛越來越融洽的重要原因吧!

禮品是辦事時最不可缺少的東西,說白了,它是一種感情的載體,因人因事因地施禮,是社交禮儀的規範之一。任何禮品都表示送禮人的特有心意,或酬謝,或求人,或聯絡感情等等。所以,對於禮品的選擇,也應符合這一規範要求,要針對受禮品者的不同區別對待。你選擇的禮品必須與你的心意相符,並讓受禮者覺得你的禮品非同尋常,倍感珍貴。

‘般說來,對家貧者,以實惠為佳;對富裕者,以精巧為佳;對戀人、愛人、情人,以紀念性為佳;對朋友,以趣味性為佳;對老人,以實用為佳;對孩子,以啟智新穎為佳;對外賓,以特色為佳。

大家在辦事時,尤其是在給客戶送禮時,送禮不妨從以下幾個方麵來選擇:

(l)細水長流不如一聲雷響天下知

原來,很多人送客戶,往往是zippo、瑞士軍刀給男人;中小品牌的香水和絲巾給女人,花費不多,但問題在於,效果也一般。東西一多,自然印象不深,甚至會轉手送人,送禮的效果就小了。與其小打小鬧,還不如一次性送份大禮,說大禮,其實也不用特別貴重,不過是品牌好,而且使用頻率還會比較高的東西,比如給男客戶的萬寶龍書寫工具、登喜路打火機,給女士的愛馬仕絲巾、LV的皮夾等。這些禮物甚至不用拿出來,隻把包裝袋往客戶桌子上一放,真不相信有人能拒絕。

{2)該出手時就出手

對於大客戶,更要橫下一條心,請吃請喝請洗澡請唱歌都屬於讓人印象不深型的,不如一次大禮,一步到位,這方麵的禮物包括:B&O的音響、俱樂部的會員卡、高爾夫的VIP卡等等,主要是看客戶喜歡什麼,期待什麼。像車這樣的禮物慎送,又麻煩又張揚,效果反而不好。

(3)關鍵節日不能忘

中國人最重視的兩個節日,中秋和春節,禮物不能缺的。當然,這時是個心意,關鍵在有特色,不在價格了。

(4)自然簡約很重要

送禮時,如果是麵呈,盡量很自然很簡單,東西放下就好,然後扯點別的,就趕緊告辭吧,別耽誤客戶自己欣賞禮物。最忌禮物送完之後,還滔滔不絕地圍繞這個禮物不停地說,或者送禮過程鬼鬼祟祟的,弄得客戶很難受。

(5)見人下菜碟

這其實是最重要的,想把禮送好,一定要分析客戶的需求,包括他或她的職務、愛好等。送禮要送到對方的心上,讓他看到禮物就會想起你,隻有這樣才能夠起到送禮的作用。如果,別人根本不抽煙,你卻送了一個高級煙鬥,相信不會起到什麼好的效果。

≤≥送禮時要琢磨一下對方的心理

禮物是聯係雙方感情的紐帶,在辦事交往中有著舉足輕重的作用。所以,送禮一定要送到點子上。一件能夠讓對方很滿意的禮物,可以使自己在辦事時如魚得水,順利地把事情辦好。反之,有時候即使花r很大的代價贈送禮物,反而起到了很不好的效果,那就得不償失了。

所以,送禮時摸透對方的心理很重要。隻有摸透了對方的心理,才能夠用最小的代價取得最好的效果,起到送禮的作用。

張亮是一家建材公司的業務員,他到一家公司去洽談業務,結果去了好幾次,禮物也沒少送,可都沒有達到預想的效果。

後來朋友給他出主意,說劉總什麼東西沒有見過,送他一般的東西根本起不了作用,要送禮就一定要送到他的心坎裏。

張亮就動起了腦筋,他經過多方打聽,了解到劉總有一個愛好,就是釣魚,沒事就要找個地方去釣魚。

張亮頓時有了主意,他花大價錢買了一根高級釣竿,在拜訪劉總的時候送給了他,卻絲毫沒有提辦事的話題。劉總見到這麼漂亮的釣竿,果然十分高興,拿在手裏愛不釋手。

後來張亮每次去見劉總都帶些小禮物,有時候是一根上好的釣線,有時候是一技精致的魚浮子,總之,都是和釣魚有關的小玩意。這些小禮品讓喜好釣魚的劉總愛不釋手。有一天,竟然主動問張亮有什麼需要他幫忙的地方。憑借不起眼的小禮品,張亮順利地拿下了這一個大客戶。

張亮送的禮品貴重嗎?一點不貴重。但是為什麼就能夠打動劉總的心呢?這就在於張亮仔細捉摸了劉總的心思。禮物雖小,但是打動了別人的心,那麼辦事也就是順理成章的事了。

花點心思將禮物送到別人的心裏去,是送禮的最高境界。在送禮時懂點送禮心理學,將會使你順利地送出禮物,達成心願。

有些人辦事時,就沒有考慮那麼多,覺得我隻要給你送禮,你就得給我辦事。殊不知,有時候,如果不顧及對方的心理,反而會使事情辦砸。

小楊有一次找一位老總辦事,奉來已經成功了,為了最後的促成,也加上有點感謝這住老總的意思,他特意買了幾條上好的“大中華”。來到這家公司,他好像是要炫耀自己給老總送禮的貴重,或者生怕別人不知道他要給老總送禮,故意把“大中華”夾在腋下,大搖大擺地來到辦公室,給老總遞進去了。

結果,老總拒絕接受這份禮物,他堅決讓小楊把禮物帶走,最後甚至讓秘書追到公司樓下把這幾條“大中華”愣是又塞給了小楊,從此,再也沒有和小楊談過合作的事情。小楊努力了好長時間的項目泡湯了。

其實事情壞就壞在這次送禮上,沒有哪一位老總願意給別人留下收受禮物的壞印象,而小楊故意在公司大肆炫耀,無疑是在拆老總的台。你想,如果你是老總,你能收這個禮物嗎?再說了,小楊在送禮時也沒有經過認真調查,他不知道,這位老總根本就不抽煙,而且也特別討厭別人抽煙,你想,他會喜歡你的禮物嗎?給小楊一個閉門羹就在情理之中了。

由此可見,在給別人送禮時,一定要注意捉摸受禮人的心理,才能夠把禮送到點子上。其實,要摸透對方的心裏也不難。

隻要平時多留心,就可以知道該送什麼禮物。如果你比較富有,送禮給一般的朋友也不宜出手太過於闊綽,以免使對方無所適從,有時會引起不必要的尷尬。而送一些富有心思的禮品也許會取得更好的效果。

有些人,喜歡一些比較有情調的東西,那就不要送得俗氣,否則就不會得到預期的效果。

而有些人,則正好相反,喜歡一些實用的東西,那在送禮時就要送得很實用,這樣就會起到很好的效果。

在送禮時,不妨注意以下幾點,就可以使自己送的禮總能夠送到對方的心坎上了:

(1)仔細分析送禮對象

針對不同性格,不同地位和品味的人,所送禮品也各不相同。一個事

業心很強的人,在生日或喜慶之日,若能送些含有“大展鴻圖”、“馬到成

功”之意的禮品,他定會心滿意足。晚輩給長輩送禮,要選擇保健、滋補

類的禮品為宜。送禮對象是一個商人,你一定要送些“財源廣進”、“生意

興隆”等象征意義的禮品。

(2)把握好送禮時節

“每逢佳節倍思親”自然會讓你想到與親人團聚,這時不妨送上一些吉祥、團聚之物;六一兒童節,大人就會考慮給小孩送些玩具、學習文具之類的禮品,這也是增進親情,鼓勵上進的一種方法。因此,不同時間,贈送禮品將表達不同的感情。

(3】把握好送禮環境

“蘭舟催發,執手相看淚眼”是情人離別的意境,如送上飾品之類劄

品則更能表達情人間的綿綿真情。火車的一聲長鳴,四年同窗,今朝各奔

天涯,給親愛的學友留下一本紀念冊或精美電話簿,將會情深意長。不同

環境.需不同的禮品來表達心意。

(4)要注意風俗習慣

有些東西在不同的國家、不同的民族,含義是不一樣的,所以在送禮時要注意千萬避免這些禁忌,以免到時候惹出大麻煩。

有句話說得好—一“千裏送鵝毛,禮輕情義重”,禮物不在於有多麼貴重。隻要送的禮物能夠送到對方的心坎裏,就能夠打動對方,為自己辦事亮起“綠燈”;否則,如果不仔細琢磨對方的心理,就是送再貴重的禮物,也是白送,起不到應有的效果,反而有可能像小楊一樣弄巧成拙,得不償失。

所以,在送禮之前一定要摸透對方的心理。有的放矢,才能夠起到好的效果。

≤≥請客是成功辦事的敲門磚

要想把事情辦好,靠的是什麼?第一靠的是關係;第二靠的還是關係。所以,要想辦好事情,就要多建立自己的關係,而建立關係的最佳途徑就是請客。

請客吃飯除了能夠填飽肚子之外,更重要的作用在於:請客辦事,聯絡感情,表示感謝,談談事情。所以有人稱“飯局”,請客的目的不是填飽肚子,不是吃什麼,關鍵是和誰吃,說什麼,目的達到沒有。

中國是一個講究人情的社會,如果沒有人情,那麼什麼事情都不好做了。所以,要想辦事成功,就要有人情,那麼請客就是最好的方法。

李易到一家公司談業務,可這家公司的負責人王總總是打哈哈,在價格問題上總也達不成一致意見,工作一直沒有什麼進展。李易很著急,天天往王總的辦公室跑,也沒有什麼效果。那究竟怎麼才能把事情辦好呢?

李易仔細分析了事情的經過,覺得在辦公室和王總談遺件事情有點過於正規化。所以他想了一個主意。

這一天,他把王總和公司的幾個頭麵人物都請到一家飯店“聯絡聯絡感情”。在席間,李易對王總說:“這幾年和貴公司打交道,沒少得到王總的大力支持,所以備下酒席感謝王總。”

王總心裏自然很是高興,大家在一塊熱熱鬧鬧地有說有笑。李易頻頻地向在座的每一位敬酒,一句話也沒有說和業務有關的事。

在大家分別的時候,王總對李易小聲說:“明天你就到辦公室來簽合同吧!”

就這樣,李易順利地將這筆業務做成了。

其實,數千年來,中國人一向善於把酒席等宴會場所作為交際公關的戰場。請客吃飯在求人過程中,起碼有三種作用,是在求人之前可以培養關係,聯絡感情,為日後的相求奠定基礎;二是在酒席上,人與人之間較少約束,酒酣耳熱之際,提出有事相求,不容易遭到拒絕;三是感謝對方慷慨相助的一種回報,是“禮尚往來”中的一種禮節。

所以,在辦事的時候,不妨在適當的時候請請客,這會使你要辦的事很容易辦成功。

但是,在辦事的時候,也要注意一定的技巧。隻有注意了一定的技巧,才能夠將請客的作用發揮到最大。否則,就會適得其反。

在請客的時候,一定要注意以下幾個方麵:

(1)要選擇合適的對象

確定邀請對象是請客首先應該解決的問題。而邀請對象的選擇,必須根據交際的目的而定。求人辦事,邀請的對象自然是能給你帶來幫助的人,但有時也需要一些其他朋友作陪,如果遇到這種情況,就應當精心安排;閑暇時間多、工作容易調度的早點約定,自然更好,即使是臨事而請,

般也能隨請隨到;對某團體的要人,公開邀請,甚至借助傳播媒介,就既能體現公正無私,光明磊落,又利於引起關注,促進宣傳,擴大影響;而朋友密談則悄悄地進行更利於避開旁人的視線,保證交往活動的隱蔽性;一般的往來、一般的親友,打個招呼、通個電話、捎個口信兒也就可以了;而比較重要的工作聯係、業務關係、公關事務等就必須采用相應的公文格式,如發書信、寄請柬等,或者按照一定的規格派專人傳達、親自登門,以示重視、鄭熏和尊重。總之,邀請的方式要因事而異,因人而異。

(2)勸酒應有度

請客吃飯對於彼此溝通,傳遞友情有著獨特的作用,但是要注意酒桌上的禮節。有的人總喜歡把酒場當戰場,想方設法勸別人多喝幾杯,認為不喝到量就是不實在。“以酒論英雄”,對酒量大的人還可以,酒量小的可就犯難了。有時過分地勸酒,會把原有的朋友感情完全破壞。勸酒適度,切奠強求。

(3)敬酒有序,主次分明

敬酒也是一門學問。一般情況下敬酒應以年齡大小、職位高低、賓主身份為序,敬酒前一定要充分考慮好敬酒的順序,分清主次,即使與不熟悉的人在一起喝酒,也要先打聽一下對方的身份或是留意別人如何稱呼,這一點心中要有數,避免出現尷尬以至於傷感情。

(4)察顏觀色,洞悉人心

要想在酒桌上得到大家的讚賞,就必須學會察言觀色。與人交際,就要了解人心。左右逢源,才能演好酒桌上的角色。

(5)避實就虛,巧轉矛頭

請客的最重要目的是借酒傳情,以情為重,擺布好酒桌上的各種關係,巧妙地抵擋各方麵的“襲擊”,既不影響喝酒的效果,又可發揮你的交際才能,這才是最關鍵的。所以酒不在多,情到則濃;話不在多,點到則通。在請客時要注意善於說活,會說話,巧妙增進彼此的感情,隻有這樣才能夠達到請客的目的。

請客是辦事成功的敲門磚,掌握了請客的藝術,辦事才能夠順利,才能夠將事情辦得更好。

≤≥進退自如才能夠遊刃有餘

我們在社會應酬中,要運用不同的思考模式去對待不同的事情,做到靈活應變,進退自如,使自己立於不敗之地。

有時候,不能一味地前進,適時地後退一步,有時候反而會更有利於將事情做好。所以,在辦事的過程中,就要該進則進、該退則退。有時候不妨後退一步,這樣對於緩和雙方的關係都很有好處,隻有這樣才能夠做到遊刃有餘,將事情辦好。

劉邦就是一個深知進退之道的高手。在和項羽戰鬥正酣的時候,韓信派人前來討封。此前韓信率領大軍平定了齊地七十二城,所以覺得自己立了大功,就派個人來告訴劉邦他平定了齊地,為了管好這塊土地,請劉邦先封他做個假齊王。

劉邦這時正在為和項羽拚得你死我活而大傷腦筋,聽見韓信這時候來討封,不由得火上心頭,大罵起來:“他奶奶的,我被圍困到這裏,日思夜想盼望你來幫我解圍,原來你是想自立為王……”正在這時,他手下的兩個大謀士張良和陳平在凳子下麵同時踢了他一腳。這個時候也就顯出了劉邦的機靈勁,他先打了個停頓,示意“我渴了,給我送上杯水來”。張良這才趁機趴在劉邦耳朵邊說:“我們現在正是不利的境地,你能夠阻止韓信稱王嗎?萬一他惱羞成怒造反了,你能阻止他嗎?還不如順水推舟,做個人情,省得再鬧出什麼事情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