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輯不要因“身外物”而損傷珍貴的感情(2 / 3)

但那時他太窮了,掙的錢也就能夠解決溫飽而已,其他的消費都是奢望。每當他們牽著手去逛街時,她總是盡力避開賣高檔物品的櫃台,她怕他為難。

那是他最難過的時刻。他想,他會讓她過上好日子的。但現在,即使再窮,他也要給她一枚戒指。

終於,他給她買了一枚十分精致的銀戒指。當她高興地戴在手上時,滿足的模樣讓他心疼。

兩個人請了幾個同學和朋友吃了頓飯就算結婚了。她一直追問他哪裏來的錢買戒指,他說,從同學那裏借來的。

直到結婚半年後,當她收拾屋子時,從抽屜最裏邊發現了一張單子,一張賣血的單子!她的眼淚奔湧而出。這個男人所給予她的,何止是一枚戒指?

她想,為了這枚戒指,他就值得她生死相隨。

十年之後,他成了有名的房地產商人,開豪車,住別墅,交際廣泛,誌得意滿,一時風光無限,人也漸漸變得花心。

很多時候,她一個人守著空房子,守著寂寞回憶過去。她現在有很多枚戒指,鑽石的,寶玉的,黃金的,應有盡有,都是他買給她的,但是,她最愛的還是那枚已經有點陳舊、過時的銀戒指,它有著太多刻骨銘心的記憶。

一天,他帶她去一個晚宴參加應酬,通常這種社交場合都要帶太太的。雖然他已不再愛她,但她依舊是他的太太;雖然她已不再年輕、漂亮,可是她卻擁有那麼樸素、和善的氣質。

參加宴會的那些太太們,個個珠光寶氣,每人的手上戴著至少兩枚以上的鑽戒。隻有她,一身黑衣,手上隻有那枚銀戒指。他覺得她太寒酸,丟了自己的臉麵。

他嚷著,你就願意這麼寒酸是嗎?你不知道這樣多丟人嗎?好像咱們家多窮似的。

她盯著他:知道我為什麼一直戴著這枚戒指嗎?知道為什麼你去歡場上縱情而我沒有和你離婚嗎?因為我知道這枚戒指是一個人賣血為我買來的,因為我曾對著它發誓要和你廝守終生!

他呆住了,眼淚奪眶而下。他緊緊摟住自己的妻,走,我們就戴著它!

原來,她一直都在用自己的愛呼喚著他。那天晚上,這個在他心中已經不再美麗的女人,突然之間讓他懂得了,夫妻之間那種愛,已化作一朵美麗、純潔的蓮花悄然綻放,而他卻一直沒有聞到。直到聽了妻子的那些話他才意識到,愛一個人,原來可以愛到忘記一切。

最純粹的愛原本就是最樸素的。當時光流逝,身邊的一切都在改變、消失,隻有真愛不會,它會永遠留在你的心底。

勇於嚐試

胡適先生說:“大膽假設,小心求證。”自古以來的經驗說明,成功在於嚐試,在於勇敢嚐試。既然選擇了前方,便要風雨兼程。這是成功的必經之路。

宋敏的丈夫要調到一個千裏之遙的城市去,這令她非常沮喪。她很苦惱,思想上產生激烈的抗拒,甚至暗自希望丈夫不要去。後來有一位朋友勸她,說太陽雖然在一個地方落下,卻會在另一個地方升起。她決定接受這個改變。

在新的城市,為了結交新朋友,她參加了剪紙班。然而,讓她意想不到的是,她竟然還有設計方麵的天賦。不久之後,剪紙班的老師為她籌備了一次畫展,她的作品竟然大受歡迎。從此許多人向她求剪紙,委托她剪各種動物,很快她就成為了有名的剪紙師了。

她給母親寫信道:“回想當初,我是多麼幼稚。這次改變給了我一個機會,讓我發現了自己可能永遠都不會被發現的才能。”

宋敏是在新的嚐試機會中發現了自己的才華,並以此成名,走出了一個新的人生。試想,如果她不勇敢地嚐試改變自己,隻是固執地守著自己的一角天空,也許現在她還隻是一個平庸的妻子,正在失敗、痛苦的深淵裏掙紮呢!這一切都是通過嚐試而得來的結果,這一切都是順應矛盾、適時而變得來的意外。

有時候我們往往被自己的內心所束縛,害怕改變,害怕生活中一些新的變化。但是,當我們被現實的處境逼著去改變自我時,通常會在不經意間發現:原來新的嚐試也會給自己帶來意想不到的收獲和快樂!

不要做名利的奴隸

現實中有不少這樣的人,當名利尚未得到時,他會盡心竭力、認真經營,甚至把名利當做自己生命的支柱而孜孜追求,可待名利得到後,卻戰戰兢兢、如履薄冰,唯恐一個閃失而丟官失利,弄得自己身心憔悴,未老先衰。寧願承受如此這般非人的折磨,自然就擁有不了淡泊名利、笑看人生的做人心態。

他們的可悲之處在於,既不知名利為何物,也不知應當怎樣去獲得名利,更不知應當怎樣去駕馭個人之名利。由於這諸多的“不知”,往往把名利顛倒過來看,因而總是看不清名利,也得不到名利,不但得不到,還每每走向反麵——被名利所捉弄。其根源就在於,他們隻記住了“利”,而忘記了“義”。

從年輕時候起她就發誓,將來要住進豪宅,出門要有轎車代步,衣服要追逐時尚,飾品要講究名牌,每天吃山珍海味,進出大門有仆人迎送,子女也要個個出色。

20年過去了,豪宅、仆人、名車、精品、美食、子女已樣樣不缺——但她還是覺得不夠,總希望所有的東西都能更氣派、更華麗。為此,她將一筆一筆錢拿去做投資,或用來將家裏的生活品質精致化。她也繼續嚴厲管教孩子,要他們好上加好。

就在她以為這輩子終於可以開始高枕無憂時,她的噩夢開始了。

她好不容易栽培成功的優秀青年——最為鍾愛的兒子,在和父母大吵後瀟灑地將門一摔,兩手空空地離開,從此再沒他的消息。她最寵愛的小女兒進了大學,執意不選她夢寐以求的音樂係,反而讀了她認為毫無出路的中文係,整天關在房裏寫文章、做作家夢。

更難過的是女兒雖然不像兒子那樣完全擺脫她,但和離家出走的兒子其實並無兩樣。女兒畢業後就出去賺取自己的生活費用,存夠了錢就邀朋友一同外出旅遊,回家後又關進自己的小天地。雖還住在同一個屋簷下,但基本上是話不投機半句多。

她的先生自始至終都在埋頭賺他最愛的錢。慢慢地她開始覺得自己好像住在高級、精美的真空罐裏。

幾年時間過去了。一天晚上,女兒一如往常地晚歸,看到母親獨坐在客廳沙發上,便淡淡地說:“我想在6月份結婚。”

她吃驚極了。女兒什麼時候交了男朋友,她竟毫不知情?

再三追問之下,女兒才簡單地回答:“反正不會是爸媽中意的對象,他隻是個窮小子。但我知道我在做什麼,不管你們怎麼想,6月份我都會結婚。”

她不甘心,平淡的日子多麼難過?她不希望女兒吃和她一樣的苦。她勸女兒打消嫁窮小子的念頭,甚至不惜威脅:如果不聽話,她就不為她們辦一場豪華的婚禮。

女兒聽後,回到房間拿出空白的結婚證書,擱在她麵前:“請告訴我,除了這張紙,外加一點公證費,結婚還需要什麼?”

她支吾半天,答不出來。

女兒又指著她從頭到腳所有昂貴的行頭,一件一件地數,包括屋裏大大小小她引以為豪的擺設和車房裏人人稱羨的幾輛進口名車:“沒有這些,日子會過不下去嗎?如果能換回爸爸在家的時間,如果能換回你……好好看我一眼……我寧願不要這些。”

這是女兒結婚前和她所說的最後幾句話。再見時,女兒已為人婦。從此,她們之間的距離,繼續無止境地擴大……

我們很容易將工作單單視為換取金錢的手段,不計代價地將自己投入工作,再將賺到的錢拿來填補生活的缺口——這原本是很單純的謀生方式。然而,當我們剝奪太多的單純與平實,以過多的奢華來裝飾時,就得犧牲我們生命中重要的東西去填補。被犧牲的往往是我們最親近的人,很多時候甚至還得放棄自己。

一個人要掌握金錢還是被金錢掌握,關鍵是他是否看得到金錢以外其他更重要的東西。

保持一顆淡泊名利的平常心,在樸實無華的心境中生活,於寂然中品味人生的艱辛,於寧靜中淨化自己的靈魂,你才不會因懷才不遇而怨天尤人,才不會為暫時的得失而牢騷滿腹,才能做到得意時不輕狂,失意時不沮喪。平常心,它能使我們在沉迷中變得清醒,在貪求中變得淡泊,對什麼事都能拿得起,放得下,甩得開。

相互契合是最圓滿的結合

不管是愛情還是婚姻,都講究契合。也許不是最好的、最優秀的,但卻是最溫暖、最貼心的。《哈利·波特》已經走向完結,很多人都不明白,為什麼赫敏最終和羅恩走在了一起,而不是哈利。

也許在一般人眼裏,堅強、機智、美麗的赫敏應該和天才的哈利·波特在一起。可是,愛情不是給別人看的,而是貼心的溫暖。兩個人相處,不是一時風生水起的波瀾壯闊,而是水與水長久相合的熨帖。

有時不是常人眼中的絕配就是最合適的,性格的互補非常重要。記得第一次坐上霍格沃茨特快專列,赫敏神氣活現、自視極高的問話和她最後的那句“你鼻子上有塊髒東西,你知道嗎”?令羅恩十分不快,從而使他忿忿地表示“分在哪個學院都好,就是不要和她同一學院”!但不幸得很,他們真的同院了,可謂冤家路窄。以後在課堂上赫敏的愛出風頭的風格和在對待羅恩與哈利違反校規問題上的愛管閑事,又令羅恩惱火地確定“她簡直就是一個噩夢”!導火線就這樣一下子點燃了。

習慣了被誇獎和肯定的赫敏被這個直率、魯莽的紅發小子打倒了——她躲到女生廁所裏不可抑止地痛哭,這是赫敏的自信和傲氣受到的第一次嚴峻考驗,而且是來自羅恩的。一向堅強、懂事、機智的赫敏和一向善良、固執、迷迷糊糊的羅恩就像一對歡喜冤家,一直吵吵鬧鬧。也正是在吵鬧中,兩個人互相護持,互相激勵,共同成長。

在《密室》一書裏,羅恩因為赫敏被馬爾福辱罵為泥巴種後,憤然對其發動進攻,卻反被自己的破魔杖擊得狂吐鼻涕蟲。他到了海格小屋之後,邊吐鼻涕蟲還邊憤憤不平地向大家解釋泥巴種的含義,以及他對麻瓜、混血種和純種的看法——每字每句,義憤填膺,無不顯示出他對赫敏的絕對維護。也許,他不能像哈利那樣能夠用絕妙的方法去對付馬爾福,但是他卻用自己的方式來維護赫敏。

相反,赫敏卻總是不斷地挑羅恩的錯,說他投機取巧,不認真,等等,可是她總是幫他檢查作業。並且隻有在幫助羅恩的時候,她才覺得自己的重要,而哈利是不需要她的指點的。

赫敏也許會這樣想羅恩:“真是個又笨又難對付的臭男生!我一定要把他的腦筋給糾正過來!”而羅恩可能又會這樣想:“真是個愛管閑事的百事通!煩死了,我才不給她好臉色看哩。”

於是不斷的爭吵反而磨合了兩個人。雙方都不自覺地習慣了,習慣成自然,微妙的感情在不知不覺中也進一步升溫。

最後,在公共休息室裏,赫敏看見羅恩的作業不對,給他指出的時候,羅恩說可別叫他重寫,赫敏終於說,可以修改,然後幫他改。赫敏總算不再嚴厲地責備他又想投機取巧,而是溫柔地說“可以修改”,然後主動地幫助他改。

堅強、懂事、機智的赫敏和毫無心機、迷迷糊糊的羅恩,倒是50分的兩個人,加在一起正好100。誰能說這不是一種圓滿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