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修養的人會對他人心懷尊重
■
一位成功的商人正在對記者講述他的成功經驗,商人主要經營農作物,卻把一位皮鞋商人克拉克奉為偶像。記者們從來沒聽說兩位商人之間有什麼往來,好奇地詢問原因。
商人說:“當年,我是一個到處找工作的高中畢業生,好不容易聯係了幾家農場,把他們的產品推銷到城裏,但我當時還年輕,沒有人願意理會我。後來,我敲開克拉克先生的大門,那時候正是冬天,克拉克先生顯然不想買我推銷的產品,但他看我穿著單薄的衣服,仍然請我進屋喝咖啡,送我的時候對我說,我和他沒有什麼不同,他賣的是皮鞋,我賣的是水果——他的意思是我並不比他差。因為這句鼓勵,我才能有今天的事業。”
成功的商人崇拜另一位商人克拉克先生,崇拜的理由並不是克拉克商人優秀的商業頭腦或者高超的生意手腕,而是他對人的平等觀念以及由此而來的尊重。他能夠對一個沒有任何地位的年輕人說:“我們並沒有什麼不同。”年輕人得到這樣的鼓勵,才能有今日的輝煌。
也許在克拉克先生看來,誰也不能小看他人,哪怕是一個不起眼的推銷員。成功者和未成功者的最大區別是什麼?隻是前者比後者多走一步,誰又能斷定後邊的人超不過前邊的?事實上後來者居上的例子,遠遠多過永遠獲得勝利的。所以,我們沒有理由小看別人,貶低別人,任何人都有值得我們尊敬和學習的地方,能夠肯定別人的人,同樣能夠正視自己,這既是一種修養,也是一種智慧。
一個學習社會學的女大學生想要做一個調查,題目是“一個女性的年齡是否影響外人對她的態度”。為了得到第一手資料,美麗的她化妝成一個六十歲的老太太。當她走在大街上,看不到平日驚豔的目光。當她進入商場或飯店,再也沒有男士殷勤地為她開門。當她買完東西想要付款,收銀員愛理不理,對她的問題反應也很冷淡。
女大學生有點傷心,難道一個人不再年輕、不再貌美,就要受到人們的冷遇?因為想得太入神,她不小心撞到一個年輕人。年輕人氣得大叫:“你走路怎麼不小心一點!”這時,路過的另一個年輕人說:“老人家走路不穩,你應該讓著他們,怎麼能對她大喊大叫。”一邊說一邊扶著女大學生坐到一邊,關心地詢問她有沒有碰傷。女大學生突然懂得了什麼是真正的修養,什麼是真正的尊重。
為了了解女性地位的真實情況,女大學生做了一個試驗,她扮成一個老太太走上大街,驚訝地發現自己平時獲得的尊重和禮遇,隻是因為自己年輕美貌。正在她有些絕望的時候,突然發現仍然有人關心她,保護她。她突然明白了什麼是真正的修養,那是發自內心的對生命的重視,不論對方年齡如何、職業如何,一律平等,一視同仁。
判斷一個人是否有修養並不是一件困難的事,隻要看他對待不同人的態度,就能分辨出此人修養的高低。有修養的人不會看不起任何人,即使街邊的乞丐,他們也會保持應有的禮貌和尊重。修養更進一步,就是愛心和扶助,當看到他人遇到困難,能夠及時伸出援手,不會冷漠路過。他們看人的目光永遠平視而溫和,讓人瞬間感受到品德的高貴。
一家公司正在招聘員工,麵試大廳擠滿了前來求職的人,場麵一片混亂。一位年輕人好不容易才把簡曆遞到人事經理手中,得到的是一句“回家等通知”。
年輕人正要離開,突然發現會場有個老人正在打掃衛生——會場人太多,有很多灰塵紙屑,必須及時打掃。年輕人看到老人佝僂著身子,認為一個老人家獨自打掃太過辛苦,就主動上前拿過老人的笤帚,幫他幹活,打掃完之後再默默把工具塞給老人。
出乎意料的是,當晚年輕人就接到電話,吩咐他明天到公司報到。後來年輕人才知道,在會場打掃衛生的老人竟然是這家公司的老板。
修養不是一句口號,它顯示在日常生活中的每個細節中,包括如何對待一個掃地的老人。尊重是相互的、雙方的,當你尊重別人的時候,身邊的人也正在建立對你的尊重;而當你歧視別人時,更多的人會對你的行為感到輕蔑。尊重他人說起來簡單,做起來卻不容易,它首先需要一顆足夠寬容的心,願意與他人求同存異,願意包容他人可能出現的缺點不足,也願意付出自己的關懷和精力。日常生活中,我們能做到的最簡單的尊重,就是不輕易評價他人,不參與他人是非,不對任何人失禮。
在人際關係中,“尊重”的位置至關重要,一個人首先尊重了別人,才能真正欣賞對方的優點,並在這個基礎上和人對話交流。也隻有在“被尊重”的前提下,對方才更願意接受你。人與人的關係是相互的,真心需要真心換,修養與尊重的內涵,並不是客套與禮貌,而是對自己的克製、他人的愛心。
低調的人嚐甜頭,驕傲的人摔跟頭
■
一個人走進小鎮想要剪個頭發,他打聽到整個鎮子隻有三家理發館,而且三位店主都曾在巴黎學過美發,手藝都是一流的。他走向第一家,看到大門上豎著一個牌子,牌子上寫著:“本國最優秀的理發師為您服務!”
這個人覺得理發師太能吹牛,就走向第二家,發現第二家理發館也有一個牌子,上麵寫著:“這是本國最好的美發店!歡迎您的光臨!”
這個人搖搖頭,走向第三家,第三家隻在窗戶上掛了一個小牌子,上麵寫著:“本街最好的理發師為您服務。”這個人覺得這位理發師態度不錯,就走進了第三家理發館。後來他聽說,盡管三位理發師手藝一樣好,但第三家的生意始終比另外兩家好很多。
麵對三家規模相同、理發師水平相似的理發店,客人會如何選擇?多數人都會從店老板的態度來判斷,前兩家理發店誇耀自己是全國最好的理發店,容易激起客人的反感,第三家理發店低調的態度,讓客人覺得理發師並非誇誇其談之輩,所以,第三家理發店生意最好。
人與人性格不同,行事方法自然不同。有人喜歡高調做人做事,不論什麼場合,都要振臂一呼,讓所有人無法忽略自己的存在;還有一種人不願把自己暴露在眾目睽睽之下,他們選擇低調地生活,在短時間內,他們無法像高調者那樣成為焦點,但時間長了,人們了解了他們的優點和實力,反倒更願意信賴他們,尊敬他們。高調者往往能夠給人造成一時的刺激,低調者卻能夠給人帶來長久的印象。
高調的人容易暴露自己的不足,因為他們太喜歡炫耀自己,時時刻刻提醒別人自己的優點,於是人們就把挑剔的眼光對準他們,越看越覺得他們的說法言過其實。在森林裏,猴子最愛唱高調,它們總想證明自己的靈巧與聰明,於是,它們每天在高高的樹上跳來跳去。看到它們的人往往不會稱讚他們的敏捷,而是掩住嘴嘲笑它們紅通通的屁股。想要當人群的焦點,就要忍受眾人的挑剔,如果不能做到百無一失,不如暫時保留實力,低調一點,好過因某些太過明顯的缺憾成為眾矢之的,遭人恥笑。
《三國演義》裏,曹操手下有個叫楊修的謀士,他恃才傲物,總想表現自己的聰明。
一次,曹操得到一盒酥,在盒子上寫了“一合酥”三個字,飄然而去。謀士們都不知道這是什麼意思,楊修說:“這是‘一人一口酥’的意思,我們快把這盒酥吃掉吧。”曹操聽說這件事後,表麵上誇獎楊修,心底裏暗暗厭惡他。
曹操生性多疑,對侍衛說:“我做夢的時候喜歡殺人,你們千萬不要在我睡覺的時候進入我的房間。”一夜,曹操夢中叫喊,一個侍衛護主心切衝進臥房,被曹操一劍殺死。第二天,曹操佯裝吃驚地問:“誰殺了我的侍衛?”眾人告知原因,曹操假裝哀傷,這時楊修卻對那侍衛的屍體說:“丞相不是在夢中,你卻像做了場夢。”隨著楊修無節製地賣弄自己的才能,曹操越來越厭惡他,終於有一天,找了個借口將楊修問斬。
“楊修之死”是《三國演義》中的著名篇章,仔細思考楊修的作為,他沒有犯原則性錯誤,甚至沒有對曹操造成任何損害,他被殺的原因在於個性太過驕傲,而且他的驕傲不是對所有事不屑一顧,而是對所有事指指點點,該說話的時候他說話,該沉默的時候他同樣多嘴。他的高調固然使他在幕僚中占了重要一席,卻也因此招來曹操的嫌惡。在《三國演義》中,高調的楊修經常栽跟頭,最後一“栽”,“栽”死了自己。
從楊修的例子我們能夠看出,高調的人容易樹敵,低調的人能夠隱藏實力。低調的人能夠避免生活中的很多不必要的麻煩:他們不顯赫,就很少招來仇視;他們不愛爭執,就很少與人摩擦……有些低調的人看上去默默無聞,卻在不聲不響中發展自己,壯大實力。等到別人注意的時候,他們已經像一棵長成的樹,根深葉茂,煥發生機。
當然,低調不等於軟弱,低調的人知道什麼時候應該保存實力,什麼時候應該奮起抗爭。當個人利益被損害、個人尊嚴被踐踏時,低調的人往往會先發製人,給對手一個反擊,讓他們再也不敢存小看之心。所以,在任何時候都不要以驕傲的態度對待那些看似沉默的人,他們往往是真正的強者。就像在一個會議桌上,說話的都是幕僚和手下,一直不發話隻在最後說一句決定的人才是老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