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個人來到這個世界上,身外的一切都不重要的,重要的是身體健康,是精神充實。
錢鍾書曾說:“一切快樂的享受都是屬於精神的”,“精神的煉金術能使肉體的痛苦都變成快樂的資料。”“采菊東籬下,悠然見南山”的陶淵明是快樂的;“一簞食,一瓢飲而不改其樂”的顏回是幸福的……
幸福不與財富、地位、聲望同步,它屬於所有心地純潔的人。對於兒童來說,幸福就是做遊戲,不管是高官的兒子還是普通人的娃娃,笑臉都是一樣的可愛;對於饑寒交迫的旅人來說,不論你是養尊處優的富豪,還是終日勞碌的農夫,一碗稀飯,半塊饅頭就足以令其眉開眼笑。
幸福的意義不會隨著生存的環境而改變,所以,古往今來的智者,都懂得以不變應萬變來保全幸福。“不變”,在這裏指不貪,不奢,不忘本。對事物持有一個通達、明智的態度,守住做人的準則,從而真正達到“淡泊明誌,寧靜致遠”的境界。
幸福,不是金山銀山,不是山珍海味,不是高官厚祿。幸福是由一個一個微小的願望達成的。當你想吃的時候有的吃,想得到愛的時候有人來愛你,這就是幸福。
幸福其實就在每個人的身邊。家人身體健康,孩子成績優良,生活衣食無憂,晚上平安到家,這就是幸福。幸福就是活在當下,用平和的心態看待周圍的一切。
知足常樂
懂得隨遇而安,知足常樂的人,能夠做到入鄉隨俗,隨方就圓。看到別人級別高、條件好不會眼紅;遇上飛揚跋扈者能進退自如;碰到愛占小便宜的人能容忍謙讓;遇上不良風氣會做力所能及的鬥爭。這樣的人胸懷寬廣,能夠把世間的一切變化都看得很平常,因而活得很從容。
俗話說:“人生不如意事常八九”。一個人如果能做到不管際遇如何,都能保持快樂的心境,那真是莫大的福氣。生活沒有完全一帆風順的,人生際遇也不是個人力量所能左右的,在不盡如人意的環境中,能使我們保持快樂的辦法,就是隨遇而安,知足常樂。
有個人坐車回家。車到中途,忽然拋錨。正值夏天的午後,天氣非常悶熱。車上的乘客都很著急,抱怨聲不斷。司機要大家耐心等待,車子要三四個小時才可能修好。這個人知道急也沒用,車子不修好誰也走不了。於是,他就獨自步行到附近的公園去了。
公園裏清靜涼爽,風景宜人。等他遊玩興盡回來時,車子已經修好,趁著黃昏微風,直達目的地。之後,他逢人便說:“那真是一次愉快的旅行!”從某種意義上來講,這就是隨遇而安,知足常樂的好處。
環境常有不如人意的時候,問題在於個人怎樣麵對它。知道事情不可逆轉時,與其怨天尤人,還不如因勢利導,適應環境,麵對現實,隨遇而安。在任何情況下,都要盡自己的力量和智慧去尋找樂趣。
人生之路是很曲折漫長的,麵臨什麼樣的境遇就要用什麼樣的態度。貧窮的時候,不能讓心也貧窮;富足的時候,也不要得意忘形;經曆苦難的時候,告訴自己這是人生難得的一筆財富;品嚐幸福的時候,要懂得幸福來之不易。沒有人會永遠春風得意,也沒有人會一輩子會落魄失意。
隨遇而安就是豁達與寬容,就是平靜與堅強。知足常樂就是不管過什麼樣的生活,都要學會自得其樂。
草,無論長在沙漠,還是長在河邊,都一樣的挺立著;狗,無論是被圈在院落裏看家,還是躺在主人的懷抱裏撒嬌,都快樂地搖著尾巴;鷹,無論是在昆侖山之巔,還是在大草原,都高傲地飛翔著。難道有著超常的智慧的人還不如那些自由自在的動植物嗎?
隨遇而安,知足常樂是智慧人生的一種選擇。人生如戲,跌宕起伏。成功的時候,要能堅持奮鬥,才會有更多的成功;失敗的時候,能夠經受住挫折,提升自我。這樣的人才是真正的強者。
當我們無法改變不如意的處境的時候,要平靜接受,然後從容地發掘新的道路,這是求得快樂寧靜的最好辦法。
無論生命裏出現什麼,都要欣然接受,因為不管是高興快樂還是悲傷難過,一樣要跨過路上的坎坎坷坷,一樣要經曆人生的風風雨雨。為何不微笑著麵對呢?就算不可以選擇命運,至少也可以選擇自己的心情。
解脫煩惱的妙法
拋棄名利、寬心自待的重要一點是來自於心態的平和,因為心態平和的人能把事情看開、看淡。大多時候,不是外界的名利束縛了我們,而是我們自己的心將我們自己框死。所以,要善於解放自己的心靈,讓自己跳出名利的圈子,從而使心境恬靜一點、灑脫一點。
禪院的草地枯黃了一大片。“快撒點草籽吧!好難看啊!”小徒弟說。
師父揮揮手說:“隨時!”
清明,師父買了一包草籽,叫小徒弟去播種。
秋風起,草籽邊撒、邊飄。“不好了!好多種子都被吹飛了。”小徒弟驚慌地喊道。“沒關係,吹走的多半是空的,撒下去也發不了芽。”師父說,“隨性!”
小徒弟撒完種子後,發現飛來幾隻小鳥啄食他剛撤下的種子。“要命了!種子都被鳥吃了!”小徒弟很著急。“沒關係!種子多,吃不完!”師父說,“隨遇!”
半夜一陣驟雨,小徒弟一夜沒睡好覺,他擔心草籽被大雨衝跑了。一大早,小徒弟就衝進禪房大喊:“師父!這下真完了!好多草籽被雨水衝走了!”“衝到哪兒,就在哪兒發芽!”師父說,“隨緣!”
小徒弟每天都憂心忡忡地去觀察小草長出來了沒有。一個星期過去了,原本枯黃的地麵,居然長出許多青翠的小草苗。一些原來沒有播種的角落,也泛出了綠意。
小徒弟高興得直拍手。師父點頭:“隨喜!”
“隨時、隨性、隨遇、隨緣、隨喜”概括了人生中多少自然規律,多少人生智慧!一切自然隨意,不為名利所擾,人生就不會有那麼多的東西可以讓你寢食難安、愁眉不展。
有一天,有一個煩惱的少年來到一個山腳下。隻見在一片綠草叢中,一位牧童騎在牛背上,吹著橫笛,逍遙自在。
煩惱的少年看到了很是奇怪,走上前去詢問:“你能教給我解脫煩惱的方法嗎?”
“解脫煩惱?嘻嘻!你學我吧,騎在牛背上,笛子一吹,什麼煩惱都沒有了。”牧童說。
煩惱的少年試了一下,覺得沒有什麼改變,他還是不快樂。
於是,他又繼續尋找。走啊走啊,不知不覺間來到河邊。岸上垂柳成蔭,一位老翁坐在柳蔭下,手持一根釣魚竿,正在垂釣。他神情怡然,自得其樂。
煩惱的少年又走上前去問老翁:“請問,您能賜我解脫煩惱的方法嗎?”
老翁看了一眼煩惱的少年,慢聲慢氣地說:“來吧,孩子,跟我一起釣魚,保管你沒有煩惱。”
煩惱的少年試了試,還是不靈。
於是,他又繼續尋找。不久,他路遇兩位在路邊石板上下棋的老人,他們怡然自得,煩惱的少年又走上前去尋求解脫之法。
“喔,可憐的孩子,你繼續向前走吧,前麵有一座方寸山,山上有一個靈台洞,洞內有一位老人,他會教給你解脫之法的。”老人們一邊說,一邊下著棋。
煩惱的少年謝過下棋的老者,繼續向前走。
到了方寸山靈台洞,果然見一長髯老者獨坐其中。
煩惱的少年長揖一禮,向老人說明來意。
老人微笑著摸摸長髯,問道:“這麼說你是來尋求解脫的?”
“對對對!懇請前輩不吝賜教,指點迷津。”煩惱的少年說。
老人答道:“請回答我的提問。”
“有誰捆住你了嗎?”老人問。
“沒有。”煩惱的少年先是愕然,而後回答。
“既然沒有人捆住你,又談何解脫呢?”老人說完,摸著長髯,大笑而去。
煩惱的少年愣了一下,想了想,有些明白了:是啊!又沒有任何人捆住自己,我又何須尋找解脫之法呢?我這不是自尋煩惱,自己捆住自己了嗎?
人們看慣了日升月落,春秋更替,習慣了一年四季春夏秋冬的冷暖現象,卻很難看淡人世間的悲歡離合、恩怨情仇,更難將傷心難過看得風輕雲淡。也許我們無法選擇人生的際遇,我們無法改變周圍的人和事,我們也無法讓每個人都和自己一樣不再去追求名和利,但我們可以試著改變自己的心態,平淡地看待紛紛擾擾的名和利,放寬心態麵對人生的種種經曆。
沒有過不去的坎
人為什麼要煩惱呢?人為什麼要痛苦呢?其實,煩惱與痛苦是每個人都會遇到的事情。有的人深陷其中而難以自拔,而有的人卻能夠堅強地走出來。當煩惱與痛苦找上來時,你要想,它並不是永恒的,它終會過去的。
有時候,人的承受力遠遠超出我們的想象。人總是在遭遇一次重創之後,才會深刻地認識到自己的堅強和堅韌。因此,無論遭遇了什麼磨難,都不要一味地抱怨命運是多麼的不公平,甚至從此悲觀失望,厭倦人生。在充滿苦難的生命中,沒有過不去的事,隻有過不去的人。
曾經有這樣一位農村婦女,18歲的時候結婚,26歲趕上日本侵略者在農村進行大掃蕩。這時,她不得不經常帶著兩個女兒一個兒子東躲西藏。很多人由於忍受不了這種折磨,想到了卻生命,可是她卻勸人們:“別這樣啊,沒有過不去的坎,敵人不會總這麼猖狂的。”
她終於熬到了把日本侵略者趕出中國的那一天,可是她的兒子卻在那炮火連天的歲月裏,由於缺醫少藥,又極度缺乏營養,因病夭折了。她的丈夫不吃不喝在床上躺了兩天兩夜,她流著淚對丈夫說:“咱們的命苦啊,不過再苦咱也得過啊,兒子沒了咱再生一個,人生沒有過不去的坎。”
剛剛生了兒子,她的丈夫就因病離開了人世。在這沉重的打擊下,很長時間她都沒回過神來,但最後還是挺過去了。她把3個未成年的孩子攬到自己懷裏,對他們說:“爹死了,娘還在呢,有娘在,你們就別怕,沒有過不去的坎。”
她含辛茹苦地把孩子一個個拉扯大了,生活終於有了好轉,兩個女兒嫁了人,兒子也結了婚。她逢人便樂嗬嗬地說:“我說吧,沒有過不去的坎,現在生活多好啊。”她年紀大了,不能下地幹活,就在家納鞋底,做衣服,縫縫補補。
可是,上蒼似乎並不眷顧這個命運多舛的女人,她在照看孫子時不小心摔斷了雙腿,由於年紀太大做手術危險,因此一直沒有做手術,她隻能躺在床上了。她的兒女們都哭了,她卻說:“哭什麼,我還活著呢。”
即使下不了床,她也沒有怨天尤人,而是坐在炕上做做針線活。她會織圍巾,會繡花,會編手工藝品,左鄰右舍的人都誇她手藝好,前來跟她學藝。
她活到了86歲,臨終前,她對兒女們說:“都要好好過啊,沒有過不去的坎……”
這位婦女的命運確實悲慘,麵對敵人的傷害,她並沒有屈服;麵對艱難的生活,她依然堅強地活著,這個柔弱的女人始終相信:世上沒有過不去的坎。她以自己頑強的毅力向命運發起了挑戰,用瘦削的雙肩承擔著巨大的痛苦與不幸,終於一步步地走了過來。
其實這世上沒有什麼永遠的痛苦,挫折隻是暫時的,真正的幸福來得絕不會一帆風順,當我們咬咬牙挺過去時,就會發現:生活原來如此美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