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讚美因人而異
人的素質有高低之分,年齡有長幼之別,也有男女之異。因人而異,突出個性,有特點的讚美,比一般化的讚美能收到更好的效果。老年人總希望別人不忘記他“想當年”的業績與雄風,與其交談時,可多讚美他引為自豪的過去;對年輕人不妨語氣稍微誇張地讚揚他的創造才能和開拓精神,並舉出幾點實例證明他的確能夠前程似錦;對於經商的人,可讚美他頭腦靈活,生財有道;對於漂亮的女孩,可以誇讚她的美貌;對於不漂亮的女孩,可以誇讚她的風度;同時見了漂亮和不漂亮的女孩,可以誇讚她們得體的服裝或者氣質。
★多讚美那些需要讚美的人
在現實生活中,最需要讚美的不是那些早已功成名就的人,而是那些因被埋沒而產生自卑感或身處逆境的人。他們平時很難聽到一聲讚美的話語,一旦被人當眾真誠地讚美,便有可能振作精神,大展宏圖。因此,最有實效的讚美不是“錦上添花”,而是“雪中送炭”。
在潛意識裏,任何人都渴望得到他人的讚美。的確,對於每一個被讚美者來說,他人的讚美是對自己的肯定,將給自己帶來終生難忘的美好記憶以及繼續奮鬥的動力。因此,在朋友需要的時候,不妨真誠地讚美他,這是你與朋友相處的最重要的一條法則,也是你保持自己“好人緣”的最重要的方式。
向優秀的人學習,自己才可以更優秀
古人雲:“近朱者赤,近墨者黑。”意思是說,接近好人可以使人變好,接近壞人可以使人變壞。雖然這句話並不是放之四海而皆準,但也有其一定的道理。畢竟,人與人之間是相互聯係並且相互影響著的,你身上某些優秀品質可能影響到周圍的人,你也可能沾染上他人身上不好的品性和習氣。
基於這一點,我們一定要有意識地多結交一些有潛力的或者比自己優秀的朋友。當你周圍都是一些優秀的人時,你自身也會不自覺地向他們看齊,從他們身上學習到一些自己所不具備的優點,這就是所謂的“見賢思齊”。
不僅如此,在你遇到困難的時候,你結交的這些優秀的朋友會給你提供有用的建議以及幫助,為你出謀劃策,幫你渡過難關。
戰場上,硝煙四起,天昏地暗,血肉橫飛。雖然這場激烈的戰爭打得士兵們潰不成軍,但一直在前方衝鋒陷陣的將軍卻驚訝地發現,從戰爭開始到現在,一個小士兵始終都跟在自己左右,英勇頑強地對抗著敵軍,麵無懼色。
戰爭結束後,將軍吩咐下屬把那個小士兵叫到自己跟前,他不無讚賞地對小士兵說:“年輕人,你非常勇敢!在整場戰爭中,你是唯一一個堅定地跟在我左右的人,在與敵人的對抗上,你英勇無比,沒有任何卻步。你怎麼會有這麼大的勇氣呢?”
小士兵聽後毫不猶疑地回答道:“報告將軍,我的勇氣都是從您那裏得來的。”
小士兵的話讓將軍感到很納悶,於是將軍問道:“哦?可是我從來沒有鼓勵過你啊。”
“是的,您確實從來沒有鼓勵過我,也從未和我說過話。但我一直記得離家前父親對我說的話,他告誡我在打仗的時候,要緊緊地跟著將軍。這樣將軍的氣勢能感染到我,有一天我也終會成為將軍。”
小士兵父親的話不無道理,能夠當上將軍的人,必然是足智多謀、英勇善戰的人,經常和將軍在一起,將軍身上的特質也會影響到自己。所以,如果有誌當將軍,就應該多和將軍為伍,向將軍看齊。
一位著名的美國銀行家,名字叫做阿瑟·華卡,他的成功,得益於他少年時的一次經曆。
有一天,華卡無意間在當地的一本雜誌上讀到了大實業家威廉·亞斯達的故事,看到亞斯達的成功,華卡既羨慕又無比崇敬,而且很希望見到他,並希望自己將來也能成為他那樣的人。
終於一個偶爾的機會,華卡見到了自己的偶像亞斯達。於是,華卡向他詢問賺錢的秘訣是什麼,亞斯達對華卡說:“隻要多結交比自己更優秀的人,就有成功的那一天。”
雖然隻是短短的一句話,但華卡卻一直銘記在心,並且一直實踐著這一基本信條。在此後不到5年的時間裏,華卡於如願以償地實現了自己美好的夢想,成為了一名銀行家。
後來,有年輕人向華卡討教成功的經驗,華卡隻是把亞斯達當初告訴他的那句話換了個說法,他說:“我希望你常向比你優秀的人學習,這對做學問或做人都是有益的。”
華卡的做法,值得我們在工作中借鑒。把優秀的人作為自己學習的榜樣,這是我們取得事業成功的重要因素。否則,一個人即使有取得成功的潛質,也會因為不善於向他人學習而走向失敗。
也許我們在某一方麵比別人強,但通常來講,別人身上也會有我們所不具備的東西。所以要想讓自己取得更多進步,我們就應該將自己的注意力盯在他人的強項上。隻有這樣,我們才能看到自己的膚淺與無知。
任何一個人都有可能是某個領域的專家,我們必須保持足夠的謙虛,它會讓我們看到自己的短處,從而促使我們不斷取得進步。
老子說:“水善利萬物而不爭,處眾人之所惡,故幾於道。”這句話旨在表明,水總是居於最低下之處,它的謙卑本色讓人歎服。
或許很多人覺得顯現出那股指點江山、意氣風發的勁頭,是一種瀟灑的表現。殊不知,那在學生時代或許會突出自己的個性,也被多數人認同。但是在社會這個大舞台上,由於自己的身份和所處的環境等都已經發生改變。如果還像當初在校園時,過於張揚,就會樹大招風。而隻有謙卑,才是為人處世的至高智慧,也是一種“無為而治”的勝利妙法。
放低自己,是要我們不妄加評論別人的建議,不將自己的想法強加給他人。保持謙卑也不是讓人唯唯諾諾、卑躬屈膝,該維護尊嚴的時候,也要理直氣壯、絕不能含糊。保持謙卑更不是低聲下氣、奉承諂媚地說話。每一個人都有優點和長處,每一個人也都有缺點和短處。隻有虛心向別人學習,做到取人之長補己之短,我們才會有進步。另外,我們還需要從正反兩方麵向別人學習,既要學習對方的成功之處,也要善於從對方那裏借鑒“缺點”以免重蹈覆轍,這也就是所謂的批判性學習。
總之,尺有所短,寸有所長。如果我們能夠客觀地看別人和自己,就會發現別人的優勢和自己的不足,就會汲取他人的經驗,從而不斷地使自己逐步完善。
杜絕“酸葡萄”心理
我們常用“吃不到葡萄說葡萄酸”來形容對別人的嫉妒心理。這個著名的“酸葡萄”理論實際上源於一則伊索寓言故事。
故事的內容大概是這樣的:
有一隻狐狸本來是極想吃葡萄的,他努力了很多次,嚐試著吃到葡萄,但是最後都失敗了。後來,它對其他動物說葡萄是酸的。也就是說,狐狸故意把葡萄的價值貶低,以使自己感到心安,抵消心中的不服氣,這就是“酸葡萄”心理的表現。
其實這種心理來源於嫉妒,但卻不能承認它是一種好的自我調試方法。要知道,嫉妒是由於別人勝過自己而產生的一種有抵觸性的消極情緒體驗。當別人某一方麵超過自己時,自己的心裏就酸溜溜的不是滋味,於是就產生一種含有羨慕和憎惡、怨恨和憤怒、失望與猜疑、虛榮與屈辱等並存的複雜情感,這種情感實際上就是嫉妒。
有這種心理的人,他們容不得別人超過自己,害怕別人得到自己無法得到的名譽、地位等,在他看來,自己無法做到的事別人也休想做到,自己得不到的東西,別人也不能得到。
在我們的人生曆程中,難免遇到失敗和挫折,但我們能否取得成功,關鍵在於我們是否能心平氣和地接受糟糕的事實,然後再設法彌補。如果我們總是懷有嫉妒之心,就不會自覺地看到別人的優點,而看不到自己的優點。如此一來,在這種對自我的錯誤認識中,想取得進步和成功又談何容易呢?
其實任何人都有缺點,都有不如別人的地方,當別人在某些方麵超過自己時,就應該有意識地想一想,自己也有比對方強的地方,這樣就會讓失衡的心理天平重新恢複到平衡的狀態。
不僅如此,在為人處世的過程中,我們還應注意不要以自我為中心,而應以客觀、公正的眼光判斷他人,要遵循與人為善的準則。如果經常看不起別人,不把別人的成績當一回事,隻看重自己的優點,這樣也容易嫉妒別人。因此,我們要努力跳出以自我為中心的圈子,這樣才能擺脫痛苦。
★看清嫉妒的危害
嫉妒是一種損人害己的不良心理。如果總是沉溺於嫉妒的不良情緒中,不但會讓你的精力分散,延誤自身素質的提高,還會產生怨恨、抑鬱等負麵情緒,從而影響到自己的人際關係,日常生活、工作等各方麵。所以,遠離嫉妒的第一步,就是要看清嫉妒的多方危害,時刻提醒自己。
★提高自身實力
人們之所以會嫉妒,大部分原因就是覺得自己不如別人,不希望別人比自己強大。所以,消除嫉妒最好的辦法,就是努力讓自己的學識、能力等自身素質不斷提高,讓自己不斷強大起來。當你超越別人時,心中失衡的天平不再傾斜,嫉妒也就消失不見了。
★改變自私心理
嫉妒是一種非常自私的自我膨脹表現。因為害怕別人的強大會對自己的利益造成不利,所以就以嫉妒的方式來進行自我保護。自我保護是人類的一種本能反應,但過度的保護就成了自私,所以,要想消除嫉妒,就要改變自己的自私心理。
★客觀地看待和評價他人
尺有所短,寸有所長,每個人都有自己的優缺點。你不可能什麼事都比別人差,別人也不可能任何方麵都比你優秀。要客觀地看待自己,不要隻看到自己的缺點而看不到優點。同時還要理性客觀地判斷別人,正確衡量雙方的差距,為自己找到一個平衡的支點。
★換位思考
換位思考,也就是將心比心。當你的嫉妒之火燃起時,可以試著去站在對方的角度和位置想一想,體驗和理解別人此刻的感受,也許你內心的妒火就會就此熄滅。
有差異,就會有比較,有比較就會有競爭。在我們的生活中,競爭無處不在,嫉妒也很難完全消除。當你心懷嫉妒的時候,你的內心會潛在一種破壞他人幸福的傾向。在這種情緒的影響下,你會對自己的不幸失去積極的認知,更多時候會深感無奈,無法容忍別人的優秀和快樂,甚至使出卑劣的手段去破壞別人的幸福。
但這樣的負麵情緒,還是盡量避免的好。拔除心靈的這顆毒瘤,放下那些沉重的枷鎖,你的生活才會輕鬆自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