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1.W
瓦格納
【溯源】 德國作家歌德的詩劇《浮士德》中的人物,主人公浮士德的弟子。瓦格納隻知道在書本中研討生活,把自己關在中世紀的書齋中埋頭讀書,想成為一名受人尊敬的學者。他唯一的樂趣就是“從此書飛到彼書,從此章飛到彼章”。
【釋義】 指代書呆子、老學究,或諷喻脫離生活和實際,庸俗自滿的人。
外邦人
【溯源】 因為猶太人自稱為上帝的特選子民,所以在《聖經·新約》中,外邦人主要指希臘人和羅馬人,以及受當時希臘文化影響的民族。
【釋義】 現用來泛指在某個範圍或群體以外的人。
豌豆色大衣
【溯源】 源自俄國作家普希金的諷刺小說《戈留興諾村村史》。在小說中有一位身穿豌豆色大衣的作家,這位作家實際上就是臭名昭著的法代·布爾加林,專門向沙皇當局告密的特務。 後來,“豌豆色大衣”便成為沙俄密探和特務的同義語。
【釋義】 指代特務、密探或間諜。
豌豆上的公主
【溯源】 源自丹麥作家安徒生的同名童話。有位王子想娶個真正的公主為妻,但找遍全世界也沒找到。在一個狂風暴雨的夜晚,有個女子前來借宿,並聲稱自己是真正的公主。老皇後在為她鋪被的時候,在床榻上放了一粒豌豆,又在上麵鋪了二十床墊子和二十床鴨絨被。第二天早上,公主說她輾轉反側了一夜,因為她感覺睡在一塊很硬的東西上麵,身上也被硌得青一塊紫一塊。大家見她有這麼嬌嫩的皮膚,確信她是位真正的公主,王子便娶她為妻。
【釋義】 用來諷刺嬌生慣養、弱不禁風的人。
玩霍克斯博克斯
【溯源】 德語成語。據傳“霍克斯博克斯”原為英國一位魔術師的名字,十七世紀由英國經荷蘭傳入歐洲大陸,成為魔術師變魔術時念的咒語。1667年,英國一本關於魔術技巧的教科書《少年霍克斯博克斯魔術解析》傳入德國。“玩霍克斯博克斯”一語即流傳起來。
【釋義】 喻指某人故弄玄虛。
婉言可以釋怒
【溯源】 源自《聖經·舊約·箴言》。原文為:“回答柔和,使怒消退。言語暴戾,觸動怒氣。智慧人的舌,善發知識。愚昧人的口,吐出愚昧。耶和華的眼目無處不在,惡人、善人,他都鑒察。”其中“回答柔和,使怒消退”即“婉言可以釋怒”。
【釋義】 指說話時語氣如溫和委婉,就可以化解對方的怒氣。
汪達爾人
【溯源】 古日耳曼人的一支。公元429年,汪達爾人在首領薩利克的率領下,橫渡直布羅陀海峽,進入北非,又於439年攻陷迦太基城,建立了汪達爾王國,奪得羅馬帝國阿非利加行省的大部分疆土。445年,汪達爾人攻陷羅馬城,在城內進行十四天的燒殺搶掠,破壞了大批量的文化藝術珍品,他們的野蠻行徑使羅馬王朝感到非常震驚。布魯瓦的主教亨利·格雷戈伊雷在給修道院的報告中,索性把羅馬珍貴文物的被毀全歸罪於汪達爾人,並將這種摧殘文化藝術珍品的行為稱作“汪達爾主義”。
【釋義】 指代大肆破壞文化藝術珍品的人,或毀滅一切的破壞狂。
往慕尼黑運啤酒
【溯源】 德國南部的巴伐利亞盛產啤酒花,啤酒業十分發達,釀造的啤酒被稱為“巴伐利亞牛奶”,尤其首府慕尼黑更是以釀造啤酒為傳統行業。慕尼黑不但有七座著名的啤酒廠、舉世聞名的啤酒節,甚至在理工學院都開設了啤酒專業,為世界各國培養啤酒釀造師。
【釋義】 喻指多此一舉,根本沒必要。
往賬單上撒鹽
【溯源】 法語成語。在古代的法國,食鹽非常珍貴,如果在食品中多用了鹽,就要提高食品的價格。於是,很多飯店和旅店的老板在與顧客結賬時,常常謊稱飯菜中多用了鹽,在賬單上增加“多用鹽”一項,以此向顧客多收費。“往賬單上撒鹽”一語即由此而來。
【釋義】 喻指故意哄抬價格、索取高價。
往爪子上抹油
【溯源】 公元六世紀法蘭克王國的國王克洛戴爾一世時期,教會被授權向出售豬肉的人征收什一稅。為了便於征稅,巴黎教會把豬肉市場設在巴黎聖母院前的廣場上。稅吏在收稅時,出售豬肉的人常常偷著往他們手裏塞上塊豬油或豬肉,以便繳納少量稅額,這樣稅吏的手上便被抹了油。“往爪子上抹油”一語即由此而來。
【釋義】 表示用物質或金錢賄賂某人、收買某人。
往嘴裏放甘草
【溯源】 甘草也稱為“甜草”,根和莖很甜,往別人嘴裏放甘草,就是給其些甜頭嚐嚐,堵住他的嘴。德國中世紀劇作家薩克斯在《三個醜角敲板說唱》中提到對付潑婦罵街的辦法,就是“向破口大罵者的嘴裏放甘草,這一招準有效”。
【釋義】 喻指用溫言軟語勸說對方,使對方不再發怒。
威廉·退爾
【溯源】 十四世紀瑞士民間傳說中反抗奧地利暴政的民族英雄。威廉·退爾是烏裏郡比格倫地方的農民,因為蔑視奧地利當局,被迫向放在兒子頭上的蘋果射箭,後因威脅要殺死總督被捕,在送往監獄的途中逃脫,最後終於在一次伏擊中殺死了總督。
【釋義】 指代敢於爭取自由、反抗暴政的英雄。
維吉爾
【溯源】 維吉爾(前70~前19)是繼荷馬之後古羅馬最重要的詩人,主要著作有史詩《埃涅阿斯記》和《農事詩》。自公元四世紀起,羅馬基督教會認為他是未來世界的預言家和聖人,使其在中古時代享有特殊的尊榮地位。但丁在《神曲》中尊他為老師、楷模和引路人,他的史詩也成為許多詩人的範本。
【釋義】 喻指富有經驗、充滿智慧的帶路人。
維納斯
【溯源】 古羅馬神話中的愛神與美神,即古希臘神話傳說中的阿佛洛狄忒。傳說世界之初,統管大地的該亞女神與統管天堂的烏剌諾斯結合生下了一批巨人。後來夫妻反目,該亞盛怒之下命小兒子克羅諾斯用鐮刀割傷其父。烏剌諾斯身上的男根落入大海,激起泡沫,就這樣誕生了維納斯。
【釋義】 被用作愛情、性欲、美的象征。
維特與綠蒂
【溯源】 德國作家歌德的小說《少年維特的煩惱》中的男女主人公。維特在一次舞會上結識了法官的長女綠蒂,她的音容笑貌、體態舉止無不使他神魂顛倒。綠蒂雖然已經與阿爾伯特訂婚,卻對維特非常傾心。阿爾伯特歸來後,維特經過激烈的思想鬥爭,最後決定遠離他們。因為運氣不濟,他在現實生活中處處碰壁,無法施展自己的理想與抱負,又在愛情的驅使下回到綠蒂的身邊。綠蒂已經做了阿爾伯特的妻子,為了忠於丈夫,不得不疏遠維特。綠蒂的態度使維特萬念俱灰,給她留下一封信後舉槍自殺。
【釋義】 代指熱戀中的情人。
未經刨過的人
【溯源】 在德國古代,工匠們常把學徒工比作有待加工的材料,用“被刨子刨過”來形容已經掌握技能的學徒工。1578年,德國埃爾富特大學的開學典禮上,陳列著鋸、斧、刨、鑽、銼等多種工具,表示新生將在學校裏接受“加工”,得到全方麵的教育訓練。被培養成有用的人才。
【釋義】 指代沒有受過教育的、頑劣、粗魯的人。
未識之神
【溯源】 語出《聖經·新約·使徒行傳》。使徒保羅在雅典見到滿城都是偶像,便對雅典人說:“眾位雅典人哪,我看你們凡事很敬畏鬼神。我遊行的時候,觀看你們所敬拜的,遇見一座壇,上麵寫著‘未識之神’,你們所不認識而敬拜的。我現在告訴你們,創造宇宙和其中萬物的上帝,既是天地的主,就不住人手所造的殿,也不用人手服侍,好像缺少什麼,自己倒將生命、氣息、萬物賜給萬人。他從一本造出萬族的人,住在全地上,並且先定準他們的年限和住所的疆界。”
【釋義】 原指上帝,後用來謔指不認識或不了解的人或事物。
為柏隆娜效力
【溯源】 柏隆娜是古羅馬神話中的女戰神,戰神瑪爾斯的妻子,其名字的本意即為戰爭。公元前四世紀,古羅馬開始設有柏隆娜神廟,並在廟旁舉行宣戰儀式:由祭司團的主祭司將一支長矛投進象征敵國領土的地塊,即標誌戰爭開始。後來,柏隆娜與瑪爾斯一樣,成為戰爭的象征。
【釋義】 意指服兵役、加入軍隊、投入戰爭。
為了過路的人
【溯源】 有一次,法國國王亨利四世在路過一座叫錫托的村莊時,忍不住讚歎那裏的景色:“啊,這裏真美!我的天啊,真是個美麗的地方!”有位修士聽到國王的讚揚,連聲說道:“為了過路的人。”亨利四世問他這句話的涵義,修士答道:“陛下,我想說的是,這裏很美,是對過路人來說的,不是對常住在這裏的人來說的。”
【釋義】 用來諷刺剝削階級不勞動就能擁有和享受人間的一切美好,而勞動者卻無權享受自己的勞動成果。
為了李子
【溯源】 在法國的都蘭地區、普瓦都地區、法蘭西島地區和勝東日地區,李樹園隨處可見。遇到收成好的年頭,李子多得使農民來不及摘取,隻能爬上樹將李子打落在地,再一筐筐裝起來,因此,李子在這些地區被視為最微不足道的東西。
【釋義】 喻指雞毛蒜皮、微不足道的小事。
為了漂亮的眼睛
【溯源】 語出法國劇作家莫裏哀的喜劇《可笑的女才子》。貴族青年拉·格朗吉和讓·克瓦西分別向資產者高爾吉畢斯的女兒和侄女求婚。因為不懂兩位女才子所期望的、風雅的求婚程序,遭到兩位小姐的冷落。他們懷恨在心,讓他們的兩個漂亮男仆穿上華貴的衣服,去向兩位小姐求愛。兩位仆人在小姐們的麵前假充斯文,編造歪詩,博得了她們的歡心。正當他們成雙成對跳起舞時,兩位仆人的主人出現在他們的麵前,揭穿了仆人的身份,並對兩位可笑的女才子說道:“不能讓他們穿著我們的衣服來博取你們的歡心。你們要是願意愛他們,那就為了他們漂亮的眼睛而愛他們吧。”兩位女才子頓時悔恨交加、無地自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