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章 心靈規劃:誰的心態好,誰就走得遠(3 / 3)

消除恐懼心理

我們每個人都有自己懼怕的事情或者情景,俗話說得好:“一朝被蛇咬,十年怕井繩。”很多人在受過刺激以後,就會在大腦中形成一個興奮點,當以後再遇到同樣的情景時,就會喚醒過去的經曆,從而產生恐懼的感覺。

恐懼是一種很重要的心理反應,這種心理不僅不健康,而且也是非常消極的。恐懼心理也往往總是伴隨著緊張、焦慮和苦惱,使人的神經處於一種高度緊張的狀態。恐懼不僅會讓人的意識變得狹窄,還會降低判斷力和理解力,甚至讓一個人喪失掉理智和自控能力。心理學家認為,一點點的恐懼會影響健康,但是當恐懼心理加劇到某種程度時,或者是達到質變的時候,就會變成病態了。

生活中有很多這樣的人,對於別人不怕的事情或者情景,他就特別害怕。尤其是人到四十以後,似乎車、房、錢財等一切都擁有了,但是擁有的東西越多,卻開始越來越害怕失去,患得患失的心理更加嚴重。尤其當挫折降臨的時候,少了以前的年輕氣盛,多了人到中年的猶豫不決。尤其是在麵對我們曾經失敗過的地方,曾經的挫折就像一個經過時間不斷膨脹的老虎一樣站在了我們的麵前,讓我們戰抖不已。

可能很多人羞於承認自己的這種感受,覺得已經是40歲的人了,還對挫折存有恐懼是一件很丟人的事情。其實不然,不管人到了什麼樣的年齡,都需要不斷完善和成長,恐懼是一個與人的生存如影隨形的情感,什麼時候的人們都會有恐懼感,比如小時候對“鬼”的恐懼、長大後對“愛”的恐懼、對自我的恐懼、年老後對死亡的恐懼等,隻是年齡不同,內容也不同而已。因此,我們需要做的,就是如何來戰勝這些恐懼,消除這種恐懼心理。

首先,應該找到自己的優點,培養自信。自卑也是恐懼的表現,提升自信就要找到自己的長處,拿自己的長處去和別人的短處相比,慢慢地就會改變對自己的看法了。同時,還要把自己的注意力轉移到感興趣的事物中去,讓自己多參與一些活動,多收獲一些成功和喜悅。

其次,還要擴大自己的知識麵。我們對周圍事物的認知能力提高了,拓寬了視野,確立了正確的目標,才會對可能發生的各種變故做好充分的思想準備,增強自己的心理承受能力。另外,還可以用一些偶像來激勵自己,學習英雄人物的事跡,學習他們勇敢頑強的精神,同時也培養自己樂觀的人生態度。

必要的生活磨煉也是戰勝恐懼的有效方法。在生活中,為了培養自己頑強的精神,可以去一些艱苦的環境下磨煉自己,也可以加強自己的心理訓練,提高自己的心理素質。這樣即使遇到再險惡的情景,自己也能做到沉著冷靜、機智應對了。

步入中年以後,我們所擁有的時間已經越來越少。因此,不要再為某一次的接人待物欠缺周全而自怨自艾,也不要再為一件事情沒有做好而煩惱,不要懼怕,也不要放棄,以一種平常的心態去麵對世事的繁雜與困擾,給自己的心靈一片安靜的樂土。

宣泄有招

不管是人還是動物,在遇到一些不順心的事情時,都會本能地做出一些不理智的行為來宣泄自己的情緒,以求心理的平衡。然而宣泄的方式不當,就會對別人造成傷害。

在生活中,當我們遇到不順心的事情時,性格開朗的人會把它們說出來,而性格內向的人則往往憋在心裏,一個人生悶氣。久而久之,就可能引起心理疾病,嚴重的還會導致身體的疾病,比如高血壓、冠心病、偏頭痛等。那麼,怎樣宣泄這種不良情緒,才能保證身體和心理的健康呢?

首先,一定要學會傾訴。當遇到不開心的事情時,不要把不良情緒壓抑在心裏,找幾個知心的朋友一起聚一聚,把心理鬱積的消極情緒傾訴出來,以得到別人的開導和安慰。

音樂對治療心理疾病有特殊的作用,通過聽一些不同的樂曲就能把人們從不同的病理情緒中解脫出來。而高聲歌唱更是排除緊張和激動情緒的有效手段。當你把不滿情緒積壓在心裏的時候,可以通過唱歌來緩解情緒。

一個人情緒不好的時候,內心總是十分地激動、煩躁、坐立不安。這時可以試著讓自己靜下來,比如觀賞一下鳥語花香,默默地侍花弄草,或者揮毫潑墨,垂釣河邊,以一種清靜雅致的態度來平息心頭的怒火,排解心裏的壓抑。

哭是人類的一種本能,是發泄不愉快心情最直接的手段。短時的痛哭是釋放不良情緒最好的方法,人在流淚的時候還會產生高濃度的蛋白質,對減輕和消除我們的壓抑情緒有很好的作用。

其實,總的說來,一個人之所以會產生不良情緒,很大程度上和自己的心態及人生態度有關。一個自得其樂、不怨天尤人的人,往往不會讓情緒影響到自己。

在生活中,隻要我們自己的心態平和一點,不去爭一些無所謂的東西,不去為一些小事煩惱和氣憤,不去為生命的不公而抱怨,不去為失敗而氣餒,那麼,那些不良的情緒還怎麼能夠影響到我們呢?

無聊是一種想有欲望的欲望

無聊在我們的生活中司空見慣,但無聊並非什麼都不想做,相反它是一種欲望,一種想有欲望的欲望。既然如此,解決無聊的辦法,就是用情趣和愛好充實自己,不要讓秋陽般的人生被無聊所消磨。

著名學者周國平曾說過:“無聊是一種想有欲望的欲望。”意思是說,無聊並不是什麼都不想幹,而是想找到自己想幹的事情,卻又難以找到的狀態。因此,解決無聊的辦法,就是多多培養自己多種興趣。

人到中年,在我們每日應對的生活工作中,會遇到有意義的事,會遇到有意思的事,會遇到既有意義又有意思的事,但也會遇到些推不開、甩不掉的瑣屑無聊之事,猶如夏日遭受蚊蟲的叮咬,不至於大痛但確實鬧心。

當我們終日皺著眉頭去應對這些事情時,應對結束的時候,恰是痛苦無聊之感開始在心底蔓延的時候。長此以往我們將有可能成了慵懶、疲頓、了無生趣的人。所以人活著不能隻是工作,更不能隻去應對這樣一些工作。活著是生活。生活就應該是生動地活著。所以,在工作之外我們每個人應該找到適合自己的生動活法。

比如工作之餘,尤其當瑣屑無聊來擾我們時,我們可以去讀喜歡的書,寫想寫的文章,總之要為自己的情緒釋放找到一個最合適的出口,人的心靈確實需要詩意地棲居。清晨起來,你可以到陽台看看你養的花;晚飯後,你可以外出散散步;周末你可以帶著家人去爬山;你可以推掉所有的飯局,無任何目的地、輕鬆愉悅地、無拘無束地吃一頓……

每個人都是由一個“物質的自己”和“一個精神的自己”構建而成。這個“物質的自己”,姑且叫做“現世的自己”;這個“精神的自己”姑且叫做“出世的自己”。現世的自己要工作、要掙錢,為自己更為他人。這期間所遇之事不管你喜歡還是不喜歡,願意做還是不願意做,你都得去做。這時人是理智地活著、功利地活著。這時的人也會有成就感,但是否有發自內心的長久幸福感,這是不一定的。因為人還有一個精神的自己,即出世的自己,隻有這個精神的自己獲得了真正的滿足,人才會有長久的發自內心的幸福感。因為從人性的歸屬角度講,人首先是屬於他自己的,其次才是屬於他人的。當一個人掙得了金錢,可以供家人享用,他會獲得成就感;當一個人為別人付出了時間與精力,獲得了道德的褒揚,他也會有成就感。試想,人的一生都是在為他人而活,他是否會有真正的人生快樂?他在某一特定的時刻,是否也會有深深的失落感?我覺得真正的人生快樂和幸福感,是看這個人在多大程度上為自己而活,這不能單純用世俗的道德觀念來評判為自私。因為心靈的快樂源自沒有功利目的地去幹你喜歡的、你願意幹的事,不管所幹之事是大還是小,即便這樣的小事累積起來也會收獲許多內心的幸福。

正如人們總喜歡去懷念自己的童年時代,覺得童年是無比的美好,童年的美好不關乎物質。那是因為童年的自己還不是一個社會人,他不需要背負責任感,他做事還不需要理智戰勝感情,他可以率性而為。他率真地為自己而活,那完全是一個精神的自己、一個出世的自己。如果說童年是精神的自己,那麼中年就是物質的自己與精神的自己衝撞之時。

處在人生的中年,物質的自己與精神的自己經常發生衝撞,倘能在瑣屑無聊來擾時,尋到人生的趣味,讓二者和諧共生,我們一定能活出一個生動的自己。

人生處處是起點

很多人到了中年,都以為人生該到了定局的時刻:該成功的都已成功,不成功的就再也不會成功;到達了事業的頂峰,再無攀上去的動力,因為失敗,從而一蹶不振。當你擁有這樣的心態時,你需要看到的是人生的旅途中,不一定總是沿著一個方向、一個目標前進,新的起點隨時可能出現。人生處處是起點。

初春,當大地的所有生命都在迎接新的一年時,有一棵老樹卻在默默地等待生命的終點。

一個小女孩走過,很傷心地對爸爸說:“爸爸,它要死了。”爸爸笑笑,摸著孩子的頭:“孩子,你看!”原來已枯的樹枝上,一莖嫩芽迎風舞著,泛著鵝黃的葉子上還沾著一顆晶瑩的露珠,在陽光下熠熠生輝。爸爸望著驚喜之餘仍露一絲不解的孩子,微笑著說:“它雖然枯萎了,但另一個新生命又出現了。生命是不息的。就像跑道上的起點與終點,是永遠相連的,你以後就會明白的。”

“起點與終點是相連的。”好精辟的想法。

這不就與人生是一樣的道理嗎?

起點之於人生,猶如源頭之於長河,嫩芽之於大樹。長河雖隻有一條,大樹雖隻有一棵,可源頭、嫩芽是很多的,所謂萬涓成河,千芽滿樹。人生的歸宿雖隻有一個,但人生路上的起點卻是很多的。從任何一個正確的起點走下去,都有可能柳暗花明,走出一條光明的大道,走向成功的頂點。

但在現實生活中,很多人到了中年,都以為人生到了該定局的時刻。有人認為該成功的都已成功,不成功的就再也不會成功。有人認為自己已經到了頂峰,再無攀上去的動力。還有的人因為失敗,從而一蹶不振。總之,各有各的理由。

當你擁有這樣的心態,你需要看到的是人生的旅途中,不一定總是沿著一個方向、一個目標前進,新的起點隨時可能出現。“路漫漫其修遠兮,吾將上下而求索”是屈原另尋救國之路的起點;“安能摧眉折腰事權貴”是李白走向詩人輝煌的起點;“苟利國家生死以,豈因福禍避驅之”是林則徐流放後選擇的起點;“數風流人物,還看今朝”是毛澤東開創新時代的起點。有時,人生的命運是不以人的意誌為轉移的,不能因一條道路堵死,而沉淪自棄、一蹶不振。

每天,我們都在迎接新的開始。生命中處處是起點,亦處處是終點。飄零的花瓣告別了夏日的絢爛,卻迎來了秋果的累累。東方欲曉之時便是今天的起點,亦是昨日的終點。甚至每時每分,都會是一個生命嶄新的起點,需要你我十二萬分的熱情來迎接;它也會是往昔的一個終點,需要你我坦然地揮手告別。

當你的生命之舟駛入泥濘不堪的沼澤,你應當這樣鼓勵自己:苦難的起點與通往成功的大道是相鄰的。當你振作自己,耳畔聽到來自心靈的號角,那就預示著你的苦難即將過去,蔚藍的海洋與明朗的天空即將回到你的視線。

當你的生命飛船飛抵了深邃蔚藍的太空,你也該這樣告訴自己:飛離太空的一刹那,你就不再擁有成功的光環了。在你麵前的是一個更新、更高的起點。誰也無法永遠沉湎於成功之河。你應該清醒地知道:你仍需要不斷向前。

人生本來就在起點與終點的漩渦中回轉。更多的時候,成功或是失敗都隻是一個生命中的必經驛站。我們不能因高潮而過分興奮,也不可因低穀而過分頹廢。對於生命中的一個個起點和終點都保持良好的平常之心才是智慧人生的法寶。

人生是短暫的,“天地曾不能以一瞬”,我們不能延長生命的長度,但可以拓寬生命的寬度。我們要讓短暫的生命像流星一樣劃過天空留下亮麗的光彩。人生之路雖然崎嶇坎坷,但從來不會讓人絕望。人生不要懼怕迷惑,更不應憂慮失敗,因為路就在腳下,跌倒了站起來,譬如爬山,從山下任何一個地方向上攀登,都能抵達峰巔;仿佛航海,從任何一片水域起錨,都能到達彼岸。

人生處處是起點。人到中年,隻不過意味著一段時間的終結,但這無疑又是一個新的起點。既然如此,何不淡忘那些輝煌也好、落魄也罷的記憶,迎著新的起點欣然邁進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