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輯不要害怕失去,要在失去以後學到東西(3 / 3)

曾經的愛,人們總想讓它成為永遠。許多年過去後,才發現它已漸漸變淡了。於是慢慢懂得,原來握在手裏的,不一定就是我們想擁有的;我們所擁有的,也不一定就是我們真正刻骨銘心的。

人長大後才明白,愛情這東西,豈能僅靠兩個人的能力維係?要知道,這世界有太多不可測的事情了。

愛情,需要一點心動,需要一點緣分,需要一點外力。有時,外力卻是那麼強大,強大到可以摧毀一份海誓山盟的愛情,也可以造就一段曠世奇緣。

從前,有一個叫哈遠的人,每次與人有矛盾生氣的時候,就以很快的速度繞著自己的房子和土地跑三圈。因為哈遠工作勤奮努力,他的房子越來越大,土地也越來越多,但不管房有多大、地有多多,隻要與人生氣,他還是會繞著自己的房子和土地繞三圈。

哈遠為何每次生氣都圍著房子和土地跑三圈?所有認識他的人,都有這個疑惑,但是不管大家怎麼問,哈遠都不願意解釋。直到哈遠已經很老了,他的房和地也已經很大了,但隻要他一生氣,還是會拄著拐杖費力地繞著土地和房子走,等他好不容易走完三圈,太陽都下山了。於是,他的孫子勸他:“爺爺,您已經這麼大年紀了,您不能再像從前那樣,一生氣就繞著房、地跑啊!您能告訴我嗎,為什麼您一生氣就要繞著房、地跑上三圈?”

哈遠於是說出了隱藏多年的秘密:“年輕時,一和人吵架、生氣,我就繞著房、地跑三圈,邊跑邊想,我的房子這麼小,土地這麼少,我哪有時間去跟人家生氣,這樣一想,氣就消了,就把所有時間用來努力工作。”

“可是,爺爺,您現在已是附近最富有的人,為什麼還要繞著房、地跑呢?”

哈遠摸摸胡子,笑著說:“我現在生氣時繞著房、地走三圈,邊走邊想,我的房子這麼大,土地這麼多,那麼我又何必跟人計較呢?一想到這,氣就全消了。”

也許,人性大多是貪婪的,總想擁有所有的美好。但在人生的旅途中,人們的視野是有限的。如果不肯放過眼前的一些景色,那就可能錯過前方更迷人的風景。隻有那些“智者”、那些“善於放棄”的人,才能欣賞到真正的美景。

對於向往的美好,我們一直在苦苦地追求。為了獲得它,人們終日奔波忙碌。其實自己真正所需要的,往往要在經曆許多事後才會明白,更有甚者,窮盡一生也不會明白。

隨他去,不管他,一切隨風

過去是虛妄的,記住過去的痛苦隻會加深我們現在的痛苦,而過去的幸福又會衝淡我們感受現實的心情。

一位年輕的小夥,決心要參禪悟道,因此向一位老前輩請教說:“師父,我要怎樣才能參禪悟道呢?”

這位老前輩看了看他,心想:“這麼年輕的男孩子,塵世裏的羈絆紛擾一定很多,如何能讓他參禪悟道呢?”老前輩想了一想,便教他一句偈語:“隨他去,不管他,一切隨風。”

這位小夥子牢牢記住了這句偈,努力地進行參究。

有一天,有人轉告他,他的女友來找他了。

他不為所動地說:“隨他去,不管他,一切隨風。”

不久,一所著名的大學寄來錄取通知書,他看也不看,就說道:“隨他去,不管他,一切隨風。”

一天,他父親打來電話告訴:“你的畫作參賽後獲得了一等獎。”

他還是一句:“隨他去,不管他,一切隨風。”

經過多次的曆練,他衝破了一道又一道的難關。

有一天,他無意中看到童年時候他和祖父的一張合照,發黃的相片中那個天真可愛的小男孩,就是自己。他想:“再過幾十年,自己不也和老祖父一樣要埋骨黃泉嗎?”這一念之間,他終於衝破了最後一道關——生死的關卡。對他來說,生死已經不再是可怕的事,他悟到了不生不滅的安樂。

他這一悟,比世間一切的虛妄,價值要高得多。

“隨他去,不管他,一切隨風。”世間執著的人,有幾個能達到這種境界?

如果無法做到一切隨風,那就讓往事隨風,不去計較,不去追究,讓過去的就過去吧。生活本身背負的東西已經夠多了,人們大可不必動輒翻出一些泛白的往事,深情地緬懷。那些或喜或憂的往事真的沒有必要再提、再想了,因為所有這些都與當下無關,可能會給當下增添困擾。

麗曾經有過一段難忘的初戀,當初他們海誓山盟,但是後來他們卻分手了,所有的一切都在眼淚與心痛中模糊著。

麗失去了那個男孩,卻精心保留著那本日記,因為那裏麵記下了她熾熱美好的初戀。後來,麗結婚了,日記仍然保存著,但很少去翻它了。有一天,在整理書櫃的時候,她翻開了那本沉睡已久的日記,依然感傷。後來她有事出去忘記了收起,丈夫回來後發現了這本日記,並打開來看了,於是,原本平靜幸福的生活掀起了軒然大波。麗覺得丈夫是小題大做,那隻是過去的一段情。她覺得丈夫太小氣。

一天,在超市裏閑逛,麗無意中碰到了她的初戀情人,他正和妻子肩並肩,說說笑笑地從她身旁經過,根本沒有看到她。

頓時,麗愣住了。她以為那場刻骨銘心的初戀會永遠烙在彼此的心上,更會成為他們之間的默契。直到此時她才明白,當過去的一切隨風而逝時,每個人都會有自己新的生活,沒有誰會去痛苦一輩子,而當下的生活才是最重要的。

想到這裏,她整個人突然變得很輕鬆,突然好想回家。

記住那些該記住的,忘記那些該忘記的,改變那些能改變的,接受那些不能改變的。除了自己,有些事情我們無法控製。正如嬰兒出生的時候,他哭著,周圍的人笑著;老人逝去的時候,老人笑著,而周圍的人哭著。世間一切都是輪回,我們都在輪回之中。

人生的前方是一片更為遼闊的天空,往事會疊加,會增加我們當下的痛苦,那就讓往事隨風,快樂就從現在開始。

艾森伯格大公牛的反擊

有一個善良的農夫,在回家的路上看到一隻凍僵了的蛇,頓生憐憫之心,將蛇揣在自己的衣服裏,用自己的體溫將蛇焐醒。可誰知蛇醒了之後,不但沒有絲毫感恩,反而還狠狠地咬了農夫一口。

這是農夫和蛇的故事,人們耳熟能詳,它告誡老實人:對惡人施以善待,最後隻會害己。

小魯尼剛上小學二年級就長得又高又壯,媽媽擔心他會利用身體優勢成為學校裏的小霸王,所以她盡力培養小羅伯特身上溫柔的一麵。一天,小魯尼興高采烈地拿回成績單,這次他的成績全部都是“A”。但媽媽看完他的成績單後,卻感到有些吃驚。

老師的評語是這樣寫的:“魯尼的成績很好,但他的性格上似乎太老實了。雖然他比別的孩子更高更壯實,可是別的孩子就是敢欺負他,戲弄他,而他往往逆來順受,並不會去保護自己,就像故事裏的那頭叫艾森伯格的大公牛,不去與鬥牛士打鬥,而是伏在鬥牛場中嗅聞觀眾拋給它的鮮花。”

媽媽似乎從來沒有想過事情會發展到這個地步。但爸爸聽說後,立即變成了一頭憤怒的、而不是聞花的公牛。

“你怎麼看別的孩子欺負你這件事?你為什麼讓他們欺負你?難道你是個懦夫嗎?”父親嚷道,他似乎更注重關於魯尼行為的評語,而不是他的考試分數。魯尼向爸爸解釋他隻不過是遵從媽媽的教導。爸爸轉向媽媽說道:“小孩子們都是公牛,所以對任何一個孩子來說,必須要學會與‘公牛’相處,因為他們的確處身於公牛群中。如果他們在童年時沒能學會與‘公牛’相處,他們到了成年就會經常受人欺侮。與恃強淩弱的人相處,和善謙遜並不是的最好辦法,如果別人對你充滿惡意,你就不要老實,要做出反擊。”

父親轉向魯尼說:“別的孩子打你的時候,你有什麼感覺?”

魯尼的眼淚流了下來:“我感覺很難過,我覺得無助而且恐懼。我想反擊他們,可是我又想做一個好孩子,按媽媽的希望去做。我討厭別人叫我‘豬頭’和‘蠢驢’,討厭被別人推來推去的,而且我最痛恨站在那裏忍受這些。我覺得我是個膽小鬼,簡直就像個女孩子,而且女孩子們也嘲笑我,因為我隻會站在那兒哭。”

父親說:“你覺得你應該怎麼做呢?”

“我想反擊,”魯尼說,“我知道我打得過他們。他們不過是些愛打人的小流氓,他們認為我不敢反擊,所以就總在別人麵前打我。我真想狠狠地把他們揍一頓,滅一滅他們的氣焰。”

“不要揍他們,”父親平靜地說道,“你要通過其他方式讓他們知道你不再受他們的欺負了。現在你要學習非常重要的一課——爭取自尊,捍衛尊嚴。但你不能打他們,動動腦子想個辦法,讓他們知道你不會再甘受欺負、再挨打了。”

魯尼擦幹了眼淚,感到心寬多了,勇氣和自尊又重新回到他的體內。

第二天,老師把魯尼的父母請到了學校。當媽媽和爸爸走進辦公室時,魯尼正坐在角落裏的沙發上,身上濺滿了泥點。爸爸一坐下就急著問:“發生什麼事了?”

“事情是這樣的,是那群男孩子自己惹禍上身。”老師答道。

“魯尼打傷了他們?”父親擔心地問。

“噢,沒有。”校長說,“全部過程我都看到了。一開始是男孩子們去戲弄他,但這次魯尼沒有站在那裏感受欺侮,而是叫他們停止,可他們根本不聽。魯尼再三警告,男孩子們越來越猖狂。於是,他反身回到教室,抓起他們的午餐盒,把裏麵的食物全部倒進了泥坑。當我穿過草坪跑過去時,男孩子們仍然在打魯尼,但他沒有還手。”

“那魯尼做了什麼?”爸爸問。

“在我趕到製止他們之前,魯尼抓住兩個男孩兒並把他們也扔進了泥坑裏,這就是為什麼他的身上濺滿泥點的原因了。”

老實的魯尼不再沉默,開始反擊了。

麵對任何威脅自己或對自己不利的事情,人要學會做相應的反擊,而不是一味忍讓。過分的忍耐隻會讓邪惡的氣焰越來越囂張。很多時候,人做不到“以眼還眼,以牙還牙”,比如說被毒蛇咬了一口,人不可能也反咬毒蛇一口,但是為了阻止這種惡性攻擊的氣焰,必須采取相應的警告和舉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