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章 痛苦時靜下心來,你會發現看淡一點,快樂離你並不遠
痛苦時靜下心來,其性也平,其情也安,胸懷變得無限大,氣度獲得大幅度的提升,那麼所謂的苦惱、憂愁、離別、痛苦就顯得微不足道、可有可無了。如此,你會發現,快樂其實就在你身邊。
繾綣人生,遺憾是份不錯的答卷
如果你因為錯過太陽而哭泣,那麼你也將錯過星星。
當事實出現與心願不一致的結局時,遺憾便產生了。遺憾是一種無奈和惋惜,字典上的解釋是“不稱心”、“非常惋惜”。 麵對遺憾,有些人會頗為傷痛、備感心碎,常常愛將“遺憾”兩字掛在嘴邊、刻在心坎上。
其實大可不必,沉浸在遺憾中,一遍遍地問天問地,這樣隻會將遺憾放大。後果是什麼呢?加重你的痛苦。這正如印度詩人泰戈爾所說:“如果你因為錯過太陽而哭泣,那麼你也將錯過星星。”
更何況,不如意之事十有八九,我們每個人的一生中或多或少地總會留下一些遺憾。我們無須怨天尤人,不如靜下心來好好地數數上天給自己的恩典,在最短的時間內接受它且善待它,對遺憾不遺憾,快樂便會很近。
如果說人生是一本書,遺憾就是一串串省略號,於空白之處蘊涵深刻的哲理;如果說人生是一出音樂劇,遺憾就是一個個休止符,於無聲之中醞釀著新的活力,一瞬間的寂靜凝聚起下一個樂章的序幕。繾綣人生,遺憾是一份不錯的答卷。
李白才高八鬥,卻仕途不順、屢遭排除是遺憾的,然而正是因此,他擁有了“五花馬、千金裘,呼兒將出換美酒”的豪情、“安能摧眉折腰事權貴,使我不得開心顏”的灑脫,讓多少文人墨客心向往之;陶淵明拋官棄職、歸隱田園是令人遺憾的,然而卻換來了他“采菊東籬下,悠然見南山”的飄逸,讓人怦然心動。
生活中的很多事情也是如此:隻有品味到分離的相思之苦,才能領略到相聚後的幸福甜蜜;隻有經曆過分心的遺憾,才能體會到忠誠的可貴;隻有遭遇過疾病的折磨,才能顯示出健康的重要。
弗朗西絲卡是美國依阿華州一位農夫之妻,她賢淑、善良,和丈夫、一對兒女在自己擁有的農場裏過著普通而平靜的日子,既沒有特別令人揪心的事,也沒有令人激動萬分的事。這種狀況一直延續到她遇到羅伯特·金凱為止。
羅伯特·金凱是個天才攝影家,在一個夏日來到弗朗西絲卡所在的農莊附近,為的是拍攝當地的一座頗有曆史的廊橋——羅斯曼橋。偶然間,弗朗西絲卡成了羅伯特的領路人,當時正巧丈夫和兒女不在家,時間和空間為這對中年人提供了滋生愛情的條件。
在短暫的4天時間裏,弗朗西絲卡和羅伯特·金凱迅速墜入愛河中。他們一起到廊橋去拍攝美麗的風景、一起吃著燭光晚宴、一起就著音樂翩然起舞……總之,他們忘記一切,共沐愛河。
然而,羅伯特·金凱的工作性質注定他雲遊四海、漂泊四方,不可能像普通人那樣過居有定所的生活;弗朗西絲卡有自己的丈夫和兒女,她不可能為了他而拋棄這一切,最後羅伯特·金凱帶著遺憾走了,然而自此將雙方留在了彼此的心中。
這就是著名電影《廊橋遺夢》的故事,男女主人公的愛情故事沒有一個圓滿的結局,此後半生都要抱著深深的遺憾生活,正是這種缺憾,那份情義才越發顯得彌足珍貴,既浸入骨髓又超然永恒,感動了千千萬萬的觀眾。
試想,如果當初弗朗西絲卡選擇了拋夫棄子,隨羅伯特·金凱私奔他鄉,相伴一生、白頭偕老,這個故事也就落入了普通得不能再普通的移情別戀的俗套,又何來浪漫而刻骨銘心的愛情經典?!
遺憾會留下一個個蒼白、空虛的印記,彰顯出悲壯之情,可以是痛苦的煎熬,但隻要你靜下心來,學著看淡一點,你會發現悲壯之餘會帶給你更多、更深刻的感悟,有令你一生也無法忘懷的東西。
因此,遺憾並不可怕,可怕的是不放棄遺憾、終生為遺憾所累。智慧的人總會在遺憾的時候靜下心來,平複和化解心中的遺憾之殤,細細地品味遺憾之美,如此深深的痛苦也不會來光顧心房了。
遺憾也值得品味?是的,遺憾可品,且意味深長。就像世界名作維納斯至今流芳萬代,正是因為她斷臂的“缺憾”,才產生了震撼人心的力量,留住了卓絕於世的美麗,成就了獨一無二的經典。
遺憾不是失意,它是另一個方向上的成就;遺憾不是放棄,它是另一種意義的收獲;遺憾不是軟弱,它是另一種形式的偉大。靜下心來看淡遺憾,與之相擁,坦然對之,猶如時時的情感抒懷,相信遺憾就不成為遺憾了。
總之,人生是一份沒有答案的問卷,苦苦地追尋並不能讓生活更圓滿,相反越是有遺憾的地方,越容易迸發出勃勃的生機。不必苛求人生處處圓滿,留有一點遺憾,會讓這份答卷更雋永,也更久遠。
【靜心小語】
遺憾並不可怕,可怕的是不放棄遺憾,終生為遺憾所累。靜下心來看淡遺憾,與之相擁、坦然對之,猶如時時的情感抒懷,相信遺憾就不成為遺憾了,如此深深的痛苦也不會來光顧心房了。
果斷“槍斃”你的痛苦
生命本身是一張空白的畫布,隨便你在上麵怎麼畫。你可以將痛苦畫上去,也可以將完美的快樂畫上去。
有一隻兀鷹,猛烈地啄著一位村夫,村夫的靴子和襪子被撕成了碎片,兀鷹更狠狠地啃起村夫的雙腳來。而村夫則趴在地上,以一副痛苦不堪的表情看著自己的雙腳慢慢流出紅色的鮮血,默不做聲地忍受著疼痛的折磨。
這時有一位紳士經過,不禁駐足問村夫:“你為什麼要忍受兀鷹啄食呢?”
村夫答道:“你有所不知,我也是沒有辦法啊!這隻兀鷹剛開始襲擊我的時候,我曾經試圖趕走它,但是它的力量太大了,真的太可怕了,它幾乎要啄食我的腦袋,因此我迫不得已,才讓它啄食雙腳呀!”
紳士說:“你隻要一槍就可以結束它的性命呀!”
村夫強忍著被撕扯的痛苦,呻吟著:“真的嗎?那麼你助我一臂之力好嗎?看見了嗎?我的槍就在那棵樹底下,你過去拿槍吧。當然,如果你不肯幫忙也沒有關係,因為無論如何,我都會忍下去的。”
“我很樂意,”紳士飛快地跑去拿槍,但就在紳士轉身的瞬間,兀鷹將頭部後仰,驀然把它的利喙擲向村夫的咽喉,深深插入。村夫最終撲倒在地死了,令人稍感安慰的是,兀鷹也因太過費力,淹溺在村夫的血裏。
看完故事,相信很多人會發出這樣的疑問:“村夫為什麼不自己去拿槍結束掉兀鷹的性命,卻寧願像傻瓜一樣忍受兀鷹的襲擊?”但是,當得知這裏的兀鷹隻是一個比喻,象征著縈繞人生的痛苦,這就不難理解了。
在現實生活中,其實很多人會不知不覺地像村夫一樣,沉溺於各種痛苦中不能自拔,甚至“愛”上自己的痛苦,寧願藏身在自鑄的痛苦“牢籠”中,不願親手毀掉它,盡管那隻是舉手之勞而已,結果內心被痛苦充斥,活得既痛苦又乏味。
但是,痛苦並非必然的結果,痛苦是心靈的自我囚禁,每個人都應該自覺地嗬護自己的心靈,別讓它承受痛苦的煎熬。所以,當你感到被痛苦羈絆的時候,不妨學著讓自己靜下心,以一顆豁達樂觀的心靈淩駕於痛苦之上,果斷地“槍斃”你的痛苦。
的確,生活中有很多無奈,我們也會罹患很多不幸和痛苦,我們不能控製際遇,卻可以掌握自己的生活;我們無法調整生命的長度,卻可以增加生命的厚度;我們左右不了天氣,卻可以控製自己的心情。正如一位哲學大師所說:“生命本身是一張空白的畫布,隨便你在上麵怎麼畫;你可以將痛苦畫上去,也可以將完美的快樂畫上去。”
快樂之神化作常人來到凡間,他看到一個人身穿破破爛爛的衣服,在寒風冷雪中給別人做苦工,還要忍受雇用者無情的責罵。快樂之神很同情這個人,便幫助他完成了工作,並將一袋糧食送給了他。
為了表達感謝,這個人便邀請快樂之神到自己家做客。快樂之神看到雖然這家人窮得隻剩光禿禿的四麵牆了,但他們全家人並沒有為此愁眉不展、痛哭流涕,相反,孩子們在笑聲中玩耍、大人們在笑聲中勞動,家裏到處都洋溢著歡笑聲。
快樂之神大感不解,就問窮人:“你們的生活並不如意,有什麼可高興的?”
這個人放下手中的活,看著快樂之神,慢悠悠地說:“的確,我們生活的方方麵麵都不如意,但是能怎麼樣呢?每天怨天尤人,讓自己生活在痛苦不堪中嗎?不!那樣你就會永遠也體驗不了生活的意義。但是我們學會享受生活的樂趣,因此便少一點痛苦,多一點快樂,我們並不比別人不幸。”
生活原本就變化莫測,在這種變化中,痛苦在所難免。但是,生活還得繼續,我們沒有必要帶著痛苦生活下去,任何人都不能替你走出痛苦的困擾,你隻能自己主動地、果斷地“槍斃”你的痛苦。
在荷蘭首都阿姆斯特丹,有一座15世紀的教堂廢墟,上麵刻著這樣一行字:“事情是這個樣子,就不會是那樣。在痛苦的泥潭裏不能自拔,隻能與快樂無緣,你得自己揮動告別痛苦的手。”
記住,當你覺得自己的生活痛苦不堪,似乎全世界的重擔都壓在自己肩膀上時,靜下心來“揮動告別痛苦的手”,果斷“槍斃”你的痛苦,如此你就能獲得積極樂觀的心態,快樂地迎接人生的挑戰。
事實上,痛苦時靜下心來時,你會發現這些痛苦其實沒有多麼可怕,大多隻存在於自我的幻想中。生活中99%的煩惱都是不會發生的,我們之所以感到痛苦,是因為自己幻想了太多痛苦的事情。
布萊克伍德曾經是一位“二戰”戰士,他的生活幾乎是一帆風順的。但是,1943年夏天,因為戰爭的到來,世界上絕大多數的壞事幾乎在一時間都降臨到布萊克伍德的身上,令他苦不堪言。
他所辦的商業學校因大多數男生都應征入伍而出現了嚴重的財政危機;他的大兒子也在軍中服役,生死未卜,和天下所有的父母一樣,他無時無刻不在為他而擔心,責罵戰爭;他的女兒馬上就要高中畢業了,上大學需要一大筆學費,可他卻是囊中羞澀;他的家鄉一帶要修建機場,土地與房產基本上屬無常征收,賠償費隻有市價的1/10……
因為這些事情,布萊克伍德整日都覺得心裏像壓著一塊石頭,沒日沒夜地苦想對策。一天,他坐在辦公室裏把這些事情一條條地寫下來,又開始了冥思苦想,卻束手無策,最後隻好把這張紙條放進抽屜。
後來,布萊克伍德說:“我痛苦了那麼長時間,結果政府開始撥款訓練退役軍人,我的學校不久就招滿了學生;我擔心自己的兒子在戰爭中受傷,可最後他毫發無損地回來了;我擔心女兒的教育經費湊不齊,可她因成績優秀被中學保送上大學;我擔心土地被征收去建機場,可後來因為住房附近發現了油田,我的房子沒有被征收。”
根據自己的經曆,布萊克伍德得出了一個結論:“其實,99%的預期煩惱是不會發生的,為了根本不會發生的情況而痛苦不堪、飽受煎熬,真是人生的一大悲哀!”後來,他據此寫成了《99%的煩惱其實不會發生》這本書。
由此可見,生活中99%的預期煩惱都是不會發生的,我們其實沒有必要那麼痛苦,而且靜下心來看淡一點,你會發現痛苦不值一提,而快樂就在身邊,由此內心將不被痛苦充斥,從而抱著一顆超脫自由的心奔向成功。
因此,明白了這些道理後,下次當你感覺痛苦的時候,不妨告訴自己:“我怎麼知道我所擔心的事情就真的會發生?現在我不要想那些令自己痛苦的事情,而且痛苦沒有多麼可怕,我要快樂一點……”
【靜心小語】
痛苦並非必然的結果,痛苦是心靈的自我囚禁。要想走出痛苦的泥潭,擺脫痛苦的折磨,你必須靜下心來看淡一點,果斷地“槍斃”自己的痛苦,如此你會發現痛苦不值一提,而快樂就在身邊。
相信微笑的力量,用微笑將痛苦埋葬
微笑對於一切痛苦都有著超然的力量,甚至能改變人的一生。
人生不如意之事十有八九,每個人都有痛苦的時候,此時你都在想什麼呢?整天愁著一張臉,甚至天天悲痛萬分、以淚洗麵?可這樣有什麼用呢?不僅浪費時間和精力,而且老天爺又不會聽你的,於事無補。
那麼,人如何走出痛苦呢?不妨靜下心來,給自己一個陽光燦爛的微笑,用你的微笑去麵對痛苦。微笑有著神奇的力量,一旦你學會了陽光燦爛的微笑,你就會發現,痛苦頓時變淡了許多,快樂就在身邊。
美國有一位哲學家曾經說過:“微笑對於一切痛苦都有著超然的力量,甚至能改變人的一生。”微笑,是一種一笑而過的氣魄和勇氣,是一種難得的鎮靜與豁達,如此,其性也平,其情也安,從而便少了痛苦,多了快樂。這就是微笑的力量。
的確,以開朗的微笑麵對痛苦,絕對比絕望而不積極地去解除痛苦有成就感,而且比絕望更令人自信。你會驚喜地發現,痛苦如同冰山一樣被消融掉了,快樂變為了生活中永恒的格調,生活充滿了無限的美好。
“人,不能陷在痛苦的泥潭裏不能自拔,遇到可能改變的現實,我們要往最好處努力,遇到不可能改變的現實,不管讓人多麼痛苦不堪,我們都要勇敢地麵對。用微笑把痛苦埋葬,才能看到希望的陽光。”
這段話摘自頗有影響的作家伊麗莎白·唐莉《用微笑把痛苦埋葬》一書。伊麗莎白·唐莉曾經是一個生活在痛苦中的女人,不過後來她用微笑將痛苦埋葬,用希望代替了絕望,走過了艱難歲月,讓快樂成為生活中永恒的格調。