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篇 製度化管理是“岸”:如何有效實現製度化管事 第十六章 團隊製度化:如何通過製度建設打造完美團隊(3 / 3)

2. 凝聚期∶開始產生共識與積極參與的階段

經過一段時間的努力,團隊成員逐漸了解了領導者的想法與組織的目標,互相之間也經由熟悉而產生默契,對於組織的規矩也漸漸了解,違規的事項逐漸減少。這時日常事務都能正常運作,領導者不必特別費心,也能維持一定的生產力。但是組織對領導者的依賴仍然很重,主要的決策與問題,需要領導者的指示才能進行,領導者一般非常辛苦,如果其他事務繁忙,極有可能耽誤決策的進度。

此階段團隊建設的目標是挑選核心成員,培養核心成員的能力,建立更廣泛的授權與更清晰的權責劃分。

此時期的領導重點是在可掌握的情況下,對於較為短期的目標與日常事務,能授權部屬的則直接授權其進行,但要定期檢查與維持必要的監督。領導者在成員能接受的範圍內,提出善意的建議,如果有新進人員進入,必須盡快使其融入團隊之中,部分規範成員可以參與決策。但在逐漸授權的過程中,領導者要同時維持控製,不能一下子放太多,否則回收權力時會導致士氣受挫,配合培訓是此時期很重要的事情。

3. 激化期∶團隊成員可以公開表達不同意見的階段

此階段的團隊特征是經由領導者的努力,建立開放的氛圍,允許成員提出不同的意見與看法,甚至鼓勵建設性的衝突,目標由領導者製定轉變為團隊成員的共同願景;團隊關係從保持距離、客客氣氣變成互相信賴、坦誠相見;規範由外在限製變成內在承諾;此時期團隊成員成為一體,願意為團隊奉獻,智慧與創意源源不斷地出現。

這時,團隊建設的目標是建立願景,形成自主化團隊,調和差異,運用創造力。

這時領導者必須創造參與的環境,並以身作則,容許差異與不同的聲音。初期會有一陣子的混亂,許多領導者害怕混亂,又重新加以控製。這樣,會導致不良的後果,借助第五項修煉中的建立共同願景與團隊學習的功夫,可以有效地渡過難關。此時期是否轉型成功,是組織能否長遠發展的重要關鍵。

4. 收割期∶品嚐甜美果實的階段

藉由過去的努力,組織形成了強有力的團隊,所有人都有強烈的一體感,組織爆發前所未有的潛能,創造出非凡的成果,並且能以合理的成本,高度滿足客戶的需求。

此階段團隊建設的目標是保持成長的動力,避免老化。運用係統思考的能力,綜觀全局,並保持危機意識,持續學習,持續成長。

當今,建立堅強的團隊將是緊迫的任務。如何將過去家長式的領導風格,轉變為有效的領導方式;如何將過去上層下令,下級辦事的工作模式,轉變為以企業願景為核心的團隊運作模式;如何將被動與機械化的組織轉變為具有彈性與學習能力的組織;將會是我國企業的共同挑戰。

(三)樹立團隊共享目標

在團隊建設中,有人做過一個調查,問團隊成員最需要團隊領導做什麼,70%以上的人回答——希望團隊領導指明目標或方向;而問團隊領導最需要團隊成員做什麼,幾乎80%的人回答——希望團隊成員朝著目標前進。從這裏可以看出,目標在團隊建設中的重要性,它是團隊所有人都非常關心的事情,有人說:“沒有行動的遠見隻能是一種夢想,沒有遠見的行動隻能是一種苦役,遠見和行動才是世界的希望。”

團隊目標是一個有意識地選擇並能表達出來的方向,它運用團隊成員的才能和能力,促進組織的發展,使團隊成員有一種成就感。因此,團隊目標表明了團隊存在的理由,能夠為團隊運行過程中的決策提供參照物,同時能成為判斷團隊進步的可行標準,而且為團隊成員提供一個合作和共擔責任的焦點。

有時,我們在進行團隊建設時,可能覺得為團隊確定目標還是相對比較容易的,但要將團隊目標灌輸於團隊成員並取得共識——責任共擔的團隊目標,可能就不是那麼容易的事情了。所謂責任共擔的團隊目標並不是要團隊每個成員都完全同意目標——這是難以做到的;而是盡管團隊成員存在不同觀點,但為了追求團隊的共同目標,各個成員求同存異並對團隊目標有深刻的一致性理解。要形成團隊共享目標,應從以下幾個方麵著手:

1. 對團隊進行摸底

對團隊進行摸底就是向團隊成員谘詢對團隊整體目標的意見,這是非常重要的。一方麵可以讓成員參與進來,使他們覺得這是自己的目標,而不是別人的目標;另一方麵可以獲取成員對目標的認識,即團隊目標能為組織作出什麼別人不能作出的貢獻,團隊成員在未來應重點關注什麼事情,團隊成員能夠從團隊中得到什麼,以及團隊成員個人的特長是否在團隊目標達成過程中得到充分發揮等,通過這些廣泛地獲取成員對團隊目標了解的相關信息。

2. 對獲取的信息進行深入加工

在對團隊進行摸底收集到相關信息以後,不要馬上就確定團隊目標,應就成員提出的各種觀點進行思考,留下一個空間——給團隊和自己一個機會,回頭考慮這些提出的觀點,以緩解匆忙決定帶來的不利影響;正如管理名言——做正確的事永遠勝於正確地做事!

3. 與團隊成員討論目標表述

樹立團隊目標與其他目標一樣也需要滿足SMART原則:具體的(Specific)、可以衡量的(Measurable)、可以達到的(Attainable)、具有相關性(Relevant)、具有明確的截止期限(Time-based)。與團隊成員討論目標表述是將其作為一個起點,形成成員參與的最終的定稿,以獲得團隊成員對目標的承諾。雖然很難,但這一步卻是不能省略的。因此,團隊領導應運用一定的方法和技巧——比如:頭腦風暴法:確保成員的所有觀點都講出來;找出不同意見的共同之處;辨識出隱藏在爭議背後的合理性建議;從而達成團隊目標共享的雙贏局麵。

4. 確定團隊目標

通過對團隊摸底和討論,修改團隊目標表述內容以反映團隊的目標責任感;雖然,很難讓百分百的成員都同意目標表述的內容,但求同存異地形成一個成員認可的、可接受的目標是重要的,這樣才能獲得成員對團隊目標的真實承諾。

5. 分解團隊目標

由於團隊在運行過程中難免會遇到一些障礙,比如:組織大環境對團隊運行缺乏信任,成員對團隊目標缺乏足夠的信心等。在確定團隊目標以後,盡可能地對團隊目標進行階段性的分解,樹立一些過程中的裏程碑式的目標,使團隊每前進一步都能給組織以及成員帶來驚喜,從而增強團隊成員的成就感,為一步一步完成整體性團隊目標奠定堅實的信心基礎。

總之,對團隊目標達成一致並獲得承諾,建立目標責任是團隊取得成功的關鍵。

(四)塑造一流的團隊

投資者為一個公司投資,不單是在“賭”一個投資項目,重心是“賭”公司的管理團隊。如果沒有好的管理團隊,投資者就會毫不客氣地拔腿就走。但什麼樣的團隊組合效果最佳呢?

1. 挑戰“阿波羅現象”

在矽穀有這樣一個“規則”流傳得很好:由兩個MBA和MIT博士組成的創業團隊幾乎是獲得風險投資人青睞的保證。當然,這隻是個捕風捉影的故事而已,但裏麵蘊含著這樣一個真理:一個優勢互補的創業團隊對於高科技企業舉足輕重,研發、技術、市場、融資等各方麵一流的合作夥伴組成的團隊是創業成功的法寶。

是不是說由一流的聰明人組成的團隊一定能成功呢?答案令人大失所望:95%的聰明型企業都失敗了,成功的隻是少數的5%。這種現象被戲稱為“阿波羅現象”,“阿波羅”意為最聰明人組成的團體,聰明人最大的特點是有自己的主見,但也正是主見惹的禍,每個人的主見中的弱點恰能吸引對方的眼球,而這恰又是雙方相互攻擊的火力點。這種團隊的組合是烏合之眾,不堪一擊。這就像病毒一樣侵襲著肢體,對企業是致命的。

高新技術產業化是一個動態過程,至少包括三個環節:高新技術的基礎研究、高新技術的發明與研製、高新技術產品的開發與推廣。這三個環節相互獨立又互相聯係。很顯然,要建立優勢互補的創業團體,主內與主外的不同人才、耐心的總管和具有戰略眼光的領袖、技術與市場等各方麵的人才固然不可偏廢。但團體的搭配更應注意個人性格與看問題角度的不同,一般而言,如果一個團隊裏總能有提出建設性的、可行性的建議和一個不斷發現問題的成員,這對創業的成功是大有裨益的。

2. 團隊激勵:瞄準組織目標

組織目標設定的過程和個人目標設定的過程是一樣的。然而,組織目標更看重的是大家的齊心協力,共同完成某一項任務。正因為這些目標必須靠團隊成員共同努力來完成,所以這些目標就必須是大家都能接受的,組織裏的每一成員都應有機會參與組織的目標設定。另外,個人目標必須和團隊目標能相容共處並且能夠相互支援。若每個人能參與選擇目標,則其投入的程度將會大大提高。

目標具有把團隊人員的集體力量集合起來的“魔力”,可以最有效地協調不同個人的行為。如果沒有目標做協調,就需要通過無數次會議、指示、命令才能達到同樣的作用,辦事速度也大大減慢,費用花銷也會增多。

鑒別一個人或一個團隊,是平凡還是一流,就看他(它)有沒有一個明確的,而且是能令大家都興奮起來的目標。

不論是經營小店鋪,還是領導大企業,優秀的領導者麵對團隊成員時,都需要同樣地用心——要明確地提出公司及團隊未來的藍圖,讓大家都懷有共同的夢想和希望。

(五)案例故事:缺乏團隊建設的桃花島

有了黃藥師這樣的領導者,就注定了桃花島不能形成一個強有力的團隊。現代商業社會所提倡的是符合陣法精神的“合理分工,合理布局”。

江湖也需要團隊

《射雕英雄傳》裏,有一部嶽飛留下的兵書《武穆遺書》,書裏有許多神奇的陣法。郭靖這個傻小子得了這本書,在蒙古帶兵打仗,立下許多功勞。後來又是靠了這本書,義守襄陽幾十年,以大宋孱弱的兵力對抗蒙古傾巢而出的鐵騎,竟然也苦苦支撐許久,可見陣法有化腐朽為神奇的妙用。

金庸對傳統文化和曆史的研究極深,許多看似不相幹的東西順手拈來,就是一門神奇的武功。陣法既然可以用在兵法上,自然也可以用在武功上,在金庸的作品中,同門結陣,共同擊敵的場麵出現的次數著實不少。兩儀劍、五行陣、打狗陣,陣陣有出處。而這些陣法中,來龍去脈,陣法演變解釋得最清楚的,當數在《射雕英雄傳》和《神雕俠侶》兩部書中都曾經出現過的全真派北鬥陣。

這天罡北鬥陣是全真教中最上乘的玄門功夫,王重陽當年曾為此陣花過無數心血。小則以之聯手搏擊,化而為大,可用於戰陣。敵人來攻時,正麵首當其衝者不用出力招架,卻由身旁道侶側擊反攻,猶如一人身兼數人武功,威不可當。桃花島時運不濟,《射雕英雄傳》裏全真七子隻要擺起北鬥陣,不是對付梅超風就是對付黃藥師,以至於到了《神雕俠侶》,全真教擺了一個49人的超級無敵天罡北鬥陣來對付來攻的敵人,也能誤打誤撞地打到桃花島女婿郭靖身上。

陣法講究“互相牽製,互相援手,共同進退”,恰恰正是桃花島島主和桃花島武功裏最缺乏的一個特點。桃花島的武功雖然精妙,但是畢竟隻是一個技術性主導的組織。而過於強調技術,鼓勵個人英雄主義的地方,通常都有一個通病,那就是合作精神的欠缺。

江湖的世界,和我們現在的商業社會一樣,競爭激烈,人心叵測,生存環境嚴酷。在很多情況下,單靠個人能力不可能完全處理各種錯綜複雜的信息並采取切實高效的行動,用我們現在的話說,需要組織成員之間進一步相互依賴、相互關聯、共同合作,建立起團隊,解決錯綜複雜的問題,並進行必要的行動協調,保持組織應變能力和持續的創新能力。而用江湖上的話來說,就是人多力量才大,同門師兄弟齊心協力,才能克敵製勝,將本門發揚光大。

桃花島主黃藥師天縱奇才,恃才傲物,從來看不起這些凡夫俗子,隻想做一個特立獨行於江湖山水之間的獨行俠。他所創下的桃花島一派的武功,自然也是以自我為中心,不與他人為伍。他精研五行奇門之術,對陣法的研究造詣其實更精深,但是他的陣法,是用花木,用山石,用天然之物列成,卻非用人。黃老邪一生獨來獨往,勝便勝了,輸便死了,若需靠他人之力活命,豈非墜了名頭?他是這樣,教出來的徒弟也是這樣。歐陽鋒這個惡漢尚有幾個打手相幫,梅超風在她的賊漢子死了之後,便經年一個瞎婆子行走江湖,好不淒涼。

所以,桃花島人遇到了全真教、丐幫這樣一貫喜歡成群結隊行走江湖、組織嚴密、分工精細、結構嚴謹的門派,動起手來,“以己之有,克敵所無”,稍有一些頭腦的武林人士,當然就在對付桃花島的辦法上,殊途同歸地結起陣法來了。

即使是武功高到如黃藥師一般,一旦陷入了這個北鬥陣,從半夜打到天亮,一連換了13套奇門功夫,終究無法取勝。當然,最後是歐陽鋒這個企圖坐收漁利者,在眼看就要兩敗俱傷的生死關頭,突然出手打死了譚處端,破了北鬥陣,才幫黃藥師脫了困。

桃花島為什麼無法形成團隊精神

黃藥師領導下的桃花島集團,在團隊精神這一點上,做得非常不夠,因此行走江湖,經常在這一點上吃暗虧。而這一現象的形成,和黃藥師這個領導者的性格以及所作所為,是有直接關係的。有了黃藥師這樣的領導者,就注定了桃花島不能形成一個強有力的團隊。

首先,黃藥師對自己的門人、徒弟包括女兒,都心存戒心,缺乏足夠的信任,更沒有足夠的理解和人性的關懷,製定了一些不人道的規矩。他沒有考慮到年輕男女心生愛慕本是人之常情,在他的野蠻幹涉和軍事化管理下,才會有梅超風因為和師兄相戀,怕被師父責怪而不惜鋌而走險,盜了《九陰真經》,逃出島去。他關了老頑童在島上,也不和女兒說清楚這個人是幹什麼的,為了什麼厲害的事。黃蓉貪玩送了酒菜給老頑童,他就一頓臭罵,把女兒給罵跑了。甚至到後來對待傻姑、陸冠英的時候,一見麵就先要試試這個人的武功究竟是徒弟傳的,還是自己學的,一個人對和自己有如此親近關係的人,尚有如此的疑心,又怎麼能夠讓這些人團結在他的周圍呢?

黃藥師得了個《九陰真經》,當個寶貝似的藏著掖著,加上外界風傳這真經是何等的神奇,也就難怪弟子們會對真經起了覬覦之心。相比之下,全真教的王重陽王真人,得到了真經,跟弟子們說明其中厲害關係,表明不許門人練習的苦心,本人更做出表率,絕不練習真經上的功夫。有了這番信任和推心置腹,像老頑童這樣練武成癡的人,才忍得住真經在手,也不去練。就算誤打誤撞練成了,也要千方百計想個辦法忘了才行。黃藥師不僅武功比不上王重陽,在領導藝術上,也差一大截呢。

信任,說白了其實也是一種情感,而且可以說是其他許多情感的基礎。有了領導的信任,才會有下屬對領導的忠誠。沒有信任,那其他的事,也就不要提了。所以《射雕》後麵寫到梅超風一生淒苦,對師父還有那麼深刻的感情。隻能有兩種解釋,一是像江湖傳言講的,梅超風和黃藥師之間,有點曖昧;二是其實梅超風恨得要死,更怕得要死,不得已,用這種方式做了一個了斷了。

黃藥師的第二個錯誤,在於他的懲罰機製太過嚴厲和古怪,甚至可以說是不可理喻,毫無人性。梅超風兩口子犯了錯誤,還偷走了黃藥師的命根子《九陰真經》,更把黃藥師的愛妻害得早產而死,算得上是罪無可恕了。但是和梅超風同門的其他幾個師兄弟,又何罪之有?竟然被黃藥師生生全部打斷了腿,趕出了師門。

更離奇的是,梅超風兩口子胡亂練《九陰真經》,結果成了令江湖人聞風喪膽的黑風雙煞,正派人士動輒就要找他們的麻煩,這倆人也挺慘,給人追得到處躲。簡單地說,這兩個人在江湖上,並不是躲到不留一絲痕跡的。以黃藥師的本事,要找這兩個人出來,施加懲罰,清理門戶,一來讀者們會表示讚同,二來在操作上也相對簡單。可是黃藥師偏偏就不,他坐在家裏毆打幾個沒有過錯的徒弟出氣,對真正犯錯誤的人卻聽任其在江湖上繼續胡作非為。

從心理學的角度來說,如果要改變一個人的行為,有兩種手段:懲罰和激勵。所以一個企業在管理內部人員的時候,也是這兩種手段交替使用,最簡單的做法,就是獎勵先進的,懲罰後進的。不過大家也都知道,懲罰導致行為退縮,是消極的、被動的。激勵是積極的、主動的,能持續提高效率。

適度的正確的懲罰才能夠起到積極意義,起到警示、威嚇作用,而這其中也有一個“度”,需要高明的技巧來把握。過度懲罰是無效的,像黃藥師這樣毫無理由的懲罰,對於一個集體來說,就稱得上是噩夢了。因為懲罰是對一個人的所作所為的否定,一個並沒有犯錯而被無辜嚴厲懲罰的人,又怎麼會對這個組織還保有熱情?對這個組織的其他成員,存在同仇敵愾,相互援手的心呢?

所以,在黃藥師這樣多疑的心態加上無法理喻的手段治理下的桃花島,不要說黃藥師本來就不喜歡他人的援手,隻喜歡單打獨鬥。就算黃藥師真的認識到集體的力量,明白眾誌成城、一個好漢三個幫的道理,把他的門人、女兒等等全都組織起來,也排練一個陣法,但這樣一個人心渙散沒有團隊精神的陣法,也完全失去了陣法的精髓,勢必不堪一擊。

所以桃花島出門遇北鬥,也算是天理循環、相生相克的一個表現。當然像黃藥師這樣的行為,在小說裏看起來會比較酷。但實際上,現代商業社會更提倡的是符合陣法精神的“合理分工,合理布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