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章 痛苦時靜下心來,你會發現看淡一點,快樂離你並不遠(3 / 3)

小學畢業後,為了維持一家人的生計,王永慶沒有繼續上初中,而是來到嘉義一家米店當學徒。幹了大概一年的時間,父親見小永慶有了獨立創業的潛能,就向親戚朋友借了兩百塊錢,幫他開了一家米店。

米店雖小,但對於王永慶而言,這是他人生中第一家自己的“產業”,所以經營起來特別精心。為了建立客戶關係,他用心盤算每家用米的消耗量。當他估計某家的米差不多快吃完的時候,就主動將米送到顧客家裏。這種周到的服務一方麵確保那些老主顧家裏從來不會斷米,另一方麵也給顧客提供了方便,尤其是那些老弱病殘的顧客更是感激不盡,自從在王永慶的米店買過米後,就再也沒到別家去過。

王永慶的胸懷大誌讓他並不滿足於單純地賣米。為增加利潤,他減少了從碾米廠進貨這一中間環節,添置了碾米設備,自己碾米賣。在王永慶經營米店的同時,他的隔壁有一家日本人經營的碾米廠,一般到了下午5點鍾就要停工休息,而王永慶則一直工作到晚上10點半,結果可想而知,日本人的業績總落後於王永慶。

正是由於從小培養的這種吃苦耐勞精神,後來在經營台塑企業時,王永慶便得心應手。即使遭遇挫折,也能坦然麵對。如今的王永慶深有體會地說:“能以正確的態度麵對人生所不能忍的苦難,並從中獲益,苦難的殺傷力就等於銳減了一半。因此,我成功的秘訣就是4個字——吃苦耐勞。”

不願吃苦、不能吃苦、不敢吃苦的人,往往要苦一輩子。如果能忍受一般人忍不了的痛、吃一般人吃不了的苦、想一般人想不到的事、堅持一般人堅持不了的信念,那麼終究有一天你會走出困境,享受人生。

“艱難困苦,玉汝於成”、“梅花香自苦寒來,寶劍鋒從磨礪出”、“燧石受到的敲打越厲害,發出的光就越燦爛”,這些古今中外的格言都在向我們闡釋人在經曆每一次苦澀的鍛煉之後會得到進步和升華的道理。

當遇到苦難時,靜下心想想這些小故事和小格言,回味其中的道理,就會明白困難不是多麼令人痛苦的事,進而用從容淡定的心態敢於吃苦,享受吃苦、最終使心靈得到快樂,使人生綻放光芒。

【靜心小語】

不願吃苦、不能吃苦、不敢吃苦的人,往往要苦一輩子。靜下心來,將苦難看淡一點,你會發現肯比別人多吃苦,將擁有更為頑強的膽魄、更為堅定的意誌,從而走出困境、享受人生。因此學著從苦難中升華自己吧。

凡事多往好處想,會發現事情並不那麼糟糕

如果你掉進一個池塘,說不定屁股口袋裏會裝進一條魚呢。

有什麼樣的想法,就有什麼樣的未來。愉快的生活是由愉快的思想造成的,痛苦的生活是由痛苦的思想決定的,是我們的態度決定了我們的心情,影響了我們的健康,甚至改變了我們的際遇。

有位秀才第三次進京趕考,住在一個經常住的店裏。考試前兩天,他做了3個夢,第一個夢是夢到自己在牆上種白菜,第二個夢是下雨天,他戴了鬥笠還打傘,第三個夢是夢到跟心愛的表妹躺在一起,但是背靠著背。

秀才似乎覺得這3個夢有些深意,便去找算命先生解夢。算命先生一聽,連拍大腿說:“你還是回家吧。你想想,高牆上種白菜不是白費勁兒嗎?戴鬥笠打雨傘不是多此一舉嗎?跟表妹躺在一張床上,卻背靠背,不是沒戲嗎?”

秀才一聽,心灰意冷,便回店收拾包袱準備回家。店老板感到非常奇怪,問:“不是明天就考試了嗎?今天你怎麼就回鄉了?”秀才便把自己做夢、請算命先生解夢的事情如此這般說了一番。

店老板聽後樂了:“我也會解夢的,我倒覺得,你這次一定要留下來。你想想,牆上種菜不是高種嗎?戴鬥笠打傘不是說明你這次有備無患嗎?跟你表妹背靠背躺在床上,不是說明你翻身的時候就要到了嗎?”

秀才一聽,覺得的確有道理,於是精神振奮地參加考試,居然中了個探花。

同樣一個夢,算命先生和店老板的看法卻完全不同,秀才從心灰意冷變得信心滿滿,事情的結果也完全不同。這裏的關鍵就在於他看待事情的角度發生了改變,由往“壞”處想變成了往“好”處。

你為什麼覺得痛苦?冷靜下來仔細思量,根源是遇事專往壞處想。比如,你的潛意識裏不斷地提醒自己,“快有黴運來了”。於是,正如你所想的那樣,倒黴的事真的就會接二連三地來了,黴運甩都甩不掉。

明白了這個道理,痛苦時你要靜下心來,認識到與其往壞處想,讓自己著急和生氣,甚至上火,還不如看開些,多往好處想想。凡事多往好處想,事情遠遠沒有想象得那麼糟糕,痛苦也就會變淡很多。

庫莎是一個快樂的百歲老人,她每天都生活在快樂之中。在她的世界裏,似乎從來沒有發生過不快樂的事情。當然,這份快樂使她成為朋友圈中最受歡迎的女人,盡管她不夠美麗,而且早已滿頭白發、皺紋橫生。

有個生活苦悶的年輕人慕名來拜訪庫莎:“我一直感覺不到快樂,也沒有什麼朋友。我看到您每天都很快樂,您身邊有很多朋友,您真是一個活得漂亮的女人,您的生活中一定事事都如意吧?”

庫莎笑了笑,輕輕地說:“人的一生不可能事事如意,已經發生的事實不可改變,你唯一能控製的就是你的想法。我可以肯定地告訴你,所有的事情都是好事,這正是我快樂的秘訣。”

年輕人很詫異,問道:“假如您一個朋友也沒有了,您會感到快樂嗎?”

“當然,我會高興地想,幸虧我沒有的是朋友,而不是我自己。”

“當您走路時突然掉進一個泥坑,弄了一身泥濘,你還會快樂嗎?”

“是的,我會想,幸虧掉進的是一個泥坑,而不是無底洞。”

“如果遭遇了車禍,撞折了一條腿呢?”

“大難不死必有後福,有什麼不快樂的呢?”

“假如您馬上就要失去生命,您還會快樂嗎?”

“當然,我高高興興地走完了人生之路,說不定要去參加另一個宴會呢。”

年輕人不再問了,他沉默了好一會兒才說道:“這麼說,生活中沒有什麼是可以打破您平靜的心態的,對您來說,生活永遠是快樂組成的一連串樂符?”

庫莎說道:“是的,隻要我願意,我就是快樂的。”

由此可見,世間很多事情都是有利有弊的,但是事情本身並無所謂好壞,全在於你怎麼看。凡事多往好處想,是一種科學的人生態度,是一種健康積極的人生哲學,是心理健康之道,也是幸福快樂的不二法門。

隻要豁達樂觀一點,凡事多往好處想,你會發現事情遠遠沒有想象得那麼糟糕。比如,如果你掉進一個池塘,說不定屁股口袋裏會裝進一條魚呢,如此再痛苦的生活也會變得輕鬆、快樂。

比如,年過半百的你坐公交車的時候沒有人給讓位,你可以感到生氣、失望,但也可以這樣想:“我還沒有老,我還年輕。假如我老態龍鍾的話,別人早就給我讓座了。”於是,你心裏樂滋滋的,仿佛又年輕了許多。

比如,為孝敬公婆付出了許多,跟著丈夫這些年沒享過福,那你不妨想想自己是否得到了丈夫更多的體貼和愛護,一旦自己的父母有什麼事情,丈夫是不是也肯定會竭盡全力地照顧?如果是,這樣一想是不是覺得生活變得很好了呢?

凡事若往壞處想,眼前漆黑路渺茫。讓心靜下來,保持清醒的辯證思維;凡事多往好處想,使自己振作起來,就有可能改變自己的不利處境,從“山重水複疑無路”的困境走向“柳暗花明又一村”的豔陽天。

值得一提的是,凡事多往好處想,並不是盲目樂觀,而是一種豁達樂觀的人生態度。抱有這樣心態的人們往往都能把握住命運的主動權,堅信自己的力量,堅信陽光總在風雨後,堅信明天會更好。

【靜心小語】

你為什麼覺得痛苦?冷靜下來仔細思量,根源是遇事專往壞處想。有什麼樣的想法,就有什麼樣的未來,痛苦的生活是由痛苦的思想決定的。既然如此,不如靜下心來,保持清醒的思維,凡事多往好處想。

重要的是,幸好自己還活著

願以我一切所有,換取一刻時間。

人的一生總會經曆很多事情,這些事情有的讓你喜,有的讓你憂;有的讓你仰天大笑,有的則讓你垂頭歎息。開心的事,人們都樂於接受,而憂傷、苦惱之事襲來時,人們往往哀歎人生不幸、命運不公。

但是,靜下心細細想一下,你會發現那些事跟生死比起來根本不算什麼。生命對於每個人來說隻有一次,而且時間很短暫。在這生與死並存的世間,隻要能好好地活著,你就是快樂的,就是幸福的。

也許,你太過於習慣自己生命的存在,尚未意識到活著的恩寵。但是,當生命一旦遇到變化,偏離了原來的軌道,那些真正與死神擦肩而過的人,會豁然感悟到——隻要能夠活著,其他任何痛苦都不算什麼。

汶川地震期間,有一位在地震廢墟中掩埋了50多個小時的男子被探查到還有生命跡象,救援人員盡全力對他進行營救。但巨大的石板壓住了他的左腿,而在這塊石板之上,是一棟搖搖欲墜的樓房。

如果不顧一切地拉出這位男子,有可能會導致整棟房子的坍塌,同時,對樓裏其他還有生命跡象的人也會造成破壞性的毀滅。妻子一直守在他的身旁,撕心裂肺地對救援人員哭喊著:“求求你們,救救他,他不能死!”後來,這名男子被成功救出,隻是從此之後便成了殘疾——他被當場鋸掉了左腿。

幾天後,有媒體去醫院采訪這名男子時,隻見他的妻子依舊陪護在他身旁。他的妻子看起來一點兒也不悲傷,給丈夫擦身、按摩、喂飯、和他說話……她的嘴角和眼角始終都是上揚的,臉上看不到任何痛苦。

記者們驚訝於這位妻子的表現,當被問及原因時,這個女子說的一句話給人們留下了極其深刻的印象:“很不幸,他失去了一條腿,但重要的是幸好我們都還活著,對我來說這就是最大的幸福,活著真好!”

“5·12” 汶川大地震殘忍地奪去了近7萬人的生命,這是一種怎樣的殘酷與震撼!在經曆了這場巨大的災難之後,相信很多人對於生命將會有一個全新的概念,深深地懂得了一個道理:“活著,真好!”

曾經看過這樣一個報道。

第二次世界大戰時,有一名士兵在一次戰役中被炮彈碎片刮傷了喉嚨,說不出話,流了很多血,他和一些同樣在戰場上受傷的士兵被送到了醫院。在醫院裏,傷員們的臉上寫滿了頹廢和恐懼,他們每天都處在憂慮和痛苦中。這時,那名喉嚨受傷的士兵寫了一張字條問醫生:“我還能活下去嗎?”醫生回答道:“當然,隻要你願意。”於是,這個士兵在紙上寫道:“他媽的,那老子還有什麼好擔心的?”

也許我們的生活並不富裕,也許我們沒有成功的事業,也許很多不幸的事情發生在我們身上,這確實是讓人心痛的事。但是還有什麼比生命更重要、更美好的呢?還有什麼比活著更快樂、更幸福呢?“願以我一切所有,換取一刻時間。”伊麗莎白女王臨終前的遺言仿佛是一句警告:生命是最寶貴的擁有。

的確,隻要生命還在,就有希望和夢想;隻要生命還在,就有幸福和快樂。隻要我們還活著,就可以看花開花落、雲卷雲舒,可以聽潮起潮落、甜言蜜語;隻要我們還活著,我們就可以感受陽光的溫暖,可以體會秋風的蕭瑟……

既然如此,能夠完好無損地活著就已經是極大的恩寵,又何必不斷埋怨、糾結於生活中的種種不如意呢?怎麼就不想想自己的幸運呢?何不能呼吸時就盡情地呼吸、能歡笑時就盡情地開懷大笑,用快樂妝點、打扮命運呢?

因此,不要再去在意那些繁雜的糾葛、苦痛、傷害、低迷等,這一切的一切都僅僅是生活中小小的插曲而已。抓住生活中的每一瞬間,覽盡人生百態、品嚐五味雜陳,如此,痛苦的滋味便淡了,快樂便在生命中得以顯現。

德國人尤索夫·依薩是一位從事皮草生意的商人,他經常為自己的生意不好而黯然神傷、悶悶不樂。為了擴展商業版圖,打開新的市場,尤索夫·依薩帶著幾個手下橫渡大西洋和太平洋,準備前往新加坡考察。誰知突遇災禍,被困在太平洋中,他們毫無希望地在大海中漂流了長達一個星期之久,最後竟奇跡般地獲救。

死裏逃生後,尤索夫·依薩好像變了一個人:他不再像以前那樣為了生意上的事情大呼小叫,而且他還縮小了自己的貿易公司,開辦起一家免費的社區俱樂部,每天和人們在太陽底下喝咖啡、聊天、唱歌、下棋,笑聲不斷。

周圍人都驚訝於尤索夫·依薩如此巨大的改變,對此,尤索夫·依薩解釋道:“自從那次海上遇難後,我學到了人生中最重要的一課,那就是:隻要活著就是最值得快樂的事情,沒有必要再奢求任何事情。”

靜下心來想想生命的重要性,就能坦然地麵對生活中的各種不如意,也就能發現快樂的存在和意義。不信,你就在痛苦得要命時,摸著自己的胸口默默地說3遍:“幸好我還活著、幸好我還活著、幸好我還活著!”相信,你會從中獲得心靈之光的照耀,痛苦感削減了,甚至消失殆盡。

【靜心小語】

生命對於每個人來說隻有一次,在這生與死並存的世間,隻要能好好地活著就是快樂的、就是幸福的。既然如此,我們又何必不斷埋怨、糾結於生活中的種種痛苦呢?靜下心來想想自己的幸運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