俗話說,困難是彈簧,你強它就弱,你弱它就強。麵對困難,倘若我們隻是一味逃避,一味害怕,那麼我們會被困難牢牢地壓在腳下,隻能做困難的奴隸;倘若我們敢於正視困難,迎頭直上,想辦法去解決困難,那麼困難就迎刃而解了。
一個人如何對待失敗是決定成功與否的關鍵因素。如果你的內心認為自己失敗了,那你就可能永遠地失敗了。諾爾曼·文森特·皮爾說:“確信自己被打敗了,而且長時間有這種失敗感,那失敗可能變成事實。”而如果你拒絕承認失敗,認為這隻是人生中一時的挫折,那你就會有成功的一天。
不要害怕失敗,要勇於嚐試。有些人之所以害怕失敗,是因為他們害怕失去自信心,他們總是試圖將自己置於萬無一失的位置,不幸的是,正是這種態度牢牢地把他們困在了一個不可能做出什麼傑出成就的位置上。還有的人懼怕失敗,是因為他們害怕失去第二次機會。在他們看來,萬一失敗了,就再也得不到第二個機會來爭取成功了。如果這些人知道,有多少著名的成功人士都曾經失敗過,就會給他們增添一些希望。
亨利·福特說:“失敗不過是一個更明智的重新開始的機會。”福特本人也有過許多失敗的直接體驗。當他頭兩次涉足汽車工業時,都以破產失敗而告終,但第三次他成功了,福特汽車公司成為了世界最大汽車生產廠家之一,至今仍然充滿活力。還有一個有名的“失敗”故事,它的主人公是個年輕人。他的夢想是進入美國西點軍校,畢業後為國家服務。但他兩次報考均未被錄取,第三次報考終於讓他如願以償。這個年輕人就是道格拉斯·麥克阿瑟。他後來成為美國最高級將領之一,在第二次世界大戰期間擔任太平洋戰區盟軍總司令。無論經曆多少失敗,他從來沒有想過放棄。
一位8歲的小女孩去教士家學刺繡,每當她走到教士家門口時,便會有一隻雄鵝凶猛地朝她撲來,好幾次還啄傷了她。女孩嚇得號啕大哭,再不肯去學刺繡。無論她的母親怎麼千方百計地勸說,但她說如果沒有人給她做伴,她是絕不肯去學的。女孩的父親於是找了根長長的棍子交給他5歲的兒子,並告訴他如果雄鵝來了,你盡管大膽走過去,然後用棍子狠狠打它,它就會跑掉了。“希望你的膽子比姐姐大!”父親最後對他說。
小男孩跟著姐姐來到教士家,剛推開院門,那隻凶猛的雄鵝便發出可怕的叫聲,高高地伸著頸項,向他們衝過來。男孩的姐姐尖叫著轉身就跑,小男孩也想跟著姐姐跑,但他想起了父親的話,於是鼓起勇氣,閉著眼睛顫抖地伸出手中的棍子在周圍一通亂打,雄鵝終於害怕起來,慘叫著回到一群鵝中間去了。
這個小男孩的名字叫西門子,他後來成為德國著名的電器發明家。他在70多年後出版的《西門子自傳》中說:“因為童年的一點啟示,而使我終生受用,不知不覺地給了我無數次的鼓勵:遇到切身危險不要回避,要大膽迎上去,加以痛擊。”
你相信一個一無所有的窮小子能搖身一變成為世界著名的船王嗎?這並非神話,而是絕對的事實!
16歲時奧納西斯搭乘一艘破舊的貨船來到阿根廷,在布宜諾斯艾利斯,他找到了一份焊工的工作。他每天省吃儉用,不久就積攢了一筆小積蓄。他不想一輩子隻做焊工,他想成為一名富翁,於時,奧納西斯開始思考以後的發展道路。他用自己的積蓄創辦了一家公司,經營煙草,後來,財產超過了10萬美元。年僅24歲時,奧納西斯就成了希臘駐布宜諾斯艾利斯的總領事。
1929年,經濟危機爆發了,這場席卷世界的危機使很多企業頃刻之間倒閉破產。在這場經濟浩劫中,奧納西斯卻看到了商機。他認為經濟一定會很快複蘇,於是他在船東們急於出手時搶購了一批便宜貨。當他得知加拿大國營鐵路公司要出售六艘船,而售價僅為2萬美元時,他非常興奮,二話沒說,當即趕到加拿大,買下了這六艘船,很多人都認為他瘋了。不過時間證明,奧納西斯的判斷是正確的。隨後發生的第二次世界大戰,為奧納西斯帶來好運。他購買的那六艘船,一夜之間成為浮動的金磚,如潮水一樣的利潤滾滾而來。二戰結束後,奧納西斯就已經成為了希臘的船王。
二戰結束後,奧納西斯預見在不遠的將來一定是經濟發展的黃金時代,石油一定會供不應求。於是,他開始投資建造油輪。從1951年到1955年短短的5年間,他便擁有了5萬噸油輪總噸位。在後來的又一個5年,他的油船總噸位已經達到了10萬噸。奧納西斯用他的巨大財富昭示世人,他是世界上名副其實的船王。
假如困難是一座山,你躺在山下哀號,隻會覺得山高不可攀,因為你永遠在仰視它。無需猶疑,隻要相信自己能行,踏踏實實地去登山,那麼,一路上會有流泉飛瀑、蟲鳴鳥唱為你伴奏,有翠樹紅花、紫嵐白雲與你同行,即便山路蜿蜒,崎嶇跌宕,麵對如此美景,又有什麼好害怕的呢?
但要明白一個道理,自信不是自負,更不是好高騖遠,要量力而行。《左傳·隱公十一年》曰:“度德而處之,量力而行之。”《左傳·昭公十五年》曰:“力能則進,否則退,量力而行。”由此看來,“量力而行”的意思是,有多大的能耐,就做多大的事,切勿自不量力,勉強自己。
所以,我們要正確地估量自己的能力,不要去做自己力不從心的事情。“盈則滿,花至半開,酒至微醉,是為最佳。”做自己無法勝任的事情,無疑是自找苦吃。
人,隻有量力而行,該放就放,當收則收,才能在輕鬆的節奏中,快樂地收獲應該屬於自己的那份成功。同樣的道理,明明無法做到的事情,你偏要去做,強人所難,你一定會被生活壓得喘不過氣來。
◎ 一千個困難必有一千零一個方法 ◎
人是具有主觀能動性的,在麵對各種困難的時候,主觀能動性往往發揮著巨大的作用,所以沒有解決不了的難題,有一千個困難就有一千零一個解決問題的方法。
所謂的“一帆風順”隻不過是一句美好的祝願而已,在工作和生活中坎坷和崎嶇總是會有一些的。可我們也絕不能因為怕遇到困難就不敢去做任何事情,這樣就阻礙了我們前進的步伐。要知道,困難再多總能找到解決它們的辦法,一千個困難必會有一千零一個解決的方法,方法總是會比困難多!
詹妮芙·帕克小姐是美國鼎鼎大名的女律師。然而她卻曾經被自己的同行——一位老資格的律師馬格雷先生愚弄過一次,而恰恰是因為這次經曆使得詹妮芙小姐名揚全美。事情是這樣的:
一位名叫妮可的小姐被美國一家著名汽車公司製造的一輛卡車撞倒,盡管當時司機踩了刹車,但不知怎麼回事,卡車卻把妮可卷入車下,導致妮可被迫截去了四肢,骨盆也被碾碎。可是在警察調查此案時,妮可小姐卻說不清楚自己到底是在冰上滑倒掉入車下的,還是被卡車卷入車下的,因為當時事發突然,她自己也不是很清醒。汽車公司的律師馬格雷先生巧妙地利用各種證據,推翻了當時幾名目擊者的證詞,使得妮可因此敗訴。
最後,絕望的妮可向詹妮芙·帕克小姐求助。詹妮芙通過調查發現該汽車公司的產品在近5年來發生的15次車禍,原因竟然完全相同。原來該汽車的製動係統有問題,急刹車時,車子後部會打轉,把受害者卷入車底,她終於弄清楚了事故發生的真正原因。
於是詹妮芙對馬格雷說:“卡車製動裝置有問題,你故意隱瞞了它。我希望汽車公司拿出200萬美元賠償給那位可憐的姑娘,否則,我們將會提出控告。”
而老奸巨猾的馬格雷回答道:“好吧,不過,我明天要去倫敦,一個星期後回來,屆時我們再研究一下,做出適當的安排。”然而一個星期過後,馬格雷卻沒有露麵。這時詹妮芙仿佛感到自己上當了,但又不知道哪裏上當了。當她的目光掃到了日曆上時,詹妮芙恍然大悟——訴訟時效馬上到期了!詹妮芙怒衝衝地給馬格雷打了電話,得意洋洋的馬格雷在電話中放聲大笑:“小姐,訴訟時效今天就過期了,誰也不能再控告我了!希望你下一次變得聰明些!”
詹妮芙幾乎要給氣瘋了!她問秘書:“要多少時間才能準備好這份案卷?”
秘書回答:“大約需要三四個小時。現在是下午一點鍾,即使我們用最快的速度草擬好文件,找到一家律師事務所,再由他們草擬出一份新文件,交到法院,那時間上也來不及了。”
“時間,時間,該死的時間!”詹妮芙在屋中急得團團轉,突然,在她的腦海中閃現一道靈光:這家汽車公司在美國各地都有分公司,為什麼我們不把起訴地點往西移呢?因為隔一個時區就差一個小時啊!
而位於太平洋上的夏威夷在西十區,它與紐約時差整整5個小時!對,就在夏威夷起訴!
就這樣,詹妮芙贏得了至關重要的幾個小時。最後,她以鐵一般的事實,雄辯的口才,發表了催人淚下的辯護,使陪審團的男女成員們都大為感動。陪審團一致裁決:妮可小姐勝訴,汽車公司賠償妮可小姐各種費用總計達到500萬美元!
這個故事告訴我們:盡管找尋解決問題的方法很困難,但是隻要我們積極努力地去想辦法,方法總是會找到的。同樣,工作中也是這樣,遇到困難,隻要我們去積極麵對,認真思考,總會有方法解決它們。所以當我們遇到了困難時,首先就應該樹立這樣堅定的信念:方法總比困難要多!
比爾·蓋茨曾說:“一個出色的員工,應該懂得:要想讓客戶再度選擇你的商品,就應去尋找一個讓客戶再度接受你的理由,任何產品遇到了你善於思索的大腦,都一定能有辦法讓它和微軟的Windows一樣行銷天下的。”
洛克菲勒也一再地告誡他的職員:“請你們不要忘了思索,就像不要忘了吃飯一樣。”
所以,隻要努力去想,解決困難的方法總是有的;也隻有努力地、不斷地去找解決困難的方法,你才有可能成功,也才會收獲意想不到的驚喜。
◎ 主動找方法能讓你脫穎而出 ◎
你可以沒有鶴立雞群的身高,沒有大象般龐大的體型,但你必須擁有不接受失敗的思想、主動尋求機會的心態、毛遂自薦的勇氣。這樣,即使你的身材如拿破侖般矮小,也能脫穎而出。
日常工作中常常有這樣兩種類型的人:一種是碰到困難敬而遠之的人;另一種則是迎難而上,主動去尋求解決方法的人。可以說主動去尋找各種方法解決問題的人,是職場中的稀有資源,更是經濟社會的珍寶。
不管在古代還是在現代、在國內還是在國外,主動尋求方法解決問題的人都會像鑽石一樣光芒四射。即使他沒有刻意去追求機會,機會也會主動找上門來。
福特公司是美國最大的汽車公司之一。1956年,該公司推出了一款新車。這款汽車式樣、功能都很好,價錢也不貴,但奇怪的是,竟然銷路不暢,反響平平,和當初設想的情況完全相反。
公司的銷售人員急得就像熱鍋上的螞蟻,但絞盡腦汁也找不到讓產品暢銷的方法。這時,公司裏有一位剛剛畢業的大學生,他叫艾柯卡,卻對這個問題產生了濃厚的興趣。
當時艾柯卡是福特汽車公司的一位見習工程師,汽車的銷售本來與他毫無關係。但是,公司老總因為這款新車滯銷而著急的神情,卻深深地印在他的腦海裏。
他開始反複琢磨:我能不能找到讓這款汽車暢銷起來的辦法呢?終於有一天,他靈光一閃,想出了一個好主意。於是徑直來到總經理辦公室,向總經理提出了一個方法:“我們應該在報上登廣告,內容為:花56美元買一輛56型福特。”
而這個創意的具體做法是:誰想買一輛1956年生產的福特汽車,隻需先付20%的購車款,餘下部分可按每月付56美元的辦法分期付清。
他的建議得到了采納。結果,這一辦法十分靈驗,這則廣告語引起了人們極大的興趣。
“花56美元買一輛56型福特”,這種宣傳不但成功打消了很多人對車價的顧慮,還給人留下了“每個月才花56美元就可以買輛車,實在是太合算了”的印象。
奇跡就在這樣一句簡單的廣告語中產生了:短短的3個月時間,該款汽車在費城地區的銷售量,從原來的末位一躍成為冠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