肯尼迪迫於無奈,不得不同意女記者也可以參加白宮舉辦的記者招待會。從此,莊嚴肅穆的白宮內廳,湧現出了越來越多的女記者。
之後的許多年裏,海倫幾乎總是第一個站起身來向總統發問的白宮記者,而且她的問題刁鑽古怪,一針見血。也是因此,1975年,她毫無懸念地成為了白宮記者團團長。
每次參加在黃金時間內的、麵向全國現場直播的記者招待會時,作為白宮記者團團長的海倫就會神情肅穆地戴上兩隻手表,以便把時間準確地控製在30分鍾以內。時間一到,不論采訪是否結束,她都會理直氣壯地站起來宣告:“謝謝您,總統先生。”
有一次,裏根在白宮記者招待會上遇到了尖銳問題的狂轟濫炸,他十分艱難地應對了25分鍾後,終於忍不住掃了一眼海倫,眼神似乎是在求救:“可以結束了嗎?”海倫對了對表,然後搖搖頭,堅定地告訴他:“總統先生,還有整整5分鍾!”
某報紙曾對海倫如此評價:“不用懷疑,40多年以來,當這個女人走近時,總統們就會發抖。她有刀子似的舌頭和利劍般的智慧。”而她卻在自己的新書中,作此回答:“多年來,我總有機會質問這個國家最有權力的公仆——美國總統。我承認,對這個職位我抱有敬畏,可並不是對占據這一職位的那個人,因為,我們的職責不是去敬仰一個領導人多麼位高權重,而是不時地把他們擱到聚光燈下,看看他們是否有負民眾的信賴。”
這位言辭犀利,連續向9任總統發難的女人,不但沒有失去她應有的光環,反而讓總統們對她越發敬重。
1984年,裏根在她獲得美國新聞俱樂部“第四權利獎”的時候,專門祝賀:“你不僅是一個優秀的、受尊敬的專業人士,同時你也已經成為美國總統的一部分。”
1995年,海倫75歲生日的時候,當政總統克林頓前來賀壽,並贈送她一份尤為珍貴的禮物——為時15分鍾的獨家專訪。
1998年,白宮記者團在政府的支持下,以海倫的名字,設立了海倫·托馬斯終身成就獎。她成為了第一位獲此殊榮的女記者,也成為了全世界名副其實的“新聞界第一夫人”。
縱觀曆史,多少出類拔萃者之所以能出類拔萃,很重要的一點就是,他們決不認輸,無論麵對多麼大的挫折,他們都不會低下高昂的頭顱,放棄自己的夢想。這世界物欲橫流,權貴交錯,要想發出真實的聲音何其困難,但海倫從未懼怕,雖曆經波折,但她的堅持讓世界變得真實了一點。
傷痛與冠軍
她是一個美國女孩,從小就十分迷戀冰雪,7歲時開始練習滑雪,並很快展露過人的天賦,於是,她夢想成為一名世界級的滑雪選手;14歲時,她已經成為全世界最優秀的少年滑雪運動員之一;16歲時,她入選美國國家隊。
2004年1月,她首次站上世界杯的領獎台;當年12月又首次獲得世界杯分站賽冠軍。但在2005年意大利舉行的世錦賽上,她卻與獎牌失之交臂。2006年都靈冬奧會,她是最大奪冠熱門。然而就在比賽開始前兩天,她在訓練時摔倒受傷,盡管她忍著背部和骨盆的傷痛參加了四項比賽,但均與獎牌無緣。
從此,她噩運不斷,傷病連連。2009年2月,雖然她在法國高山滑雪世錦賽上奪得兩金,卻在開香檳慶祝時傷到了右手拇指,險些被截肢;12月在加拿大舉行的世界杯分站賽上,她獲得速降賽冠軍,但膝蓋不慎撞到下巴上,舌頭被咬得鮮血淋漓;同月28日,她在奧地利林茨參加大回轉比賽時滑雪板被凸起的雪塊硌了一下,整個人飛了起來,然後重重地摔在雪麵上,造成左手腕骨嚴重瘀傷。
她摔得很重,正常情況下膝蓋撕裂都是很有可能的。所以當醫生說她隻是胳膊斷了時,她的丈夫托馬斯·沃恩鬆了一口氣。而她聽到後馬上就問醫生,怎樣才能拖著斷了的胳膊繼續滑雪!一般的運動員受傷後都要休息幾個月甚至數年才能恢複,而她卻連一聲歎息都沒有,丈夫稱她是特殊材料打造的。
就這樣,在2009賽季中她獲得七項世界杯冠軍,包括速降項目的全部五項賽事。她還連續三個賽季奪得世界杯總冠軍。然而就在2010年2月開始的溫哥華冬奧會開幕前夕,不幸再次降臨。她在奧地利的一次訓練中右腿脛骨受傷,整整一個星期無法訓練,這讓她的心理和身體都承受了巨大的壓力和痛苦。要知道,高山滑雪的速度高達120公裏每小時,相當於一輛汽車在高速公路上奔馳,這樣的高速對運動員的脛骨衝擊非常大。而冬奧會賽場上這條從起點到終點落差770米、全長2939米,號稱世界難度最大的賽道,讓很多懷揣著奧運夢想的運動員們望而卻步。於是,曾一度傳出這位奪冠熱門要退賽的消息。
再遭傷病的她,生怕發現自己的脛骨骨裂,從而影響比賽情緒,於是她強忍傷痛,拒絕接受X光檢測。幸運的是,比賽地惠斯勒山區賽前幾天雨雪不斷,高山速降的訓練和比賽被接連推遲,她因而得到了寶貴的療傷時間。
她又一次站在冬奧會高山速降的賽場上。傷病曾無數次宣判她的“死刑”,但她又一次勇敢地站了起來。這個沒有被命運眷顧的女孩,用自己的天賦和努力吸引了全世界的目光。
出發令一響,她就急速射出,像一隻矯健的雄鷹,在白茫茫的雪山盤旋翱翔。她又一次戰勝了自己,戰勝了對手,摘得桂冠。她成為美國曆史上第一個獲得該項目金牌的女運動員。
她就是有“冬奧會第一美女”之稱的美國選手林賽·沃恩。
“為了得到這個冠軍,我等了四年,這四年時間裏,我一直在為這枚金牌努力著,現在我是最幸福的人。”手捧金牌,沃恩激動得哭了,“傷病對我的確有影響,但當我一站在賽場上,就不會考慮其他任何因素,我要為我的汗水和之前所做的努力負責。”
2011年2月,林賽·沃恩首度獲得2011年勞倫斯世界體育獎“年度最佳女運動員”這一殊榮,可謂實至名歸。
站在夢想的賽道上,心無旁騖,堅忍不拔,奮勇向前,就一定能夢想成真,登上成功之巔,書寫人生的燦爛與輝煌。
為歌唱而生
2007年9月6日,被譽為世界三大男高音之一的帕瓦羅蒂於因胰腺癌在紐約家中逝世,享年71歲。
帕瓦羅蒂是一位令人高山仰止的天才的男高音歌唱家。聽到他的名字就想到了他那晶瑩圓潤的歌喉,他具有非常完美的音色,在兩個八度以上的整個音域裏,所有音都能夠迸射出明亮、晶瑩的光輝,一般男高音畏之如虎的“高音C”,他也能唱得清暢、圓潤而富於穿透力,因而被人稱讚為“高音C之王”。但是令人難以置信的是他並不識譜,而是依靠耳朵和他自己的符號替代音符係統來學習唱歌的。他一生致力於慈善事業令世人稱道,天才的背影與音樂的絕唱更令人永遠懷念。他的辭世似一顆明亮的大星從天而落,世間從此又失去了一顆藝術的明珠,人人為此扼腕歎息。從此,天籟之音隻能在懷舊碟片中唱響。
1935年,帕瓦羅蒂出生於意大利的一個麵包師家庭。他一出娘胎的號哭聲。就讓醫生驚歎不已:“我的天啊!多好的男高音!”他的父親是一個歌劇發燒友,他經常把卡魯索、吉利、佩爾蒂萊的唱片帶回家來聽,耳濡目染,帕瓦羅蒂也漸漸愛上了歌唱。並且從小帕瓦羅蒂就顯示出過人的歌唱天賦。
長大後,帕瓦羅蒂仍舊喜歡唱歌,但是他更喜愛孩子,並希望當一名教師。於是,他報考了一所師範學校。在師範學校上學期間。一位名叫阿利戈·波拉的專業歌手把帕瓦羅蒂收為學生。
快畢業的時候,帕瓦羅蒂問父親:“我應該怎麼選擇?是當教師呢,還是成為一個歌唱家?”他的父親告訴他說:“盧西亞諾,如果你想同時坐兩把椅子。你隻會從兩把椅子之間掉到地上。在生活中,你應該選定一把椅子。”
父親的話令帕瓦羅蒂下定了決心,他選擇了教師這把椅子。不幸的是,初執教鞭的帕瓦羅蒂因為缺乏經驗而沒有權威。學生們就利用這點經常在他的課上搗亂,最終他隻好放棄了教師這份職業,並選擇了另外一把椅子——唱歌。
十七歲的時候,帕瓦羅蒂的父親把他介紹到“羅西尼”合唱團。從此,他開始隨合唱團在各地舉行音樂會。他常常在免費音樂會上演唱,希望能引起某個經紀人的注意。可是,過了將近七年,他還是籍籍無名。眼看著周圍的朋友們都找到了適合自己的工作,也都成了家,而自己還沒有養家糊口的能力,帕瓦羅蒂苦惱萬分。偏偏在這個時候,他的聲帶上長了個小結。在菲拉舉行的一場音樂會上,他就好像脖子被掐住的男中音,在滿場的倒彩聲中被轟下台。
接連的打擊讓他想到了放棄。但是想起父親的話帕瓦羅蒂又冷靜下來,於是他繼續堅持。
命運的轉折發生在1961年。在一個國際音樂劇比賽中,帕瓦羅蒂因在《藝術家生涯》中扮演魯道夫而一舉成名。
1964年,他首次在米蘭·斯卡拉歌劇院演唱。1967年,他被卡拉揚挑選為威爾第《安魂曲》的男高音獨唱者,從此成為世界最佳男高音之一。1972年,帕瓦羅蒂在紐約大都會歌劇院與薩瑟蘭合作演出《軍中女郎》,在《多麼快樂的一天》,這一段被稱為男高音禁區的唱段中,帕瓦羅蒂連續唱出9個帶有胸腔共鳴的高音C,震驚國際樂壇。從此獲得“高音C之王”美譽。
帕瓦羅蒂60歲以後仍然保持著旺盛的歌唱實力,2004年3月,69歲的他在紐約大都會歌劇院上演了他的告別演出——《托斯卡》,演出結束後觀眾起立鼓掌長達12分鍾,場麵非常感人。
帕瓦羅蒂生前在接受媒體采訪的時候表示:“我知道自己一直是一個幸運和快樂的人。但是病魔突然而至。也許這些就是快樂和幸福所要付出的代價吧。”
2006年7月,帕瓦羅蒂被查出患上了胰腺癌,從此他與病魔進行了一場持久、艱苦的戰鬥,最終還是被癌症無情地奪走了生命。但是他在生命的最後階段仍保持著樂觀和積極的態度。帕瓦羅蒂的主治醫師安東尼奧尼說:“帕瓦羅蒂的病情越來越嚴重。他本人也十分清楚,但他始終想著要戰勝病魔……他最後走得非常平靜。”
他的網站在他去世後,援引他的話說:“我認為有音樂的一生就是美麗的一生。我把我的一生都獻給了偉大的音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