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珍妮是家裏最小的女兒,她有三個姐姐,兩個哥哥。因為年紀小,父母最疼愛,珍妮從小就很嬌氣,還經常對哥哥姐姐不滿意。
這一天,珍妮對媽媽打小報告,說三姐弄壞了她的娃娃,又說二哥罵他是嬌氣包,說著說著,珍妮哭了起來,發誓要把這些事寫在日記上,記一輩子。媽媽說:“珍妮,我問你,上一次誰給你的娃娃做了新衣服?是不是三姐?還有上個月你的腳受傷,誰天天背你上學?不是你的二哥嗎?你應該記住的是他們的好處,而不是在日記上寫下他們的不好。”
經過媽媽的開導,珍妮的日記換了內容,她開始將別人對她的好一天一天記錄下來。慢慢地,珍妮的性格越來越溫柔,也越來越被全家人喜歡。
人與人之間的感情很複雜,太遠和太近都會造成不快,而這個“度”一般人不好把握,更何況是珍妮這樣的嬌嬌女。媽媽教導她看待別人要看對方的奉獻,而不是對方的過失。聽話的珍妮變得越來越懂事,再也不是從前那個動輒賭氣的“小公主”。
人與人的關係有時很奇怪,有的人盡心盡力為別人做事,可能有一個地方做不到,對方就會記恨。倒是那些平時不聞不問,偶爾做一件事的人,能讓別人誇獎:“這個人雪中送炭,真是個好人!”這就是我們的思維存在的顯著誤區:我們對別人經年累月的奉獻習以為常,經常忽略身邊人的奉獻,卻揪著他們的缺點不放。最簡單的例子就是子女對待父母,子女總是說自己和父母之間有代溝,父母不能理解自己,甚至說重話讓父母傷心,這一切都讓兩代人的關係更加難以融洽。
人與人的關係需要用心經營,和別人生氣之前,要記住別人的好處,要分析這件讓你生氣的事值不值得破壞你們的關係。不要急著說氣話,也不要因為一點小事就否定對方的全部,那隻會讓你們的矛盾更加激化,直到變成不可逾越的壕溝。相反,如果每個人都能寬容一點,接受他人的缺點,忍讓他人的不足,人與人之間的摩擦會減少至少一半。有什麼事是不能忍耐的?或者不能通過發脾氣以外的方式勸對方改正的?衝突既然難免,就要學著遷就,學著包容,因為感情的目的並不是要讓對方傷心,而是希望雙方快樂。
梅森鎮是一個重視品德和個人榮譽的城鎮,在那裏,有過入獄經曆的人根本找不到工作,隻能背井離鄉。隻有哈裏斯先生願意收留那些曾經蹲過牢房的人,讓他們在自己的商店做搬運工、店員以及采購員。哈裏斯的做法引起了鎮上很多人的不滿,甚至有人到商店裏抗議,威脅今後不在哈裏斯的商店買任何商品。
哈裏斯語重心長地對這些人說:“各位大概不記得了,我年輕的時候每天在鎮上遊手好閑,有一次打架後在監獄裏待了一年,在那一年我反省了以往的作為。在我出獄後,沒有人願意收留我,我隻能一個人去外鄉漂泊。多年後我成為商人回到這裏,你們已經忘記我當年的作為,感謝我給你們帶來了物美價廉的商品。我還記得我在外麵吃的苦頭,現在,我希望能用我的力量,幫助他們改過自新。你們為什麼不能看看他們的優點?”
在一個重視品行的小鎮,隻有哈裏斯先生的商店願意給那些有過前科的人提供工作,並用自己的實際經曆告訴居民們:每個人都有優點,每個人都可能成為為別人帶去幸福的人,應該給犯錯誤的人以改正的機會。聽了哈裏斯的話,居民們是否還對那些重新開始生活的犯人抱有敵意,仍是個未知數,但至少他們多了一種看問題的方法:看看別人的優點,不要抓著別人的錯誤不放。
當你身邊的人有一些缺點,在你看來不能容忍,但在對方看來,也許那就是他的特點和長處。有時候兩個人的矛盾就像兩個孩子為小事爭吵,如果跑到老師麵前評理,老師隻好說:“你們都是對的,回去吧。”這種結果固然讓人不服氣,但你是你,別人是別人,不能勉強任何人合乎你的所有想法。如果能換一個角度,想想對方的思路,也許能夠承認“我沒錯,對方也沒錯”這個事實。
生活中,沒有那麼多的是非曲直,也沒有多少深仇大恨,自己是對的,別人也未必就有錯,人與人的矛盾在於他們無法相互理解:人與人思維不同,做事方法不同,你不願為他人考慮,一味盯著別人的缺點,一味批評別人的錯誤,吃虧的並不是對方,而是斤斤計較的自己。達觀的人願意記住別人的好處,記住別人的優點,用這種眼光再去看周圍的一切。當你有一雙發現閃光點的眼睛、一顆足夠包容的心,你會發現每個人都很可愛,生活處處都有樂趣和情誼。
吃虧是福,糊塗得樂
■
很久以前,在水城威尼斯有個手藝精湛的鞋匠,鞋匠有個活潑熱情的妻子。妻子最愛幹的事就是出門參加晚會,她喜歡跳舞,喜歡交友,喜歡晚會的氣氛。可她的丈夫很愛吃醋,總是想辦法阻止她去晚會。有一天,丈夫送了她一雙鞋,並對她說:“我不想再為晚會的事和你爭吵,不如這樣,你隻要每次晚會都穿我做的這雙鞋,我就同意你去。”妻子說:“好,就這麼決定!”
當妻子打開鞋盒,看到的是一雙跟部又細又高的皮鞋,她從來沒見過這麼奇怪的鞋,穿在腳上,走路歪歪扭扭搖搖晃晃,好像隨時都會跌倒,可為了和丈夫賭氣,妻子還是穿著這雙鞋去了當晚的晚會。
沒想到,這雙鞋讓妻子成了晚會的主角,高跟的鞋子使妻子看起來個子更高,身材更苗條,姿勢更美,所有女人都向這位妻子詢問在哪裏可以訂到這麼美麗的鞋子。這一晚妻子不但成了威尼斯最有名的婦人,也為她的丈夫帶來了大批訂單,這就是現代高跟鞋的由來。
女人的高跟鞋來自一個吃醋的丈夫,這是發明史上的一個趣聞。故事裏,美麗的妻子和丈夫打賭,如果她能夠穿著丈夫特製的鞋子,就能去喜歡的晚會。她得到了一雙跟部又細又高的鞋子,穿上去簡直不會邁步。無奈的妻子沒有和丈夫吵鬧,就當吃了一個大虧,穿著這雙蹩腳的鞋子出門。沒想到這雙鞋子讓她看起來高人一等、風姿楚楚,一躍成為威尼斯最有名的婦人。有時候,看似吃虧的事,實際上卻是占了大便宜。
每個人都有“趨利”的一麵,不想吃虧是人的本能之一,但如果一個人太過精明,什麼虧都不吃,就會不論大事小事,什麼都要算得一清二楚明明白白,卻會讓人覺得不近人情,甚至市儈,和這樣的人相處,難免提心吊膽。經常吃虧的人會被人稱為“傻”,但這種人又是人人喜歡的。他們不貪小便宜,不損害他人利益,雖然傻卻很可愛,所以他們有很多朋友,出現什麼問題,大家都願意幫一把。他自己也因為心大,不和別人計較,不給自己添堵,一直保持著心情的開朗和很高的幸福感,這就是人們常說的“傻人有傻福”。
如何看待“吃虧”能夠反映出一個人的智慧,對有些人來說,吃虧就是犯傻,被人占便宜就要難受一個禮拜甚至更長時間,絞盡腦汁地想如何把便宜占回來。仔細想想,為了一點小事讓自己不開心,浪費自己的精力算計如何“討回公道”,這才是真正的犯傻。而聰明的人則會反其道而行之,他們不會為吃一點小虧讓自己不開心,有時候,還會利用吃虧的機會,讓自己得到更多。
如何看待吃虧也反映了一個人的心胸氣魄。經常有人說,心有多大,舞台就有多大,一個人的心胸和他的發展空間成正比:隻盯著蠅頭小利,不肯讓別人占一分錢的便宜,這是市井小民的生活哲學;而那些跨國企業的老總,總會在推出產品時注意贈品、注意售後、注意服務,讓顧客覺得花的是一份錢,買的是幾倍的質量。前者隻能在菜市場為幾毛錢和菜販子砍價,後者才能把連鎖店開上一家又一家,成為富翁。巨大的差異隻來自於一個簡單的道理:肯吃虧又會吃虧的人,既讓別人高興,也讓自己得利。
在現實生活中,吃虧與占便宜的界限並不清楚,甚至是不清不楚,如果凡事都以吃虧來衡量,我們的勞動價值肯定高於工資,這是一種“吃虧”,我們的付出常常大於收獲,這也是一種“吃虧”。較真地想,我們每天都在吃虧,時時都會吃虧,生活還有什麼樂趣呢?
清代鄭板橋寫過一句“難得糊塗”,曆來人們對這句話有很多種理解,最普遍的一種是認識到什麼事都不要爭個一清二楚,不然就是給自己找別扭。隻要不涉及原則,隻要不會給自己帶來特別大的損失,吃點小虧又有什麼不好,就當是送人一個人情。被人占便宜的時候,隻要心中清醒,裝裝糊塗,與人方便自己方便,多少風波就在風輕雲淡中消弭,留在心中的隻有平安喜樂,悠然自得。
無所謂,才能無所畏
■
阿辛是雜技團的明星,它是一頭三歲的成年獅子,每天都有好幾場演出,每當它從燃燒的火圈裏一躍而過,觀眾們就會發出熱烈的掌聲。它在馴獸員的悉心教導下,每天刻苦練習高難度動作,逐漸成了雜技團的台柱演員。
一日,馴獸員對阿辛說,有個世界知名的馬戲團明天會來看它的表演,如果阿辛讓他們滿意,他們考慮把阿辛買到自己的馬戲團,這樣一來阿辛就能跟著那個馬戲團在全世界範圍內進行演出,讓更多的人知道自己。
阿辛很興奮,第二天的演出,它不斷告誡自己:“一定要做好動作,一定要做好。”可事與願違,阿辛沒有跳過最高的火圈,還差點在跳火圈時燒到自己。得到進入馬戲團機會的是雜技團的另一隻獅子,這隻獅子和阿辛不一樣,它一直在告訴自己:“進不進入馬戲團無所謂,重要的是把今天的演出表演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