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時刻清醒地認識自己 ◎
草長在高山上可以減少水土流失,被人稱讚;長在城市的花園裏可以淨化環境,自然得到人們的愛護;長在沙漠裏,給人帶來了生命的綠意;但如果一棵草長在了麥田裏,它就會被農夫毫不猶豫地拔去。
現實生活中,確有這樣一種人,每天生活在唉聲歎氣和怨天尤人的牢騷之中。他們的眼睛、耳朵好像長得不合時宜,總是對什麼都看不慣,對周圍的一切橫挑鼻子豎挑眼,抱怨命運,忿忿不平且痛恨別人,大罵世事不公,哀歎老天無眼。而很少從自己的心態、素質、工作能力等方麵查查自己的原因。
有一則《井蛙歸井》的寓言說:井裏的青蛙向往大海,於是請大鱉帶它去看海,大鱉欣然同意。青蛙跟隨大鱉經過跋涉終於見到了一望無際的大海,驚歎不已的它急不可待地撲進大海之中,不料卻被一個巨浪打回海灘,摔得暈頭轉向。大鱉見狀,隻好讓青蛙趴在自己的背上,背著它在海中遊了一會兒,青蛙逐漸適應了海浪,但覺得有些渴了,於是它張嘴吞了一口海水,沒想的是海水又苦又鹹;他又有些餓了,卻怎麼也找不到一隻可以吃的蟲子。折騰得筋疲力盡的青蛙對大鱉說:“大海的確很好,但以我的身體條件,不能適應海裏的生活。看來,我還是得回到我的井裏去,那兒才是我的樂土。”
這則寓言告訴我們:要正視自己,給自己以準確的定位,把自己的能力紮根於自己最適合的土壤才有利於自己的生長。井底之蛙有井底之蛙的生存空間,河邊之蛙有河邊蛙的生活環境,田間之蛙有田間蛙的生存條件。忽視自己的自身定位而盲目追求是可怕的。身為社會人的我們扮演了很多角色,在每個角色中找準自己準確的定位至關重要。
下邊這則寓言正說明了這個問題。
有一棵草在農夫將要把它除掉的時候氣急敗壞地質問農夫:“瞧瞧你在幹什麼!你了解我的價值嗎?我給人類帶來了清新的空氣和生命的綠意,我保護著堤壩不被雨水衝刷。在茫茫戈壁,人們會因見到我的蹤跡而歡呼雀躍,而現在,你竟然愚蠢地要除去我!”但農夫聽不到草的咆哮,他揮汗如雨,一邊用力地揮舞著鋤頭,還一邊抱怨到:“這些草,什麼地方不好長,偏偏長在我的麥田裏!”
找到和找準自己的位置很重要。正像上麵所說的“草”,它長在高山上可以保護水土流失,被人稱讚;它長在城市裏可以美化環境,自然得到人們的關照。然而,它卻沒有找準自己的位置,長在了農夫的麥田裏,其命運必然是被除掉。
草之鳴不平無濟於事,因為它錯誤的生長環境,沒有誰會把它看得那麼重要。正如印度哲學大師奧修說的:“玫瑰就是玫瑰,蓮花就是蓮花,隻要去看,不要比較。”因此,如果你是一棵草你就不要長在別人的麥田裏,如果你是井底之蛙就要不要妄想生活在大海裏。
每個人都要了解自己的特質。每個人的性格、愛好、風格、專長都不一樣,將它們予以準確充分的發揮,你就會取得適合自己的成功。反之,如果人雲亦雲,不考慮自身特點,將自己變成“批量生產中的一個”,就會像一般的商品,價格充其量也就在十元八元左右,永遠不可能變成珍寶。因此,每個人都應設法找準自己的定位和優點,並且把它充分發揮出來。
笑看花開花落,淡看雲卷雲舒是人生的一種境界,清醒地認識自己的人內心是平靜的,不會感歎命運的不公,不會感歎自己懷才不遇,悔恨明珠暗投,因為他們總把自己擺在最適合自己的位置上。社會上確實有許多不公平的現象,但絕對的公平才是最大的不公平,麵對不公,最好的辦法就是加倍努力靠實力證明自己。但這一切的前提是要時刻清醒地認識自己。
楊晶是從一所名牌大學畢業的研究生,經過不斷的麵試後,終於進了一家效益好的公司。與她同時進來的同事要麼學曆沒她高,要麼專業沒她好,為此她產生了很強的優越感。當領導分配她做最基礎的工作時,她就會立即覺得自己被大材小用了。一次,在結算賬目時,她把一筆存款的利息重複計算了兩次,打亂了整個公司的財務計劃,還好最終沒有給公司造成實際損失。事後,她沒有認識到自己的過失,覺得這不過是做錯了一道數學題,下次改正過來就行了。她的這種態度讓主管很不放心,以後再碰到什麼重要的工作,就總找借口把她“晾”在一邊,不再讓她參與了。沒過多久,這位名牌大學畢業的高材生就與自己的第一份好工作說拜拜了。應當說,楊晶不是敗給了別人,而是敗給了自己。
當然,誰也說不清究竟是因牢騷滿腹而不得升遷,還是因不得升遷而牢騷滿腹,這個問題就像是雞生蛋還是蛋生雞一樣,但有一點是肯定的,那就是二者絕對是會相互影響的。一個人隻有排解掉一切揮之不去的陰影,走出怨歎的怪圈,才能走向自己的成功。哀歎命運的不公,實際上是在搖首歎息之際將自己的命運放手交給了別人,這樣做就是自己害了自己。雖然有許多外力我們無法把握,但我們最起碼能把握住自己。我們完全可以讓自己的“不幸值”降到最小而“幸運值”達到最大——隻要我們學會認識自己,讓自己對自己負責。
人在生命的旅途中會遇到各種矛盾,產生各種不平衡心理,這些都是正常現象,大可不必為此牢騷滿腹。有道:人生不如意十八九,碰到事情多從自身找原因,不要將其歸結為主觀因素和客觀條件,認識自己,方能認識人生。
◎ 舍棄眼前的誘惑才能笑到最後 ◎
人生要懂得舍棄,適時的舍棄勝於盲目的執著,形象地說,這不過是把拳頭暫時收回來,準備再一次出擊而已。
一個人如果不顧長遠利益而隻顧眼前的利益,也許會得到短暫的好處,但是最終卻逃不開失敗的惡果;一個人要目標高遠,但也不能好高騖遠,而是要麵對現實的生活。隻有把理想和現實有機結合起來,成功才有可能被創造出來。有時候,一個簡單的道理,卻足以給人意味深長的啟迪。
經濟快速發展,物質日益豐富,人們麵對的選擇與誘惑也越來越多。小到蠅頭小利,大到股市發跡的秘訣心得,都成為了人們抓取的對象。不斷索取成了一種普遍的社會現象,貪大求洋成了現代社會人的通病,他們唯恐遺漏任何一個撈錢的機會,似乎抓住了眼前的利益就抓住了一輩子的成功。誘惑總在考驗人們的內心,無數的誘惑像魚餌一樣等待人們上鉤。
在這個日益看中金錢名利的社會,人們往往受利益的驅使而隻重眼前得到的短暫的歡愉,不去考慮長遠的利益。如果追逐財富是在跑一場馬拉鬆,我們在意的就不能隻是眼前,而是終點。要知道眼前得到的並不一定是最好的,也許它潛藏著危險,也許它擋住了你的視線,錯過了更好的那個果子,最終讓我們吞下的隻是不成熟的苦果。無數的事實告訴人們,眼前的誘惑總能妨礙人們取得更多的獲得,忍得了一時才能更快樂一世。這句簡單的話,蘊含著意味深長的啟示。
某年,一個家族的87人在前往加州的路上,突然遭遇大風雪,他們的馬車被風雪困在山坳裏無法前進。
在他們遭遇風雪的地點的附近有一個小村莊,然而,他們卻一直待在那裏等待了一個多月都不願去求援。在這一個多月的時間裏,有一半人因為寒冷和疾病死亡。按照這樣的情況,如果他們再不能走出去,遭受的將是滅頂之災。萬般無奈之下,其中兩個人決定出去求援。他們很快就到達了那個小村莊,並帶回了一支醫療隊,剩下的人全部獲救了。
求援如此順利,為什麼他們不早點去呢?答案在馬車上。他們不願意放棄身邊的財產。
在這一個多月的等待中,他們也在不停地試圖前行,想要將馬車和財物一起弄出關口,結果卻因為風雪太大而失敗,最後他們在筋疲力盡的情況下終於決定放棄財物去求援。他們的放棄挽救了所有剩下的活著的人的生命。但如果他們早一點去求援,那些無辜的人不就可以活下來了嗎?
生活中這樣的事情比比皆是,同樣的悲劇在不斷地上演,經常會有很多人陷入到這種“關卡”裏不能自拔。他們或是為了權力,或是為了更高的社會地位,或是為了金錢的誘惑,以及眼前的既得利益,而將自己推到更危險的境地。
不願舍棄眼前利益的人缺少一種對未來的把握和規劃能力,雖然他們會暫時表現得相當出色,但是卻會長久地停留在現在的水平上。在工作上,他們缺少遠見,總是被眼前的高報酬與高職位所迷惑,往往會頻繁跳槽,但缺少對自身長遠發展的規劃。
看得遠的人更在乎真正有助於令自己成長的東西——在工作中,會挑選一個能夠學習的環境、一個願意培養員工的企業、一個重視自己專業的公司、一個好老板,而不隻是看重職務與薪水。有抱負的人不會隻顧眼前的利益而忽視長遠的發展,他們更重視自我的能力。如果實現最遠的目標需要最強的能力,看得遠的人看重的就是如何提升自己的能力。
如果我們不能理性地看待誘惑,那麼就會在誘惑的旋渦中迷失自我,在苦苦的掙紮中耗盡生命。
放棄那些次要的、不切實際的東西,我們的目標才更明確,收獲才更美好。有些東西該舍不舍,勢必成為一種負累。印度詩人泰戈爾曾說:“當鳥翼係上了黃金,鳥兒就飛不遠了。”
事實表明,有時生活中需要“麵麵俱到”,但有時卻需要大膽舍棄。善於舍棄是一種審時度勢的智慧、當斷則斷的勇氣,是一種素質和能力。
有一個年輕人到富翁家請教成功的訣竅。
富翁從廚房拿來了一個大西瓜把它切成大小不等的三塊招待他。
“吃塊瓜吧。”富翁一邊說一邊把西瓜放在年輕人麵前。
隻見年輕人毫不猶豫地拿起了最大的那塊吃了起來,富翁卻吃起了最小的那塊。
當年輕人還在津津有味地享用最大的那一塊時,富翁已經吃完了最小的那一塊;接著,富翁拿起了剩下的一塊,然後又接著吃了起來。
此時富翁說到:“如果每塊瓜代表一定的利益,雖然我吃的那兩塊沒你的那塊大,可是最後卻比你吃得多。”
年輕人恍然大悟,因為那兩塊小的西瓜的總和要比他手中的那塊瓜大得多。如果按照富翁的說法,那麼富翁贏得的利益最終要比自己多。
最後富翁語重心長地對年輕人說:“隻有放棄眼前的小利益,才能獲得長遠的大利益,這就是真正的致富之道。”
懂得舍棄才是製勝之道,為了全局利益舍棄一些局部和眼前利益從某種意義上講,是尊重客觀規律,是對事業負責任。大多時候,適時的舍棄勝於盲目的執著,形象地說,這不過是把拳頭收回來,準備再一次出擊而已。
◎ 有主見就行動,不要優柔寡斷 ◎
永遠都不要把希望寄托在明天,今天就是希望,希望就在現在。這就需要我們凡事都要有自己的主見,一旦想到,就要抓緊時機立即去執行。
做事情絕對不能停留在“想”或“說”的程度上,一定要拿出行動去“做”。幻想和空談隻是空中樓閣,要想成功隻有行動。不管是先做後想,先想後做,還是邊想邊做,都得去做,不然你的夢想不會實現。
口號再怎麼樣華麗,想法再怎麼完美,沒有行動也是空談。大膽做夢,腳踏實地去行動,想法加上做法,才能給夢想插上飛翔的翅膀。
在普通人眼中,高燃的成功就像一個神話,但他卻說:“我最終能成功,肯定是因為我有一個大膽的夢想,並且會用全部的精力去追求,去做!”當時的高燃隻是中專畢業,便獨自遠赴深圳打工。僅半年時間,他的月薪就漲到了5000元並升到了管理層。在別人看來,他有這樣的成就已經很了不起了,但他並不滿足,他要圓大學夢。他毅然放棄深圳優越的條件,回到家鄉準備參加當年的高考。由於他沒有讀過高中,很多學校都不願接收他。經過一番周折,終於有所學校接受了他。第一次月考,他考了全班倒數第二;第二次月考,他升到全班第一;第三次月考,他就已經是全市第一。一年後,他成為當地十五年來第一個考入清華大學的學生。
大學畢業後,他進入一家報社當記者。此後不久,他參加了一次科技博覽會的記者會。在這次記者會上他以記者的身份認識了遠東集團董事長蔣錫培。記者會後他們在一起聊天。他向蔣錫培談起自己的創業夢想,並拿出了自己當年寫的一份商業企劃書向其請教。蔣錫培看了他的計劃書之後,決定給他投資。第二天,他收到了第一筆風險投資基金……
蔣錫培以他獨到的眼光發掘到了高燃,而高燃也沒有令他失望,他在後來創立了MySee直播網絡媒體,如今身家已過億。
人生最昂貴的付出就是凡事等待明天。古人說得好:“明日複明日,明日何其多,我生待明日,萬事成蹉跎。”因為明天永遠都不會到來,它來的時候已經成為今天。隻有今天才是我們生命中最最重要的,才是我們生命唯一可以把握的,珍視今天,利用今天,才可超越對手,超越自己。
永遠都不要把希望寄托在明天,今天就是希望,希望就在現在。這就需要我們凡事都要有主見,一旦想到,就要抓緊時機立即去執行。
相信土豆是很多人都喜愛的食物,但在早期的法國,土豆種植很長時間都沒有得到推廣。因為宗教派給它起了個怪怪的名字——“鬼蘋果”;於是醫生們認定它對健康有害;而農學家則斷言,種植土豆會使土壤變得貧瘠。
但有一個人不這麼認為,那就是法國著名農學家安瑞·帕爾曼切,曾在德國吃過土豆的他深深地喜愛上了這種食物,並且發誓要讓這不招人待見的“鬼蘋果”走上法國人的餐桌!
可是,麵對自己國家人民對土豆根深蒂固的偏見,他很長時間都未能說服人們種植它,對此他一籌莫展。後來,帕爾曼切決定利用權力來達到自己的目的。
後來,他終於求得國王的許可,而且是在一塊出了名的低產田上種植土豆。帕爾曼切還耍了個小小的花招——請求國王派出一支全副武裝的衛隊,對種植的土豆嚴加看守。這個異常的舉動撩撥起法國人民強烈的好奇心。每當夜幕降臨,衛兵們撤走,就有人悄悄地摸到田裏偷挖土豆,並且小心翼翼地將它移植到自家的菜園裏。就這樣,土豆昂然走進了千家萬戶。帕爾曼切終於如願以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