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章 贍養和撫養規劃:上有老,下有小(1 / 3)

第四章 贍養和撫養規劃:上有老,下有小

“上有老,下有小,”這是我們在生活中經常聽到的一句感慨,簡簡單單的6個字,便概括出了中年人所要麵臨的現實處境——上要贍養父母,下要撫養子女。而且,在大多數情況下,說出這句話的人,多帶著苦衷溢於言表的神情,也往往是在境遇不佳或心情不愉快的時候,借助於這句話發出對生活的感慨。

受我國長期以來計劃生育政策的影響,一個家庭隻允許生一個孩子。而在世界老齡化的大背景下,伴隨著人們現代社會價值觀念的變化,將來可能出現這種情況:那就是一對夫婦要照顧雙方父母,共4位老人,還得外加一個孩子,人們將這種家庭模式稱為“4+2+1”模式,並且打趣地稱這樣的夫婦是“夾心族”。“夾心族”,這是一個多麼形象的比喻,中年人變成了夾在老人和小孩這兩片麵包中間的奶油,父母和兒女,他們都需要我們的照顧,需要我們的陪伴,需要我們的付出。學術界就把“夾心族”定義為同時有小孩和至少一個健在父母的人群。現在在大眾媒體和其他領域,“夾心族”問題也開始引起了廣泛的關注。

歲月不饒人,中年的到來也讓人覺得是轉瞬即逝一般。盡管如上文所說,要“被夾”,要麵對年邁的父母、尚未長大成人的孩子,還要保持事業的順利發展,家庭工作兩不誤。但是,“上有老,下有小”是一種別樣的幸福,不經意間,我們會感歎——上有高堂可膝前盡孝,下有兒女可傳承血脈,這是何等的欣慰啊!

在中國的傳統文化中,“父母健在,兒女雙全”,曆來被認為是理想的家庭。雙親尚在,我們還可以盡孝順他們的責任,還可以做一個他們眼裏永遠長不大的小孩子;孩子尚小,還要我們操勞,我們就更有拚搏的動力。為兒為父者,為女為母者,那種牽腸掛肚的孝,那種費心勞神的愛,都是無怨無悔的。不管生活怎樣艱難,無論命運如何坎坷,人們總是抱著“但願人長久”的信念,總要極盡可能地去維係與嗬護這“上有老,下有小”的美滿。它飽含淳樸的天下第一情,擁有神聖的人間天倫樂。因此,當上有老下有小的時候,我們應該感到幸福。

總之,我們一切的付出,都有家庭在背後支持和關照。無論在外麵遇到多大的風浪,上有老下有小的幸福家庭,都是人生中最美妙的港灣,是我們永遠溫暖的懷抱和永遠精準的航向。那麼,在忙於工作、累於生計、贍養父母、撫養子女等諸多責任義務集於一身的時候,做好贍養和撫養規劃就是十分必要的了,如何長久且有效地經營好家庭,讓家庭成員永遠都都感到幸福?如何處理與公公婆婆、嶽父嶽母之間的關係,握好人生這塊“寶”?如何成為孩子成長路上的良師益友,而非絆腳石,伴隨他們度過快樂的時光?這些問題都是本章要集中探討的。

幸福家庭有秘訣

家庭是人類曆史上最古老的一種製度,在社會的進步與發展中發揮了重要的作用。家庭是社會的基本細胞。自古以來,穩固、和睦的家庭往往會形成和諧統一的社會,反之,各個細微的家庭都處於四分五裂的局麵,那意味著整個社會也將麵臨崩潰的邊緣。家庭之於社會,就如人體身上的千百萬個細胞,家庭構成社會,社會也從反麵影響著家庭。

那麼,什麼才是幸福的家庭?可能不同年齡段的人對幸福都會有不同的理解。小時候,讀書成績好,受到師長的表揚,沒準兒心裏就覺得非常幸福;長大了,找到一份不錯的工作,掙錢多就意味著幸福;到了結婚的年齡,覺得能找到一個終身好伴侶,有房、有車、功成名就,這個時候就是幸福……

在一項關於“什麼是幸福美滿的家庭”的調查中,參與調查問卷的人,給出了以下這些或短或長的答案:“父母慈,兒女孝,尊老愛幼;家人關係融洽,遇事有商量;經濟上過得去,衣食無憂”;“夫妻坦誠相待”、“既沒有什麼奢侈品,也不缺少必需品!善待雙方老人,體諒對方,愛護孩子”;“在一起互相理解,互相關心,不猜忌對方,給對方空間,彼此忠於對方,始終愛著對方,有一個可愛的孩子,聽話認真,過著想要的生活,足夠了”;“一家人在一起”、“理解,寬容”;“需要用愛去經營。愛就是忍耐、包容、信任”……

這些都是真實而又樸實的回答,沒錯,一家人在一起就足夠了。對於在外拚搏將近半輩子的中年人來說,人生最大的幸福就是——上有老,下有小。這個時候,中年人已逐漸成長為家庭和社會的棟梁,已積攢了不少社會經驗,有成功,也有失敗,有洋洋得意、自得其樂的體會,也有一蹶不振、垂頭喪氣的慨歎。但無論如何,真正細想下來,上有老,下有小的家庭,就是一個暖和的安樂窩。

想象一下,一個幸福美滿的中年家庭,一家人其樂融融的情景:晚上下班後,進門能看到忙忙碌碌準備晚飯的母親和愛人的身影,一家人在一起快快樂樂地共進晚餐,大家一起暢談當天的所見所聞,兒女興致勃勃地談論學校裏發生的事。父母被逗得開懷大笑。這是人生多麼愜意的一種享受啊!

上有老下有小的時候,作為中年人,我們應該感到幸福,因為我們已經褪去了青春的青澀,洗盡了生活的鉛華,懂得了感恩,懂得了回報,懂得了珍惜和付出。父母都還健朗,我們可以孝敬他們,可以圍繞在他們身邊,還可以做一個他們眼裏永遠長不大的孩子,感受那份永遠不會蒼老的父愛母愛;因為自己的孩子還在成長階段,還要我們養育和操勞,我們就更有了努力拚搏的動力。

不知你們有沒有從反麵去想過,按照正常的生命自然規律,老人駕鶴西歸的時候,為人兒女的我們恐怕年紀也早已不小,生命的黃金時代早已過去,那個時候,“子欲養而親不待”,真是生命中一種永遠不能彌補的遺憾,這如何算得上是完整的幸福?而還沒有兒女的時候,我們的人生也不是完整的,生活的曆練還沒有使我們完全成熟。生命的完整和圓滿始終要等到孕育下一代才算完成。因此,為家庭、為生活,我們的奔波和努力才更有了希望和目標。無論在外麵遇到多大的風雨,家庭的港灣是我們永遠溫暖的懷抱。我們的辛苦和付出,都有家庭、有父母在背後支持和鼓勵,即使再苦再累,也是值得的。

說到這裏,一個問題就出現了:如何給幸福家庭保鮮?如何讓家庭長久地沉浸在愛的寬鬆氛圍中?如何解決那些突如其來的家庭危機?這恐怕也是每個步入中年的人,應該關心和在意的問題。1994年,聯合國社會發展委員會作出決議,從1994年開始,將每年的5月15日定為“國際家庭日”(International Day for Families),這昭示著人們要用生命和愛來建立溫暖的家庭,提高社會對家庭的關心以及對家庭問題的關注。

我想說的是,幸福家庭有秘訣。每個幸福家庭必定都是在家庭成員彼此遵循的規則中不斷被經營完善的。要知道,生活的壓力是存在的,家庭內部雞毛蒜皮的大事小情、你怒我笑,更凸顯出“責任”、“寬容”、“理解”這些字眼的重要性。

想想老人和孩子,終有一天會和自己分手,他們中有的進入了不為人知的虛無世界,有的有如翅膀硬朗的大鳥,展翅高飛。到那個時候,那種日子,便會成為最真實的記憶和一生的懷念。我們沒有理由不去珍惜生命裏那種日子,那是上蒼賜予自己最美好的一世情緣。世間,有一種壓力,叫上有老,下有小;還有一種責任,叫上有老,下有小;更有一種幸福,叫上有老,下有小!什麼是人生最大的幸福——那就是上有老,下有小!

下麵,我們分三個主題來具體探討關於掌握幸福家庭的秘訣,如何才能經營好幸福家庭。

莫把自己當唯一支柱

人到中年,往往同時要麵對父母贍養、子女教育和償還房貸這三座“大山”,經濟壓力相當重,心理壓力也可想而知。俗話說,家裏缺不了“頂梁柱”,在傳統觀念中,家裏的“頂梁柱”要支撐整個家庭,維持日常生活的正常運轉。但是,現代社會上出現了許多諸如“女強人”、“家庭煮夫”等新詞彙和時髦語錄,這充分說明隨著社會的進步、觀念的變化,“男主外,女主內”的傳統模式也在悄然發生改變。對於中年人來說,也應該緊跟時代的步伐,適當地作出一些改變和理念上的轉變。

中年是另一輩子的開始,為了自己,也為了家人,千萬不要把自己當做唯一支柱。有人說,“生活是需要不斷地簡單化、不斷取舍的,人才可能越來越通透”,人到中年,就要適當地放慢生活的腳步,保持樂觀的心態。

大家都說,壓力就是動力,但中年人跟年輕時候相比,很多方麵都失去了以前的優勢。對於中年人來說,這份壓力更多的是一份責任、一種義不容辭。這種責任,我們的父母曾經擔負過,需要我們代代相承。殊不知,每一個完整的人生,都應該肩負起這種責任。隻要人類存在,我們就應該讓生命一代代地繁衍下去,直到永遠。以下幾點可供你參考。

1.讓自己不時“幼稚”一把

中年人處在“夾心層”的尷尬位置,忙忙碌碌地追名逐利也是迫不得已的,將自己定位在家庭裏的“主心骨”,習慣了在風口浪尖的拚搏,歲月無痕,不知不覺間失去了很多美好的東西。有時他們會羨慕年輕人充滿幻想、享受激情,有時也會羨慕老年人安逸閑適、簡單快樂的日子。

其實,中年人往往是被生活束縛住了,被自己束縛住了,隻知低頭趕路,而不去辨清未來的方向,也不懂欣賞身邊的風景。何不讓自己不時地“幼稚”一把?扮演一回除卻“為人母、為人妻”等之外的角色,真正做一回自我。下麵是一些小建議,中年朋友可以參考一下。

(1)抽出時間與愛人來一次探險旅遊;

(2)做一次社會誌願者,奉獻愛心;

(3)放下手頭的公務,與家人一道野炊;

(4)花點精力撿回自己遺失很久的嗜好;

(5)讓自己像個孩子一樣放縱身心;

(6)與闊別多年的親人重逢;

(7)到先祖的墓前獻上一束花。

時間和情感對於中年人來說都是奢侈品,在這些放鬆的活動中,能夠找到為事業奮鬥時的激情,感悟生活的真諦。所以,中年人要充分地挖掘這件奢侈品——時間以及情感的價值。

2.分擔家務

美國一家研究中心最新民意調查結果顯示,越來越少的美國人認為孩子是婚姻成功的關鍵,更多的人認為分擔家務才是最新的幸福婚姻密碼。

中年人搭伴過日子,天長日久,多是女性包攬家裏的所有家務活兒,男性在外掙錢養家。特別是20世紀60年代成長起來的人,更是如此。當下“80後”新新人類可不是如此,家庭分工明確是必需的,就連分工都有新招兒,一個骰子就搞定。這是一種特殊的骰子,從淘寶店鋪賣家提供的圖片上可以清楚地看到,骰子的6個麵上並不是數字,而是瑣碎的家務活名稱,如買菜、做飯、洗碗、洗衣、擦地,還有一麵為待著。這款特殊的骰子在淘寶網上十分暢銷,有人給它專門命名為——家務骰子。這樣,用擲骰子的方法分配家務,講求公平,一定程度上可以提高做事效率。對於這種備受年輕人追捧的家務骰子,中年人偶爾嚐試一下,拋一拋,決定家務分工,倒也能給生活添幾分情趣。不論丈夫,還是妻子,我想沒有一個人是該被固定在一個崗位始終奉獻的吧!

從另一個角度來講,社會上的男女都是平等的,沒有什麼所謂的地位高低。中年人也該換換觀念,家務活最好分工合作,洗衣、買菜、燒菜、擦地板等這些細碎的事情,不要讓女性成為“家務支柱”。在為家務事煩惱的時候,不妨用上述新鮮的方式解決,有助於促進家庭和睦、和諧。

3.“家庭煮夫”VS“女強人”

家庭煮夫算是個時髦詞兒,特別是在熱播劇《婚姻保衛戰》裏提出後,受到各方的評論和關注。它來自於諧音的家庭主婦,一般指在家做家務(包括煮飯,洗衣)、照顧孩子、伺候老婆的男人。另外,在老婆內優外患的時候,家庭煮夫還要主動替老婆分憂。這一詞的提出,使得新好男人又提升了一個高度,也使得男主外女主內的男女分工,來了乾坤大倒個兒。有人該說,這個世界好瘋狂,這個世界好無奈!

自18~19世紀歐洲女性主義興起後,女性在社會生活中的附屬地位也漸漸獲得改善。女強人的出現,就是一個很好的例子。如同很多女性呼喊的:現在的女人比男人更累,男人借著事業的借口總可以放任家務不管,而女人不光要顧家務還要顧工作。以前,女人的重心在家庭:三餐的供應、家居的整理、兒女的撫養等等,如果按照工作時間計算,必然多於男人的工作量!今日,女性在日趨平等的社會地位中,已經可以憑自己的智慧、能力,在社會上和男人公平地一較長短,可這“較量”的背後,卻是女性更多的付出,“職場女強人”不僅僅是一個封號,更代表了這些女性在工作上所付出超出常人的毅力與努力。

縱觀下來,家庭煮夫和女強人走的都是兩個極端,這或許是家庭中一方具有高度的責任感造成的吧。打造幸福家庭,可千萬不要走這兩個極端。中年人要量力而行,對於女性來說,不做完美主義者,事必躬親、一人獨攬會極大地消耗當事者的精力,而且也未必能產生實效;對於男性來說,適時恰當地給別人以責任和義務,充分調動周圍人的主動性和創造性,從而高效率地完成各項事務。

事實證明,真正的成功者遇事並不是一人承包,而是分擔責任和義務。最後要說的是,無論男女,都要學會照顧自己。在各項家庭和工作事務中,首位的是要關心自己、照顧自己。否則的話,將自己定位於“唯一支柱”的地位,長期無休止地付出和舍棄自己的基本需要,將可能難免給自己、也給別人製造出種種不幸。

完美家庭需共建

時間、精力和感情等的“投資”是對任何家庭的成功至關重要的一點。這個“投資”可稱為:承擔義務與責任。換言之,完美家庭需要共同的建設和維護,特別是對家庭的男女主人而言,共同承擔義務是必不可少的。

一些中年人的家庭,常因工作時間和精力這類問題,使得共同承擔家庭義務成為一句空話。一位父親是這樣說:“有時,我感到花時間同兒子在一起,比花時間在辦公室更值得。我覺得,作為一個父親比在辦公室寫一篇工作報告更重要。”這樣看來,共建家庭也是一種家庭規則,它就像馬路上的紅綠燈,決定著什麼能做,什麼不能做,並體現於每個家庭成員的思想觀念與語言和行動中。所以,一個家庭有沒有規則,與這個家庭是否幸福密切關聯。以下幾點可供參考。

1.和諧共處

有這樣一個有意思的調查:當1500個孩子被問到“你認為什麼能使家庭幸福”時,他們沒有選擇金錢、汽車或漂亮的房子,他們的回答是:和父母一起活動。他們說,做什麼並不重要,重要的是一起做。他們花大量的時間一起幹活、玩耍、參加娛樂活動、進餐,沉浸在快樂的時光中。

幸福的家庭認為全家共處的時間既要有意思,又要足夠長。高質量的相互交流不可能在幾分鍾內建立起來。一位職業婦女這樣寫道:“和女兒相處時間太少,卻用‘雖然隻有短短的15分鍾,但效果很好’之類的話來為自己開脫,那隻是搪塞之辭。”所以,家庭成員內部的共處是使一個家庭建設好的基礎。如果家庭是一盤散沙,那就談不上共建了。

2.與家人分享更多的時間

調查發現,幸福的家庭會把更多的時間花在家庭生活上,比起不那麼幸福的家庭來說,他們也更樂意和家人一起分享生活的樂趣。拿社會心理學家的話來說,這裏麵的關鍵就是“對於一個家庭來說,幸福就來源於那些彼此交流情感、共同享受生活、一起休閑放鬆的時間”。

下麵我們可以看到幸福家庭和不幸福家庭的一些對比。

(1)幸福家庭的成員們會一起共進周末晚餐。

(2)幸福家庭的成員們每天都會一起做家務,並每周至少一起鍛煉或出去娛樂一次。

(3)幸福家庭的成員們每天都會一起看電視。

(4)幸福家庭的成員們每年都會一起出門旅遊,或一起拜訪親戚朋友……

中年人要抽出更多的時間,拋開工作,與家人一起度過。如社會學家分析所說,其實我們和家人一起做了些什麼並不重要,重要的是,我們一起度過的是一段美好、快樂、放鬆的時間,這樣的時間越多,我們的家庭就會越聿福。

3.相互交流

有這樣一則小故事:

獅子和老虎之間爆發了一場激烈的戰爭,到了最後,兩敗俱傷。獅子快要斷氣的時候對老虎說:“如果不是你非要搶我的地盤,我們也不會弄成現在這樣。”老虎吃驚地說:“我從未想過要搶你的地盤,我一直以為是你要侵略我!”

由此可以看出來,溝通是多麼的重要。特別是在家庭中,相互溝通是維係家庭幸福的關鍵要素,多同家人交流,可以避免許多無謂的誤會和矛盾。幸福的家庭會努力捕捉對方的信息,進行有效的交流,有效的交流不一定會自然產生,它一般需要時間和實踐,但有效的交流意味著消除誤解。心理學家們都知道,有效的交流可以使人產生一種歸屬感,減輕人的失落感,緩解人的高度危機感。哪怕是在家庭出現問題、發生危機的時候,有效的交流更為重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