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輯不要害怕失去,要在失去以後學到東西(1 / 3)

第十輯不要害怕失去,要在失去以後學到東西

生命中的“得到”是很平常的,而“失去”也是正常的。如果你緊緊抓住失去不放,就永遠也不會得到。放下失敗,才能抓住成功,才能讓生命重放光彩。而這一切,需要你有一顆淡泊名利得失、笑看輸贏成敗的平常心。

我隻想得到平等的愛的權利

愛,是不必喧囂的。有些人選擇靜默地付出,是因為這些人覺得這樣做,才貼近了愛的本質——愛,實際上是對生命尊嚴的最高敬重。

一座中部的城市裏有一檔叫《人生生活》的電視節目,這幾天,不斷播送著這樣一個求助的消息:一個農村小男孩得了一種非常罕見的病,來這座城市治療已經有一段時間了。雖然他的父母花盡了家裏所有的錢,可男孩非但沒有好起來的跡象,病情反而越來越重,絕望的父母沒有辦法,隻好求助電視台,希望能有好心人幫他們一把。

節目播出不久,就有一位女士打來電話,願意伸出援助之手幫幫瀕臨絕境的這個家庭。

大家都喜出望外,電視台的領導馬上派出記者,打算與這位女士做進一步的接觸和了解,卻被女士婉言謝絕了。女士說,她所需要的,隻是一個賬號。果然,電視台把賬號提供給女士之後的第二天,便收到她彙給這個家庭的十萬元錢。

一直到這男孩痊愈,這位女士一共捐了三次錢,總額超過五十萬元。男孩一家人過意不去,一定要見見這位救命恩人,電視台甚至錄製了男孩一家人淚流滿麵的場景,希望當麵感謝一下他們的恩人,然而這位女士還是婉言謝絕了。

一位報社女記者對這位神秘的女士表現出了極大的興趣。她通過短信的方式,以一個普通人的身份與這位女士交流,逐漸贏得了她的信任。一次,在茶館裏聊天,這位女士向她講述了她小時候最不能忘懷的一件事:

“那是小學三年級的時候。有一天,班主任老師在課上給我們講了北方某個地方遭受旱災的消息,希望我們能把自己平時的零用錢拿出來,捐助給災區的孩子們。

“第二天上午,陽光很燦爛,同學們紛紛拿出自己的零用錢交給老師,老師逐個表揚著他們,同學們一個個快樂極了。我很高興地把錢遞給老師,那一刻,內心幸福極了,眼望著老師,期待著來自老師同樣的讚美。然而,老師從我的手裏接過錢之後猶豫了,沒有把我的錢放進捐款箱,而是有些沉重地對我說:‘孩子,你就不用捐了。給,把你的錢拿回去吧。’我一下子愣在了那裏,不知道老師為什麼不要我的錢。

“老師發現了我的局促和不安,就跟我解釋說:‘你家本就不寬裕,更何況你也需要……’老師沒有接著說下去,但我知道老師要說什麼。我不禁低頭看了看自己那條有殘疾的腿,淚水奔湧而出。

“也就是那次,讓我明白了一個事實:貧窮的家庭,殘疾的身體,給一個人帶來的隻會是別人的同情和憐憫。要以這樣的處境,拿出屬於自己的一點愛,是多麼困難的一件事情……”

記者深受感動,征得女士同意後,在報紙上用了整版的篇幅刊發了關於這位女士的報道,其中包括這個故事,當然也包括在以後的歲月裏,她如何發憤讀書,以優異的成績考取了一所知名的醫科大學,博士畢業後又如何創辦了一家醫學研究室,等等。這篇報道的最後,是記者與這位女士的一段對話:

記者問,你用二十年的拚搏,換來了今天的成就,你到底想要得到什麼?

她說,很簡單,我隻想得到平等的愛的權利。

記者若有所思地點點頭,繼續問,作為一個殘疾人,通過自己的努力,能夠養活自己,在一般人看來,就已經是人生的勝利了,你為什麼還要這麼辛苦地去做這些事情呢?

她說,這個世界如果沒有愛,就不再美麗。同樣,一個人活在這個世界上,如果沒有為別人付出過一點愛,無論他為自己創造過多少財富,都不會活出有價值有意義的人生。

記者追問,你既然為別人付出了愛,為什麼還要躲在幕後,為什麼不站出來,痛痛快快地接受別人對你的感恩呢?

她笑了,說,一陣風,從一個大汗淋漓的人的耳際擦過,它會停下來等待那個人的感恩嗎?真正的愛的付出,就像吹在這個世界的和風,它不會因為受惠者是否向它致意而停下自己的腳步。

做好該做的事

不斷抱怨和充滿痛苦的人,多是工作不順利的人。這種抱怨的行為剛好說明,他們倒黴的處境是由自己一手造成的。不要在失去後,才懂得付出努力的重要性。

從前,有兩個農夫,他們是鄰居,以耕種為生。一個年紀比較大,耕種經驗豐富;另一個還很年輕,耕種時間短。一年春天,他們在相鄰的田裏都種了馬鈴薯。幼苗種下後,那個年輕的農夫心裏總是不踏實,擔心自己的馬鈴薯長得不好,長得不大,不但白忙活一場,還擔心會遭到那個年老的農夫嘲笑。他在家裏很焦慮。兩個月後,他終於忍不住跑到田裏,發現原先稀疏的幼苗已長成綠油油的一片,心裏十分高興。可他心裏還是有些放心不下,他想知道長在地下的馬鈴薯怎麼樣了,於是就忍不住刨開土看看。當看到剛剛膨脹的根部時,年輕的農夫就鬆了一口氣,於是把土填上,樂滋滋地回家了。又過了一兩個月,年輕的農夫心裏又不踏實了,焦慮不安,於是又忍不住跑到田裏刨開土看看。就這樣,他反複了數次。

秋天終於到了,當年輕的農夫再次來到田裏時,發現自己的馬鈴薯全部死光了。他沮喪著,抬起頭,隻見那個年老的農夫正在他的田裏挖馬鈴薯。他的馬鈴薯不但一個沒死,而且每個都是個大、均勻。

年老的農夫看到站在田裏愁眉苦臉的年輕農夫,笑著說:“我就說過嘛,年輕人哪裏知道怎麼種田營生啊!你看看,大半年來你白白地忙了一場,而我是大豐收哦!”

年輕的農夫漲紅了臉,想辯解兩句,但又不知說什麼,於是就問:“那你說說看,這到底是怎麼一回事啊?”

年老的農夫說:“每次當你不放心跑到田裏刨土看看你的馬鈴薯有沒有長大時,你有沒有注意到我在做什麼?我在鋤草、施肥、鬆土和引水灌溉。我不明白,你為什麼總是那麼著急和不耐煩?為什麼總是擔心你的馬鈴薯長不大?其實,隻要你把你該做的事都做好,到時候馬鈴薯自然就長大了。”

人生啊,工作啊,都是這個道理,有了明確的目標後,需要的就是做好手頭的事,提高自身的能力。有了紮實的能力做基礎,就是在為明天積累足夠的資本。

你真的沒有零錢嗎

人總難免有不順利的時候,善的和不善的,騙或被騙都會讓一個人的心靈糾結。也許,有那麼一時衝動,不得已失去了心裏的堅持,從此欠下了“心債”,時刻難安。然而,這何嚐不是一次成長呢?隻要你記得“還”。

那張100元的紙幣已經在掌心裏捏出了汗,走過第一個飯店,第二個……他已經在這條小巷子裏走了兩個來回,肚子發出“咕咕”的聲音。11月的夜晚,北方的溫度已經到了零度以下,饑餓帶來加倍的寒冷。寒風中,他腳一跺,下定決心一般,在那個玻璃窗外停下了腳步。

這是一張很年輕的、老實本分的臉,燈光下,倦容清晰。透過櫥窗,可以看到一個50多歲的老婦人正在利落地擀著麵條,旁邊的鍋裏冒著熱騰騰的蒸氣。

他又下了一次決心,轉身推開門走進去。老婦人轉身熱情地招呼他,小夥子,吃麵吧?嗯,要一碗麵。說完後他找了個燈光暗淡的角落坐下。

老婦人利落地盛了一碗麵湯端到他麵前,看把你凍的,小臉都紫了,也不多穿點,你爹媽要是看到了得多心疼啊,快先喝碗湯暖和暖和。略帶責備的溫暖笑容,讓他想起自己的母親。母親說話,也是這樣的口氣……他低了一下頭,將手中的錢攥成一團,那一刻,他幾乎想要站起來跑了,可麵湯的味道卻飄過來,誘惑了他。

他又餓又冷,太需要一碗熱騰騰的麵。這條街上的麵館很多,他觀察過,店主大多是中年人,看上去比較精明,隻有她上了一些年紀,溫和的眼神裏充滿溫暖。或者,隻有她不會防範,所以他選擇了她的麵館。他迫不及待用力喝了一大口麵湯,頓時,一股暖意順著喉嚨流遍了全身,這更加引發了他強烈的饑餓感。他決定不再多想了,暗暗對自己說,這也是沒有辦法。

麵很快端了上來,滿滿的一大碗,放到桌上。他沒有抬頭,挑起麵來讓散發的熱氣遮擋著自己的目光。麵很筋道,纖細,不粘連,很像出自母親的手。他大口地吞咽著,無暇細細品嚐味道,隻想快點吃完離開。

終於把最後一口湯喝下,他抹了一下嘴站起來,說,多少錢?5塊。老婦人笑眯眯地看著他。他把已經揉成團的100塊錢遞過去,老婦人把錢接過來,展開,並沒有懷疑什麼,微笑著說,小夥子,換張零的吧,不好找呢。我沒……沒有零錢。他不敢抬頭,聲音更加慌張起來,感覺到臉也發燙了。真的沒有零錢嗎?他幾乎沒有勇氣回答,隻是不住地點頭。

老婦人沒有再說什麼,轉身去給他找錢了。那一刻,他感覺到時間仿佛凝固了。終於,老婦人拿著一把零錢走過來,說,95元,數一下看對不對。不用數了。他幾乎是一把將錢抓過來,轉身衝出了老婦人的小麵館。

跑出去很遠,他才停下腳步,發覺自己竟然出了一身冷汗。慢慢攤開掌心裏的錢,50元的、20元的、10元的、5元的錢,那樣有質感,完全不像他給她的那張,軟塌塌的,圖像模糊,可她竟然沒有發現那是假錢。他到城裏快兩個月了,沒有找到合適的工作,帶的錢也花光了。那100塊錢是他幫人做了5天臨時搬運工的報酬,是他僅有的一點錢。他拿這錢去吃飯,錢卻被店主扔出來,說他拿假錢騙人,他還被人罵了一頓。他餓得快撐不住了,才選了那個老婦人,可是,她竟然真的被他蒙蔽了。

有了這95塊錢,這幾天他不會為吃飯發愁了,這讓他的心踏實了一點。他開始大步朝前走去,可走了幾步卻又停下了,不知道為什麼,他想再回去看看剛才吃飯的那家店。

他真的就轉身走了回去。那是條熱鬧的小吃街,沒有誰注意到他。很快,又到了那個櫥窗口。站在店對麵的暗影裏,他看到身形微胖的老婦人在忙碌著,擀麵、下鍋、盛麵、收錢……穿梭忙碌中騰出手來把一縷散亂的頭發塞到耳後。頭發已經半白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