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聽‘金座’裏的人彙報說你回收的數量很可觀,想來你的工作效率一定很高,所以希望你能多為幕府出點力。”“金座”主管打量著他,“我們希望在你原有的基礎之上,再以更大的規模鑒定、回收舊幣。”“金座”主管平靜地說。
“能為‘金座’和幕府效力深感榮幸。我自己一直致力於擴大回收業務,隻是我目前很難再擴大了。”山田誠惶誠恐,如實回答說:“目前我的商店規模已經達到了資金允許的最大限度了。所以,對這件事,我恐怕很難做到。”
“你不就是資金周轉環節受到限製嗎?這沒有問題。你現在告訴我如果再擴大業務量的話,你還需要多少資金?”主管長出一口氣,輕鬆地說。
山田稍加思索,謹慎地回答說:“要是再擴大的話,我估計還需要3000兩銀子。”
“這不是問題,我可以借給你5000兩作為周轉資金。”“金座”主管慷慨地說。
果然,第二天,“金座”主管就派人送來了5000兩現銀。有了雄厚資金的支持,山田正夫決定大展拳腳,實現自己多年的夢想。他迅速雇了幾個夥計,重新建造廠房並購置了先進的設備,開始大規模地回收各種舊型貨幣,很快就成了一位大阪人人皆知的大型銀兩兌換商。
山田正夫的事業從此平步青雲、蒸蒸日上。他平均一年就能賺到7200兩白銀。賺錢的速度如此之快,是山田正夫從來沒有經曆過的,卻正是他夢寐以求的,他沒有想到一個小小的機會竟然會帶給他如此豐厚的回報。
芝加哥商人艾倫也是一個能夠在不同的處境中覓得機會力挽狂瀾的人。他總結自己的經驗說:“我的成功是因為善於發現機遇,並且在機遇麵前毫不手軟。”
艾倫的經商才華很早就顯露了出來。17歲時他在密執安州的一家雜貨店找到一份工作,幹得非常稱職,以至於不久便主管起店裏的全部事務。內戰結束時,艾倫又轉到芝加哥的馬歇爾·非爾德百貨商店,他幹得還是那麼出色,令人不得不佩服他的才華。應該說艾倫的這些複雜經曆為他以後的零售生涯積攢了非常寶貴的經驗,對他未來的成功大有裨益。另外,他還有意遊遍西部鄉村,與當地居民交談,從而發現了一個重要事實:居住在大城市以外的人們對需要購買的東西品種少、價格高感到不滿!這種情況在鄉村地區,尤其是農場地區的商店中普遍存在。
艾倫敏感的意識到這是一個難得的商機!抓住了這個機會就可能改變自己甚至是一個產業的命運!
為此,艾倫決定建立第一家大型函購公司,以解決農村居民的購買商品問題。然而一場天災差點兒使他的計劃成為泡影:他平時省吃儉用的積蓄在芝加哥發生的一場大火中化為灰燼。
艾倫沒有氣餒,他四處奔走,積極地尋找合作人。“功夫不負有心人”,最終他的內弟答應做他的合夥人。由於經濟的拮據,他們隻能將業務總部設在芝加哥一個馬車行的草料棚裏,從那裏出版了世界上的第一批“目錄表”,那是一頁羅列著以非常低廉的價格出售各類商品的名稱的一覽表。
在這種全新經營理念的支配下,公司開張第一年便生意興隆,在全美具有了一定的知名度。後來,公司與一個大型的農場主組織簽訂了供應合同,這成了公司在發展道路上一個重要的轉折點。
該組織在美國的影響非常大,能與其簽約本身就是一種巨大的榮譽。艾倫廣泛地向人們宣傳這一事實,不用說,它給艾倫的公司帶來了大量的訂單,公司的業務蒸蒸日上。
公司原先隻有一頁的目錄表驟增到240頁,涵蓋了1萬餘種商品。後來政府建立了鄉村免稅郵遞製度,艾倫的公司因此得到了更進一步的發展。
艾倫不失時機地抓住這一難得的機遇,大力發展函購業務,使得公司的經濟實力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一躍成為全美知名公司。
高爾基說:“天文學家和物理學家,不一定要懂地質學和醫學;火車頭和橋梁的建造者也不必懂得人類學或動物學。”德國詩人歌德形象地說:“一個人不能同時騎兩匹馬,騎上這匹,就要丟掉那匹。”
人的精力、時間總是有限的,生命也是有限的,我們隻有開發好自己的潛力,科學地管理好自己的精力,把有限的精力專注於某一項工作,才能取得突破,獲得成功。
◎ 與其消極等待,不如主動創造 ◎
一個人要取得成功,就要善於抓住機會,不僅要抓住自己身邊的機會,更要主動給自己創造機會,學會抓住那些原本不屬於自己的或者是原本跟自己無緣的機會。
強者創造機會,弱者等待機會。懂得主動創造機會的人,才能迅速贏得工作、事業、人生上的成功。
從窮困潦倒、一無所有,到轟動上海拆遷界的億萬富豪,黃煥就是用主動創造機遇的方法締造了自己的財富傳奇。18年前,黃煥僅以5分之差與大學失之交臂,隻得回到重慶雲陽偏僻的窮山溝務農。不久,他用借來的100多元錢,開始了闖蕩。他打過小工、做過小販,吃了很多苦,後來幹起了舊房拆遷工作。當時,上海城市建設風風火火,舊城改造的步伐不斷加快。但是舊房拆遷危險性大,很多人不願意幹這一行,黃煥看出舊房拆遷利潤空間大,主動把握了這個機遇,和幾名老鄉成立了一個舊房拆遷工程隊。
由於黃煥誠實守信、要價較低、信譽好,很快,他的工程隊就在上海舊房拆遷界嶄露頭角。從舊房拆遷隊成立伊始,黃煥就一直主動創造生意機會,積極承接拆遷工程。他曾承擔了上海拆房界無人敢接的“全國第一高樓”的拆遷任務。傳統的爆破拆遷辦法已無法派上用場。在很多建築工程師都一籌莫展時,黃煥大膽地采用了日本東京曾經實施過的一種拆遷辦法,短短3個月內就全部完工,轟動了整個上海灘建築界。從此,他的機會滾滾而來。如今黃煥已擁有了上億元資產。
這個故事告訴我們:不去做,就永遠都沒有機會!不要以為機會就像一個客人,每次都會走到你門前敲門,等待你把他迎接進來。消極地等待太盲目,徒然浪費生命。機會的降臨伴隨有一個過程,它會以不同的形式出現,有時候是希望的曙光,有時候卻是無盡的陰霾。然而很多人沒有睜開發現和創造的眼睛,隻是一味消極等待希望的曙光,卻不懂得怎麼從平凡甚至是危機中發現並創造機會。
強者創造機會,弱者坐待機會。其實生活中也是如此,機會是等不來的,我們必須靠平時的勤奮經營和努力創造才能獲得它;機會也是平等的,關鍵看你是否善於去尋求,並且將它變成人生的墊腳石。
積極等待,是指做了一切應做的事前準備後,時刻觀察有利條件的出現,也就是說,在付出了必須的勞動之後,在做出所能做的準備之後,耐心地注視事態發展。就像雄獅捕食時,做好攻擊的準備,靜觀其變,等待最佳的捕獵時機,然後出其不意猛撲過去,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勢攻擊獵物的要害,最終成功得到豐盛的食物。
蜘蛛張開了網,坐等飛蟲撞入它的網,然後再采取行動。這樣,蜘蛛也許可以勉強生存,卻經常會食不果腹。因為它的成功建立在飛蟲的失誤上,可以說這是一種消極等待。
有太多的人和蜘蛛有著類似的生存方式,他們從不去主動尋找機遇創造機遇,隻是從別人的偶然失誤中獲得微小的利益。所以,你應該做一頭積極創造機會的雄獅,而非一隻消極等著飛蟲的蜘蛛。
每個人都明白,機會對人生事業的成功有著很大的促進作用。有時候一個偶然的機會就會讓你走上康莊大道,從此平步青雲,財源滾滾。很多人經常感歎命運的不公:為什麼別人有那麼好的機會而自己卻沒有,這類人從不從自身找原因,而隻是怨天尤人,他們從沒意識到,機遇是自己去創造和把握的。
那麼,如何才能創造條件,讓成功的大門更快地為你敞開呢?
學會創造機會並抓住機會,隻是成功的第一步;要想真正走向成功,還必須有一個明確方向並堅持下去。如果創造了機會卻不能抓住它實現應有的價值,那麼這個機會對你來說也是沒有任何意義的。隻有堅定地抓住它,讓機會引領你走向目標,在此過程中不輕言放棄,那麼終有一天你會推開成功的大門。記住,要像雄獅一樣,去創造條件發現獵物,然後牢牢鎖住獵物的咽喉,這樣你才能得到你的“獵物”!
偉大的成功者在機會降臨時,總是願意放膽一試。在人的一生中,在某些時候我們必須采取積極的行動,大膽去嚐試,唯有如此,才有機會取得成功。
在全球經濟大蕭條最嚴重時,多倫多年輕的藝術家哈默精於木炭畫,但時局實在太糟了,沒有人買他的畫,他全家靠救濟過日子,那段時間他急需用錢。怎樣才能發揮自己的才能呢?在那種艱苦的日子裏,有誰願意買一個無名小卒的畫呢?
他可以畫他的鄰居和朋友,但他們也同樣身無分文。唯一可能的市場是在有錢人那裏,但誰是有錢人呢?如何才能接近他們呢?
苦苦思索之後,他來到《環球郵政》報社資料室,從那裏借了一份畫冊,其中有加拿大的一家銀行總裁的肖像。他回家便開始畫起來。
畫完了像,把它放在相框裏。畫得不錯,對此他很自信。但怎樣才能交給對方呢?
他沒有商界朋友,所以找人引薦是不可能的;如果貿然與那位總裁約會,肯定會被拒絕;給他寫信,他也知道,這種信可能通不過這位大人物的秘書那一關。這位年輕的藝術家對人性還是略知一二的,他知道,要想穿過總裁周圍的層層阻擋,必須另辟蹊徑。
他決定大著膽子采用獨特的方法去試一試,即使失敗也比主動放棄強。
他穿上最好的衣服,來到了總裁的辦公室並要求見麵,但秘書告訴他:沒有預約,想見總裁不太可能。
“真糟糕,”年輕的藝術家說,同時把畫的保護紙揭開,“我隻是想把這個拿給他瞧瞧。”秘書把畫接了過去,說道:“坐下吧,我就回來。”
不一會兒,秘書回來了。“總裁想見你。”她說。
當藝術家進去時,總裁正在欣賞那幅畫。“你畫得棒極了!”結果,這幅畫賣了個好價錢。
許多人之所以取得成功,就是因為他們敢想敢做。與其什麼都不做而失敗,不如嚐試了再失敗,不戰而敗是一種極其怯懦的行為。哈默成功的事實告訴我們隻要敢想、敢做、敢於嚐試,就能取得成功。
◎ 堅持不懈,你才能轉危為安 ◎
柔弱的水滴能夠滴穿堅硬的石塊,是因為它堅持不懈地晝夜滴墜,堅持不懈不僅能助你贏取成功,也能將危機轉化。
在職場中,我們會遇到各種各樣的難題,或是降薪離職,或是人際關係亮紅燈,或是信用危機、債務纏身等,無論是什麼危機,也無論有多少危機其實都沒關係,重要的是我們如何去麵對危機,用什麼心態去對待它,是怨天尤人、自暴自棄,還是樂觀麵對、堅持不懈?
美國著名電影明星帕特·奧布瑞恩以前隻是一個不知名話的劇演員。一次他興致勃勃地參加了一部叫《向上,向上》的話劇表演,本來以為這次演出能收到很好的效果,可是觀眾似乎不感興趣。隨著觀眾的逐漸減少,表演也不得不挪到一個小小的劇院進行,演員們的薪水也越來越少。負麵情緒開始在劇團裏蔓延開來,演員們感到前途一片渺茫,表演也不再像以前那樣精彩。
而帕特卻從未懈怠過,多年的演藝素養讓他養成了全身心投入表演的習慣,即使觀眾再少,他也會表演得相當興奮。處於危機中卻從不放棄的帕特終於閃出了耀眼的光芒。就在他一次投入的表演後,著名導演劉易斯·米爾斯頓看中了他,並邀請他參與電影《扉頁》的拍攝。後來米爾斯頓回憶說帕特的表演非常投入,尤其是帕特在桌邊與人吵架的那一幕給他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從那時起,帕特進入了公眾的視野,並為越來越多的人所喜愛。
觀眾少,表演得不到認可,薪水少,生活比較艱辛,小小的話劇演員前途渺茫,這是帕特當時遇到的情況。但麵對這樣的困境他並沒有放棄,更沒有懼怕甚至是退卻,而是不斷要求自己上進,為自己的成功做準備。機會降臨了,而這也僅僅是留給像帕特這樣有準備的人。所以陷入困境時為何不利用它提高自己的水平呢?抱怨和消沉隻會讓你的情況變得更加糟糕。
遇到逆境或遭受危機時,心態是最重要的。一位哲學家曾經說過:先承受逆境,由此培養內在定力,再堅持原則,越挫越勇,坦然微笑向前進。
工作對於維持生計是非常重要的,人們需要從工作中得到滿足,包括物質滿足、精神滿足、安全滿足以及獲得認同的滿足。但在經濟變革的當下,隨著失業的壓力日益增大,人們的情緒普遍變得低落,由此產生了大量的負麵情緒,影響了人們的身心健康。
遇到這種情況,心態最重要。失業了,“沒關係,我正好準備跳槽呢。”找不到新的工作,“沒關係,剛好有個機會休假。”我們要學會轉換思路,爭取利用這段閑暇的時間充實自己,參加技能培訓,提高自己的生存能力。還可以做一些以前沒時間做的事情,如看一本好書,出去旅行一下。社會節奏這麼快,這時剛好可以讓我們停下來放鬆一下身心。
1976年吳燦坤作出了一個改變他一生的重大決定。他用多年的積蓄在台南市設立了晉昌企業。
經過兩年發展,晉昌逐漸穩定下來,但一個晴天霹靂幾乎擊垮了他。原來大客戶榮國公司因擴張過快,發生了財務危機,遭到法院查封,吳燦坤的貨款也無法追討。無奈之下,他隻好以債權人身份去“榮國”走一趟,看還有什麼東西可抵債,沒想到這一去卻使他的事業峰回路轉、柳暗花明。他在“榮國”發現了一台壓鑄機。吳燦坤聽說壓鑄這行利潤好,趕緊借來幾本講壓鑄的書,又到朋友工廠裏實習了10天,然後將晉昌企業改名為燦坤,重新轉型出發。
吳燦坤選對了路,幾年後他與日本一家公司合作,將生意愈做愈大。當日本人發現壓鑄行業利潤頗高時,便終止與他的代工合約,收回自己做。吳燦坤接受了這個無情的事實。但這並沒擊垮他的鬥誌,他決定自行開發產品。
他開始研製旅行用熨鬥。研製成功後,吳燦坤將產品順利地打入了日本市場,同時,還爭取到了美國和歐洲的客戶。他想盡一切辦法降低生產成本,然後銷往海外市場,尤其是歐洲市場,漸漸地“燦坤”在歐洲擁有了一定的知名度。
1982年,歐洲貨幣大幅貶值,吳燦坤的事業受到了沉重打擊。
他關掉了台灣之外的一些子公司,然後將台灣總公司的員工由300多人裁減到30人。他開始接受多元化經營與全球化行銷策略的現代理念。
1985年,他看到台灣的購買力越來越高,島內市場前景看好,於是成立台灣優柏公司,將產品銷到台灣市場。
1988年,吳燦坤首度到內地發展。先以個人名義到廈門辦廠,一開始人生地不熟,舉步維艱。可是吳燦坤很堅強地挺了過來,他相信自己的眼光不會有錯。1993年,“廈門燦坤”在深圳證券交易所發行上市,成為獨資台商中第一家在內地股市掛牌的企業。股票上市以後,吳燦坤決定進軍上海,認為隻有打進上海市場,他的產品才能由地區性品牌升級為全國性品牌。有感於人才不足與企業的社會責任感,他成立了第一個由台商創辦的專業學院,在上海積極培養當地人才。
學會換一種思維,找到危機中的契機,找到應對危機的方法的同時,也獲得了發展的契機。我們需要學會用逆向思維考慮問題。
1.當我們身處逆境時,不妨先讓自己快樂起來,放鬆心情。心情輕鬆起來了,才能積極地應對危機。
2.放慢生活節奏,學習享受目前的生活。可以看一些好的書籍,學會用正確的心態麵對困境。
3.自信是最重要的。遭遇挫敗後,人們大多都失去勇氣,因而做事往往會畏首畏尾。要用“我能行,我很棒”來激勵自己。
4.培養自己頑強的毅力。堅守信念,永不言棄。渡過危機後對自己進行一些反思和總結,作為借鑒,相信成功終究會到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